1. 首页
  2. 资讯

苗族的旅游现状

苗族风景名胜哪些
1 剑河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境内。被誉为“苗乡圣水”的氡硫温泉距剑河县城25公里,位于320国道旁。在这里,氡硫温泉、百里原始

苗族的旅游现状

苗族风景名胜哪些

1 剑河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境内。

被誉为“苗乡圣水”的氡硫温泉距剑河县城25公里,位于320国道旁。

在这里,氡硫温泉、百里原始森林、苍茫云海、雄奇的十里长滩......构成了剑河风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剑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0%左右。

适宜四季旅游,被誉为黔东南“生态旅游与民族旅游的一颗明珠,公园省中的园中园,是黔东南正在崛起的旅游胜地”,是黔东南三板溪库区(仰阿莎湖)旅游开发的主体部分。

其山水秀丽,景色迷人,资源丰富,是旅游观光的佳境。

剑河新县 剑河风景名胜区主要以具有疗养价值较高的氡硫温泉,百里原始阔叶森林为主体,集峡谷、陡岩、峭壁、激流、瀑布、长滩等自然景观为一体,有环境优美、民族特色的苗族吊脚楼民族村寨33个景物景观。

加之有珍稀动植物,其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具有一定规模,且保护情况和生态整体环境良好,具有较高的观赏、科研、疗养和旅游价值。

2 万盛石林景区位于重庆万盛区石林镇,规划面积4.7平方公里,距万盛城区20公里,属地质公园类自然风景旅游区。

万盛石林是在距今4.65—6亿年期间,在海洋环境中沉积下来的,比云南路南石林早2亿年左右,是我国目前考证最为古老的石林,被喻为“石林之祖”。

景区集“山、水、林、石、洞”为一体,以地表石林、地下溶洞等喀斯特地貌景观为主。

景区内奇石峻峰,清泉碧池,悬崖飞瀑,景象万千。

化石种类繁多,主要有石扇、石鼓、石塔、石芽、剑峰石、蘑菇石等形态。

景区内石林群峰壁立、千姿百态,万盛石林中最多的是形成于寒武纪的角石。

角石大多呈黄褐色,有的露在石头表面,有的镶嵌于石头中。

这些化石对研究云贵高原及四川盆地东南部盆边山区的地质演变、海洋生物演变,有着很高的科学考察价值。

万盛石林古属夜郎国辖地,这里世代生活着一支能歌善舞的苗族同胞,灿烂多姿的苗族风情赋予了石林浓郁的民族风俗旅游特色,特别是一年一度的“踩山会”,是在万盛石林举行的苗族重要节日。

万盛石林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曾连续两届荣获“重庆十佳景区”的称号。

3 猛洞河风景名胜区简介 猛洞河风景区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境内,与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毗邻,总面积约255平方公里,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列为湖南四条黄金旅游线路(长沙——张家界——猛洞河名人名山风情旅游线)之一,有湖南西部旅游明珠之誉。

猛洞河风景区由王村、猛洞河、老司城、不二门、小溪原始次生林五大部分组成,景色各异、历史悠久、令人神往。

人文景观以王村和老司城为主,王村是一座具有土家民族特色和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镇中五里青石板长街依直伸展,吊脚木 顺坡而建。

民族风情浓郁奇特,土家人经常手捧精心挑织的西兰卡普,跳起欢快的摆手舞来迎接远方的客人。

此外,这里还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溪州铜柱”。

于1985年《芙蓉镇》影片在王村拍摄,《芙蓉镇》是由谢晋导演,刘晓庆主演的名片,故王村因此而驰名海内外,且获得“芙蓉镇”的别名。

自然景观以猛洞河、不二门、小溪原始次生林为主,这些地方的风光都是自然生成,自然成景,自然构成大千世界,是一幅奇妙的天然山水画卷。

天下第一漂孕育其中,全长约20公里,集诡异、激情、神秘于一身,被中国国际旅行社评为全国仅有的两条四星级漂流线路之一。

在2003年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回乡拍摄了MTV《家乡有条猛洞河》,以此将猛洞河唱红大江南北。

明代著名画家唐寅吟诗赞曰:“天外浮云总渺茫,山间流水玉辉光。

千寻匹练悬崖落,一道银河到海长。

” 猛洞河风景区不仅风光迷人,而且还是一个天然动物园和天然植物园。

金丝狲猴、林麝、猴面鹰等190多种珍禽异兽出没山涧峡谷之中:水杉、银杏、琪桐等500多种珍贵林木树种繁衍茂密。

一年四季,山花烂漫,鸟语花香。

猛洞河流域是土家族同胞聚居的地区,有着独特的民情风俗和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

土家人的社巴节、调年节、六月六等节日别有情趣;另外,土家族人的摆手舞、毛谷斯舞、以及打溜子、咚咚喹、挖土歌、哭嫁歌等歌舞乐趣,更是撩人情怀。

猛洞河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年一均气温在摄氏十六度左右。

春如丝,夏如海,秋如玉,无论什么时候来这里旅游,均可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

朋友,欢迎您来猛洞河! 猛洞河全长一百多公里,河俗幽深、古木参天、植物茂密、泉瀑飞泻、珍禽异兽出没其间,保持着浓厚的原始风貌。

上游为“天下第一漂”景区,漂流线长约20公里。

沿途河道狭窄,滩险流急,飞舟闯浪,其味无穷,下游为生态游景区,境内波平如镜,水秀山青,鸳鸯双飞,猕猴嬉戏,犹如仙境。

于2003年,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回乡在此拍摄了MTV《家乡有条猛洞河》,以此把猛洞河唱红大江南北。

王村是一座具有土家民族特色和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镇中五里青石板长街依坡伸展,吊脚楼顺坡而建。

民族风情浓郁奇特,土家人经常手捧精心挑织的西兰卡普,跳起欢快的摆手舞来迎接远方的客人。

此外,这里还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溪州...

想去贵州旅游,求贵州旅游简介概括?

贵州旅游景点介绍之概况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省会贵阳市。

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市。

现辖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地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毕节地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贵州气候十分舒适宜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

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 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

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

贵州秀丽古朴、风景如画,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有最绚丽多彩的喀斯特景观。

贵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园”。

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迩;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闻名世界的黄果树瀑布、龙宫、赤水、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铜仁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犹如一串串璀璨的宝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以遵义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文化,更让人驻足凭吊,追思缅怀。

多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浓郁神秘的民族风情,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使贵州成为理想的旅游观光和避暑胜地,荔波喀斯特水上森林和赤水丹霞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贵州省著名景点有:黄果树瀑布: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1999年被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

龙宫风景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全世界电磁辐射最小地方。

西江千户苗寨: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

万峰林:千万座奇峰组成,气势宏大壮阔,山峰密集奇特,整体造型完美。

百里杜鹃: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整个天然杜鹃林带宽1~3千米,总面积125.8平方公里。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主要红色旅游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小七孔: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中国喀斯特。

红枫湖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天河潭: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建于600年前的军事古镇。

草塘千年古邑旅游区:贵州省“100个重点旅游景区”之一。

关于中国民俗旅游的论文

民俗旅游开发与欣赏结课报告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

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

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

目前民俗旅游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一、民俗文化及民俗文化旅游的含义。

民俗文化,是产生并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袭的文化事项,是在普通人民(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

而民俗文化旅游则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动。

民俗作为无形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正日益展现出来,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

二、民俗文化在民俗旅游中的价值。

1.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婚丧嫁娶、待客礼仪、节庆游乐、民族工艺、建筑形式等等,都各有特色,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景观。

这些民俗文化现象,以其丰富的内容、浓厚的地方色彩、鲜明的民族特点,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构成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丰厚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

目前,无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民俗旅游均已蓬勃发展。

2.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求。

(1)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

我国各种民间建筑、民间服饰、民间工艺品,都自然流露着纯真质朴之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民俗旅游的开展,为旅游者提供了体验民俗审美文化的良好机会,常使旅游者获得终身难忘的审美感受。

(2)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娱乐需求。

我国各地许多的民俗活动,如蒙族的那达慕大会、壮族三月三歌会、苗族的花山节、芦笙舞等等,都带有浓厚的娱乐性质。

在旅游活动中,开展这些各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可以很好地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求娱、求乐的心理需求。

(3)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

民俗作为一种传承文化代代相传,保持着社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维系着该民族成员的民族情感。

通过参与、体验民俗旅游活动,对于国内游客来说,可以深入了解伟大祖国不同的民族、地区所呈现出来的特色各异的民俗风情,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风貌,在游览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我国目前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

民俗文化变迁总的现状是:表层变化迅速,深层观念尽管变迁缓慢,但很多传统观念也都面临被打破的命运。

传统民俗文化发生变迁或变革或消失,这是民俗发展的一种正常趋势,而且,在一些民俗文化的变迁过程中,我们的确感受到了现代化的魅力。

但不管物质层面还是观念层面,民俗文化的变迁还有一些负面的效应。

1.传统文化价值流失。

2.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的不足。

虽然我国在民俗旅游开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应,我们采用“人创民俗文化村、实地民俗文化村、民俗博物馆、节庆活动方式、民族生态博物馆、民俗专题旅游”等民俗旅游开发模式,使民俗旅游健康稳步发展。

但在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不容乐观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

在保护民俗文化的立法不足,使得民俗文化“无法可依”,没有培训好民俗文化接班人,使民俗文化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界,大部分保护措施都据有“滞后性”,即民俗文化遭受破坏后才采取保护措施。

二是把民俗文化当成“摇钱树”。

采取“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开发模式,使民俗文化和经济建设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有了民俗文化商业化的趋势。

这种开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弊大于利,正如冯骥才所说“继续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产生的危害可能在10年以后才看到”。

三是民俗文化开发中伪造、破坏、同化严重。

为了吸引广大了旅客,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有的地方不断模仿经典民俗文化创造文化,有的地方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的地方竟然表演一些低俗的文化。

四是粗俗文化遗毒未尽,把糟粕当精华,甚至有封建迷信活动,损害地区民俗文化形象,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策略。

1.全面发掘民俗文化,提高民俗旅游产品的品位。

全面发掘民俗文化,就是运用调查取证等方法,有步骤地对民俗旅游开发的各个景点或其组成部分进行考察,以掌握大量有利于开发的第一手资料,从全方位的角度了解民俗文化的发展动态。

根据人们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娱乐性和参与性,突出民族特色,改变民族村单一歌舞表演的局面,从宗教、社会、经济、游艺竞技等方面对民俗进行合...

特别急!!!有谁知道有关中国茶文化的旅游开发现状,和广西茶文化...

最穷的5个县市(倒序)1.雷山县雷山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雷山县以苗族为主的民族风情浓郁、古朴典雅,富有极其深远的文化内涵。

2004年,雷山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评为“全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

2008年,雷山被评为“贵州十大影响力风景名胜区”和“中国苗族银饰之乡”称号。

GDP总量23.53亿元人均15376 元主要景点:雷公山、西江千户苗寨、乌东苗寨、独南苗寨等2.丹寨县丹寨县,隶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苗族蜡染、古法造纸、苗族锦鸡舞、苗族口头经典“贾”、苗族苗年、苗族服饰、苗族芒筒芦笙祭祀乐舞七个项目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2年,获中国“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GDP总量23.7亿元人均13779 元主要景点:打鼓井、金瓜洞、排廷瀑布、猫鼻岭森林公园、河岔河等3.台江县台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是世界上苗族聚居最集中的县份,堪称“天下苗族第一县”,史称“苗疆腹地”。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十大景区之一。

在台江县你可以领略到苗族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感受“天下苗族第一县”浓郁的苗家文化。

这里有举世闻名的施洞独木舟竞渡;有驰名中外的被誉为“东方迪斯科”的反排木鼓舞;有蜚声乐坛的施洞苗族飞歌,风情万种的苗族姊妹节;惊险火爆的舞龙嘘花;有工艺精湛的苗家刺绣、银饰和服装艺术。

GDP总量25.24亿元人均15096 元主要景点:红阳万亩草场、翁密河漂流、苗族风情旅游区等4.麻江县麻江县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地处贵州省中部,清水江上游,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大门,麻江酸汤鱼曾获得过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精品菜肴暨美食文化展特金奖和中国名宴金鼎奖。

GDP总量26.53亿元人均12054 元主要景点:老山河峡谷景区、水落潭瀑布、斗蓬山景区、摆仰村等5.施秉县秉县位于贵州省中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系黔东南、铜仁、遵义三地州(市)结合部,境内有巴施山和秉水,取山水之名而得“施秉”。

施秉县境内喀斯特地貌种类丰富且颇具代表性,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组成部分。

GDP总量30.84亿元人均18249 元主要景点:杉木河、云台山、舞阳河、黑冲等...

海南的整体概况?风土人情?特产?旅游?

1、整体状况: 海南省-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 1988年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

从此,海南成为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南海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仅次于台湾的全国第二大岛.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

省会:海口。

土地总面积33920平方千米.森林面积1714700公顷.森林覆盖率 达51%。

约占全省森林面积一半的热带天然林。

海南地处热带,位于东经108度37分,-111度05分,北纬18度10分,-20度10分之间年平均气温23-25°C,最冷的2月平均16-20°C,最热的8月为25-29°C,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

长夏无冬。

当北国千里冰封的时候,这里依然暖风和煦,可以海浴。

,全岛面积约为3.4万平方公里,人口为700万,其中有黎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约120多万人。

据估计当前在海外的海南乡亲与其后裔(外籍华人)共有320多万人,也有人推算加上第四、五代后裔应有500多万人。

侨乡文昌海外人口比岛内还多。

当前海南乡亲及其后裔遍布五大洲,尤其以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越南、美国、加拿大和澳洲较多。

海南岛与美国 夏威夷处在同一纬度,在长达1528公里的海岸上遍布可以开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旅游圣地的旅游资源,岛上终年气候宜人,四季鸟语花香矿物、动植物资源丰富,尤其石油与天然气蕴藏量可观。

所孕育的热带雨林和红树林为中国少有的森林类型,是开展科研、旅游和教学最理想的选择之地。

已发现的植物有4200种,占全国植物种类的15%,有近600种为 海南特有。

在4200种植物中,乔灌木1400多种,占全国乔灌木种类 的28.6%,其中800多种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用材树种;药用植物2500 多种,占全国药用植物的30%左右,其中有抗癌作用的植物137种;果树142种;油料植物89种;其它经济植物近200种。

野生动物中爬 行类104种,占全国的29.5%;兽类76种,占全国的18.6%。

海南丰富的生物在中国占有十分显著的地位,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海南林业的重点工作之一。

现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植物有58 种,其中一级1种,二级19种,三级38种;保护的动物133种,其中国家一级14种,二级87种,省级32种。

海南省处于亚洲,是太平洋经济圈的中部,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对,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领海。

中部有五指山、黎母岭山地及台地,四周有宽窄不等的平原。

岛内有已成为中国十大空港之一的琼山美兰机场和三亚凤凰机场,环岛高速公路,遍布全省的高星级酒店等现代化设施,为人们提供了高档次的食品、住、行、游、购、娱旅游条件。

适宜的气候和优良的沙滩使这里遍布最理想的海水浴场和避暑胜地,如三亚市的鹿回头、亚龙湾、大东海、天涯海角,琼山市的秀英海,文昌市的清澜湾,琼海市的长坡,铜鼓岭南北海岸,陵水县的猴岛,东方县的鱼鳞洲,万宁市的石梅湾等。

沿海还有火山爆发奇观(如琼山市的桂林洋水下村庄和马鞍岭熔岩洞穴等)与红树林海岸景观。

陵水县南湾猴岛常使人津津乐道。

五指山为海南岛最高峰,气势格外磅礴。

琼中的琼崖纵队旧址则为现代革命纪念地。

黎族惟独分布在海南岛,人口约120多万人,他们善纺织、印染、服饰,饮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海南最主要的民族习俗旅游资源。

海南岛迷人的海水、雪白的沙滩、明媚的阳光,旖旎的海底世界及富有传奇色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定会使您流连忘返。

这里四季如春鲜花盛开、瓜果飘香,阳光、沙滩、海水、空气,还有那多情迷人的黎苗少女,兴隆康乐温泉,无不散发着这个热带海岛的特殊魅力。

2、风土人情: 海南人豪爽!热情好客! 南岛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被称为世界上“少有的几块未被污染的净土”。

岛上四季常,森林覆盖率超过50%。

海南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五大旅游要素俱全,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带海岛自然风光。

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民族风俗 海南省的居民,分属于汉、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鲜、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锡伯、门巴、纳西、仫佬、哈萨克、鄂伦春等30多个民族。

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

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与苗族的生活习俗。

据历史记载,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

早在远古时代,黎族同胞就在这块土地上刀耕火种,民族风情质朴、敦厚,长久以来就以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绚丽的织锦工艺著称于世。

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区地势较平的山麓或临河的盆地,村寨大小不等,错落有致。

低矮的茅草房掩映在严严实实的椰子树与槟椰树间,树的空隙间用竹篱笆围成小块菜地,各色蔬菜娇嫩欲滴。

清澈的小溪淙淙流过房前,让人有“走进山间别墅”的感觉。

槟椰是黎胞走亲访友的贵重礼物,以数目多少表示情意厚薄。

海南苗族咬手定情 “伸手给哥咬个印,越咬越见妹情深,青山不老存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