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公民旅行服兵役的三种方式

台湾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教授暨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蔡东杰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未来两岸关系的变化有以下三种可能:
最佳是台湾发球,双方顺势寻求新共识;其次是台湾不发球,中

台湾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教授暨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蔡东杰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未来两岸关系的变化有以下三种可能:

最佳是台湾发球,双方顺势寻求新共识;其次是台湾不发球,中国大陆维持九二共识,双方陷入僵局;最糟糕是台湾主动挑衅,两岸陷入谷底,这是陷入死局。

蔡东杰,政治大学政治研究所博士,现任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教授暨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并担任中华当代两岸学术交流协会理事长、上海复旦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厦门大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委员等职。

蔡东杰向中评社说,虽然民进党政府不主动对大陆挑衅,但两岸关系仍存在隐忧,就是民进党去中国化的程度跟速度。去中国化是民进党确定的方向,只是程度跟速度快与慢,大体来说,目前两岸还是充满不确定下的冷和僵局。

蔡东杰表示,以当前两岸发展的脉络来看,两岸是北京占上风,有权利可以后发出手、后发制人,可以等待台北的民进党政府丢出新东西,固然呈现优势。

北京想要后发制人,台北也不想先发被限制,目前的困境就是两边都不先抛出东西,还是没有共识,所以延续九二共识,对于北京而言是成本最低的选择。

蔡东杰告诉中评社,对于民进党政府而言,先抛出议题固然会被限制,但有可能也是一搏的机会,但台湾选择不回应,不提新共识,显然没有掌握这个机会。

蔡东杰,政治大学政治研究所博士

两岸长期没有共识,中国大陆在十九大后回到原点,显示态度是开放,既然台北不发球,一切回到原点,这对台湾也是不利。

蔡东杰认为,对于北京而言,对台政策未必要是九二共识,才会有“融合发展”等倡议,但最终来是要一方提议,经过两岸达成共识,目前两岸无法坐下来谈

原本是国共之间的九二共识,被民进党否认,但是没有共识对台湾而言,是非常危险,既然台湾没有掌握发球机会,北京不愿意长期处在没有共识的状态,所以就回到九二共识。

蔡东杰说,目前美中关系发展,中国是占优势,因为两个国家交往是互补需求,哪一方需求较强,就会比较弱势,反之亦然。

目前美国的特朗普政府面临三重劣势,包括后金融海啸的制约,其次就是特朗普连任的压力,最后是通俄门风暴问题,都是压缩特朗普做决策的时间,也压缩收割的时间,也可说是特朗普政权的潜在的危机。

蔡东杰强调,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特朗普想要任何的政绩回收,都必须要面对中国。

关键在美国有没有足够筹码跟中国作谈判,目前美国手上有三个主要筹码,包括奥巴马重返亚洲的遗产、朝鲜核武问题与台湾问题。

蔡东杰提到,特朗普上台后,接收奥巴马对美国在亚太的区域布局,特朗普需要这个筹码,所以暂时不改变奥巴马政府的遗产;

朝鲜核武问题,这是美国操控的筹码,美国在短期对朝鲜,双方都是互相挑衅,目的就是升高朝鲜议题的热度,才能变成筹码,尤其朝鲜跟中国高度紧密的地缘连接性,特朗普藉由挑衅朝鲜,维持议题热度。

蔡东杰告诉中评社,特朗普对中国的第三个筹码,就是两岸问题。全世界都知道台湾是是中国的核心问题,特朗普有意在台湾问题加温,加温之后就变筹码化,做为跟中国谈判的主要筹码。XLW

大陆破获重大涉台军事间谍案,触目惊心!

 

据香港大公网1月28日报道,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华28日透露,江苏省破获了一起向台湾方面提供军事情报的重大间谍案,两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提起公诉,该案目前正在法院审理中。

刘华当日在江苏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时表示,去年江苏检方依法查办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开展反分裂、反渗透、反颠覆、反邪教斗争和打击网络政治谣言专项行动,起诉危害国家安全、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案件146件255人。其中,苏州市检察院起诉了马亮亮、梁鑫向境外组织提供军事情报的重大间谍案。

1月28日,在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华作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据报道,2016年7月,被告人马亮亮、梁鑫在河北保定打工期间,被台湾间谍吴荣同勾连策反。两人在明知对方为间谍的情况下,通过QQ邮箱、网易邮箱接受指令,利用曾在武警北京总队服役的便利条件,搜集并向吴荣同报送武警部队训练、部队和军工企业内部部署以及军工企业装备测试等相关情资,对大陆军事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2017年5月,苏州市检察院对马亮亮、梁鑫以涉嫌间谍罪依法提起公诉,该案目前正在法院审理中。

间谍罪在中国大陆属于严重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刑法》规定,一旦被认定犯有危害国家安全的间谍罪,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的,可以判处死刑。情节较轻的,也会被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近年来中国多次抓获日本间谍,这些日本间谍中有一个人号称间谍之王,竟然已在中国潜伏了34年之久......

在任何时候都会有间谍的存在,近代中国有四个时期,是日本间谍最活跃的的时期,第一个是清朝洋务运动,第二个30年代中国开始整军,第三是60年代发展核武器。

第四个就是中国武器高速发展的现在。近日日本共同社报道4名日本间谍已经被中国起诉,根据我国反间谍法,最高处罚是死刑。那么,日本间谍到底想知道什么呢?

首先就是军事机密,通过旅行等手段,日本间谍曾经在浙江温州南麂列岛拍摄中国军事设施,并且还曾经到海南旅游,以近距离观察中国潜艇基地,搜集中国新型潜艇情报。

通过聘用金钱方式收买四川某军工企业职工,获得军工和武器方面的情报。现在最有名的日本间谍就是阿尾博政,他从1982年开始就研究中国军事,已经34年,曾经写过150篇相关报告。

并且,到中国利用各种办法拍摄中国新型军用车辆,甚至是到南方扮演军迷去刺探新型战机的情况。这家伙还在2009年,出过书,就是说自己的间谍经历,但是这次他被捕了。多次抓捕到以考察环境和旅行为名义的间谍

另外,就是进行测绘,任何高精度武器都需要目标地点的精确测绘情报,这是卫星所无法代替的重要情报。从2011年开始,我国已经发现3000次这种非法测绘行为,其中日本人居多。

2010-2014年,多次抓捕到以考察环境和旅行为名义的间谍,使用测绘工具,GPS定位系统在塔城等85个机密军事管理区进行测绘,还有进入甘肃秦岭测绘二炮基地和轰炸机工厂。

其实外国人,特别是日本人再怎么伪装,也很难完全与中国人相同。总会在一些细节,特别是生活细节方面,露出马脚。

阿尾博政人物简介:

阿尾博政,1930年出生,日本富山县人,日本自卫队派驻中国的间谍。

曾任日台经济人协会理事长,以经济学学者的身份潜入中国,在中国达37年之久的日本间谍。着有《自卫队秘密谍报机关——被称为青桐战士》。日本间谍在新疆非法测绘被武警抓获

1930年,阿尾博政出生在日本富山县。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一片法西斯狂热中度过的。少不更事的他,很快就成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忠实追随者。

1959年,阿尾博政以优异成绩考进了日本自卫队。等待他的是“地狱”般的训练生活。

刚进学校,他就碰上了每年一度的对抗性马拉松竞走,看似平常的比赛,却有一个要求——全体队员必须同时到达终点。结束在特种部队的训练后,阿尾博政被分到了一个名为“武藏机关”的部门。这是日美共同建立的谍报机构。即便在退休后,阿尾博政都没有真正离开对华间谍战这条战线

1972年3月,他被自卫队上层机关召见。上级指示:“不久的将来,日本就要和台湾断交。日台关系会变得很复杂。从日本安全保障的大局出发,需要有人监视台湾。希望你能完成这项任务。”就这样,阿尾博政以经济学学者的身份潜入了台湾。

从1982年开始,他为日本陆上幕僚监部呈报了150篇关于中国情况的报告。即便在退休后,阿尾博政都没有真正离开对华间谍战这条战线。

一次,在中国政府官员的介绍下,阿尾博政被安排到部队去交流,看到不少军事设施和武器。

他要求和部队人员合影留念,借机拍下了当时中国最尖端的军车,并且还刺探到中国南方某机场最新战斗机型号的情况。2009年,他还在日本出书讲述自己的间谍经历。

据参考消息网6月15日报道,因为近期接连爆出的“日本人在华从事间谍活动被拘”的消息,日本政府终于有些按捺不住了。

近日,日本政府向在华工作的日本人及赴中国的日本游客发出提醒,要求谨防被怀疑从事“间谍行为”。

根据日媒14日的报道,日方统计发现,因涉嫌间谍行为,从2015年5月至今,仅获悉被拘留的日本人就达12人。为此,日本外务省更新了“海外安全”主页中有关中国方面的信息,提醒赴华日本人需要采取“自我防范措施”。

在微博上,中国网友把所谓的“自我防范措施”戏称为“防被抓指南”——

对这些设施,外务省提醒“千万别拍”

在日本外务省官方网站上,“海外安全”部分中有关中国方面的信息已在5月份更新。

其中一份长达2万字的《安全对策基础数据》文件,在“滞留(中国)时的注意事项”部分专门提到,日本人在华被怀疑从事间谍行为的原因被认为大致有两方面:一是用智能手机等对敏感设施拍照,二是擅自前往禁止进入的地区。

文件称,对于中国境内军事和国境管理相关的设施、设备严禁拍照,就算不至于被逮捕,遭到中国当局拘留、调查拍摄照片的情况不在少数。拍摄对象如果涉及到国家机密,就是重罪,一定不要出于兴趣拍摄这些设施。拍摄前务必“好好确认”。

此外,对于标注着“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的军事设施,根据军事设施保护法,没有许可的情况下严禁进入、严禁拍摄,尤其要引起注意。

文件还提醒道,未经中国有关部门批准的测量调查、使用GPS的测量活动、挖掘温泉等地质调查、生态调查、考古调查等活动,都有可能被认为是“危害国家安全”遭到国家安全部门拘留。

值得一提的是,外务省的这一“防被抓指南”被日本媒体报道后,日本网友关心的,却是其背后暗含的“潜台词”:

在日媒的新闻评论区,有网友写道——

还有人讽刺日本政府发布“指南”的行为很“笨拙”:

也有日本网友对本国间谍被中方拘留不以为然:“在中国逗留的十几万日本人中,有12人被捕。概率是万分之一。而日本的平均犯罪率是每千人十件,所以单看数据并不可怕。”

日本间谍活跃程度:全球位居前列

不过在日本媒体看来,“12人”这个数字已经很值得警惕了。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在2015年5月以后的两年里,仅公开报道的日本人因涉嫌间谍行为等在华被拘留的就达12人。日经中文网则称,如加上因贩毒等其他嫌疑而被扣留的日本人,已有总共78人被扣。

“日本外务省未公布在世界各国的被扣留日本人数量,但在中国被认为尤其多。”日经中文网表示。

不过,日本政府一直否认有日本人在华从事间谍活动。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多次否认称,日本政府“不会向海外派遣情报人员”。

但有日本媒体指出,为加强海外情报搜集,日本官方正在积极扩充间谍队伍,组建新的间谍机关,提高日本的情报搜集能力。

最近几年,日本一直在加大投入、大力推动对外人力情报资源建设,利用外务省国际情报局、内阁情报调查室、公安调查厅等部门加强收集对外情报。2015年4月,日本政府曾提交一份成立日本版“军情六处”的建议书,提出新设一个情报机构,主管海外情报收集。

日本公安调查厅具有对外情报收集的职能。

华侨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黄日涵说,日本的情报体系比较复杂,不仅有官方的情报系统,而且还有很多民间商社的情报人员。“日本以株式会社模式从事商业情报间谍的活动,在全球都是排在前列的,而且非常频繁。”

“虽然我们没有日本近些年对中国派遣间谍数量的统计,但是,日本肯定是对华派遣间谍最多的国家之一。”黄日涵说。

日本共同社6月2日称,中国有关部门5月以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嫌疑拘留了一名日本人。

日本人“频繁”在华从事非法测绘活动

情报安全专家指出,信息时代的战争方式是以远程精确摧毁为主,需要精确定位。因此,日本间谍对华情报获取方式这些年以非法精确测绘为主。

根据中国国家测绘局2011年5月公布的数据,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立案调查违法案件3000余件。而非法在华测绘案中,日本籍人员居多。

事实上,就在上个月,日本曝光的“6名日本男子在华从事间谍活动被拘”事件中,被拘的6人都全部来自日本的地质调查公司。他们被指控从事间谍活动,危害中国国家安全。

根据日媒的说法,这6人均自3月下旬起,与中国的企业合作进行有关温泉开发的调查。3月下旬,有3人在山东省烟台市被拘留,另外3人则在海南省三亚市附近被拘留。

他们所属的日本公司方面发表声明称“迄今为止一直在进行同样的作业,对此事感到难以理解”。但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称,由于三亚市设有中国海军军港等设施,中国方面怀疑其可能涉嫌非法接触军事机密。

境外人员往往假借科学研究、旅游探险的形式在我国进行非法测绘(图片来源:参考消息网)

如果稍稍查阅此前报道,日本人在华从事非法测绘活动完全称得上“频繁”:

2005年9月,日本株式会社国土情报技术研究所所长大林成行以旅游者的身份入境,与学生在新疆和田市机场附近安装GPS接收机非法采集数据。

2007年3月,两名日本人以考古研究名义在江西省南丰、鹰潭、上饶、铅山等地,擅自实施测绘窃密活动。江西省国家安全机关联合测绘部门对其审查,发现其采集的坐标点位数据中有2个绝密级、4个机密级、1个秘密级军事秘密,对我军事设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010年2月20日,某日本公民携带手持GPS接收机在新疆塔城地区进行测绘活动时被发现,其采集的地理坐标信息共598个,涉及塔城地区军事管理区的有85个。

专家:“在华间谍活跃与日本心态失衡有关”

日本间谍为什么在华格外活跃?

在黄日涵看来,这离不开历史原因,“从二战时起,日本就一直对中国有大量的情报人员的派出,比如对华进行地形地貌的勘测,或者对华进行长期的研究。”

另外近些年来,中日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很多领域都存在竞争和博弈。“日本对中国的崛起更有一种失落感,这种心态上的失衡也会促使日本试图去掌握更多信息,来对付以及遏制中国。”黄日涵表示。

但对于日本外务省发布“防被抓指南”,黄日涵批评道,这是一种过激的做法,“有些上纲上线。实际上不利于双方事情的解决,而且更加激化两国之间民众的对立情绪。”

5月22日,当日媒披露“6名日本男子在华从事间谍活动被拘”事件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冯玮在微博上称赞道:“‘隐蔽战线’的斗争一直非常尖锐激烈。中国安全部门对此始终高度警惕,效率不低。”

对此,黄日涵则强调,中国现在已经在加强打击间谍行为力度,这是践行中国国家安全观的需要。未来,一方面要继续加强“防间”的宣传工作,另一方面也要提高普通公民“防间”的意识。包括举报热线等在内的渠道应该更加健全,这样才能更有力保障中国的国家安全。XLW

实际上,早在清末时期,日本就向中国派出了大量间谍;二战时期,更是在中国建立了完善的谍报网。近年来,日本对华间谍活动似乎趋向频繁。网络上流行这样一种说法:日本是“全民皆谍”。

9月18日,日籍人员樋口健因涉嫌从事对华间谍情报活动被我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据日媒报道,从2015年5月至今,有12个日本人因涉嫌在华间谍行为被拘留。

实际上,早在清末时期,日本就向中国派出了大量间谍;二战时期,更是在中国建立了完善的谍报网。近年来,日本对华间谍活动似乎趋向频繁。网络上流行这样一种说法:日本是“全民皆谍”。

这是真的吗?日本间谍以何种身份隐藏在中国?主要以什么手段窃取中国情报?对中国的关注重点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哪些领域?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采访了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广涛和瞭望智库特约研究员易芳。

1

日本“全民皆谍”这个说法,您怎么看?

王广涛:首先,从历史上讲,日本确实有平民参与间谍组织的传统。

比如清末民国时期,日本有许多大陆浪人,他们就本身就不属于任何政府组织。但是,他们在中国活动异常活跃,同时大量收集情报,卖给日本政府。这些情报对日后日本侵华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日本政府情报部门利用了大量学术成果。一直以来,日本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学科非常发达!

日本学者常常到中国进行极其细致的田野调查。这些学术项目往往受到日本文部省的资助,因此,项目结项之后,学术成果自然会上报。这样,日本高层就可以从学术成果中得到大量情报。

再次,从民族性格上来讲,日本人做事相当谨慎、仔细,擅长对各方面的情报进行汇总和整理,最终归纳出他们需要的重要信息。

他们会注意很多我们平时没有关注到的领域。举个例子,平时我们拍照,会拍一些大概的背景。而一些日本游客会拍得非常细致、精确。日本军方掌握的一些中国军事设施的图片,就来源于游客传到互联网上的图片中的背景。

另外,打着民间交流、科学考察等名义从事情报搜集活动也是日本的惯用手段。确实有一些日本间谍伪装成游客和民间友好人士。

2016年,一名所谓的著名中日友好人士,就因涉嫌间谍罪被捕。日本《每日新闻》透露,被捕男子是某日中友好交流团体的一名干部,已经在华从事相关友好活动30年。日本间谍会藏身在中日友好交流团体里,这就很讽刺。

2

日本对华情报工作很厉害吗?

王广涛:我曾在日本外务省档案馆看到一些解密档案,感觉挺震惊。讲个我从解密档案中了解到的事情。当年中日建交之前,日本派过大批友好团体访问中国。那个时候,其实我们还是很单纯的,非常热情地接待了这些考察团,带着他们了解中国。

他们当时特别关心中国人对日本的实际态度以及战争赔款问题。这时候,日本人的细致就体现出来了——他们对我们官员旁敲侧击、各种试探,并且把相应的谈话进行了归纳整理。

最后,他们竟然准确得出了中国官方对日本战争赔款的态度。这些在档案里都是有明确记载的。

易芳:另外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去年年底,多张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的高清照片出现在网上。照片中,我们的航母外形及诸多构造细节一览无余,甚至能看清航母舰岛武器开口的结构。

国产航母主船体合拢成型的消息早已被官方证实,但如此高分辨率的航母照片却是在日本共同社网站上流传开的,拍摄者是该社工作人员。

我们的国产航母正处于建设之中,严禁无关人员非法拍摄。在重重安保之下,日方人员还能拍到如此众多高分辨率图片,这个事情很让人震惊。

3

日本间谍主要通过哪些手段窃取中国情报?

易芳:总的来说,日本间谍一般采取利用公职、伪装身份、重金招募等方式进行谍报活动。*利用公职身份公然地收集、试探、截获情报信息。比如一些外事官员、记者,就是利用公职身份,出入各种场所、接触到各界人物,有目的地获取信息。

*伪装成商人、教师等各种职业,甚至可能伪装成垃圾清洁工,进行情报收集。比如日本株式会社国土情报技术研究所所长大林成行,曾经以旅游者的身份入境,与他的学生东俊孝到达新疆和田市,进行地理数据测绘。

还有日本人佐藤正光、水上和以考古研究名义在江西省南丰、鹰潭、上饶、铅山等地,擅自实施测绘窃密活动。

*重金招募间谍。日本间谍可能通过成立公司来招募各行业领域研究人员,或者以征文、征稿的方式,使一些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为其服务。还有就是公开招募一些反华人士。

对一些他们认为有利用价值的中国人(如政府、军队、院校、科研机构的人员),通过许诺各种优厚的待遇进行策反,为其提供情报服务。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手段就是窃取。目前,直接到现场进行情报窃取的机会很小,他们就在一些重要的目标周边建立据点,通过拍照、测量的方式窃取情报信息。

或者,在一些办公设备、名贵的个人物品(手提包、手表、手机等)中植入窃听设备,然后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长期窃取语音、视频及其他情报信息。

更有甚者,利用木马病毒,无线信号截获,电脑屏幕信息捕获与分析设备等先进技术手段,达成情报截取的目的。

4

日本间谍比较关注那些领域?或者说,哪些地区?

王广涛:日本非常重视中国海军和军港。甚至可以说哪里有重要军港,日本人就一定会去哪里。

近几年,中日冲突主要集中在海上,比如钓鱼岛。日本是一个岛国,他们非常担心有朝一日会失去对近海的实际控制权。对于日本整个国家形象来说,对于整个海洋战略来说,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相关情报尤为重要。

所以,日本对于中国海军军舰、港口的情报活动非常活跃。这几次被抓的日本间谍,就集中在大连、青岛一带。日本人对北上广等这样的重要城市也非常关注。

他们会组织各种相应的代表团或者一些友好团体,来华与中国官方进行交流。甚至会私下发展和一些中国官员的私交,借机刺探中国一些政策的实际情况。

还有一点比较重要,日本对新疆、西藏等我国的一些国际关注度高的地区研究非常深入。我们都知道,目前,我国一些分裂势力的大本营在美国,其实,日本也是这些势力的一个集聚地。近几年,达赖喇嘛是每隔多久就会受邀去日本访问。

日本出于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量,会支持这些分裂中国的势力。可能也会为它们提供一些相应情报。所以对于中国新疆、西藏这类地区,他们会非常感兴趣。

并且,他们会具体深入到一些民族地区考察,看看我党在当地的政策执行得怎么样、社会够不够稳定、老百姓对政府的看法,等等。

另外,日本对中国科技领域非常感兴趣。之前,中日相对相安无事。因为在产业链上,日本相对处于中高端,我们处于低端。

现在情况已经改变了,汽车、电脑还有一些高精尖产业,中国已经赶上来了。日本可能会有一些心态不平衡的地方,会加紧对中国高科技领域的情报刺探。按照现在的趋势,未来,日本对中国的商业间谍活动会越来越频繁。

5

您觉得是中国了解日本多一点,还是日本了解中国多一点?

王广涛:相较而言,我认为日本对中国的了解更多一点。但目前中国对日本情况的介绍和传播也越来越多。

这些年,我们和一些日本研究中国的专家交流过,发现他们对中国了解非常细致。

之前认识一位日本学者,他就是专门研究山东省的,对山东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山东的不少乡镇,他都去实地考察过。很多中国同行对山东都没有他了解这么深入。

而我们对日本的研究比较宏观,区域划分不够精细,很少有具体到日本某一个县或者某一个府的。当然,日本面积比较小,而且我们的宏观研究确实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未来,希望我们的学者可以吸取日本的长处,在微观研究领域取得一定的成果。

6

近期,日本对华间谍活动好像很频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王广涛:近期,日本对华间谍活动确实进入了一个高潮期,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2014年,我国出台了《反间谍法》,对间谍活动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就是我们管得更严了,这样形势下,日本想了解中国其实更加难了。因此,对中国的情报活动反而更加频繁。

另一方面,就是这几年中日关系的走势。前些年,中日关系有起有伏,不过一般一两年就会恢复友好。但是近几年,中日关系一直在谷底徘徊。所以日本会很担忧,对中国的防范也不断加强。

日本对美国的情报活动就不会这么频繁,因为两国很多军事项目和情报信息都是共享的。

中国快速崛起,日本对中国的心态变得比较复杂。但最主要的一点还是不甘心被中国甩在后面。所以,日本会更急于知道目前中国的现状以及对自己的影响。未来,日本间谍活动可能愈演愈烈。

易芳:近几年来,日本针对中国进行战争准备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所以,日本在外务省国际情报局、内阁情报调查室、公安调查厅等情报部门的推动下,组建了新的类似“军情六处”的间谍机关,积极扩充间谍队伍,加大投入,大力推动对对华情报搜查。

这也是近年来日本间谍在华活动频繁的重要原因之一。

7

我国如何应对?

王广涛:2014年《反间谍法》之后,我国打击间谍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在未来,无论政府还是媒体和老百姓,都有义务进一步防范日本的间谍活动。从政府方面讲,我觉得其实可以健全一些管理制度,特别是加强对细节的关注。

比如说过去,很多日本代表团的来华访问,我们就直接接待,在程序上并没有那么严格。因为中国一直是一个人情社会,对方派来的友好团体,我们也就走人情了。

以民间交流、科学考察等名义从事情报搜集活动是日本的常用手段,也是日本的强项。其实,对于这类代表团的访问,我们应该有更严格的程序和审查。

就老百姓而言,我们应该提高全民防范意识。面对一些外国所谓的学术考察,我们也应该更加谨慎。

日本曾经对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过调查,他们到村子里去问村民很多问题,比如计划生育给多少补贴,村子里有没有偷生没有上户口的人或者一些具体的卫生政策。

我们的老百姓比较淳朴,就会如实回答。但是其实这些调查团根据一个个村子的微观调查,推算出一些宏观的数据,就会对我国政策的具体执行情况,得出非常准确的认识。

另外,日本人直接从事间谍活动有时不太方便,他们会利用一些在华日企员工,包括利用他们的社会关系刺探一些情报。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这些日企员工也应该更加警惕,防止被相关机构利用。我们还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不论政府还是媒体,都应该提醒大家加强警惕。

附:惨痛的历史教训:谍报网帮日本打赢了甲午战争

早在发动这场战争之前,日本政府就编织了一张严密的间谍网,为决策者制定具体的侵华方针、政策、战术提供准确情报依据。

当时,日本在华间军事谍报活动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政府指派,主要由军人构成。根据他们搜集的精准情报,日本联合舰队一举击败了北洋舰队,获得了制海权;而日本陆军部队顺利绕开清廷防御要点,胜利登陆实施包围。

另一种是民间右翼团体和组织,他们以外交人员、商人、学者、教师、侨民、医生、旅行者、僧人、妓女等身份为掩护,广泛的搜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思想文化领域的情报,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打下信息基础。

甲午一战,中国吃了日本间谍的大亏,而日本获得了枪弹、火炮、被装、金钱等巨额利益,为继续发动战争攫取了第一桶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