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点点去旅行手工
说到塘栖,印象里就是朋友给我看的一组广济桥的图片,其余的了解并不多,朋友说周末带我去一个古镇走走,顺便去摘点枇杷因为正巧这几天枇杷成熟了,这边还有枇杷节,其实作为一个北方人
说到塘栖,印象里就是朋友给我看的一组广济桥的图片,其余的了解并不多,朋友说周末带我去一个古镇走走,顺便去摘点枇杷因为正巧这几天枇杷成熟了,这边还有枇杷节,其实作为一个北方人,从小接触到的枇杷都是枇杷膏,听说塘栖是中国枇杷四大产地之一,自唐代以来盛产枇杷著称于世,我们采了一筐带回去,路上的人一直都夸我们的枇杷很好,很是欣慰。



到塘栖的时候正好是晚上,塘栖古镇的夜晚人特别的少,只有三两个本地人坐在河边聊天,远处的广济桥在灯光的装饰下别样的魅力,它是古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其实塘栖镇历史悠久,始建于北宋,自元代商贾云集,明清时富甲一方,曾贵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真想等到白天的时候好好逛一逛这个历史悠久的小镇。




晚上在民宿住下,民宿就在古镇的进口,房间便是临河的,看着对岸的房舍,有点觉得像是西塘乌镇的错觉,但又更加的安静,只有虫鸣阵阵。


早起准备去摘枇杷,正好碰到当地的枇杷节开幕,看到当地人在进行剥茧拉丝的比赛,看着一小个茧被扯成一个帽子的形状,当地的阿姨说我们用的蚕丝被就是被这样一张张拉大的,想想这么小一个东西拉成一张被子大小,感觉很想上手也试一下。




看一看我们就去果园摘枇杷,据史书记载,早在隋代这里便开始种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听说这里的“软条白砂”闻名远扬,现在还没到量产的时候,果实刚刚成熟,但是现在已经很甜了,当地人告诉我们要选择果子上有小点点的,这样的品种会更甜特别光滑的反而不是很甜了。现在摘果子的人还不是很多,因为还没到周末,听说一到周末附近的人都会过来采摘枇杷,摘完在附近吃个农家菜,第一次见到刺毛肉圆,听说这是当地人待客人、办酒席必不可少的一道传统菜,有点像以前吃过的糯米肉圆。




下午乘坐水上画舫在附近看看,这几天可能是最热的一天,还好画舫里有空调还有枇杷,看两岸的农房在水上映出了倒影,当地的住户有的从岸边走过,有的在岸边垂钓,我们也打扰不到他们的生活。








一直想去超山走走,超山以梅景而出名,兴盛时期方圆十里如飞雪漫空,故有“十里梅花香雪海“之美誉,中国有五大古梅,如楚梅、晋梅、隋梅、唐梅、宋梅。超山就有其二。听说每年冬天梅花盛开的时候,这里就是一片花的海洋,方圆十里遥天映白,如飞雪漫空,这里的唐梅与宋梅尤为的好,好想冬季来这里看看,不知道能不能感受到三生三生十里梅花的盛装。




这里自唐宋以来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前来赏梅,留下大量以超山为主题的诗文书画、摩崖石刻,金石书画大师吴昌硕先生生前就酷爱超山梅花,他与超山也结下了不解之缘,晚年常栖息其间,他有一首《忆梅》诗以抒发自己念慕之心,“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







找一处僻静的院子,喝一杯独特的梅花茶,轻轻的梅香受到开水的冲泡,散发出阵阵幽香,梅花菜也是第一次尝到,第一口微微有点苦味类似杏仁的味道,第二口下去翻出了甘甜味,又不似茶叶的香气,很是独特。



晚餐回民宿旁的王元兴酒楼,据说是当地最出名的一家特色餐馆,很多菜围绕着枇杷这个主题烹饪,特别应景,一道道精美的菜肴,居然还有网红毛笔酥、蔬菜刺生、六月黄等等,本来准备减肥的我忍不住多吃了几口。







塘栖名胜古迹遍布,依景称”栖溪二十四景”。迄今尚存郭璞古井、乾隆御碑、魅力塘栖水南娘娘庙等,还有横亘古运河的-广济桥,著名文学大师丰子恺先生曾对她作出如此评价:“江南佳丽地,塘栖水乡是代表之一。”来这里就要看看这边的博物馆,了解了解这里每个房屋每座桥背后的故事。




先去逛逛申遗馆规划馆,这座古运河旁的古镇在这里被完美的现代化的展示出来了,可以看到古代和现代古镇的变化,了解当年两岸人的生活情况。








谷仓博物馆是一座下沉式地下建筑,其实塘栖自古就是杭州漕运的起点和终点,也是民国时期长三角一带最有名的米市。在博物馆,你能看到谷仓在农业的起源、文明的诞生,有不同时代的农耕用具,如石器、石斧,还有屋模等,感受粮仓在历史长河里不断的演变。还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谷仓模型,建筑结构不同用处也大不相同,今天温度特别高,但是在谷仓博物馆里异常的凉爽,谷仓也正需要这样冬暖夏凉。




在这里可以学到很多关于谷仓的知识,每次在电视里看到的太仓、义仓终于在这里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慢慢走估计能看一两个小时呢~






再逛去方志馆,本以为是一个人名,其实方志就是地方的历史记录馆,就是地方志的简称,里面有历史、文物等展览,有许多书籍、实物和档案等,在这里可以看到塘栖的历史和复制的文物,塘栖百年的历史在这里展现,诉说着它当年的辉煌。
在古镇里闲逛,镇上有条美食街,本以为卖的和其他古镇一样,没想到这里居然还会有这么多本地的美食,刺毛肉圆、粽子、细沙羊尾等等,还有本地的手工鱼干啊麻糬啊这些,看着还挺有食欲。









走到塘栖乾隆御碑的位置,御碑立于清乾隆十六年正月初二。由于过去水北街分属德清、杭县两县管辖,以此碑为界,碑东为杭县,碑西为德清县,人们一直将此碑认为是两县的分界碑。

一晃晃到了午饭时间,朋友推荐我们一定要去体验一下这边一家特别的餐厅,叫做喜堂。初进院子里有种走进日式寺院的感觉,远方的红叶透过圆窗,特别像一幅自然的画卷。



看到园内的装修就觉得老板肯定是一个特别有情调的人,餐桌上摆放的格桑花,茶台上摆放的枯萎的莲蓬,不同的房间有不同的魅力,小伙伴们都忍不住在院子里拍拍拍。老板还很有特色,这里没有菜单不能点菜,有什么菜就上什么菜。




这里的食材和调料都是经过挑选才上桌的,饭后和老板聊聊塘栖以及他以前旅行的故事,听他说以前的西藏旅居的日子。

饭后在镇上听个特色的评书,喝杯茶晃一晃就要回杭州了。还想找个周末约闺蜜在来塘栖坐坐,尝尝当地的特色美食,找一个临河的地方坐坐聊聊天,也是挺美的,重点这里离杭州市区还是挺近的。有空再来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