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获得旅行信息
四个获取深度知识的方法分别是实地调查、关注微小细节、研究历史和掌握专门的行业知识作者 崔翔宇(心理学博士)巴菲特以 长 期高速增 长 的投 资 回 报 著称,在投 资 界有很
四个获取深度知识的方法分别是实地调查、关注微小细节、研究历史和掌握专门的行业知识
作者 崔翔宇(心理学博士)
巴菲特以 长 期高速增 长 的投 资 回 报 著称,在投 资 界有很多的追随者,但是在学 术 界,他却常常不受 认 可。原因是那些 经济 学家、金融学家 们 无法从理 论 上解 释,巴菲特 为 什么能取得 这样远远 超 过 大 盘 整体走 势 的投 资业绩。
在大学的金融 课 堂里面,主流的投 资 理 论,叫有效市 场 理 论。这 个理 论认为,不 论 什么 时 候,一个公司的所有公开信息都可以从它的股价中体 现 出来。当某只股票的消息披露后,交易者会迅速采取行 动,选择买 入或者 卖 出,直到它的价格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所以股票的价格 总 是合理的,它是所有的投 资 人根据所有公开信息,做出理性反 应、集体投票之后的 结 果。
这个理论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人无法从股市里赚到钱,因为你很难比整个市场的判断更高明,有时候你赚钱了,只不过运气,过段时间,你还得还回去。
客 观 来 说,作 为 投 资领 域中的主流理 论,有效市 场 理 论 有其合理性,它 对 于所 谓 的技 术 分析流派的批 评 是非常有价 值 的。所 谓 技 术 分析流派,就是通 过 研究K 线图的走势,通过各种假设的理论和计算,来预测未来走势的方法。但是有效市场理论家们把这些人称为骗子,是占星术士,因为股票价格走势只是记录了历史,是过去的信息的反应,不可能预测未来,当前的价格是对当前信息的全面反应。
不 仅 如此,有效市 场 理 论 的学者 们对 巴菲特 这样 的价 值 投 资 者也是不屑一 顾,他 们认为,巴菲特的投 资业绩,只是某个小概率的随机事件。就像有一万个人抛硬 币,总 有几个人能 连续 很多次都抛出正面。这 并不是抛硬 币 的人水平有多高,而只是恰巧有人运气好而已。有 这 种 观 点的人,包括世界上最 顶级 的 经济 学家,诺 比 尔经济 学得主,比如保 罗·萨缪尔森,尤金·法 马。不 过 耐人 寻 味的是,虽 然 萨缪尔 森 对 巴菲特 颇 有微 词,但是他 还 是很早就 购买 了伯克希 尔 哈撒 韦 的股票,因 为这 个投 资 收益是 实实 在在的,没有人会跟 钱过 不去。
但是呢,巴菲特 对 有效市 场 理 论 不屑一 顾,也并没有把 这 些 诺贝尔经济 学 奖 得主的言 论 放在眼里。他 说:“市 场经 常是有效的,但并不 总 是有效的”。巴菲特之所以 厉 害,就在于他能抓住一些市 场 无效的机会,抓住市 场对 某种股票 错误 定价的机会,以极低的价格 买 入 优质 的公司。
现在我想从思维研究者的角度去评价巴菲特和有效市场学家的争论。那些理论家们,确实从理论的逻辑上来讲很有说服力,但是他们没有看到一个另外的事实,那就是,任何事物它所包含的信息是分层次。有些是大家都能看到的表层信息,有些是需要深入挖掘以后才能发现的深度信息。对于一只股票来讲,虽然公开信息对于所有投资者都能得到,但那些深度的信息只有依靠特殊的能力才能获取,而巴菲特就有这样的能力。
你 们 可以想象一下,同 样 是看一副画,不同的人看出的信息是不一 样 的,越是 专业 的、训练 有素的人,他能从 这 幅画里 读 出的信息就越多。那么 评 价一个公司也一 样,像巴菲特那 样 的 顶级 投 资 者,他 们对 一家公司的解 读 要比普通投 资 者深入得多也全面得多。在投 资 界和学 术 界,有一个非常具有局限性的 传统,就是他 们 都关注可量化的信息。他 们 去看一只股票,看的只是一系列的 财务 指 标,以及股价 变 化情况的分析。当你分析的信息只是量化信息的 时 候,确 实 你可以做很多 统计 的运算,得到一个貌似很科学的 结论,但是,你没有意 识 到的是,可量化的信息并不能代表一家公司的全部,还 有很多无法量化的,定性的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 这 些理 论 家,和坐在 电脑 前的分析 师 没有看到。而巴菲特看到了。
我 这 里打个比方就很清楚了。我 们 要了解一个人,难 道只需要得到他的身高、体重、三 围,以及体 检报 告 这 些数字就可以了 吗?这 些数字只是 让 我 们 了解 这 个人的一个 轮 廓和大体状 态。但是,如果你没有 亲 自跟 这 个人有 过 深入的交 谈,或者朝夕相 处过,你怎么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呢?一个公司也是 这样,公司是一个复 杂 的有机体,它可能比 单 个人 还 复 杂 的多,所以我 们 怎么可能就靠一些数据来完整地了解一家公司呢?
所以 简单 做个 总结的话,有效市场理论成立的前提是,市场的所有参与者无偏差地获得所有的信息,但是这个前提是不成立的。巴菲特等极少数投资者,能够看到绝大多数其他投资者所以看不到的信息,这是他们获利的关键。而我认为,不仅是投资,不论是做生意,还是做科研,还是做别的事情,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信息,都是极为重要的致胜法宝。
我 记 得在一本特 别 火的 创业类书 籍《从0到1》里面,硅谷投 资 家彼得·蒂 尔 写道,他面 试创业 者有一个堪称 杀 手 锏 的 问题,这 个 问题 是:你相信什么大多数人不相信的事情?这 个 问题 也是跟巴菲特的思想异曲同工。
所以接下来,我想 给大家具体讲讲,怎样跟巴菲特学习,获取别人不知道的、有价值的深度信息。这里我会讲四个方法,第一个方法是实地调查。
巴菲特早年投 资 的一个成功案例是投 资 了运通公司。在20世 纪60年代,美国运通公司就已 经 是广受好 评 的提供信用卡服 务 的公司,当 时 呢有近100万人 拥 有美国运通卡,方便了很多美国人消 费购 物和外出旅行。这 家公司也被很多投 资 者所看好。但是由于一次意外事件,运通公司需要作出一笔高达1.5 亿美元的巨额赔偿,这使得运通公司的股价从60美元一路下跌到35美元,即便跌了 这 么多以后,华尔 街的股票 经纪 人 们还 是在不断地唱空 这 只股票。这 个 时 候巴菲特入 场 了,他 买 入了运通公司的股票。
他做出了 这 个决定,是因 为 他不只是从 财务 数据上去 评 价 这 家公司的,而是从 这 家公司的内在品 质 去 评 价的。虽 然意外事件 让 运通公司遭受了巨 额损 失,也影响了公司形象。但是巴菲特做了 实 地 调查,他到了自己常去的牛排屋,站在收 银 台后面,观 察 顾 客 们 是怎么付 钱 的,他 发现,消 费 者 还 是一如既往地使用运通卡来 买单,并没有受 这 次危机事件的影响。然后他又跑到 银 行、旅行社、药 店、超市等很多地方去做 实 地 调查,发现 人 们还 是 乐 意使用运通卡,运通卡在大众心中的地位并没有受到 实质 性的 损伤。
这个结论与在股票市场上的风声鹤唳造成了截然反差。当时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不看好运通公司,但这种判断仅仅是基于表面的财务数字以及悲观情绪的渲染。而格雷厄姆通过实地调查,得到的定性信息,告诉他运通公司仍旧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仍旧具有很好的内在品质,所以他等到运通公司股价腰斩的时候,果断出手,后来证明这笔买卖非常划算,在危机过后,运通股票一路上涨,而巴菲特真是捡到了一个大便宜。
这就是获得深度信息的第一个方法,实地调查。接下来我讲的第二个方法是关注微小细节。
巴菲特每天 绝 大部分的 时间 都用在 阅读 上,他要 阅读 大量的公司年 报 和各种 专业资 料。年 轻时,他每年要 阅读 几千份年 报,年 纪 大了以后,数量有所减少,但仍旧保持在每个星期研究20份年 报,每年1000份左右。而且巴菲特的思 维 非常 缜 密、细 致,他能注意到极少数人不会注意到的 细节。
有一次,巴菲特准 备 收 购 事达家具店,他翻看了公司 过 去三年的 财务报 告,并且向公司当 时 的老板沃 尔 夫提出了一些 问题。其中一个 问题 是,审计 人 员为 了 说 服某些年份的情况而做出了一些小的批注,尽管每年的批注基本一 样,但是有一年 审计 人 员 的用 词 稍微出 现 了一点点的 变 化,这 个 变 化引起了巴菲特的注意,于是巴菲特就 请 沃 尔 文解 释 一下 这 种措辞 变 化的原因。沃 尔 夫听到 这 个 问题 差点从椅子上掉下来,因 为 他从来没有想到 过 有人会去 读 那些 细 小的批注,就算看了,也不可能注意到不同年份 间这 些批注的用 词 的 变 化,而巴菲特恰恰注意到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人在 阅读 或者 观 察一个事物的 时 候,他只是在用有限的注意焦点来提取信息,他提取到的信息很可能是不完全的。所以同 样 一份 资 料比如 说 公司年 报摆 在面前,不同人 获 得的信息也不尽相同。有些人 获 得的信息多,有些人 获 得的少,而像巴菲特 这样 事无巨 细 的研究分析年 报 的人,他可以把那些最深沉、最 细节 的信息从年 报 上找出来。这 也 说 明,有效市 场 理 论 的前提是很 难 成立的。
刚才我们讲了巴菲特获得高价值的深度信息的前两个方法,分别是实地调查和关注微小细节。接下来,我来讲第三个方法,研究历史。
20世 纪80年代,巴菲特考 虑买 入可口可 乐 公司的股票。于是他 对 可口可 乐 公司 进 行了系 统 的研究。在此之前,他喜 欢 喝百事可 乐,他就果断地把百事可 乐给 戒了,换 成了可口可 乐。他 阅读 了可口可 乐 大量的年 报。可口可 乐 公司成立于1886年,所以那个 时 候已 经 有了将近100年的 历 史,经历 了很多起起伏伏。而巴菲特不 仅 仔 细阅读 了可口可 乐 近几年的年 报,而且他把可口可 乐 最早的那些古董 级 的年 报,都找来研究。
他通 过 年 报 回 顾 了可口可 乐 的 历史,并且对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了切片式的详细分析。通过研究这些古老的年报,他对可口可乐这种饮料曾经 遇到 过 什么 样 的挑 战,有 过 什么 样 的成功和失 败 的 经验,有了比 绝 大多数人都要多得的了解。巴菲特是 这样 解 释阅读 年代久 远 的 财报 的价 值 的:“就像一些人喜 欢 收藏老 爷车,我收集 过 去的 财务报 告。另外,就像研究地理和人 类 一 样,我会 为 一家公司在不同 时间 点上拍 摄 快照,并且回 顾 是何种因素 让 它 发 生改 变,又是何种因素 让 它不同于其他的公司。”
其 实 早在巴菲特在哥 伦 比 亚 大学 读书时,他就 经 常在 图书馆 里 阅读 旧 报纸。他曾回 忆说:“我尽可能多地 读1929年以来的所有 报纸,我什么都 读,不只 读 关于商 业 或者故事的 报 道。历 史非常有趣,报纸 上藏有各种 历 史:一个地点,一篇故事,甚至是广告。这 些会把你 带 入一个不同的世界,让 你感 觉 到自己活在那个年代。”
我 们 都知道中国有句古 话 叫以 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 为镜,可以知 兴 替。而巴菲特通 过阅读 大量久 远 的 资 料,了解了公司和社会的 变 迁,他就像一个 历 史学家那 样 去做投 资,所以他比其他人看得更深、更 远。
这就是获得高价值的深度信息的第三个方法,研究历史。接下来我讲第四个方法,阅读各个行业的专业资料。
这里我想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他日常阅读的资料应该包括那些。当然这其中得包括大量的公司年报,以及重要的财经报刊,但对于巴菲特来说,他还经常阅读另外一种资料,就是各个行业的专业杂志。比如说他会订阅,讲怎样在超市里管理肉类部分的杂志叫《杂货商》,会阅读传媒业的杂志比如《广播》,会订阅保险业的杂志比如《财产和意外保险评论》,以及饮料业的杂志比如《饮料文摘》。通过阅读这些专业杂志,他某种程度上也成了这些行业的专家。
有一次巴菲特准 备 收 购 一家家具店的 时 候,跟当 时 的老板 谈 判,在交 谈过 程中,那个老板 发现 巴菲特 对 家具 业 的了解竟然比他 还 深入,着 实 吓了一跳,最后当然 还 是心悦 诚 服地把 这 家店 卖给 了巴菲特。
他去收 购 一些 报业 公司的 时 候也是 这样,因 为 巴菲特13 岁就开始送报,所以他对报纸情有独钟,而且他深切地意识到,一座城市里面发行量最大的当地报纸往往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可以垄断当地的广告投放,所以他就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机会,收购在某个地区居于领先地位的报纸。而当他和那些报纸原来的拥有者进行收购谈判的时候,对方也不得不为巴菲特对报纸行业了解的专业程度所佩服。而当收购完成之后,巴菲特甚至会亲自去参与报纸的管理,以增强它的市场竞争力,比如说他在收购了《布法罗晚报》之后,就亲自参与了这家晚报的管理好多年,公司的方方面面都要过问,特别是对于如 何 优 化版面,提高新 闻 的 竞 争力方面,提出具体的知道,目的是 击败 当地的一个主要 竞 争 对 手,《布法 罗 信使快 报》。几年以后,在巴菲特的 强 攻之下,《布法 罗 信使快 报》在 竞 争中失利,关 门 大吉。
所以从巴菲特的知 识结 构来 讲,他不 仅对 投 资、财务这 些知 识 非常精通,而且 对 很多个行 业 特 别 是若干个消 费 品行 业 以及 传 媒 业 特 别 精通,可以 说 是 这 些行 业 的 专 家。这 种 专业 的行 业 知 识 的 积 累也能 让 他去 评 价一个公司的 时 候更加全面、专业 和敏 锐。
讲到这里,我今天这期的节目也就讲完了。在这一期里,我给大家分享了一个重要的获得商业和投资成功的方法论,就 是 获 取大多数人不知道的高价 值 的深度知 识。并且以巴菲特 为 例子,列 举 了四个 获 取深度知 识 的方法,分 别 是 实 地 调查、关注微小 细节、研究 历 史和掌握 专门 的行 业 知 识。
今天呢我 还 要 给 大家一个 实 践 练习,就是以一家A股公司 为对 象,借用我今天 给 大家介 绍 的方法,想想你能通 过 什么 样 的研究,掌握跟 这 家公司有关的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深度信息。在行 业 的 选择 上我建 议选 巴菲特擅 长 研究的消 费类 公司,A股中比 较 知名的消 费类 公司有 贵 州茅台,云南白 药,格力 电 器,比 亚 迪等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