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演讲稿一次旅行
•
2018-07-17 16:55:55
•
资讯 •
阅读
在这里,每位学生都能遇见最好的自己。 学校名师团队。□本报记者朱士娟作为高新区今年新建学校之一,东城逸家中学迎来了她的首位“掌门人”--王晶。近30年从教经历、10年济南


在这里,每位学生都能遇见最好的自己。 学校名师团队。□本报记者朱士娟
作为高新区今年新建学校之一,东城逸家中学迎来了她的首位“掌门人”--王晶。近30年从教经历、10年济南外国语学校初中校长管理经验,王晶的“背景”让家长们看到了东城逸家中学发展的“远景”。“每一个孩子不仅是一个家庭的100%,也是学校的100%,不允许我们有任何闪失。因此,我们要办一所有温度的学校,创造一个温暖的环境,‘孵化’孩子们成长的无限可能。”王晶说。○●●用教育情怀润泽学生创意人生12月7日,在学校期中工作总结会上,每一个学生入学后100天的成长轨迹,全部通过一份份数据分析报告呈现了出来,这让所有家长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更让家长们对这位名校校长又多了一份期待。“学生的成长只有一次机会,所以在规划学校未来发展时,我们的定位要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孩子提供无限大、无限多的成长空间。”王晶告诉记者,围绕着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未来公民的办学定位,学校确立了“学思知行、日新月异”的校训和“以教育的温度孵化成长的无限可能”的办学理念。虽是一所新建学校,但东城逸家中学的师资绝对是“高配”。16名教职工,除了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共同点外,其中8人是骨干教师,而且中层领导干部也系出名校。办学定位和理念有了,只有全体同仁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才能凝心聚力,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为此,开学不久,学校便举办了“品读校训悟成长·砥砺青春展风华”校训解读活动,师生围坐在一起共同讨论,各抒己见,把“学思知行、日新月异”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位师生的心里。“以教育情怀润泽学生创意人生,努力让学校成为培育、呵护学生成长的温馨家园,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德业兼修、学有所成的优秀学子。”王晶说,现在这一追求已成为全体教职工的共同愿景,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学校和教师本人的“温暖”。○●●四大课程满足个性化成长11月1日,一位家长将一面写着“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锦旗送到了学校。“我没有想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能受到这么多关注,100多天的时间,就像换了一个人,作为家长我们真心感谢学校。”这位家长表示,如今家长们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是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变化。建校100多天,是什么力量让孩子们成长如此之快?而答案就在每位学生的课程表中。在标准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外,学校打造了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体系,包括配方课程、学科实践课程、社团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配方课程立足于学生个性差异的需求,设置了经典美文阅读课程、英语选修课程和学业辅导课程。其中,经典美文阅读课程,通过开设读书讲坛、读书考级、评选“最美读书人”等活动,极大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英语选修课程,开设课本剧表演、基础语法等课程供全体学生选择,全方位提升学生语言技能;学业辅导课程则有专门的课堂设计,教师可以准确把握教学起点,注重增强学生自信,对提高学生兴趣和能力有显著帮助。除此之外,语文“朗读者”活动、数学“行远杯”竞赛、英文故事大赛、生物创新实验比赛、“生活中的地理”手绘地图大赛、历史拓片体验等学科实践课,以及每周四下午的学校数究社团、趣配音社团、思维训练社团等10多个社团课程,都是学生们的最爱,他们在这个空间里,自主选择、自主成长。“我们还充分挖掘社会资源,通过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多元体验中成长。最近,学校将组织学生参加博物馆研学活动,而下学期的研学旅行也正在策划中。”王晶说。用教育温度“孵化”成长●●○现在,无论家长还是学生,都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学校的“温度”。为了方便家长,学校专门上线了“延时服务”。相比过去,现在老师们基本都会晚走一节课,利用这段时间,帮助留校学生辅导功课。每个周末,学校还开放体育场馆,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的场地。开学至今,学校已经召开了3次学情分析会,结合学生学习表现进行归因分析,确定需要帮扶的学生名单,全体教师包干到人,为各自负责的学生开具“学业发展处方”,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了让学生乐学、爱学,学校还开启了一场“减负增效”的作业改革。每周四下午第一节课,学校都会召开作业协调会,均衡学生课业负担。记者注意到,学生的作业本中除了必做题,还有选做题。“这是我们为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做的作业分层设计,必做题重基础、选择题更重能力提升。”王晶说。在课堂上,小班化授课模式更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在其他学校,一堂英语课下来,一个班被提问的学生不足半数,但在这里,一堂课,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一两次发言机会。”英语教师李晓琳告诉记者,学校英语课不仅实行了人教版和剑桥版教材双轨授课,而且学生分层走班上课,可以让老师关注到每个孩子。学校和老师为学生的所做,让学生的成长从中汲取着力量。初一(2)班学生李琪珍每天早上6点起床,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背一篇课文,然后将当天要上的课简单复习一遍,如今这已成了她雷打不动的学习习惯。在学校,像李琪珍一样,自主发展已成为绝大多数学生的自觉行为。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青睐●●○初一(1)班学生赵煊林现在特别自信,用班主任李燕的话说,他听课时眼睛都是放光的。点燃赵煊林学习热情的是一场国旗下的演讲,而且还是一场全英文演讲。赵煊林的成绩并不靠前,初接演讲任务时,想打退堂鼓。但经过老师的打气和细心指导后,他开始认真起来。有一天晚上,赵煊林的爸爸给李燕发来一个语音,是赵煊林在家背诵演讲稿的声音。“相比其他学科,英语是他的长项,通过国旗下的演讲,让他找了自信,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水涨船高。”李燕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学校所有学生已至少获得了一次面向全校的展示机会,仅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就有48位学生承担了国旗下的主持、演讲任务。为了追踪学生的全面成长,学校每一位老师们手中有两张表,一张是《学生综合素质日常表现记录表》,上面记录着学生参加活动、课堂表现等点滴;一张是《艺术体育技能培养统计表》,用统计的方式了解学生艺体技能掌握的情况,并通过多样艺体课程的构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一技之长。“我们创造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有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平台,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青睐。”王晶说。开学至今,学校已先后开展了“浓浓师生情·满满都是爱”教师节庆祝活动、“维护宪法权威·弘扬法治精神”宪法日系列活动、“享冬日暖阳·展运动风采”冬季四项等几十项活动。同时,学校注重文明风尚先行,积极倡导学生“原样交接,在点滴细节中彰显文明美德;音乐浸润,在和声雅乐中提振青春力量;经典读背,在美文名篇中感悟魅力文化;看守规则,在和谐有序中提升行为修养;服务他人,在感恩奉献中体验成长快乐”,在行为细节中为学生注入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优秀基因。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