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文化 试题
中国民俗文化试卷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考研试题(98-07) 1998年试卷 民间文艺学(含民俗学) 一、 填空 1.北京大学于------年创办《歌谣》周刊,1928年广州中山大学创办-----
中国民俗文化试卷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考研试题(98-07) 1998年试卷 民间文艺学(含民俗学) 一、 填空 1.北京大学于------年创办《歌谣》周刊,1928年广州中山大学创办-------周刊。
2.民间传说可分为------传说,史事传说和--------传说。
3.民间寓言是具有明显-------寓意的故事,民间笑话是具有---------性和幽默意味的故事。
4.《西游记》的蓝本是宋末元初间写成的话本--------,《水浒传》的蓝本是宋元年间的讲史话本--------------。
5.《格萨尔王传》是藏族英雄史诗,《江格尔》是-----族英雄史诗,《玛那斯》是-------族的英雄史诗。
二、判断对错 1.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的《叶限》属于灰姑娘型故事。
2. 中国汉族民间叙事诗历史上曾经想讲唱的道路上发展。
3. 端阳节吃粽子、划龙舟的风俗与关于屈原的传说相联系。
4. 在民间传说中一般将李耳视为木匠行业的祖师爷。
5. 我国广大的农村节日中演出的戏剧,主要是民间小戏,一般很少有大戏。
三、 名词解释 1. 口头性 2. 谚语 3. 儿歌 4. 创世史诗 5. 人生礼仪 四、 简答题 1. 幻想故事所表现出来的古老观念主要有哪些? 2. 民俗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五、 问答题 1. 什么是神话?神话有哪几类内容?试举例说明。
2. 中国文学史上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发生过怎么样的影响? 1999年试卷 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一、 名词解释 模式性 创世史诗 民间历法 二、 判断对错 1. 家族村落的结构要素之一是辈谱。
2. 坐商招徕顾客的主要标志是商幌。
3. 刘德培是湖北五家沟一带的著名民间艺人。
4.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5. 《一千零一夜》在汉、回、哈萨克等民族的民间文学中都有一定影响。
6. 傩戏表演的主要功能是民间娱乐。
7. 《妙峰山》是我国现代民俗学史上第一部田野考察著作。
8. 歌墟是甘肃、青海一带民间的传统歌节。
9. 我国西南地区各民族的创世史诗最为丰富。
10. 神话的神都是由历史人物演变而来的。
11. “打春牛”是我国各省沿袭已久的开耕习俗。
12. 阿凡提是新疆各地广泛流传的机智人物故事。
13. 杭州中国民俗学会成立于1930年。
14. 牌匾的主要特征是一写二画。
三、 论述题 1. 分析孟姜女与杞良妻的关系与区别。
2. 以四合院为例,略谈北方民居的特点。
3. 民间信仰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对民众发生意义的。
社会学 一、 名词解释 1. 依附理论 2. 社会角色 3. 制度 4. 社会变迁 5. 阶级 6. 象征符号 二、 简答题 1. 人类对自然界的关系经历哪四个阶段。
2. 马克斯。
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三重标准。
3. 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的区别是什么。
三、 论述题 1. 社会学如何看待文化?你怎样看待社会与文化的关系。
2. 从我国国情出发,如何选择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中国文化史 一、名词解释(24分,每题4分) 1、“三礼” 2、宋明理学 3、 纬 4、五服 5、诸宫调 6、干栏式建筑 二、简答题(24分,每题8分) 1、简述《山海经》的主要内容 2、简述中国古代的冠礼和笄礼 3、简述科举制的兴衰历程 三、论述题(52分,每题26分) 1、试述宋代以来的家族制度 2、试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2000年试卷 民俗学 一、 名词解释 1. 士昏礼 2. 女人社 3. 庙市 4. 春官歌 5. 社火 6. 行话 7. 祭祖 8. 干亲 9. 字辈谱 10.撒帐 二、 简答题(二选一) 1. 以工匠集团为例,简论民间组织的“局内意识”。
2. 以文人传说为例,简论民间集团的“局外意识”。
三、 论述题 1. 论民俗的传承性、现代民俗传承的类型与功能。
2. 概述在你身边发生的春节民俗的变迁,并谈谈你个人对这种变迁的含义和趋势的认识。
社会学 一、 名词解释 1. 社区 2. 边界文化 3. 组织目标 4. 社会设置(社会制度) 5. 社会现代化 二、 简答题 1. 初级群体的基本特征。
2. “社会角色”的具体含义包括哪几个方面? 3. 关于“社会问题”,国外社会学家提出过什么理论? 4. 社会互动的情境,根据互动目的可分为几种? 三、 论述题 1.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论的前提下,如何借鉴西方社会学的分层论? 2.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民俗文化为何重新表现出它的作用和价值? 民间文艺学 一、 名词解释 1. 口头性 2. 幻想故事 3. 创世史诗 4. 民间说唱 5. 民间道具戏 二、 简答题 1. 为什么说民间传说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它与信史有什么区别? 2. 举例说明民间歌谣的艺术特色。
3. 坚持“忠实记录”的原则对民间文艺学有什么重要意义。
三、 论述题 1. 神话、传说、故事的主要区别的什么? 2. 你怎样理解民间文艺学是一门特殊的文艺学? 北师大历年民俗学考研试题集萃] 2001年试卷 考试科目:社会学 一、名词解释(24分) 血缘关系 文化丛 初级群体 城市化 社会流动 社会保障 二、简答题(24分) 1、简要说明“社会角色”这一概念之所指。
2、与其他社会控制手段相比较,文化控制手段有哪些特征? 3、“社区”概念的基本含义,一般认为是什么? 三、论述题(52分) 1、社会学为什么要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互动现象? 2、试概述学习社会学理论对研究民俗有哪些帮助作用? 考试科目:民间文艺学 一、回答问题(30分) (一)指出下列作品的作者(10分) 述异记 搜神记 黄山谜 古谣谚 中国农谚 粤风 ...
简答题:简述中国内地七大旅游文化区域。
1.黄河中下游旅游区。
包括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北京、天津五省二市。
中华民族发祥地、华夏历史文明、首都北京元明清古都和现代政治中心、社会主义中国文化风貌等,吸引了大批海外游客,长期以来一直是海外旅游者来华旅游优先选择的重点和全国最重要的旅游创汇基地。
北京,陕西,山东省国际旅游热点是 北京、西安、天津、郑州、青岛、承德等都是年接待海外游客10万人次以上的重点城市。
2.长江中下游旅游区。
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六省一市。
海外市场源,主要是香港,澳门,台湾,日本,英国,美国和其他西欧,北美。
上海、江苏、浙江的国际游客接待量和旅游创汇均居全国前列。
3.华南旅游区。
中国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省,其中包括一个单一的领域 邻近我国港澳台地区。
主要客源是港澳台同胞、华侨和海外华人,对日本、欧美和东南亚游客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广东、福建两省旅游外汇收入一直占中国内地国际旅游外汇总收入的1/4以上;广西、海南也都是国际旅游外汇年收入超过1亿元的省区,每年获得超过1000万人,广州,深圳,珠海,中山,汕头,泉州,厦门,福州设在海外游客, 以及桂林和海口、三亚等10多个城市。
4.西南旅游区。
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三省一市。
名山大川、大熊猫等珍稀动物观赏、少数民族风情等都是具有国际垄断性的旅游资源,对于外国游客,魅力。
“天府之国”、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陪都”——重庆等备受港澳台同胞青睐。
国外客源市场主要为日、美、英、法以及邻近的东盟各国,昆明、桂林、重庆、成都等市每年接待海外游客均在10万人次以上。
5.东北旅游区。
包括地处中国东北部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
主要海外客源市场是邻近的俄罗斯、日本、韩国和朝鲜以及港澳台地区,夏季结合避暑,冬季结合观赏冰灯等。
目前辽宁和黑龙江省每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均已超过1亿美元,大连,沉阳,哈尔滨,谁是延边朝鲜民族超过1000万次拨入外国游客人数。
6.西北旅游区。
包括甘肃、内蒙古、新疆、宁夏一省三区,草原、沙漠、冰川自然奇观,少数民族风情,“丝绸古道”遗址等构成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
主要海外客源市场有日本、美、英、法等欧美国家和港澳台地区,邻国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在伊斯兰国家旅游业的迅速增长。
内蒙古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已超过1亿美元。
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当地的国际旅游业将得到较大的发展。
7.青藏旅游区。
游客主要来自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
文化观光、科学考察、生态、探险等专项旅游受到欢迎。
中国旅游人文景观的问题——急求考试啊
1.列举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皇家园林又称苑囿、宫苑。
一般指供帝王居住、游娱之用的园林。
皇家园林除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的一般特征外,尚有以下特色:一,园林设计指导思想体现封建集权意识,反映天子富甲天下,囊括海内的思想;二,园址选址自由,经营资财雄厚,既可包罗原山真湖,亦可堆砌开凿宛若天然的山峦湖海并建筑各类园林建筑物;三,园林总体布局气势恢宏,建筑装饰堂皇富丽,功能庞杂,听政、起居、看戏、拜佛、渔猎等等无所不包。
四,皇家园林多处北地,在建筑传统、装饰色彩、绿化种植方式受北方影响,在造园艺术中虽力仿江南名园,仍能展现北方之特殊风格。
明清北京三海、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几处园林集中体现了上述几大特点。
2.从建筑形象出发,列举中国古塔的建筑类型. 中国古塔的建筑类型有楼阁式塔、密檐塔、金刚宝座塔、喇嘛塔等等,木龙古塔显然是喇嘛塔。
1.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
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
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
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
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
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
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
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
“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
2、中国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
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
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
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3、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 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
庑殿项也好,歇山顶也好,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
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4、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 包括彩绘和雕饰。
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
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
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时期规定朱、黄为至尊至贵之色。
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
明清的梁枋彩画最为瞩目。
清代彩画可分为三类,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
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故事等。
5、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
中国的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中国旅游文化的内容有哪些?
中国的旅游文化包括中国旅游文化传媒、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宗教文化、中国的世界遗产、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中国艺术、中国旅游文学、中国饮食文化、中国历史文人界、中国古代考古界和中国象征文化等。
旅游文化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旅游活动的社会影响,处理好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和谐统一,从理论认识上提高自觉性,从而减少在实践活动中的盲目性,更有效地按照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经营和管理旅游业。
比如井冈山等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不仅放松旅游者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能使旅游者更深刻认识历史,传承先烈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大无畏精神。
旅游知识中国旅游文化可分为哪几类?有哪些特征?
《中国旅游文化史》 作者:徐日辉著 页数:314 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简介:本书共十部分,有源、有流、有具体的文化,简明扼要地概括了中国古代旅游文化学科的核心内容。
查看相关分类结果: 全部->;经济->;旅游经济《史记八书与中国文化研究》 作者:徐日辉著 页数:300 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 简介:陕西省“九五”出版规划重点书目:本书论述了八书的题名、八书的序列、八书的旨意、八书的重构与扩展、八书产生的历史条件、八书对中国文化的直接影响、八书的历史地位。
查看相关分类结果: 全部->;历史、地理->;中国史
旅游管理的论文题目
浅谈旅游文化的内涵挖掘生态旅游、旅游循环经济和旅游可持续发展国内旅游信息系统研究概述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期对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的思考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项目评价海外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路线的选择研究与乡村旅游相关的几个概念辨析基于旅游伦理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关于旅游资源的思考论旅游区位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基于旅游者角度的中国旅游区划分研究高等院校校园旅游研究旅游地调整规划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特种旅游的种类及特点初探探险旅游风险控制研究"红色旅游"的问题与出路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旅游:从概念到内涵现代旅游动机分析浅议生态旅游与旅游地学旅游场平衡研究建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系统区域旅游发展中的风险分析和管理论旅游市场需求与旅游产品开发上海都市专项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休闲时代旅游目的地居民与旅游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民俗旅游与旅游民俗的辨析旅游经济与旅游伦理相关性分析旅游动机及其激发旅游目的地系统吸引力分析旅游形象定位与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关系
中国旅游文化特征是什么
随着旅游业发展模式由经济型向经济-文化型转变,旅游文化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旅游主体是旅游活动的核心,旅游主体在旅游过程中会形成一套相对独特的观念和行为,即一种文化形态.旅游主体文化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规范性、多样性、时代性和扩散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