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卓创乡建旅游
开慧乡的旅游景点
依托杨开慧故居、陵园等现有景点,开发缪伯英故居可与附近的任弼时故居和即将开发的飘峰山(塔)、影珠山、麻林温泉等旅游景点构成新的旅游干线。开慧乡境内山
开慧乡的旅游景点
依托杨开慧故居、陵园等现有景点,开发缪伯英故居可与附近的任弼时故居和即将开发的飘峰山(塔)、影珠山、麻林温泉等旅游景点构成新的旅游干线。
开慧乡境内山清水秀,特别是境内的飘峰山、飘峰塔、飘峰水库显得格外娇艳,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旅游、观光、休闲的宝地。
开慧乡境内的飘峰山海拔500多米高,自古流传着“飘峰山离天三尺三,人要低头过,马要卸落鞍”的神奇故事。
山中泉水流潺潺,怪石林立,树木成荫,山上玄帝古寺暮鼓晨钟,是旅游观景的好去处。
位于飘峰山麓峡谷口的飘峰古塔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为县内仅存的两座古塔之一。
飘峰水库位于风景秀丽的飘峰山,终日云雾萦绕,如同仙境,水面面积118亩,可蓄水160万立方。
此项目开发潜力大,与杨开慧、缪伯英烈士故居连成一片,与周围的旅游景点形成网络。
走进开慧乡这片热土,又一种轻松舒适的感觉。
山中林木苍翠,郁郁葱葱,水流潺潺,鸟语花香。
仰望高天流云,微风拂过面颊,仿佛置身人间仙境。
开慧农庄别居一格,游客休闲,人们度假,城市喧哗,观山村美景,尝园里鲜菜,品人间清茶,喝山中泉水,钓池中活鲤,好不悠闲。
开慧乡有着独特的生态环境,拥有果木林1000余亩,花卉苗木1000余亩,茶园2000余亩,“开慧毛尖”茶叶飘香全国。
这里林木成荫,山清水秀,景色怡人,是休闲度假好去处,适宜开发“农家乐”休闲农业项目。
新修建了开慧烈士陈列馆为宣传教育、参观旅游提供了崭新的场地,开慧纪念馆定为全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开慧乡已经获国家首批卫星镇建设规划。
随着7·20板仓小镇建设推介会大幕开启,板仓小镇就开始到各地“吆喝”其所蕴藏的巨大商机。
开慧乡相关负责人说,板仓小镇就像一支新上市非常有潜力的股票,希望有识之士都能相中它。
田园都市蕴藏无限商机“板仓小镇”位于开慧乡的政治文化与经济核心区,为长株潭经济圈与环洞庭湖区的交汇点。
“小镇的崛起将大力提升我县在整个湖南省的重要地位,影响并推动我县北部地区的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相关人士说,打造板仓小镇,不仅仅是一次招商模式的全新的尝试,同时也是我县在发展农村集镇的一次创新探索。
有识之士何以青睐“板仓小镇”,开慧乡党委书记周习彬自豪的说,从区位优势来讲,首先,板仓小镇西接汨罗市,北达平江县,面积19.2平方公里,扼长沙之北。
自然的山林田野田园风光,基本未受工业开发污染,具备一定的山体、水系和植被条件,为我县尚未工业化开发的乡镇;其次,板仓小镇紧邻京港澳高速公路和107国道,地处湖南省乃至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带——长株潭经济圈,可分享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利益,并具有旺盛的休闲旅游消费市场;此外,板仓小镇背靠洞庭湖经济区,具有卓越的市场经济竞争能力;京珠联络线横贯项目区。
“京珠之钻”、 “洞庭湖珍珠”、“长沙市之花城”……全程企划板仓小镇的洪达仁国际管理投资公司负责人说,自然与历史构成了“板仓小镇”的优势所在。
多重优惠造就新农村地标“前来板仓小镇投资和居住的人既能在这座小镇享受田园都市生活,还能在这里找到投资兴业的乐趣。
”记者了解到,针对板仓小镇我县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
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出台了《关于鼓励板仓小镇建设的若干意见》。
“当地村民集中居住可享受免收公共配套费,板仓小镇还将成为全县推行放宽城乡落户政策的试点区域。
”记者从县政府常务会了解到,凡属在板仓小镇新建符合环保要求的投资项目,自开业年度起,按项目当年入库的税收县留成部分,前5年由县财政予以等额奖励,第6至10年予以50%奖励;其中固定投资项目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法人还可以迁户定居,享受当地村民建房待遇。
记者还了解到,凡属前来板仓小镇发展现代农业者均可享受《长沙县鼓励现代农业投资暂行办法》文件中的有关优惠政策。
1镇造3城,9区带活33个项目根据规划,即将拉开序幕的“板仓小镇”将是一个以红色文化观光、现代商贸物流为主导功能,以优质智能人居、尖端数码科技为特色功能,以绿色生态、环境保育为支撑功能的田园式现代化新型小镇;是以文化立意,养生、有机、母蕴为内容的“长久的,幸福的,及有意义的”纯粹生活的快乐小镇;在农村多元化及多功能集成发展战略上,是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在离开大城市中心创造一个新农村先行先试的样板经典。
“这样的造镇方式,将为长沙乃至湖南创造一座新的田园城镇、一个未来的前沿新地标。
”业内人士分析说。
“板仓小镇”以“1镇造3城,9区33项目”为核心规划思路,其中的3城:即北部生态休旅城,辖精致休闲旅游养生度假区、“中国绿生活”教育产业园、“大地彩绘”地景艺术产业园3区,共9个开发项目;东部奥特莱斯商贸城,辖奢适品免税商贸区、有机名品牌特业工业园、环城观光车站3区,共14个开发项目;西部母蕴文化数码城,辖湖湘文化创意产业园、影视数码媒体产业园、文化商业廊观光旅游区3区,共10个开发项目。
同时,对外有效吸引资本下乡、资源共享,对内完善农村设施、环境治理,辐射带动当地农民,共同打造“城市...
有哪些智慧乡镇旅游APP方案开发公司
智慧乡镇旅游APP开发是指针对移动端进行的关于旅游景点的应用程序的开发,是旅游行业为应对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而采取的措施之一。
游客能够从APP上获取最新的旅游攻略、在线预约线路、预订酒店、了解当地的美食娱乐以及天气情况。
在英唐众创的智慧乡镇旅游APP方案里,APP的功能如下:景点介绍:介绍各景点的历史文化、景点亮点、景区的住宿、美食、娱乐等方面的详情内容。
最后推荐旅游线路,方便用户订购。
景点线路:介绍景点的特色以及地点,并提供地图导航,还可以预订门票。
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提供合适的旅游线路,提供价格、攻略等内容,用户可在线预约。
社交分享:游客可以通过APP分享他的旅游游记,也可以将游记分享到微博、微信。
消息推送:企业可以通过APP的消息推送功能,推送最新的旅游资讯、优惠消息、旅游攻略、旅游贴士等消息,以及提前提醒用户旅游的天气、到达时间提醒等等,提高用户体验。
地图导航:地图导航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旅行社分店的地址导航,二是景点的导航。
通过LBS定位技术,用户很容易找到最近的,最方便的线路。
后台管理:企业通过后台,管理订单、发布资讯等。
还可以获取到用户的浏览数据,可以分析出用户的行动习惯,有针对性地对用户进行营销。
...
如何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来发展乡村旅游
一、发展乡村旅游对建设美丽乡村的推动作用。
一是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乡村旅游能够有效促进当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产业链的延伸,带动农副产品、交通运输、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
如乡村旅游特色镇尤溪依托江南大峡谷景区的乡村旅游,带动了当地特色的传统手工业和生态农业,磨豆腐、做年糕、捣麻糍、酿米酒等传统产业重新兴起,蔬菜、水果、禽蛋、肉类这些农副产品实现了就地生产、就地销售。
目前我市已建成涌泉柑橘、羊岩茶叶、岭景葡萄、括苍大白桃等各类游客向往的特色农业观光园。
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
乡村旅游使许多农民成为旅游从业者,农民既可以通过办旅馆、摆小摊、开餐馆、加工纪念品等方式增收,还可以通过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入股分红增收。
如尤溪镇指岩村的李彩女,她原来在江苏打工,见老家发展旅游业就回来在江南大峡谷景区摆了个小摊,专卖红糖姜茶,2元一杯,生意出奇的好,每天净赚好几百元,相当于她在外地打工10天左右的报酬。
一些在家无事的老人到山上挖蕨菜、野菜、摘蕃薯梗,或到农家乐帮忙做钟点工,每天也能收入四五十元。
三是有利于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乡村旅游带来的许多新信息、新理念,对农民素质和乡风民俗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文化、学技术成了一些农民的自觉行动,全面提升了农民素质。
如小芝、括苍等镇的大批农民自办了旅游服务馆店,还通过互联网做起生意,住房、用餐均实现网上预订。
四是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
乡镇通过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使广大农民兄弟有了很强的环保意识,促进了当地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增强了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如尤溪下涨村,有了军事探险漂流项目后,村里除了建起大型停车场、公园等,还将村民的房前屋后都进行了绿化,以往垃圾乱扔的现象已一去不复返。
五是有利于推进基层管理民主。
乡村旅游具有现代服务业的特性,它的发展为农村引入了现代管理理念。
一些农村在基层组织的引导下,农村管理、决策更民主了;一些农村还成立了各种协会,民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如尤溪镇率先在台州市成立了镇级农家乐协会,协会定期举办经营户经验交流、培训、考察等活动,实现了农家乐的自我管理、和谐发展。
二、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门间的密切配合和社会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
当前,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是项目规划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考虑旅游元素。
小流域治理、新村建设等项目在规划时欠考虑旅游元素,尤其是原先具有比较丰富的旅游资源的村镇,等项目实施完毕后想到旅游又去重新建设,造成投资浪费。
二是村庄整治过程中没有很好地保护古村古建筑。
村庄整治按照建设部门的政策要求,农村建房必须“拆老屋、建新屋”,一户只允许有一处住宅。
因此,一幢幢水泥楼房拔地而起,而一大批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被拆除,目前老房子已为数不多。
有些村庄因人口稀少或地处偏辟,向中心村、中心镇进行整体搬迁,更是全村拆除。
三是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没有很好地保留农村韵味。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农村建设的方向。
但在推进过程中,不能搞千篇一律。
目前,各村村庄改造没有很好体现本地文化特色,建筑风格大同小异,“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村”。
此外,乡村旅游带来的商业气息使农村原有的“农韵”逐渐消失,如很多农家乐办得像城市酒店,还专门聘请厨师掌勺,农家菜成了点缀。
三、以发展乡村旅游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旅游具有“兴一业,旺百业”的作用,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有条件的村镇要把发展乡村旅游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的同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注意各规划衔接。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宜认真调研分析本地旅游资源,结合行政村调整,明确域内空间布局,形成县城、中心镇、一般乡镇、中心村、一般村、特色村相结合的“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村庄布局规划体系,要避免无潜力可挖的地方人为造景和有潜力可挖的地方却视而不见,要强调对一些有历史和人文底蕴的古村落的保护和修复。
且市内各规划在制定时要相互衔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突出地域特色,体现差异性和多元化。
乡村之美,固然在于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野趣,但是,如果千村一面,则也会缺乏生机和活力,容易引起审美疲劳。
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尊重生态,培育地域特色和个性。
对旅游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可把一个市当作一个大景区来规划,把一个镇当作一个功能区块来建设,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把一户农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
要善于挖掘当地的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利用当地的历史古迹、风土人情,给乡村建设注入人文内涵,展现独特的魅力,既提升和展现乡村的文化品位,也让绵延的地方历史文脉得以有效传承。
此外,还可从产业发展、景观改造等方面入手,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
乡镇旅游规划的思路?
学会认识、挖掘和利用所处优势,延续过去,形成特色。
四。
二、加强城乡规划法、规划体系的学习。
《城乡规划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是一套系统的法律法规,加快旅游业与现代农业的高度融合,城乡规划的编制,活用资源。
城市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发展过程,要学好落实好、执行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例如。
科学的规划就是要求我们根据我们本地的特色因地制宜,借鉴其他著名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的经验一、加强城市的科学的规划,旧城区的改造、新区的开发与保护、管理、监督和实施的基本原则与运作程序,在很多方面今后都有待于加强和掌握,创造城市发展空间。
扶持发展,把我们的葡萄文化发扬光大。
其中。
三、挖掘内涵、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及旅游设施的设置和建设等都需要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为我镇度假旅游提供有利的因素、做大做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龙滩乡水库建成要建旅游项目吗
权属有争议、户主户口本复印件二份(家庭成员各一份)。
(三)1.数量限制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按规定申请住宅面积,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符合国家和省、市有关村民宅基地审批的规定。
2.送交资料符合规范要求;2)拟用土地界址不清楚、面积不准确.农村村民建住宅、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2.满足以下全部条件的,予以批准; 4.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1:1; 11、申请用地位置土地利用现状图标示一份; 12、地籍调查表原件一份、出租住房后.乡; 7、农村宅基地建房用地申请表 13; 8、广东省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办法 第六条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六十二条所需材料。
2; 10、不动产登记申请书一份、权属无争议。
6;4)拟用土地在村集体内张榜公示存在异议,再申请宅基地的、村庄规划区内建房须先依照相关规定取得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3)符合宅基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4)拟用土地在村集体内张榜公示无异议;3)不符合宅基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9。
(二)符合下列全部条件.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
办理依据:1、《广东省实施办法》 第三十六条2,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
3.农村村民出卖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在“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公布的“农村村民住宅用地审核”办事指南显示,该事项办理条件如下:(一)具备农村村民住宅用地(宅基地)审批申请条件的个人1、户主身份证二份,不予批准。
4.土地权属无争议。
5.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另需依照相关规定办理农地转用审批手续。
3。
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拟用土地界址清楚、面积准确、宅基地审批表二份; 5、宗地图三份; 6、宗地草图一份,可提出申请、村委公示二份; 2、村小组会议讨论意见二份; 3、宅基地申请书二份,不予批准。
1)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治区,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文化旅游如何让贫困乡焕发生机?
实践已经证明,旅游资源不仅是天然的山水,更是隽永厚重的文化和源远流长的民俗。
只有把文化保护起来、发扬光大,才能让旅游焕发出源源不断的生机,也让得天独厚的资源,成为贫困地区百姓们的依靠。
今年53岁的全喜平,几年前还是外地一家木材加工企业的老板,3年多前回到家乡石堰坪村开起了客栈,2016年,客栈营业额突破30万元,这让他看到了过去“穷乡僻壤”的家乡焕发的勃勃生机,“文化做起来了,旅游就起来了。
人气有了,日子就活了。
” 石堰坪村位于张家界永定区西南边陲的王家坪镇,这是永定区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地处武陵山连片贫困地区。
这里土家文化历史悠久,是历史上享誉湘北的“九都文化之乡”,土家哭嫁歌、打夯歌久久流传,高花灯、扬叉舞等独具风情。
像全喜平这样感受到“生机”的,并不在少数。
目前,王家坪镇文化旅游带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办农家乐39家,年纯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从事乡村旅游相关行业的,多达337户,占全镇贫困户总数1/4以上。
为了让老百姓们都吃上“文化旅游饭”,当地政府想了不少办法。
比如,除了建好土家风味的客栈,这里还有一支特殊的戏剧团——“苏木绰”阳戏剧团,它吸纳了30余名贫困人口作为群众演员。
在整个王家坪镇,共有12支土家文化民间演艺队伍,从2015年至今联合为中外游客演出达上百场,演员年均增收1000元,让不少百姓感叹“原来唱土家戏,也能脱贫”。
近年来,当地政府从文化旅游中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也大力加强了对土家文化遗产的保护,建立了8个土家吊脚楼核心保护区,对2198栋土家吊脚楼登记造册、挂牌保护。
2016年,王家坪镇共接待游客3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700万元;2017年上半年,乡村旅游共接待1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500万元。
另一方面,由于开展旅游扶贫,道路质量、水利设施建设等制约山区脱贫致富的“老大难”问题,也得到了改善提升。
为了打造浓厚的土家文化旅游氛围,当地政府还利用危房改造项目,对吊脚楼进行了修缮加固保护,仅2016年就完成了300户农户的危房改造,其中贫困户占8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同时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