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满意度调查
心怀感恩的人才会更快乐、更健康。重庆渝北区悦来一所中学对学生进行了一个调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调查显示,一半的学生不知道。上周五,梁平区红旗中学高一两个班进行了两个调

心怀感恩的人才会更快乐、更健康。
重庆渝北区悦来一所中学对学生进行了一个调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调查显示,一半的学生不知道。上周五,梁平区红旗中学高一两个班进行了两个调查,一个是同样的问题,另一个是你能记住父母的手机号码吗?调查显示,知道父母生日的只占一半,能记住手机电话的占60.5%。如果换作是你,记得父母的生日和手机号码吗?
学生:半数不知父母生日
11日,渝北区腾芳大道同盛路翡翠城小区的陈女士和记者聊天:“上周四,我女儿所在的初一班做了一个调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孩子放学回家告诉我,班上有一半的同学都不知道,你信不信?”陈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平时与女儿沟通很好,女儿回家愿意讲学校、班上的事情。“我对孩子的教育没有放松过,除了学业,还有感恩、做人方面。”她认为孩子能记住父母的生日也是一种感恩,而她一直把自己手机屏幕密码设置成自己的生日,女儿用她手机时,自然而然就记住她的生日。“每年生日当天,虽然女儿不会给我买礼物,但她会给我说‘妈妈生日快乐’。”陈女士说,听到这句话,再苦再累都值得。
陈女士的女儿娜娜告诉记者,老师突然调查时,很多同学要么不知道父母生日,要么想不起了。因为母亲把她的生日设置成手机屏幕密码,所以她记得。
该校初一班的老师告诉记者,上周四,他们班在讲一个关于感恩的事,便临时做了一个调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最后统计,班上48个人有25个人不知道父母的生日。他说:“做了这么多年老师,这让我很惊讶。”
同时,上周五,梁平区红旗中学高一有两个班也做了两个调查,一个是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另一个调查是你能记住父母的手机号码吗?该校高中组的一名老师告诉记者,他们一个班有67人,知道父母生日的有34人,占总人数的50%。另一个班59人,知道父母生日的29人,占总人数的49.2%。
“能记住自己父母手机号码的比生日多,占60.5%。这应该是经常要给父母打电话的原因所致。”这名老师说,大多数孩子是把父母的手机号码存起,直接拨打,不会去记,能清楚说出自己父母的手机号码,则说明孩子们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更深。
原因:有些父母不过生日
“父母没说过他们的生日”。一名姓傅的男生告诉记者,他的爸妈每年也过生日,有时候是在家里过,要来亲戚;有时候去外面吃饭。但是他忘记了是哪一天,他说“他们也没有专门告诉我。”
另一名女生告诉记者,她大概知道父母过生日是那个月,具体是哪天忘了。“只有到了爸妈过生的时候我才知道。”她说,“父母对关于我的重要事情会一再提醒我,很少提他们的生日,这是父母爱我多于爱自己,觉得很对不起他们。”
记者发现,很多学生记不到自己的父母生日,主要是父母没有过生,也很少在孩子们面前提起,要么就是没有记得住具体日期。
家长:基本没要求孩子感恩
女儿上初二的车先生告诉记者,“我没有给她说过生日,晓不晓得无所谓!”儿子上高一的家长罗梦婷则很生气:“都过了这么多次(生日)了,他都还是记不得,好失落哟!”她说,“孩子不记得自己生日,可能原因还是在我很少刻意给孩子说我的生日,基本上没有要求过孩子对我感恩吧。”
“我女儿读初三,也记不得我的生日。”王海艳说,对于父母来说,不需要孩子的回报和感恩,也就没有刻意说。但孩子能记住自己的生日,作为她的母亲还是很高兴和欣慰。
小调查:41个“80后”17人知道父母生日
记者随机对成年人进行了“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的调查,被调查者的年龄是80后,有41人参加,只有17个人知道父母的生日,22个记不得父母的手机号码。
1980年6月出生的古学华说,“我只记得父母是那个月过生,但具体哪天忘了。”他说,突然被人问起很惭愧,自己也是当爹的人了,居然连父母的生日都不记得。
“真没有用心记父母的生日。”1983年出生的汪文静说,每次父母过生,都是哥哥提醒她,然后她会主动给父母打电话问候,“遇到父母满整十岁,都是哥哥在操办生日宴,而我只去参加和出钱。”她说,通过这次调查,她要牢牢记住父母生日。
对于不能记住父母手机号,很多人都表示,能准备说出父母11位数的手机号码有一些困难,要给父母打电话,从通讯录找到已存的父母手机号码打过去,没有必要记住每一个数字。
声音: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感恩
我们常说,父母养孩子,不是为了回报,但是如果哪天,孩子因为父母给不了他想要的而怨恨,这恐怕是做父母最寒心的事情了。
如果你真的爱孩子,你要明白,爱他不是要把他捧在手中养在温室,而是要让他自由独立的奔跑!
重庆文理学院兼职教授、社会学专家谭刚强表示,知道父母的生日和记住父母的手机号码看似一件小事,其实反映出孩子对感恩的一种淡漠。作父母的除了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学习成绩好,还要懂得做人,懂得感恩。现在一些家长经常把“父母不需要你回报,只要你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之类的话挂在嘴边。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觉得根本没有感恩父母的必要,因为父母不需要自己感恩。他特别强调,这是错误的家庭教育,很容易培养出学业优异但是欠缺感恩之心的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要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里面也推荐了一些主题。例如社会服务活动内的:
家务劳动我能行: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择菜、洗菜、洗水果、整理饭桌、洗碗筷等),学会简单手工缝纫技术,学会一般衣物的洗涤(包括机洗)、晾晒和折叠方法;知道家庭安全用电、用火、用煤气等的方法,初步学会家庭触电、火灾的预防、急救与逃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端正劳动态度,提高家庭责任感。
我是尊老敬老好少年:积极主动与身边的老年人沟通和交流,了解老年人的实际生活困难和需求;为身边的老年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长期坚持。初步树立尊老敬老、主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走进敬老院、福利院:走进学校周边的敬老院、福利院、医院及社会救助机构,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开展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并长期坚持。培养关心他人、热心公益、积极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和服务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扶助身边的弱势群体:对身边的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对他们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并长期坚持,增强关心并尊重他人、主动提供服务的意识。
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感恩的人才会幸福
感恩不仅是一种情绪、一个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千万别小觑感恩的力量,心理学家Robert Emmons称:心怀感恩的人才会更快乐、更健康。
根据美国加州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
■ 感恩的人比较和善,也更容易感觉自己是被爱的。
■ 感恩的人比较乐观,而且愈感恩,内心愈富足。
■ 心怀感恩,能够让人的快乐度增加25%。
■ 感恩的人不太容易抑郁或感到孤独,抗压能力强,负面情绪较常人下降17%。
■ 懂得感恩的人不会眼热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也不会刻意追求物质上的富足,更不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去渴求那些旁人拥有的东西。
■ 感恩的人对生活的满意度更高,也对未来抱有更多希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