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旅行游戏为什么那么火
最近,《旅行青蛙》火了。这款手游在去年12月初上线,源于日本,很快的,这股游戏风就刮到了中国,成为“佛系青年”们最喜欢的游戏。相比于近年来大火的其他竞技、养成类游戏,《旅行青
最近,《旅行青蛙》火了。
这款手游在去年12月初上线,源于日本,很快的,这股游戏风就刮到了中国,成为“佛系青年”们最喜欢的游戏。
相比于近年来大火的其他竞技、养成类游戏,《旅行青蛙》显得很特别,在游戏中,玩家的作用不大,“操心+等待+准备”就是玩家所要做的一切——你只能不断收割院内的三叶草,给小蛙买出门的便当、幸运符、帐篷、包袱皮和当船用的碗,以及给来拜访蛙的小伙伴投食,送它出门旅行,又静静地等它回来。玩家无法控制小蛙的行动,只是一个旁观者,看着它在屏幕里如何度过“蛙生”。
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刷爆朋友圈,《旅行青蛙》到底魅力何在?
操作简单,几乎无门槛
《旅行青蛙》属于轻度放置类游戏,需要花费的时间少且零散,每次打开游戏页面的时间,可能只需要不到一分钟,无论学生还是上班族,玩起来都没负担。在你忙得焦头烂额,没时间顾及游戏情况的时候,三叶草仍在生长,游戏里的世界并未停滞,这种低投入,却有一定量产出的属性,能够让玩家保持稳定的兴趣。
甚至在游戏后期,玩家对游戏有些厌倦时,一想到只要登录游戏几分钟就能完成所有的操作——无形中又让玩家能多坚持一段时间。
代入感强,切中玩家情感寄托
游戏中,小蛙的行为是未知的,所以玩家会产生一些“牵挂”情绪,正如很多父母的心理情况。“我的崽这次出门有没有被欺负?在外面没有有遇见坏人啊?”这大概已经是许多玩家的心声了。
父母养育了十几二十年的孩子,在外工作,父母难免担心。如今玩家的状况完全和自己父母的状况一样。小蛙看书、吃饭、出去旅游,行为几乎没有规律,因此玩家时不时的会想着点开游戏,看看“蛙儿子”在干什么,这就是游戏的魅力所在。试想一下,如果你能主动去操控“蛙儿子”定时寄回明信片,那么游戏马上就会变得索然寡味了。
有话题性,易引发共鸣
游戏具备足够的社交性,才是它能火爆的关键原因。《旅行青蛙》的玩法本身恰恰具备社交讨论性。朋友圈的整体氛围是:需要温暖的情感元素来维系彼此的社交关系,带动情绪上的共鸣,这也是很多小孩子的父母总是“晒娃”的原因。如今的“晒蛙”行为与之类似,频繁的晒娃还可能造成他人反感,但如果晒出的“娃”是一个虚拟的可爱的青蛙,它激发出来的情绪则完全不同。
加上游戏的画风温暖明快,明信片的设计精巧可爱,萌萌哒的小青蛙形象也引发了不少人的“母性”情怀,十分契合忙碌与浮躁的都市人渴望回归心灵宁静的审美需求。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