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人有什么心态
我坦坦荡荡地公开朋友圈也感谢你大大方方地来看◐之前,微信推出了一个新功能,就是朋友圈仅三天可见和仅半年可见。你选择了几天可见呢?一开始觉得新奇好玩,跟风也设置成了仅
我坦坦荡荡地公开朋友圈
也感谢你大大方方地来看
◐
之前,微信推出了一个新功能,就是朋友圈仅三天可见和仅半年可见。你选择了几天可见呢?
一开始觉得新奇好玩,跟风也设置成了仅三天可见,几天后发现,如果你连着几天不发朋友圈,所谓的仅三天可见,就是换了一种方式的屏蔽。
那段时间,我点开了一些朋友的朋友圈,清一色地看到一行字"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
然而更有趣的是有些人你从加了他那天开始,他的朋友圈就永远都是"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
他从不更新,当然他也有可能分组可见,只是你不在组里而已。这样看来,我和陌生人没有什么区别,说不定陌生人还能看你十条朋友圈呢,比我还多七条!
再设置了朋友圈仅三天可见第三天后,我又恢复了过去的全部可见的设置,那三天里莫名的别扭,总觉得是在试探别人也在否定自己。
我们把过去和现在的很多时刻发到朋友圈,是一种生活的记录也是与朋友的分享。惧怕别人看到你的过去,仅仅只是不想别人窥探你的隐私还是你对自己的过去本来就有莫大的不确定呢?
很喜欢朋友圈在英文版里的名字叫"moment",记录当下的心情,当下想说的话,不见得是永久的立场,只是当下而已。
也许某天你回过头去看,你也会觉得过去的自己很幼稚,很矫情,甚至很愚蠢,但我想更多的时候你会庆幸自己记录下那些珍贵的moments。
◐
某天,在休息室里冲咖啡,同事Jojo走过来对我说:"我有天晚上睡前,把你的朋友圈从头翻到尾。"
我惊讶地瞪大眼睛"那你得多晚才睡呀?"
她竟然嘿嘿一笑说"凌晨三点。可是看你去旅行拍的照片,我就想起了之前和家人一起去西藏的那段经历,还有哦,我看你经常发甜点的照片你肯定很喜欢吃甜食吧,我知道有家甜品店的千层特别好吃,一会儿发地址给你。哦,对了,你推荐的一家中医馆说治疗失眠很有效果,我推荐给我妈了,她说真的有效果,谢谢你哈……"
她滔滔不绝地说着,像是一个孩子找到了想要一起玩耍的伙伴一般兴奋雀跃,我看着她,竟有些莫名的感动,她花时间去看我的朋友圈,去了解我,然后坦然地和我分享她的生活,这样的朋友由心而发,待人坦荡,应该是我谢谢她才对。
在这个文字信息的获取方式早就演变成了快餐阅读的时代里,我们连坐下和朋友喝杯茶聊天都要提前三天预约,更别说有耐心和时间去跟一个初识的朋友慢慢地聊过去,聊喜好,聊你对更多事情的看法。
◐
听说当下最火的相亲交友模式是8分钟约会,一张照片一组条件,就可以将你的一切都罗列出来供人选择,就像玩扑克牌一样,你有什么底牌,他缺什么牌,8分钟时间里,你们将条件共同亮牌,各自权衡,各取所需,或者一拍即合或者一拍两散。8分钟,不浪费彼此的时间。
这种模式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有些无奈和悲哀,但至少建立在开门见山的基础上总好过我加了你,你却永远让我看到"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
不久前遇到一个大学的学妹,她在一家大型外企上班。她说身边同事通常都在朋友圈里屏蔽了客户,毕竟不想让自己的私生活给陌生人看。
学妹说她有一次签约后,客户对她说,"看你朋友圈觉得你是一个很乐观很勤奋的年轻人,我们对你的印象很好。你好像还很喜欢运动喜欢爬山是不是,我也有个女儿整天宅在家里不出门,哪天你方便带上她一起去爬爬山,你看怎么样?"那一刻,她庆幸自己没有屏蔽客户。
如果你今天拜访了一个客户,而你又想在未来的合作上争取到这个客户的长期信任,那么你的确不能屏蔽他。
客户如果加了你的微信,随手这么一点,一条灰线,赫然在目,一瞬间就把他和你的距离拉开了。
你想争取下这个客户,第一步就是要给人亲近感,你发的朋友圈就是你最佳的展现方式。
◐
我们总是越来越忙,电话打得少了,见面的次数也少了。给家里打电话说最近比较忙,不能常常回家。老妈回我,没关系呀,我和你老爸可以看你的朋友圈。
我给朋友打电话,他还在加班,我们不能时刻在彼此身边陪伴,但我还能翻翻你的朋友圈,知道你晚餐没有按时吃,看到你最近在忙些什么,孩子长大了一点没有。
如果我们互相加了对方,你却还对我不可见,那请你不如删除我。
不设置三天可见,我依然愿意分享我生活里的快乐与忧伤,我不奢求你去了解我的过去,我也不会对人就宣告我的品性喜好,但如果你选择花时间去看,我发自内心的感谢。
我的喜怒哀乐还有那些偶尔让人见笑的矫情,那些无数个moments组成一个完整的我,它们就在我的朋友圈里,你可以随时去看。
我坦坦荡荡地发,也感谢你大大方方地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