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蜜月旅行
那一段对我影响重大的、颇为不可思议的蜜月旅行,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是我父亲母亲的蜜月旅行。我的父亲母亲,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他们相差五岁,在特殊的
那一段对我影响重大的、颇为不可思议的蜜月旅行,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是我父亲母亲的蜜月旅行。
我的父亲母亲,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他们相差五岁,在特殊的年代里却成了同班同学。即便如此,很长时间里他们也没说上几句话。
一直到大三去外地实习。母亲在当地上学的好友来看她,两人计划着去公园玩。难得见一次面,两个姑娘想拍个合影留下纪念。于是母亲想到了课余擅长摄影,还特别热心肠的父亲。
父亲拍摄的母亲,摄于他们实习期间
果不其然,父亲爽快地答应了。于是他作为摄影师,陪两个姑娘耐心逛了一整天公园。期间母亲的好友悄悄问她:“喂,你喜欢什么样的男孩呀?”母亲愣了一下,目光扫过不远处正在拍风景的父亲,念头一动:像他那样的倒是不错。然后自己都吓了一跳。
年轻时的父亲
这一天结束,两个人回到学校的暗房里。父亲倒上药水让胶卷一点一点显影,和母亲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四目相对,父亲忽然牵起青春年少的母亲的手轻轻握了一下。母亲吓得赶紧甩开,找个借口匆匆逃走了。尴尬,尴尬…… 后来有很长一段时间,两人都不知如何开口说话。
时间滴答滴答地走,毕业就在眼前。父亲不是本地人,原本的情况是,毕了业他就会服从分配回到家乡。母亲思前想后,最终,鼓起勇气写了一封信给父亲,里面是一段简单邀约他来家里玩的话,表达心意。
在毕业前最后的短假,母亲在家里等着。抱着多少期待呢?也不敢想,有可能这段缘分就这样,没有开始也无所谓结束吧。一天、两天……没有来。家里也没有电话,更不要说其它的即时通讯方式了,完全不知对方什么情况。那个年代,这样的未知和不确定,可能也是寻常。
到了最后一天,噔噔噔!父亲愣头愣脑地竟然真找了来。从此以后,每个周末他都到母亲家来,骑着借来的永久牌自行车带她满城去玩。
三年后,两个人结了婚。
年轻时的父亲母亲
那时候,结婚的彩礼是“三转一响” ,谁的小家庭有这几样,都神气得不得了。而我们家在那之后好多好多年,才终于把这些凑齐了。因为,他们用手头仅有的存款,换了一段在当时可称作“旷世”的--蜜月旅行。
因为教职,他们都有寒暑假。当我问起,在那个大家都没有什么旅行意识的年代,你是怎么会有这个想法的?父亲说,因为在书里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啊!我从小就有这个念头,要出去看看。
于是,结婚那年,父亲带着母亲,开始了两个人的“环半个中国”旅行。
两个人从我家乡东南沿海出发,用了整个暑假的时间,走过了全国的20多个城市。经由福建北部我爸爸的老家,北上到浙江温州、金华、杭州,然后经江苏苏州、无锡、南京,进入山东济南,到达北京。在北京停留了较长的时间(住在天安门附近的邮电大楼招待所,我爸现在每次来北京经过长安街还要指给我看),去了各大景点;然后再次出发到达山西,经太原进入陕西的西安、夜登了华山;又去了河南洛阳,接着进入湖北武汉、江西的九江和南昌,绕了一个大圈最后回到家。
在长城
在南京中山陵
在华山
这趟旅行总共花费了700多元,父亲母亲那时一个月才几十块的工资,长辈也不可能资助的,相当于他们大半年的工资不吃不喝攒下来的。母亲至今仍旧将这趟旅行的门票细心地收在当年的影集里。


父亲说,当时很多东西亲自看到,还是很感慨的。比如小时候课本上学过,后来又亲自教过的课文里金华的两个溶洞,真实出现在眼前时会觉得,原来是这样!真美!周围没有人亲眼见过溶洞的。还有去南京看六朝古都,去北京看从小听到的天安门,以及故宫、长城、十三陵之类的,非常开眼界。去到庐山,就一直在找寻诗仙诗里“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感觉。
父母在福建三明桃源洞一线天
父亲为母亲在南京长江大桥上拍摄的照片
父母在福建漳州南山公园
父母在福建三明桃源洞景区
那时父亲还是没有自己的相机,找亲戚借了一个。拍照的胶卷也不便宜,黑白的,要省着用。唯一一卷彩色的,只留在风景特别美、特别有纪念意义的地方拍。
父亲蜜月旅行时拍的母亲
翻过了泛黄的影集,看着父母青春烂漫的样子,听着他们说过去的故事……在那段蜜月旅行之后又过了几年,就有了我像小尾巴一样跟着他们每年到处旅行。
而长大后,就轮到我带着父母去他们之前未曾去过的地方……
蔡韵带着父母在澳大利亚旅行时的合影
蔡韵带着父母在加拿大旅行时的合影
而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在明天继续为你讲述。
讲述人:蔡韵
照片提供:蔡韵
编辑:程婷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