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旅行过去式英文
在尼泊尔旅行,有一种在世外桃源流连的感觉。这种感觉,不仅仅是因为这里纯洁的雪山、纯净的湖泊、淳朴的民风、醇厚的民俗,更是因为这里的安宁祥和、人性向善、和睦友好。在尼泊
在尼泊尔旅行,有一种在世外桃源流连的感觉。这种感觉,不仅仅是因为这里纯洁的雪山、纯净的湖泊、淳朴的民风、醇厚的民俗,更是因为这里的安宁祥和、人性向善、和睦友好。在尼泊尔旅行,最大的感觉是尼泊尔人的知足常乐,与人为善。
他们宁静淡泊,清心寡欲,至今多数人每天仍只吃两顿饭,箪食壶浆而自得其乐。他们彬彬有礼,祥和谦让,路人见面也要双手合十问一声“Namaste”。你的相机一对着他,他立马配合地给你一个诚挚的微笑,其他人则停下脚步友好地避让。城里乡间,每天所见,是生活并不富裕的普通尼泊尔人脸上无忧无虑的微笑,灿烂纯洁。日子就这么平静安宁地流着,就像花园里这阳光,不疾不徐,明媚灿烂却不炽烈。人们乐天知命,不奸不诈,祥和谦让,诚信重偌,一切都那么温馨平和、有条不紊、按部就班。
尼泊尔小,国土面积才十四万多平方公里,但却有着几十个民族,相隔不远的村子,生活习惯和宗教仪轨也有细微差别。人种也有差别,有黄种人,也有白人。受英印影响较大,对一山之隔的中国文化却不大了解。经济虽然落后,但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公路上最好的车,是校车——其他车都很破旧,公交车尤其破旧而拥挤,车顶上都坐有人;穿得最好的人是学生——尼泊尔人一般不穿鞋,但免费的公立学校学生一般都有拖鞋,私立学校则清一色的黑皮鞋。只是一条我觉得不好:学生都穿西服,讲英语,奇怪政府为啥不给他们穿民族服装、讲梵文和尼泊尔文?不过尼泊尔的文化精髓,如王宫、寺庙、博物馆等等都对学生和市民开放,我在世界文化遗产地杜巴广场、巴德岗、女神庙等处,都看见上学放学的学生们嘻嘻哈哈地从这里走过,这每天潜移默化的熏陶,不是每天都在培养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么?
我喜欢这些学生,他们健康漂亮,彬彬有礼,他们心地纯洁无污染,既了解外面的世界,又深受自己民族文化的规范,没有多少物欲,他们是尼泊尔更加美好未来的希望。
脱下校服和穿上校服的尼泊尔中学生。
这是尼泊尔的圣女。
街拍少女。
尼泊尔女童。
费娃湖畔大方礼貌的农家少女。
尼泊尔农妇。
这位女孩,显得很成熟端庄,是她们班的班长。
尼泊尔中学生。
校服各有不同,但都是西服。客观的说很漂亮,但为啥不穿民族服装呢?一样漂亮。
每天上下学都从王宫里穿过,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就这么不经意地得到了熏陶。
田野上羞涩又礼貌的农家少女。
行吟在乡间土路上的尼泊尔少女他爹和她弟弟。
身著民族服装的尼泊尔少女——过去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