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旅行的好处英文例子

周围朋友知道我通过自学能看懂《经济学人》,拿到了翻译资格考试2级笔译证书,雅思考了7分,于是纷纷来取经,想知道我是怎么坚持学英语的。每次遇到这样问题,我都事无巨细的分享自己

周围朋友知道我通过自学能看懂《经济学人》,拿到了翻译资格考试2级笔译证书,雅思考了7分,于是纷纷来取经,想知道我是怎么坚持学英语的。

每次遇到这样问题,我都事无巨细的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包括怎样背单词,怎样提高阅读能力,怎样记住词语搭配等等等等。

但等到下次再见的时候,时常发现他们不但没有开始行动,甚至还会再重复一遍上次问过的问题。

这种现象让我意识到,想要好好学习,光知道「做什么」是不行的,还得知道「不做什么」。

我偶像查理·芒格说过一句话:

我只想知道我会死在哪里,这样我就永远不会去那个地方。

1986年,芒格在哈佛学校毕业典礼上做了一场演讲,主题是:毕业生如何才能过上痛苦生活?

体现了凡事都反过来想的逆向思维。

学英语也是一样,要先保证不掉进坑里,才能谈其他。

受偶像的启发,我和大家分享3个在英语学习道路上最容易掉进的大坑。

1.没有明确目标

每次遇到想学英语的朋友,我都会问他们为什么要学英语。

听到这个问题,很多人觉得这个问题莫名其妙,答案通常是:英语很重要啦,学好了肯定会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啦,学好英语就能和外国人无障碍交流啦,学好英语出国旅行就方便啦。

这些理由看起来蛮合理的,但只要再往深了想想,就会发现这些说法都没什么精确度。

比如说,英语到底能提高哪方面的竞争力?什么工作需要这样的竞争力?和外国人无障碍交流能给你带来什么实际好处?你在哪里需要和外国人交流?你多长时间出国旅行一次?不会英语是否真的寸步难行?为了旅行学英语的投资回报率是否够高?

当然,以上这些通常只是我的内心OS,说出来容易被当作杠精。

但事实上,这些浮于表面的,人云亦云的理由就是很多人不能坚持学习英语的根本原因。

从本质上来说,能够驱动人持续行动的是两种基本情绪:愉悦和恐惧

具体到学英语上,如果学英语让你特别爽,大概率你会学的很好。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不学英语你会让你特别恐惧,大概率你也能学的很好。

反观上面提到的一些理由,显然是没有涉及这两种情绪,所以总是拖延或者时断时续是很正常的。

说到这,解决方案就出来了,简单来说就是:强行加戏,主动把愉悦和恐惧这两种情绪和学英语联系起来。

举个例子,罗永浩当年为了学英语,把自己关在北京西二旗农民的回迁楼里,三面漏风。他在里面一边狂背单词,一遍使劲读励志书籍。他说当时自己的压力是快三十岁了,得赚钱照顾父母。

说说我自己的经验。

我当时得知《经济学人》是一本关注全球政治经济新闻的杂志,读者定位为高收入、富有独立见解和批判精神的社会精英。

彼时的我有一颗成为精英的心,既然全球精英都在读,我当然也要读。再加上我认为经济金融是操纵整个世界的机制,一点都不懂的命运就是成为一棵被反复收割的「韭菜」。

一开始的时候,我的读的很辛苦。

一小段里,大概只认识5%的词,更别提杂志里谈论的都是一些我不熟悉的政治经济商业话题。

自认为英语还不错的我被狠狠打击了,过了6级考试还不是啥都看不懂。

在这时候,那些轻描淡写的学英语动机显然不能帮我熬过这种程度的挫折,但想成为精英的欲望和害怕被当作韭菜收割的恐惧,让我真能死磕这件事儿。

2.完美主义

刚开始读《经济学人》的时候,我遇到每个生词都要查字典,记录下来背诵。

但我发现这样的学习方式成就感太低了,每次读一小段文章就需要查10几次字典。

生词扰乱了注意力,我根本体会不到获得新鲜资讯的快感。

而且眼见着生词本越来越厚,根本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和耐心去复习和记忆,挫败感爆棚。

这就完全是完美主义作祟,把学习的门槛搞的太高,动不动就绊倒。

意识到问题及时调整。

我让自己阅读的时候尽量不查字典,专注于理解大体内容,只查特别关键的动词和名词。

每阅读一小段文章,得出自己的理解之后,我会在当时的「译言网」上找到译文,对照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分析理解不正确的原因是生词还是语法导致的。

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摩擦力,我得到一种学习到新信息和新知识的快感。

需要背诵记忆的单词数量也大大降低,我可以认真的去琢磨这个词的英文释义,再回到上下文里体会这些重点词语的用法。

完美主义还有其他的表现形式。

有的人打算学习英语,就非要找到最好的学习方法。去网上搜索各种学习方法,去书店买下各种学习英语的书籍,还到处找朋友询问经验。事前准备搞了好几个月,也不开始正式学习。

实际上,没有特别好的方法,也没有特别差的方法。

关键是找到一个差不多的,就赶紧开始,不要到处漫游

我用《经济学人》学英语,根本算不上是什么好方法,因为毕竟这本杂志是人家英语专业学生用来准备考研用的。

我一个六级水平的小白,要看这个杂志,是有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意思。但是这些都没关系,反正我就认定了这种方法,一步一个脚印,不也得到了挺好的学习效果。

所以,你们要学习英语,重要的是今天就开始

不论你是要听BBC,还是要学《新概念英语》,选定一套教材,确定了学习计划,就赶紧学起来。

只有开始行动了,你才能收到反馈,不断优化学习方法,发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

3.不把英语当工具

英语是一个工具,不是一门学科,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

掌握工具的作用是让我们获得更好的东西,不是把工具本身当成宝贝供起来。

英语世界里,有好多有趣的事情等着你探索,从美剧到皮克斯动画片;从莎士比亚戏剧到Medium上自媒体文章;从苹果公司的产品到比特币。

学好英语之后,我们要用好这个工具,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面,搜集更多、更专业、更全面的信息。

英语好本身并不是竞争力,善于用英语搜集和获取知识与信息,快人一步接触到新奇的事情,掌握别人搜索不到的线索,这才算是真正的竞争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