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行的铃声
关于日本,无论到过还是没有到过日本旅行的国人都有一个共同认识,那就是日本人非常注重细节。甚至常有人在见到日本人的垃圾分类、商品摆放等等后,惊呼日本人仿佛带着民族性般的
关于日本,无论到过还是没有到过日本旅行的国人都有一个共同认识,那就是日本人非常注重细节。甚至常有人在见到日本人的垃圾分类、商品摆放等等后,惊呼日本人仿佛带着民族性般的强迫症,“重视细节到变态的程度”,深受文化冲击。
「日本饮食细节」
1
汤品一定使用漆器
在日本料理中,汤品一定会使用漆碗。《高级日本料理》一书中解释,「一般而言,做为酒菜的称为吸物(清汤),而与饭一同端上的称为汁物(浓汤、味噌汤),由于两者皆用木头制成的漆器碗盛装,因此总称‘椀物’。”稍加观察,若店家以塑胶制品蒙混过关,或还在使用掉漆的漆碗,就表示对于细节不够讲究。
2
茶保持热度、勤更换
吃寿司时,热茶可冲去口中的鱼腥味,让口腔准备好迎接下一贯寿司。因此,餐厅会让杯中的茶水保持热度,约在六十度左右、不烫口的温度最好。有些餐厅甚至会将冷茶倒掉,再重新置换热茶。随餐供应热茶的品质通常不会是最好的,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抢过寿司味道。
3
洗手间在哪里?服务员会引路,而非指路
在讲究的餐厅中,服务员若是看见顾客在找洗手间,或询问:“洗手间在哪里?”会亲自引路、带领顾客到洗手间门口,而不会光只是用手指示厕所方向。厕所须维持干燥整洁,在日本料理餐厅厕所里,用的通常是温暖舒适的免治马桶座。
4
寿司店理想座位数:十人
一家理想的寿司店,最好只有十至十二个位置,两、三位师傅。一位师傅服务四、五个人(视师傅功力调整人数),只有吧台区即可。如此,料理长才容易关注到每个顾客用餐的节奏与反应。吃寿司,绝对要把握第一时间,这也是许多店家希望客人不要拍照的原因。
5
米饭是寿司的重点
寿司店对于白米的来源及烹煮方式都相当讲究。有的餐厅直接进口带有米糠的糙米,使用前才磨制,用特别进口的精米机慢磨一小时,就怕磨得太快,会让米粒的温度过高,打坏了口感。有些店家则会新旧米混合使用,取新米的香气,让新旧米不同的含水量互相调和。同时,每次的煮饭量也依照预约客人的人数、甚至是预约的时间来做调整。若是醋饭不对,寿司就没有讨论的必要性了。
「日本游玩细节」
6
下水道孔盖
日本下水道孔盖上雕刻着当地代表花朵、传统艺术及观光名产等意象,每个都是精心制作。旅行至当地时只要看到下水道孔盖,就会知道这里有名的东西是什么。如果你看不懂它的意思,可以请教当地居民,也可以询问仙贝旅行的专业当地导游们。
下水道孔盖的地景设计很低调,却像是不成文的规定,成了遍布全国的大规模计画。甚至有特别关注下水道孔盖的同好们组成「日本マンホール盖学会」(日本下水道孔盖学会),广收日本全国各地不同造型设计的下水道孔盖照片,而学会几乎每天都在新增照片。
照片中为三重县四日市的下水道孔盖,上方是四日市港与石油工业区,下方则为姐妹市——澳洲悉尼市的无尾熊与中国天津市的熊猫。
7
风景邮戳
风景邮戳是邮局在使用的一种邮戳,通常上面会有着此邮局周围的观光景点与风景。日本的邮局中大约一半都备有此种邮戳。寄出明信片前要不要盖看看呢?在邮局营业时间(平日9:00~17:00)到办理窗口拿出想寄的明信片,跟邮局人员说“请给我风景邮戳”就可以了。照片中为日御碕局的风景邮戳,其图案为日御碕神社、日御碕灯塔与黑尾鸥。
8
御朱印
御朱印是在神社及寺庙,提供给参拜者盖的印章与其盖出来的朱印。虽说它的名称是印,但大部分的寺庙及神社不单单只是盖章,还会在御朱印帐(为了搜集朱印用的帐册)上用毛笔写上寺社的名字与参拜日期。御朱印帐可在较大型的寺社及伴手礼品店等处购买。御朱印可成为旅行的纪念,往后也更能受到神明的庇祐吧!
9
不良书籍收集邮筒
日本的邮筒通常是红色的,但在地方城市的车站前可看到白色邮筒。请注意不要把信件包裹投进去了喔!此种白色邮筒称为不良书籍收集邮筒,也就是把不想让青少年看的书籍投入其中。这种邮筒大多都是红色的相反色——白色,但也有像照片中瓢虫样式的邮筒。
10
当地限定GIANT PRET
到旅游景点必买的伴手礼GIANTPRETZ!GIANT PRETZ长约21厘米,通常会贩卖各观光景点限定的口味(大阪为章鱼烧,仙台是牛舌,中华街则是干烧虾仁口味)。其包装为2支×16袋,所以也市相当适合当作分送的伴手礼。其他像是Kit Kat、不二家乡村饼、加卡比等也有当地限定口味,不妨去尝尝买买。
「日本居住细节」
11
免治马桶
拜日本的高科技技术所赐而发明的免治马桶,让许多使用过的外国人都说想要搬回自己的国家。免治马桶在日本的家庭里是很常见的马桶装置,但连公共厕所也都装有免治马桶就可以看得出喜爱清洁的国民性。此外,因免治马桶属於精密机器,欧洲国家的水道水多石灰成分,若将水道水用于免治马桶,则恐造成石灰堆积引起故障。然而,日本的水道水质多属软水,适用于免治马桶,这也是免治马桶在日本普及的原因之一。
12
泡温泉时浴衣的穿法
在日本泡温泉,舒适享受。日本的温泉旅馆通常都提供和式浴衣,不过穿和式浴衣常常会闹笑话,要记得女士一定要左襟在上,右襟在下﹔反过来男士是右襟在上,左襟在下。入住后先换好日式浴衣,泡个温泉再穿著浴衣去吃晚饭,是日本人最喜欢的享受之一。因此在自己房间里换好日式浴衣,把贵重物品都放在房间里,然后轻装去泡温泉,会显得比较“专业”。
13
日式浴室
传统的日式浴室是由两个房间组成的:入口处的房间用来脱衣服,而且备有洗脸台。实际的浴室备有淋浴设备及深浴缸。洗手间则是位于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房间。
按照日本的沐浴习惯,首先应在浴缸外用脸盆舀一些浴缸内的水,把身体冲干净。当你进入浴缸的时候,就纯粹只是泡澡而已。泡一下子后,离开浴缸,然后用肥皂清洗身体。小心不要让任何肥皂掉入浴缸。当你洗好并冲掉身上所有的肥皂后,可以再进到浴缸中多泡一会儿。
你甚至可以设定自动在特定时间注入特定温度的水,或是把水加热到自己喜欢的温度。
14
和室
在日本一定不可错过的体验之一——日式旅馆,客房基本上都是“和室”,具有日本风格的房间,地面上铺著“榻榻米”的厚草席。“榻榻米”上面放著低矮的小桌子和无腿靠椅,盘腿坐在那里喝茶、用餐。这种情况与普通日本人的家庭没有两样,可以利用这种机会体验一下日本的生活方式。
根据一天的生活内容,一间和室可完成多种功能,既可在这里用餐,也可作为居室和寝室使用。进入房间时,在入口处必须要脱掉拖鞋或鞋子。绝对不能脚穿鞋子直接走进铺着“榻榻米”的房间。
同时,和室里没有床,到了夜里,服务员就会来为你铺上被褥,并在第二天早上替你重新收拾好,所以客人不必动手。
15
游客的垃圾分类
在日本,搬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向邻居要一份当地的垃圾分类指南。如果分类错误,清洁队工作人员会在垃圾袋上贴一张黄色的“分类错误注意纸条”,再用红笔标出到底什么东西分类错了。然后,该星期负责垃圾场清扫的社区家庭就有苦头可吃了,必须带回清洁队没有收走的垃圾袋,自己分类后,再于下一次丢出。
游客来日本旅行,虽然不用经历日本家庭的繁杂垃圾分类,但也时常有找不到垃圾桶,带着垃圾旅行的遭遇。大多数情况下,只要知道可燃与不可燃,塑料瓶等基本分类,在便利店或下榻的旅店将垃圾分好类,就算做好游客本分了。
「日本出行细节」
16
交通诱导员
各位来游览过的朋友应该会有印象,在日本的城市道路上,常常会看到因为修理一个下水井而形成的壮观场面。井口边会有闪烁着警示灯的工程车挡住来路,周围用交通路锥形成隔断,至少两名制服人员手持萤光棒神情紧张地拚命挥舞,彷佛有人会冲过来往井口里跳似的。在日本,只要是道路施工现场,就一定会有为行人车辆指引的交通诱导员,既保障道路安全,也确保了工事的顺利进行,亦成为一道独特风景线。
17
列车发车音乐
有别于单调音的发车音乐,在1988年时千叶车站的女性工作人员邀请YAMAHA一同来参与制作计画,综合了钢琴、竖琴、铃声等不同的乐器,产生了不同氛围的发车音乐。后来东京都的新宿、涩谷车站也受影响导入新的发车音乐系统。
演变至今日,许多车站都拥有属於自己的不同发车音乐,有些使用与该站所在地有关连的音乐,也些则是邀请在地出身的音乐家来量“声”打造,以展现当地的特色与气息,像是迪士尼乐园所在地的舞滨车站,就会使用“It's A Small world”或“Happiness Is Here”来当发车音。
18
自行车传输带
在日本除了JR火车、阪急电车等普遍通勤运输工具,一般民众最常使用的代步工具就是自行车。在许多JR站附近常会发现长排的收费停车处以供民众使用。有趣的是在许多JR站的北口与南口抑或是东口与西口连接的地下道,其旁边有一个奇特的设计,一条很细的输送带:能够让民众不用搬运脚踏车上下楼梯,只需要将车轮卡在电动输送带上,就可以轻松上下楼梯,减轻了自行车族搬运车体的负担。
19
电车的无障碍设施
在日本各大主要城市,交通移动是最大的问题:连艺人也会犹豫是否乘坐的出租车,相对缓慢性价比较低的公交车,以及时常拥挤且容易迷路电车,对于想要高效深度游玩日本,尤其是时间紧凑或去独一无二却交通不便的景点时,仙贝包车是赴日游客们相对实惠实际的选择。对大部分残疾人或者行走不方便的乘客而言,电车仍然是生活中的日常出行方式。日本车站除了提供完善的无障碍进站设备,站员们提供的人工乘车服务更是体现出了社会对残疾人士的最高关爱。
当有坐轮椅乘电车的客人时,搭乘站的站员将乘客送上电车后,会通知目的站提前做好准备,在电车到站的时候就有站员在对应车门处等候,搭上一个过渡板帮乘客安全下车,并且把乘客护送出车站。
日本最全人气商品介绍,海外直邮,请添加Wechat:monster_kong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