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旅行感悟
公司组织去峨眉山旅游的心得体会 时间很紧 求帮助。 。
第一天:成都—150KM/约2个小时—乐山—40KM/约40分钟—峨眉成都出发前往乐山(行驶2小时)抵达乐山,登山游览乐山大佛90元
公司组织去峨眉山旅游的心得体会 时间很紧 求帮助。
。
第一天:成都—150KM/约2个小时—乐山—40KM/约40分钟—峨眉成都出发前往乐山(行驶2小时)抵达乐山,登山游览乐山大佛90元/人、凌云寺、海狮洞、九曲栈道,之后前往佛国仙山——峨眉山。
在路上参观“乌木博物馆”80元/人,到达酒店,休息半小时,徒步五分钟走进《欢乐彝家》观赏大型彝族歌舞,绝技 ,互动彝族抢新娘活动,品尝烤乳猪、煮包谷、坨坨鸡、卤鸭脖3、手抓肉等丰富民族特色晚餐。
宿:峨眉山 第二天:峨眉山—180KM/约2个半小时—成都早餐后游览峨眉山150元/人,乘景区观光车70元/人到雷洞坪停车场,再步行到接引殿,乘索道(120元往返/人,自费)到金顶,感受“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几千米落差的舍身崖边上,远眺巴蜀之王“贡嘎雪山”,大、小瓦屋山;根据天气有可能看到金顶奇观——云海、日出、佛光;再观雄伟的十方普贤金像、观壮观的金、银、铜殿,后原路下山到万年寺停车场,午餐后乘索道(上行65元/人,自费)到万年寺,游览万年寺10元/人、白龙洞、再步行到清音阁、一线天、野生猴区与可爱的野生猴嬉戏玩耍之后下山,返成都,结束愉快的旅程。
服务项目:1、交通:空调旅游车2、门票:所列景点门票3、用餐:标准团队餐(八菜一汤、十人一桌、共计1早3正)4、住宿:峨嵋准四(未挂星)双人标准间(根据客人报名要求安排、酒店,豪华团和标准团只是住房的区别)5、导服:全程导游服务、旅游责任险; 6、保险:旅游意外险,最高保额10万元。
小孩只含车位费、餐费、保险,不含观光车、门票、住宿不 含:个人消费、峨嵋山索道金顶120元/人、峨眉山索道万年寺上行65元/人特别说明:1、以上行程接待社及导游可视当时情况调整顺序,但所列景点项目不变。
2、接待中,出现单男单女情况我社将视情况安排三人间或由客人现补单房差。
3、因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行程时间延长,费用增加由旅客承担;行程减少,退还相应门票费用。
4、如因客人在旅游过程中放弃用餐,我社不予退还餐费。
5、在旅游过程中,如遇交通事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及其《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处理。
旅行社不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
峨眉山旅游攻略
峨眉山去了好几次了,但坐车和完全爬山完全是两码事,坐车完全体会不到其中的大美,但你们实在不愿意完全走路,那我还是给你们一个建议吧报国寺车站坐车到五显岗车站往上走就是清音阁,这是经典景点不容错过哦,然后走右边就是白龙洞万年寺那条路(左边一线天那边风景很好,但是你们肯定走不动啊),如果有体力就从万年寺往洗象池爬,晚上根据情况可以选择在洗象池住,如果时间早的话就爬到雷洞坪住,如果不愿意爬就在万年寺坐车到雷洞坪吧,但你们去一趟峨眉山不爬爬山真的会有遗憾啊,不管第一天住不住雷洞坪,第二天尽量早点步行到接引殿坐缆车到金顶,然后返回,然后再从雷洞坪坐车回报国寺。
这样你们就太轻松了哦,我把我7月份带着孩子去的过程复制给你们看看,做个参考吧我7月底刚从峨眉山回来,学生票是80,全票150,还需要买5元钱的保险,另外普通住宿大概是100-150一间,去住酒店或农家旅店一定要砍价,住寺院30-几百元的都有,吃就简单点吧,我们一家大概是50元一顿,缆车下来是55,上去好像是65,雷洞坪下山到报国寺的车是50一位。
我7月底去的时候花了3天爬到金顶,然后坐缆车到接引殿在雷洞坪坐车下山的,爬山的过程很辛苦但的确很有意义,第一天早上7点半从报国寺开始沿伏虎寺雷音寺中峰寺到清音阁,1点多我在清音阁遇到大雨,就住清音阁了,当时还不知道所有的寺庙都可以住,所以就近找了个农家旅店,雨停后爬到白龙洞,就是传说白娘子诞生的地方和万年寺,那些寺庙都有住宿的。
然后返回清音阁住宿(特别注意如果你们全是女孩最好走万年寺这条路到金顶,因为猴区一线天那边到了九十九到拐的地方实在太难爬太危险了。
要爬也要人多些再爬,千万别一两个人)第二天早上7点我开始走一线天猴区洪椿坪那条线上山,风景的确很好,但一定要注意安全,路很陡峭最主要是猴子很恐怖,把一个女的伤的非常严重。
特别是从猴区到仙峰寺这一段,你可以根据你的时间和行进速度决定在那个寺庙住宿,一路上洪椿坪仙峰寺遇仙寺洗象池都可以住宿,九岭岗(就是和万年寺那条线合路的地方)也有农家旅店,我早上7点从清音阁出发,速度较慢,9点多到洪椿坪 ,1点到仙峰寺,在仙峰寺寺庙吃的午饭,遇仙寺比较冷清并且时间紧迫就没有停留,4点15到九岭岗,5点20到洗象池,本准备住洗象池还是坚持爬到了雷洞坪住的,8点10分到的。
第三天如果想看日出,那就4点左右起床快速的爬到金顶,大概需要2个小时吧,所以如果时间来不及你们也可以坐缆车上去,走路下来。
缆车上行好像是65峨眉山就这样的路,很好找,不用担心迷路,另外在报国寺你就买张地图和一根竹棍,对你很有用
峨眉山旅游哪些地方必须去?
简单,以我4次峨眉山的经验告诉你:第一天峨眉完全可以坐大巴,新南门汽车站去峨眉的车不少,半小时一趟吧,当然坐火车方便的话也行。
到了峨眉山先在山脚下住一晚上,有不少青年旅社可以选择,什么价位都有,具体名字记不住了,反正山脚很多住的地方。
第二天,你时间比较少,建议从后山爬上去,从前山坐索道和汽车下来,下山伤膝盖。
爬山的话在山下买好拐棍和冰爪,冬天2000米以上会结冰,冰爪很便宜就是简易的那种,山下都有卖大概十几块钱一副,必备!!不然上了山没法走路,而且上山以后冰爪很贵!起大早六点多开始爬的话,晚上可以到洗象池,有住宿有热水,不贵。
一路风景无限,可以体验穿过云层到云上面去的感觉,但是前提是天气要好。
第三天,起大早六点动身开始爬,中午可以到金顶,从雷洞坪到金顶是峨眉风景最美的一段,要是到了雷洞坪就走不动了也可以坐缆车上去,建议坚持到金顶,然后下午坐缆车和大巴下山。
一路上都有补给点,不用担心食物水的问题,不要带太多吃的东西,接近洗象池的时候就要开始注意猴子了。
所以下了上想再去乐山玩玩的话几乎是不可能的,走马观花哪儿也玩不好,还有如果你是爬上山的,我保证你下来以后只想着回家,呵呵,真的挺累!...
说说看,你们和心爱的人一起旅游回来的感受?
贴近自然,享受苦旅的浪漫 随旅游环境的不断改善,交通工具的进步,也给旅游的人们带来就极大的方便,就拿到峨眉山旅游来说吧,以前身体素质差的人,要徒步登山体力不济,很不现实,现在因可“坐车观景”,也就将不现实的事变成了可实现的事。
但是,人们在旅途中不难发现,一些时间充裕,不需透支体力的年轻人也加入了坐车观景的队伍,他们说:走路太累太苦,其实我认为:驱车观景无疑只能收获浮光掠影,再美的景观也只能檫身而过,虽似轻松,却有枉此行。
由于对峨眉山的向往,一直想找个合适的季节,安排充足的时间,和自己心爱的人儿一起徒步上山,一路上自由自再,想看就看,想息就息,仔细的记录每一处风景,深入仙境,尽情领略古刹庙宇的文化底蕴和流水深潭的秀色,深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旅游是一种心潮逐浪高的行为,必须不怕苦和累,才能对世界产生最高的感悟,越是贴近自然,就越能体会旅游的完美,也就越能享受苦旅的浪漫。
人认为,旅游最重要的因素是玩伴,和心爱的人一起,不论是晴天雨天,都有别样的味道。
第二是天气,同样的地点,天气不同,气候不同,风景会大异。
会玩的人一定会挑一个地方最适宜的季节去玩。
第三是玩法。
个人有个人的玩法,喜欢摄影有喜欢摄影的玩法,喜欢享受有喜欢享受的玩法,喜欢冒险有喜欢冒险的玩法,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才能玩的尽兴。
喜欢冒险的跟团旅行会一无所获,喜欢享受的去艰苦的地方也够受的。
写峨眉山的作文450字
峨眉山高出五岳,秀甲天下,素有“峨眉天下秀”的美称,在我国的游览名山中,可以说是最高的一个,主峰高达3099米,非常壮观。
今天我去看了,果然名不虚传,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树种。
游人行走山间,举目四望,看到的都是翠绿、碧绿的树叶,山也埋藏在厚厚的绿叶之中。
另外,它的景点也非常多,有什么清音阁、白龙洞、一线天、自然生态猴区等景点,反正一口气说不完,那我就给你讲讲峨眉山入山的第一个景点-万年寺吧!万年寺是峨眉山八大寺庙之一,先称普贤寺,唐代改名为白水寺,宋代改名为白水普贤寺,后又改为圣寿万年寺,简称万年寺。
一千多年来,它经历了18次地震,却毫无损伤,是我国建造史上的一大奇迹。
这座寺庙是峨眉山规模最大的寺庙,在我国也较有名气。
里面有大雄宝殿、无梁砖殿等殿,其中有一个殿里有一座高大的菩萨像,通高7.85米,佛像高3.83米,重62吨,是万年寺内最大的一尊菩萨像了。
正因为这尊这么大的菩萨像和其它的佛像才引来了这么多国内游客及外国游客。
旅游完了,该上车了,我左看看,右看看,看了许多山,都没有峨眉山的主峰万佛顶高,于是我便想起了一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虽然没有去过峨眉山,但是我看过一些关于峨眉山的书和资料。
远望大峨山和二峨山,二山相对如同美女的两条细长柳眉,故称峨眉。
早在公元3世纪初,我国著名史学家张华,即赋予“山如修眉横羽”的美喻。
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则言:“去成都千里,然秋日澄清,望内两山相对加峨眉,故称峨眉焉。
” 我觉得用“秀甲天下”来形容峨眉一点也不过分。
峨眉的秀美表现在三个地方:一美,是指峨眉山山体的轮廓秀美。
二美,是指峨眉山的色彩秀美。
“一日经四季,十里不同天。
”峨眉山中的一年四季,更是异彩纷呈。
春天,山下融融春意,山顶则是北国风光。
夏天,山下已是浓翠欲滴,山顶则刚刚长出新芽。
秋天,山下是红叶满山,山顶还是翠竹傲霜。
冬天,山下依旧春意浓浓,山顶早已白雪皑皑。
难怪诗人说:“峨眉如画画不如。
”画家说:“峨眉如画画不成。
”三美,是指峨眉山雄秀合一的总体美。
与峨眉山相比,“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似乎少了些许多阳刚之气,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又似乎少了一点常绿的温馨。
所以,峨眉山被称为“ 震旦第一山”——天下名山,确实名副其实。
峨眉山旅游线路图
峨眉山去了好几次了,但坐车和完全爬山完全是两码事,坐车完全体会不到其中的大美,但你们实在不愿意完全走路,那我还是给你们一个建议吧报国寺车站坐车到五显岗车站往上走就是清音阁,这是经典景点不容错过哦,然后走右边就是白龙洞万年寺那条路(左边一线天那边风景很好,但是你们肯定走不动啊),如果有体力就从万年寺往洗象池爬,晚上根据情况可以选择在洗象池住,如果时间早的话就爬到雷洞坪住,如果不愿意爬就在万年寺坐车到雷洞坪吧,但你们去一趟峨眉山不爬爬山真的会有遗憾啊,不管第一天住不住雷洞坪,第二天尽量早点步行到接引殿坐缆车到金顶,然后返回,然后再从雷洞坪坐车回报国寺。
这样你们就太轻松了哦,我把我7月份带着孩子去的过程复制给你们看看,做个参考吧我7月底刚从峨眉山回来,学生票是80,全票150,还需要买5元钱的保险,另外普通住宿大概是100-150一间,去住酒店或农家旅店一定要砍价,住寺院30-几百元的都有,吃就简单点吧,我们一家大概是50元一顿,缆车下来是55,上去好像是65,雷洞坪下山到报国寺的车是50一位。
我7月底去的时候花了3天爬到金顶,然后坐缆车到接引殿在雷洞坪坐车下山的,爬山的过程很辛苦但的确很有意义,第一天早上7点半从报国寺开始沿伏虎寺雷音寺中峰寺到清音阁,1点多我在清音阁遇到大雨,就住清音阁了,当时还不知道所有的寺庙都可以住,所以就近找了个农家旅店,雨停后爬到白龙洞,就是传说白娘子诞生的地方和万年寺,那些寺庙都有住宿的。
然后返回清音阁住宿(特别注意如果你们全是女孩最好走万年寺这条路到金顶,因为猴区一线天那边到了九十九到拐的地方实在太难爬太危险了。
要爬也要人多些再爬,千万别一两个人)第二天早上7点我开始走一线天猴区洪椿坪那条线上山,风景的确很好,但一定要注意安全,路很陡峭最主要是猴子很恐怖,把一个女的伤的非常严重。
特别是从猴区到仙峰寺这一段,你可以根据你的时间和行进速度决定在那个寺庙住宿,一路上洪椿坪仙峰寺遇仙寺洗象池都可以住宿,九岭岗(就是和万年寺那条线合路的地方)也有农家旅店,我早上7点从清音阁出发,速度较慢,9点多到洪椿坪 ,1点到仙峰寺,在仙峰寺寺庙吃的午饭,遇仙寺比较冷清并且时间紧迫就没有停留,4点15到九岭岗,5点20到洗象池,本准备住洗象池还是坚持爬到了雷洞坪住的,8点10分到的。
第三天如果想看日出,那就4点左右起床快速的爬到金顶,大概需要2个小时吧,所以如果时间来不及你们也可以坐缆车上去,走路下来。
缆车上行好像是65峨眉山就这样的路,很好找,不用担心迷路,另外在报国寺你就买张地图和一根竹棍,对你很有用
11月去峨眉山
11月份的话上面肯定已经很冷了,昨年金顶上边10月16号就下了第一场雪,今年不知道哈。
你如果打算走路上山的话那就穿一件薄外套,脚上最好穿帆布鞋,轻便嘛..从成都过来的话我建议你用一天半时间爬上山,毕竟去峨眉山最主要还是体会爬山这个过程嘛,晚上就住在寺庙,便宜的很,20元一个人,到了金顶先找个地方住下来,建议你住在太子坪,从那儿上金顶只用半个小时,争取第二天早上能看看日出,下午2点左右就可以下山了,到雷洞坪去坐车,两个小时到报国寺,然后直接坐车就回成都了。
学生的话400元足够,已经在工作了的话600元足够了...
关于去峨眉山旅游的英语作文,要包含以下内容:早上,我们乘第一班...
June 3, SunnyIt was fine today. My parents and I went to Emei mountain. It took us about two hours to get there by car. When we arrived there,here were thousands of people. We climbed the mountain and saw lots of monkeys. They were so cute and friendly to people. Some of them are climbing the trees, some of them are eating bananas. We took lots of potos. Time passed quickly, we had to go home at 4:00pm. We felt tired, but we really enjoyed ourselves.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快乐每一天!(*^__^*)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