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旅行的文章
滁州,简称滁,古称涂中、清流、新昌。滁州早在先秦时期为棠邑之地(今南京市六合区),三国设镇,南朝建州,隋朝始称滁州,因滁河(涂水)贯通境内,又“涂”通“滁”,故名为“滁州”。
滁州,简称滁,古称涂中、清流、新昌。滁州早在先秦时期为棠邑之地(今南京市六合区),三国设镇,南朝建州,隋朝始称滁州,因滁河(涂水)贯通境内,又“涂”通“滁”,故名为“滁州”。

滁州吴风楚韵,气贯淮扬,接壤金陵西北,为六朝京畿之地,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形兼吴楚、气越淮扬”、“儒风之盛、夙贯淮东”之誉。

然而滁州最为世人所知的,还是时任滁州知州的欧阳修在此留下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yi'd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

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

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


如今的这里,《醉翁亭记》里的祥和之气依然存在。踏着春风,我来到了离南京只有18分钟高铁车程的滁州,还未细品,便已被她惊艳!


在滁州花博园,儿童在万紫千红的花丛中尽情嬉戏打闹,不时还摆出POSE叫爸爸妈妈拍照。


这个花博园是滁州市目前规模最大、档次最高、景观最丰富的园林景观,


空中看花博园,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感觉,尤其在这春日,各自色彩点缀其中,另人赏心悦目!


园内种植了数以万计的各类植被花草,形成了具有“林中林、景中景、园中园、情中情”特点的景观风貌。

滁州除了知名的zui'w

丰乐亭,位于滁州市琅琊山旅游区丰山脚下紫薇泉旁,为北宋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所建

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谪知滁州。第二年,他在丰山附近发现了紫薇泉,便在泉侧建了这座亭院。他在《丰乐亭记》中写道:“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基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翁然而父子同。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百与滁人往游其间。

如果你时冲着欧阳修《醉翁亭记》里那“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放情林木,醉意山水的真意。

当年滁州知州(太守)欧阳修,邀文友游览琅琊胜景,宾主溪涧逮鱼摸虾捉山蟹、山上林中射鸟射兔及采摘满山的野果野蔌,或就地烹煮或借炊山野人家,大家围席而坐,推杯换盏,吟诗作对,好不热闹。

在《醉翁亭记》中有一段生动地记述:“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如今,chu'z为追寻当年太守在山林中,小溪边宴请宾朋时的那种雅兴时光,也用山林中随处可得的山肴野蔌招待客人,并戏称为“太守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