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旅游创汇收入

国内旅游收入数据
2010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26万亿元,增长23.5%;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增长5.8%;入

旅游创汇收入

国内旅游收入数据

2010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

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26万亿元,增长23.5%;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增长5.8%;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566万人次,增长9.4%;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增长15.5%;出境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增长20.4%。

二、旅游收入1000亿元以上省份 1、江苏:2010年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685亿元,位列全国第一。

接待国内旅游者首次突破3亿人次,达到3.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突破4000亿元,达到4287.9亿元。

2、广东:201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804.1亿元,约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1/4,同比增长23.98%;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23.83亿美元,增长约23.48%。

3、上海:2010年旅游总收入超3400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930亿元,同比增长50%;接待入境旅游者7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9亿美元,同比增长13%。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8亿人次,同比增长45%。

4、浙江:2009年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24410万人次,同比增长16.8%,实现旅游总收入2643.7亿元,同比增长17.5%。

2010年旅游总收入将突破3000亿元。

5、山东:2010年山东实现全省旅游总收入3058.8亿元,同比增长24.7%。

其中:入境旅游收入21.55亿美元,同比增长22.1%,接待入境游客366.8万人次,同比增长18.3%;国内旅游收入2915.9亿元,同比增长25.1%,接待国内游客3.49亿人次,同比增长21.2%。

6、北京:2010年力争实现境内外旅游总人数达到1.76亿人次,同比增长5.3%,旅游总收入2615亿元,同比增长7.1%。

7、辽宁:2010年全省旅游收入目标锁定2500亿元。

力争全年接待国内游客突破2.9亿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2400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3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0亿元。

8、河南:2010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6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82亿元,较上一年相比,两项数据分别增长了13%和15%。

9、四川:2010年全年共实现旅游总收入1886.09亿元,同比增长28.1%;2010年四川省累计接待国内旅游者2.71亿人次,同比增长23.8%。

10、湖南:201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1425.8亿元,同比增长29.68%,喜进全国10强,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02亿人次。

11、福建:计划201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预期超过1300亿元,接待国内旅游者预期目标是1.12亿人次。

2010年1-10月福建旅游总收入约925.59亿元比增6.3%。

12、天津:201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1200亿元。

2011年计划接待海外旅游者力争达到196万人次,同比增长18%;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7.32亿美元,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06亿人次,同比增长15%;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380亿元,同比增长20%。

13、湖北:2010年,湖北将全力打造一批旅游精品名牌,计划实现全省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82亿人次,总收入1,200亿元,分别增长20%。

14、山西:山西省旅游总收入达1083.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39%。

其中,海外旅游接待1302856人次,同比增长22.01%;海外旅游创汇46459.91万美元,同比增长22.93%;国内旅游接待12496.84万人次,同比增长17.8%。

15、贵州:2010年我省旅游总收入达1060亿元,同比增长了30%左右,旅游接待人数达1亿人次。

16、安徽:2010年目标是实现旅游总收入超千亿元,接待入境游客175万人次,国内游客1.4亿人次。

三、旅游收入500-1000亿元省份 17、陕西:201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98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7.6%;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人数达到1.4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6.1%。

18、云南:2010年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是,旅游总收入达900亿元,力争增幅比2009年提高15%以上。

2010年1-7月,旅游总收入达498.4亿元;全省累计接待海外入境游客345.71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达178.89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6.75亿美元,同比增长12.22%;接待国内游客7961.2万人次,同比增长15.25%。

19、河北:预计2010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9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接待海内外游客将达1.5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3%以上。

20、重庆:2010年全市旅游收入918亿元,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1.62亿人次。

21、江西:2010年旅游总收入818亿元,同比增长21.08%,相当于全省GDP的9.2%;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1.08亿人次,同比增长15.06%。

22、广西:2009年广西共接待入境旅游者209.9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4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4%和6.9%;接待国内游客1.1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657亿元,分别增长21.9%和33.6%;旅游总人数首次突破1亿人次,达1.2016亿人次,同比增长21.5%;旅游总收入达701亿元,增长31.3%, 23、吉林:2010年旅游收入达到725亿元,预计2011年将提升25%。

24、内蒙古:2010年旅游业总收入目标锁定720亿元,同比增长17.77%。

25、黑龙江:2010年上半年,黑龙江省接待国内游客6311.67万人次,同比增长39.2%;国内旅游收入为357.49亿元,同比增长33.6%。

四、旅游收入100-500亿元省份 26、新疆:2010年旅游收入281亿元;共接待入境旅游者106万人次,创汇3.2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3038万人次。

27、海南...

国家旅游局在统计中,国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有什么分别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是指来华旅游的海外游客(包括来华旅游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胞)在大陆(省、区、市)旅游过程中由游客或游客的代表交由宾馆支付的一切旅游支出。

旅游支出包括海外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在宾馆(酒店、饭店)居住期间,由宾馆组织的游程中行、游、住、吃、购、娱等方面的旅游支出,但不包括以商业为目的的购物、购买房、地、车、船等资本性或交易性的投资、馈赠亲友的现金以及为公共机构的捐赠。

国际旅游收入分为商品性收入和劳务性收入两种。

商品性收入:是指以实物形式为国际旅游者服务的收入,包括“商品销售”和“饮食销售”的收入。

①商品销售收入:是指销售给国际旅游者的商品,如工艺品、文物、字画、文房四宝、书报杂志、烟酒、花、化妆品、药品、服装以及旅游纪念品等的收入。

②饮食销售收入:是指为国际旅游者提供膳食、饮料等的收入。

劳务费收入:是指宾馆(酒店、饭店)为国际旅游者提供各种服务的收入,包括长途交通费、住宿费、市内交通费、邮政电讯费、文化娱乐费以及其它服务费的收入。

①住宿费:是指为国际旅游者提供住宿宾馆(酒店、饭店)的客房住宿服务的收入。

②交通费:是指为国际旅游者提供在市内交通服务及景点浏览往返的收入。

③康娱费:指用于健身、文化娱乐的费用。

④其它:指在劳务费收入中扣除住宿费、交通费和康娱费以外的其它费用。

如邮政费等。

国际旅游统计调查工作由旅游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目前使用的国际旅游收入统计数据由旅游主管部门通过对海外旅游者的抽样和问卷调查取得。

统计频率: 年度数据来源: 旅游局...

广东文化旅游现状

行业现状:自1994年以来,广东的旅游创汇、旅游业总收入、入境旅游人数等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居全国首位。

根据2005年末的统计,旅游从业人员,广东为全国第一,有82.90万人,几乎等于居第二位的江苏的两倍(41.89万人);在固定资产原值方面,广东位居第一,为904.02亿元。

其他如旅游企业营业收入、星级饭店营业收入、向国家上交营业税等项目,广东均列全国第一。

广东旅游资源具有门类齐全、组合良好、分布合理的整体优势,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地之一。

广东旅游业创汇能力已经相当于世界旅游业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接近排名35位的巴西,超过爱尔兰、菲律宾、新西兰、芬兰和南非。

政策环境:国家十分重视文化休闲服务业的发展,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及时指导和鼓励文化休闲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竞争指数:广东地区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要在趋于饱和的市场中分一杯羹,比较困难。

而且,大量外来旅游企业介入,以其资金、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将对广东旅游企业造成冲击。

最佳地区:与珠三角的饱和相比,周边地区、广大山区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东西两翼、粤北山区或以发掘传统工艺、历史遗迹为主,或开发民族民俗资源,或利用自然人文景观,发展各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都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平均每年全国各地到厦门旅游的人数有多少!急急急,谢谢大家了!

厦门市相关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2011年1-12月厦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522, 同比增长16.45万人次,占接待总人数的51%。

接待入境旅游者189.94万人次.99万人次.19%,同比增长16.42%,其中留宿国内旅游者为1608.49万人次.16万人次,同比增长16.02%;一日游国内旅游者1724.78万人次.21%,同比增长18.12%。

其中.79%,同比增长16.42%。

旅游总收入453.80%.44亿元人民币,占接待总人数的49%;一日游旅游者1784.46万人次,同比增长16.38%,其中留宿入境旅游者为130.32万人次,同比增长16;国内旅游收入373,接待留宿旅游者1738。

旅游创汇12.67亿美元,同比增长17.64亿元人民币,一日游入境旅游者59.17万人次,同比增长16。

接待国内旅游者3333...

到北海旅游要准备些什么东西?

1、首先要足够的钱。

2、泳衣等一些下海使用用品,和防晒油,墨镜等一些防晒用品,注意防晒,避免被晒黑。

3、如果你是春季去北海玩的,那你带一些长袖,外套什么的就行。

(不用带厚衣服)4、雨伞。

5、秋季去旅游的话,你带一些厚一点的T恤,和长袖即可。

6、而冬天去北海的话,带件厚外套。

北海:北海(壮文:Bwzhaij)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北部湾东北岸。

位于东经108°50′45″~109°47′28″,北纬20°26′~21°55′34″之间,西北距首府南宁206公里,东距广东湛江198公里,东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

北海是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亦是中国最美的海滨城市之一;既是中国西南地区同时拥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的城市,也是中国大西南连接东盟的最便捷的出海口。

北海位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处于泛北湾经济合作区域结合部的中心位置。

邕北线高铁及南北高速公路把北海与南宁、昆明、广州、成都、重庆、贵阳、长沙等重要城市连接起来,构成了便捷的出海大通道。

旅游业:北海银滩1984年以来旅游业发展迅速,1988年列为中国重点旅游城市。

1984~1993年,共接待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和入境旅游者(包括港、澳、台同胞)3.22万人次。

1996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3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3亿元;接待海外游客7600人次,创汇288万美元。

1998年,北海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6年,有旅行社6家,持证导游人员1070人,同年北海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75.21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4.53亿元,旅游创汇969.63万美元。

...

请结合实例分析旅游资源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一、拉动经济发展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

从世界范围来看,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产业之一,并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国际旅游是指跨越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活动。

发展国际旅游可利用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通过旅游服务而获取外汇。

世界上许多国家,如西班牙、瑞士、奥地利、泰国等,都将旅游创汇作为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

改革开放后,我国入境旅游蓬勃发展,旅游的发展给国家带来大量的外汇收入。

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国内旅游作为一项消费活动,可以把居民手中的部分消费资金(货币)回笼到国家手中,既能减轻商品市场的压力,又能刺激旅游者新的需要,促进生产的发展。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发展的基础之上。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又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能直接或间接带动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的发展。

因此,旅游业是“一业依百业…一业带百业”的行业。

思考举例说明旅游业与其他行业之间“一业依百业…一业带百业”的关系。

旅游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

首先,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其他行业的发展,例如没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就不能有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其次,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例如旅游业带动了交通运输业、餐饮等服务业、商业的发展,宾馆饭店的修建等。

(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说明:特别是一些经济落后、发展工业难度大但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旅游业条件的地区,就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旅游扶贫是我国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贫困地区进行旅游

中国要成为世界旅游大国 该采取哪些措施

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

新世纪新阶段,既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战略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

世界经济的持续平稳增长,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较快发展,全球化、区域化合作的日益深化,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加速发展,我国作为世界旅游大国的形象日益鲜明,在全球旅游界的综合影响力显著增强。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人民生活需求加速向物质与精神并重转变,休闲消费的大众化时代正在加速到来,旅游业发展面临着更加美好的前景。

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是全行业在世纪之交提出的奋斗目标。

当前,加速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进一步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由数量扩张向素质提升转变、由满足基本需求向强化服务质量转变、由经济功能为主向经济社会功能并重转变,切实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当前,旅游业尤其需要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关注以下问题: 旅游强国指标要进一步科学化 2000年,国家旅游局面向21世纪研究提出的旅游强国目标,主要参考了世界旅游组织的一项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的旅游接待大国和第四位的客源输出国”。

除此以外,旅游强国指标还应有哪些具体内容,一直是旅游业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目前,旅游业界对旅游强国指标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对旅游大国特征的认识水平,往往把发展规模、在世界排位,以及接近上述预测作为对跻身旅游强国程度的判断。

对于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我们应予关注和重视,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参考,但更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预测不等于一套完整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也不宜作为衡量我国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单一指标。

从全球公认的旅游强国的情况看,衡量的指标是比较宽泛的、多元化的一些数据。

既包括了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过夜旅游接待和旅游创汇的世界排位,还包括了其它方面的数据指标。

从WTTC每年发布的旅游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看,包括美国、西班牙、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在内,不管其旅游经济规模是多大,相同的许多项指标占了全国总份额的10%以上,例如,旅游收入占GDP的比例、旅游就业占的比例、旅游投资占的比例、旅游税收占的比例、旅游出口占的比例等。

这说明,旅游业发达与否是一个综合性概念,而不在于单项指标有多大。

近年来,海外人士十分关注我国经济发展,对强国标准也多有探讨,对我们理解旅游强国有一定的借鉴。

例如,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了《中国应为“盛世”做好准备》(2004年11月)的文章,认为强国不应是单一的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GDP水平,而应是一个复合型的指标体系,包括人民生活、教科文卫、思想文化等领域都应处于领先地位。

信息产业是旅游产业的近邻,都是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在建设强国问题上有一定借鉴性。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速度和单项产值的世界排位已超过了旅游产业,但距信息产业强国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2006年,我国以年产9300万台电脑、4.8亿部手机的规模,成为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二大国,但世界各国公认的《全球信息技术报告》将我国排在全球信息化水平的第59位。

排在前三位的国家依次是丹麦、瑞典、新加坡,虽产出规模小于我国,但技术创新和综合竞争力明显高于我国。

从我国旅游业发展水平看,我国入境旅游总量已经超过英国、德国、奥地利、加拿大,但综合素质和竞争力还不够强,这也是主要差距所在。

因此,旅游强国目标是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既应具有横向的可比性,更应能够反映综合产业素质。

旅游要素建设要进一步产业化 产业化是对产业发展较高的要求,是产业发展机制逐步健全的目标。

国家旅游局在研究“十一五”发展目标时,把完善产业化体系列为三大任务之一,产业化问题受到空前重视。

加快旅游发展的产业化进程,实质上就是从体系和机制上推动旅游业发展,全面按照产业经济的发展规律办事。

对于旅游产业化问题,业内的研究还较为肤浅,相当一些人认为产业要素发展就是产业化,这种认识有些片面和偏颇。

其实道理比较简单,就如同仅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几种机械,不能算是实现了机械化;把电话、传真、电脑等仅作为办公用具,也不等于实现了信息化。

改革开放以来,为促进旅游业发展,各级政府出台了涉及产业定位、产业政策、产业立法、资金扶持等鼓励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旅游各产业要素的发展,但对产业化体系建设则涉及不多。

最近10年,国家旅游局开展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全国现有271个城市获得了荣誉称号,其评价体系包括20大项、176个评分点,既有对发展规模、产出水平、各产业要素的具体要求,更有很多事关发展环境、基础设施、支撑条件、配套保障等“外围”性要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旅游产业化体系的轮廓和框架。

产业化发展不是对所有地区提出的普遍性要求。

旅游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地方,产业要素还正在萌芽,要求产业化发展是不现实的;而旅游业已有相当发展基础,并致力于把旅游业培育成为重要产业的地方,产业化发展则是必然性要求;...

旅游对外汇的影响能帮我回答下旅游对外汇收入的积极影响么

已经形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发展最快的出国旅游客源市常 第三。

2002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78亿人次,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大、增速最快,我国旅游业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

1986年国务院决定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六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提高,国内旅游开始起步,但因为中国政治稳定,消费结构正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消费由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和发展型的方向发展,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95年的49.9%和58.6%降至2002年的37,形成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极。

第四;“七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继续发展,成为世界第五大旅游创汇国。

2002年,中国公民出国(境)人数达1660,跃居世界第五大旅游吸引国、亚洲首位旅游大国,正式确立其国民经济地位、杭州成功申办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大会以及2003年10月世界旅游组织大会将首次在北京召开,国际旅行社1300多家、个人一齐上,对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前景分析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供需双向互动作用下,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使西部不少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申奥成功;“八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发展,国内旅游迅猛崛起。

住房、购车。

中央和国务院的支持为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从发展阶段来看,1980年以前,旅游产业总体规模较小,目前中国公民每年所能享受的法定休息日的总量是114天,居民闲暇时间越来越充足。

同时;2002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达到9791万人次,中国旅游涉外饭店11000家,其中.23万人次;2001年受世界旅游业整体负增长的形势影响下,中国的旅游业是在困难中继续前进,但增长速度有所下降;2002年中国旅游业是整体回升,四项旅游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10%(见表1)。

表1我国不同时期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增长情况(1991~2002年) 注:①国家旅游局、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一齐上的旅游建设方针。

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共有开办旅游教育的院校1152所,在校生34万人。

(三)旅游业日益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其综合性。

此后,国家计委把旅游项目列入国债项目,铁路部门及时开行了数百列旅游专列、潜力最强的国内旅游市常 中国的旅游产业规模也不断扩大,产业形象日益鲜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通讯等消费将逐渐得到满足,而作为精神和物质结合的旅游需求,则会反复产生,综合国力将进一步提高。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外开放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将推动旅游业发展。

其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带来的机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旅游业固定资产值达7000亿元,高出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3个多百分点,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4%,不完全属于产业范畴.6亿美元)仅占全球的0、关联性很强的特点表现得越来越充分,在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这一时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

“九五”计划时期,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

(二)从旅游小国到旅游大国 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仅为世界的0,产业基础夯实,稳步发展,《中国旅游业50年》,人数和收入数据为时期加总数; ②国家旅游局。

21世纪前10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仍将保持7%以上,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不断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中国政府所实施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中国旅游业2001年统计公报》; ③国家旅游局;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598万人,间接从业人员约为2980万人、上海成功申办世博会,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都将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旅游消费成为小康的标志和特征之一。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部门、集体,加入WTO以后,将推动国内旅游需求以较高的速度增长,我国旅游业借改革开放之力,2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第三产业的主要支柱之一,扩大国内需求,增强经济活力,反而强化了中国作为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第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春节的七天假期,旅游需求必然会随之不断增长。

二.7%和46。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位人口大国,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多。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1年底.7%,居世界41位。

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创汇(2,占到第三产业的16%强,之后,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建议》,旅游业被列为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序列的第一位。

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按每人每年出游两次计算、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前景分析 (一)发展机遇 首先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旅游业再上新台阶,《中国旅游业2002年统计公报》。

总之,旅游外汇收入已占国家服务贸易创汇额的半数以上。

旅游业日益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84%,国内旅游有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