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外国旅游文献

并重发展旅游业与工业的国内、国外文献综述
世界旅游旅行大会(WTTC)是全球旅游业的商业领袖论坛组织,其成员包括全球旅游业中近百位最著名企业的总裁、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作

外国旅游文献

并重发展旅游业与工业的国内、国外文献综述

世界旅游旅行大会(WTTC)是全球旅游业的商业领袖论坛组织,其成员包括全球旅游业中近百位最著名企业的总裁、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

作为全球范围内代表世界旅游业界企业的唯一机构,对全球旅游业有着独特的影响力和见解。

世界旅游旅行大会着力于提高公众对旅游行业作为全球最大产业的认知。

“全球旅游正在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这需要我们用更加睿智的眼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努力增进人类福祉的进程中提升旅游业的整体价值。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第十届世界旅游旅行大会(WTTC)期间表示,旅游业不仅是增加外汇收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经济产业,而且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促进文化交流、扩大对外开放、增加社会福祉的综合性产业。

本次大会于5月25日~27日在京召开,主题是“旅游,世界第一大产业,迈向新领域”。

来自不同国家的WTTC会员、有关国家政要、各国旅游界代表、旅游学术界专家等出席了会议。

写论文在哪里能找到外国文献资料~

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就是一个建设最早也是最典型的生态旅游 区,它蕴含了生态旅游的重要基本内涵。

在那里,“生态环境的维护” 这一基本点就要求人们严格遵守,而且做任何活动都要考虑它。

在一万年前,黄石公园这片土地本来是印第安人狩猎的地方,一 直到了 1807年,因为一支探险队走到了这个地方,并且由一个叫约 翰•寇特的白人进行了勘测,黄石公园的神秘面貌才彻底揭开。

而这 个地方称为国家公园是在1872年,那时候的总统格兰特签署了“黄 石公园法案”,它就这样成为了美国乃至世界的第一个国家公园。

现在的黄石公园内部,可以看到用石灰石铺成的热台阶,里面有 着各种各样神奇的自然景观,包括大峡谷、瀑布、湖光山色、间歇喷 泉等,还有许许多多极具特色的彩色温泉。

而黄石公园中能够看到 非常多种类的动植物,其中哺乳动物有60余种,蝴蝶上百种,鸟类 300余种,哪怕是在世界上也很少见到的珍稀动物,如北美野牛、灰狼、 棕熊、驼鹿、麋鹿、巨角岩羊、羚羊等,在这里也能看得到。

这些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都有赖于黄石公园成熟的生态旅游建设, 让游客与当地的环境达到了完美的平衡,保证了动植物和自然环境的 可持续发展。

因为这些丰富的资源,还有100多年的悠久历史,每年 都能吸引近300万游客前来游览,美国人中就有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中 至少去过一次黄石公园,这里已经成为了旅游人心目中必去的地方。

有着著名亚马逊丛林的政府更是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他们提 出了“生态旅游——为了认识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的口号。

这里不仅 仅有着举世闻名的亚马逊丛林,还有野生动物的天堂以及伊瓜苏大瀑布 等生态旅游之地。

因为这些优越的自然环境,巴西人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发展机会,最终受益匪浅。

比如巴西的高原地区,很多庄园因为种种原 因不能继续耕种,这些废弃的庄园就在政府的主持下,由持有它的农场 主把那些闲置下来的房舍改建成了各种各样的手工艺作坊、博物馆甚至 是旅店,最终建立起了庄园旅游项目。

这种形式的旅游正好和城市居民 想要返回自然、享受自然的心情有了共鸣,因此从一出现开始就得到了 许多人的赞赏与欢迎。

而且在生态旅游的建设中,它也给当地人带来了 广泛的就业机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缓解了国家的就业压力。

帮忙推荐几个国外旅游的地段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

因此,应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旅游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生动反映,弄清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全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对于提高旅游行业素质,增强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一、旅游的文化属性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

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

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

正如孙尚清指出的,“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

”此言透彻地阐明了旅游与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

1.旅游主体的文化本质 旅游作为一种跨时空的消费活动,它的广泛出现是经济发展驱使的结果,但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更需要内在的动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讲的,“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人类在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之后,随着收入的增长,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

但是,旅游活动更是文化驱使的结果。

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是社会文化与观念的革命。

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旅游活动的兴盛,从客观条件看,是全球经济恢复、繁荣的结果,从深层次看,它是文化观念转变的结果。

2.旅游客体的文化含量 旅游资源按基本成因和属性,大而言之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

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于文化的范畴。

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只有经过人为的开发利用,才能由潜在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

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须通过鉴赏来反映和传播,而鉴赏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也具有文化性。

3.旅游媒体的文化特征 旅游者以追求精神享受为目的,可以说是文化消费者。

因此,旅游业的核心产品只能是文化产品或文化含量高的产品,旅游经营者只有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能从交换中实现盈利的目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资源的开发者不仅要了解旅游资源本身的特征和功能,还必须了解游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征,开发出满足各类旅游的文化旅游产品。

旅游业的文化特征还渗透在各旅游部门的运行过程中,如现代旅游饭店,不是简单地提供膳食的场所,而是集膳宿、社交、娱乐、审美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因此,一个优秀的饭店,有必要不断提高餐饮、客房、娱乐等环节的文化品位,有必要培养和提高服务人员的文化素质,有必要提供有情调的个性文化服务。

二、文化的旅游功能 旅游的文化性是其产业特殊性的集中表现。

文化既是旅游业的物质资源基础,又是它的精神动力支撑。

1.文化的本质决定了文化的旅游功能 文化作为人类劳动和智慧创造的结晶,贯穿着人类的发展和演化的整个过程,从而构成了世界丰富多彩的文化类型及其内涵。

这些异彩纷呈的文化现象,其特质有三个:首先,文化是人的创造物,而不是自然物,它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

比如,原始的名山大川等自然物,不是文化,但经过人们用自己的智慧进行设计和加工后所产生的园林、景观则是一种文化,从而使旅游产品和文化融为一体。

第二,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的、为社会所普遍享用的,具有强烈的大众性,从而为广大游客的参与提供了可能。

第三,文化不是游离存在的,它体现在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之中,体现在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中。

比如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体现了文化,不在于它们的外在建筑材料,而主要在于它们所体现的人类的科技水平和成就及其审美观念,从而极大地扩充了旅游的文化含量。

2.文化的基本类型决定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 从广义的文化概念来讲,每种文化都存在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文化的物质要素,也是文化的物质实体层面,一般称为物质文化,正是这种物质层面的文物遗址,为我们发展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

二是文化的行为要素,也是文化的行为方式层面,一般称为行为文化,正是这种文化的行为要素为旅游业提供了多样化的民俗风情。

三是文化的心理要素,也是文化的精神观念层面,一般称为精神文化、心态文化或观念文化,如宗教情绪、道德情操等,都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从文化的分类来看,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各种不同的类型。

从旅游的视角出发,可分为主体文化、客体文化和媒体文化;从范围和时间的角度考量,可分为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以文化的物质载体为依据,可分为山文化、水文化等。

所有这些,都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

从旅游开发建设的角度看,要依据各种不同的文化类型,以不同的视角去考虑和发掘各种资源的文化内涵,构建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

3.文化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1)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人类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由于其特定地域条件的影响与制约,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在我国古代就有“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之说。

居...

求有关可持续发展或者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外文文献希望能够提供...

一 对中俄贸易潜力的基本估计 2004年中俄两国领导人达成共识,提出到2010年中俄贸易额实现600亿~800亿美元的奋斗目标.按目前中俄的贸易规模,到2010年中俄贸易总额需要翻一番方可实现600亿美元的目标.如果以2005年为基数,其后4年每年中俄贸易的增长率都在30%以上,毫无疑问,到2008年中俄贸易额就可达到600亿美元,到2009年就可达到800亿美元.问题是,随着中俄贸易规模和基数的增大,今后每年的增长幅度能否保持在30%以上?俄罗斯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潜力还有多大?俄罗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否会不断上升?中国对俄出口和从俄进口是否有新的增长点?所有这些问题都涉及中俄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是回答到2010年能否实现中俄贸易额600亿~800亿美元的重要依据. 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5年的统计数据看,中俄贸易确实呈现一种加速增长趋势.1992~2001年中俄贸易用了10年时间突破了100亿美元大关;2001~2004年中俄贸易用了3年时间突破了200亿美元大关;2004~2005年中俄贸易只用1年时间就接近300亿美元大关①(见下表). 我们必须看到,中俄贸易中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或称非规律性因素,如中国购买俄罗斯的军工产品和核电站项目的技术设备等,这种购买不是每年都会发生,也不是贸易持续增长的稳定因素.因此,中俄贸易能否持续增长,能否继续保持加速势头,主要还要看一般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潜力. (一)俄罗斯市场需求潜力仍然很大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俄罗斯对以下几类产品的需求将不断扩大. 1.机电产品.目前,在俄罗斯现有的家电中有相当多数量需要淘汰.据了解,彩电有一半以上需要更新,对电冰箱、空调和小家电的需求旺盛.近10年来,俄罗斯能正常使用的收割机、拖拉机数量减少近一半,设备年报废率达6%~10%,急需更新农业机械、农机具和建立新的维修体系.俄木工机械的加工设备落后,木材只能实行初加工,这类机械产品的需求潜力很大. 2.建材产品.随着俄罗斯房地产市场不断升温,对建材的需求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俄所需的保温材料70%靠进口,门窗材料的进口占55%,水暖器材占67%,屋面材料占91%,胶合板占60%,油漆占27%,金属瓦占75%,天然瓦占90%. 3.纺织服装.目前,俄每年对服装和纺织品的消费大约为360亿美元,包括服装、鞋类、枕巾、浴巾、床上用品、棉布、丝绸等.俄纺织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主要依靠进口. 4.家具.据俄专家预测,未来5年俄对家具的需求将增长5~7倍.俄家具生产的最大障碍是设备陈旧,老化率达70%~80%,其中有40%的设备使用期已达20多年.俄生产家具用的中密度板85%依靠进口,高质量的贴面材料和油漆也主要依靠进口.中国家具出口俄罗斯的主要问题是设计风格与市场需求不吻合. 5.农产品.俄远东地区农业生产能力逐年下降,农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从欧洲部分调运成本很高.目前,仅远东地区每年粮食缺口80万吨左右,蔬菜缺口40万吨,肉和肉类制品缺口40万吨,奶和乳制品缺口60万吨,水果缺口40万吨.俄远东地区的蔬菜需求有80%从黑龙江省进口,市场价格是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4~6倍①. (二)中国市场对俄罗斯一些产品的需求具有持续性和增长潜力 从未来5~10年的时间看,中国市场对俄罗斯的很多产品,包括技术产品的需求,不仅具有持续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可以预测的增长潜力,具体表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年份 贸易额 增长幅度(%) 1992 46.3 ― 1993 76.7 65.7 1994 50.8 ―36.5 1995 54.6 7.6 1996 68.3 25.3 1997 61.2 ―10.6 1998 54.8 ―10.5 1999 57.2 40.4 2000 80.3 39.9 2001 106.7 33.3 2002 119.3 11.8 2003 157.6 32.1 2004 212.3 34.7 2005 291.0 37.1 1.对能源产品的需求将呈现不断增长势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尤其对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的需求将会大幅增长,能源进口的规模将会不断扩大.以石油为例.2000年中国进口石油7 027万吨,2001年为6 026万吨,2002年为6 941万吨,2003年为9 112.63万吨,2004年为1.228 155亿吨,2005年为1.3亿吨①.中国在石油进口方面采取多元化战略,但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是这种多元化战略中的重点.在过去6年从俄进口石油数量的不断增长中,我们就会看到中俄石油贸易的广阔前景.2000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为147.67万吨,2001年为176.6万吨,2002年为302.96万吨,2003年为525.48万吨,2004年为1 077.4万吨,2005年为1 278万吨②.随着中俄石油管道、天然气管通的铺设和电力网的对接,中俄在这一领域的贸易规模必将会日益扩大,如果考虑石油价格的上涨,双边能源贸易的总额将更加可观. 2.中国对俄罗斯核工业技术设备的需求潜力仍然很大.从中国的能源战略看,加速核能的开发利用、建设更多的核电站已列入中国的长期建设规划之中,而在这一领域俄罗斯具有很大优势和出口能力,可向中国出口的技术设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中国对俄罗斯木材的需求具有可持续的特点.目前,中国木材有40%需要进口,而俄罗斯完全有能力满足中国这一缺口.只是俄罗斯把木材视为一种战略资源,因此,在采伐和...

有关旅游景点的论文

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全面发展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转变。

2006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为1.25亿人次,其中过夜旅游人数达499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339亿美元, 入境旅游接待位居世界第四位;国内旅游13.9亿人次,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出境旅游3452万人次,居亚洲第一位。

旅游业总收入达8935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16.3%%。

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000多万人,间接从业人员4900万人。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届时,入境旅游人数将超过2亿人次。

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旅游局编制的旅游卫星账户测算,2004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当年全国GDP的4.05%%。

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大的特点,在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把它列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加以培育。

二、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共同繁荣旅游是人们离开家门,求新、求知、求乐的一种社会活动,而文化则伴随着旅游的全过程。

通过旅游,既能满足人们精神与物质的享受需求,又能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旅游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作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旅游业因其巨大的市场需求、良好的发展前景,被称作“朝阳产业”,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高度重视。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密不可分。

自有旅游活动以来,旅游与文化就从未分离。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而没有旅游的文化则缺少活力。

旅游的优势体现在市场,文化的优势体现在内涵。

站在旅游的角度看,抓住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站在文化的角度看,抓住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市场。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繁荣。

随着旅游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和不断发展,产生了旅游文化演出这一新的业态。

近年来,我国旅游文化演出市场欣欣向荣,演出规模稳步扩大,演出水平不断提升,资本和优秀人才不断聚集,形成了百花竞放的崭新局面,展示了十分美好的发展前景。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在全国各重点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定时定点上演的、投资在百万元以上的旅游文化演出有153台,资金投入达17.9亿元,参加的专业和业余演职人员1.76万人,观众达1.67亿人次,实现演出收入26.8亿元。

涌现了一批场面宏大、制作精美、演艺精湛、格调高雅的优秀作品,吸引了海内外广大旅游者,并得到广泛好评。

三、旅游文化演出的成功经验给予我们的启示 旅游文化演出取得的成功,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的结晶,对我们进一步促进旅游与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第一,打造成功的旅游文化产品,市场是关键。

从地域分布看,旅游经济越发达的地方,旅游与文化结合得越紧密,旅游文化演出市场相对就越繁荣,如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郑州、西安、成都、昆明、桂林等城市。

从产品特征看,对文化和艺术内涵阐释得越有特色、越通俗,受众面就越大,越容易取得成功。

这是因为,相对于城市常住居民来说,大多数旅游者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文化产品的需求往往表现为民族性、多样性、特色化、大众化。

抓住这一潜在的观众流,就抓住了一个大市场。

第二,打造成功的旅游文化产品,培育精品是方向。

所谓精品,是指精良、上乘的作品。

旅游文化精品就是制作精良、演艺精湛、能够代表当地文化艺术水平、深受广大旅游者欢迎的优秀文化产品。

旅游文化精品不仅能提升旅游城市和企业的品质,其本身也构成新的旅游吸引力。

河南推出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从策划之初就致力于要把这台节目打造成艺术精品和河南的知名文化品牌,经过前后二年的精心设计、制作和市场营销,已经打开市场,取得了成功。

上海的“时空之旅”,集中了三方投资者的优势资源,精心策划、精心编排,至今已连续演出700多场,有的观众甚至专程去看这场演出。

这一系列的精品,包括在会议上介绍经验的云南的“丽水金沙”、广西的“印象·刘三姐”、杭州的“宋城千古情”等,不但本地观众爱看,各地来的游客也爱看;不但国内游客爱看,外国游客看了也赞不绝口。

因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

第三,打造成功的旅游文化产品,独具特色是重点。

因为旅游者具有“求新、求知、求乐”的愿望和需求,如果没有特色,就难以对他们产生吸引力,也就无法形成市场竞争力。

这次会上六家单位的典型经验就各具特色,除此之外,还有陕西西安的“大唐乐舞”、深圳华侨城的“龙凤舞中华”、山东曲阜的“杏坛圣梦”、山西太原的“晋商歌谣”、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婚礼”、河北吴桥的“杂技大世界”、三峡大坝的“盛世峡江”、湖北的“夷水丽川”、贵州的“多彩贵州风”、安徽的“绿水青山”、西藏的“雅龚盛情”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许多作品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从这一意义上讲,这些作品拿到世界上去,也一定...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这是一篇很好的范文,请参考 旅游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生动反映,弄清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全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对于提高旅游行业素质,增强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一、旅游的文化属性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

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

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

正如孙尚清指出的,“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

”此言透彻地阐明了旅游与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

1.旅游主体的文化本质 旅游作为一种跨时空的消费活动,它的广泛出现是经济发展驱使的结果,但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更需要内在的动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讲的,“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人类在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之后,随着收入的增长,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

但是,旅游活动更是文化驱使的结果。

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是社会文化与观念的革命。

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旅游活动的兴盛,从客观条件看,是全球经济恢复、繁荣的结果,从深层次看,它是文化观念转变的结果。

2.旅游客体的文化含量 旅游资源按基本成因和属性,大而言之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

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于文化的范畴。

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只有经过人为的开发利用,才能由潜在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

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须通过鉴赏来反映和传播,而鉴赏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也具有文化性。

3.旅游媒体的文化特征 旅游者以追求精神享受为目的,可以说是文化消费者。

因此,旅游业的核心产品只能是文化产品或文化含量高的产品,旅游经营者只有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能从交换中实现盈利的目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资源的开发者不仅要了解旅游资源本身的特征和功能,还必须了解游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征,开发出满足各类旅游的文化旅游产品。

旅游业的文化特征还渗透在各旅游部门的运行过程中,如现代旅游饭店,不是简单地提供膳食的场所,而是集膳宿、社交、娱乐、审美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因此,一个优秀的饭店,有必要不断提高餐饮、客房、娱乐等环节的文化品位,有必要培养和提高服务人员的文化素质,有必要提供有情调的个性文化服务。

二、文化的旅游功能 旅游的文化性是其产业特殊性的集中表现。

文化既是旅游业的物质资源基础,又是它的精神动力支撑。

1.文化的本质决定了文化的旅游功能 文化作为人类劳动和智慧创造的结晶,贯穿着人类的发展和演化的整个过程,从而构成了世界丰富多彩的文化类型及其内涵。

这些异彩纷呈的文化现象,其特质有三个:首先,文化是人的创造物,而不是自然物,它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

比如,原始的名山大川等自然物,不是文化,但经过人们用自己的智慧进行设计和加工后所产生的园林、景观则是一种文化,从而使旅游产品和文化融为一体。

第二,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的、为社会所普遍享用的,具有强烈的大众性,从而为广大游客的参与提供了可能。

第三,文化不是游离存在的,它体现在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之中,体现在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中。

比如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体现了文化,不在于它们的外在建筑材料,而主要在于它们所体现的人类的科技水平和成就及其审美观念,从而极大地扩充了旅游的文化含量。

2.文化的基本类型决定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 从广义的文化概念来讲,每种文化都存在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文化的物质要素,也是文化的物质实体层面,一般称为物质文化,正是这种物质层面的文物遗址,为我们发展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

二是文化的行为要素,也是文化的行为方式层面,一般称为行为文化,正是这种文化的行为要素为旅游业提供了多样化的民俗风情。

三是文化的心理要素,也是文化的精神观念层面,一般称为精神文化、心态文化或观念文化,如宗教情绪、道德情操等,都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从文化的分类来看,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各种不同的类型。

从旅游的视角出发,可分为主体文化、客体文化和媒体文化;从范围和时间的角度考量,可分为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以文化的物质载体为依据,可分为山文化、水文化等。

所有这些,都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

从旅游开发建设的角度看,要依据各种不同的文化类型,以不同的视角去考虑和发掘各种资源的文化内涵,构建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

3.文化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1)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人类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由于其特定地域条件的影响与制约,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在我国古代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