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腾讯云防火墙

腾讯云服务器创建网站服务器可以登录外网登录不了?使用第三方一键php包的配置。win服务器还是linux 服务器都可以在三方面板中成功配置出可视化操作界面,然后一键部署php环境

腾讯云服务器创建网站服务器可以登录外网登录不了?

使用第三方一键php包的配置。win服务器还是linux 服务器都可以在三方面板中成功配置出可视化操作界面,然后一键部署php环境。 接下去就是这些步骤了:

1、注册域名

2、选购服务器

3、网站备案

4、搭建网站环境

5、安装网站程序

6、充实网站内容 数据库操作就是这么来的。因为这方面内容较多,留言或到博客找相关内容,老魏写过不少详细的内容,可以帮助入门。

抗DDOS攻击的硬件防火墙有哪些品牌?

国内防DDOS专业设备主要有金盾,黑洞,傲盾,冰盾等品牌,从市场占有率来看主要是金盾和黑洞两个产品,金盾做了八年专业的防DDOS攻击产品研发,其产品无论在产品性能和功能上都得到运营商,IDC,网络游戏用户的广泛认同。而黑洞的生产厂家绿盟科技,由于是国内传统的安全厂商,在政府,金融等传统行业用户中,知名度更强些。

大型企业使用阿里云或腾讯云等云服务器真的能比自购服务器省钱吗?

阿里云、腾讯云这里应该都是指公有云,对比自购服务器有没有更省钱,得从多个方面来对比算账。下面我就从花费和各自优缺点做个对比:

1、大型企业对数据中心需求模拟



既然需要算一笔账,而题主并没有给出场景。数智风这里根据我的经验给大致模拟一个大型企业的数据中心需求出来。一般一个大型企业通常包含以下需求:

①、核心数据库需求

大型企业信息化一般都比较完善,并且已经运行很多年。已经具备自己的核心数据库集群。通常一般会有如下数据库集群:

  • oracle核心数据库:这里一般都是核心生产系统数据的存放地。很多都是用两台高并发的小型机来组建Oracle 集群。或者是用高性能PC服务器2台组成oracle集群,由多套集群分别负责不同的业务(一般会有4套集群)。
  • Mysql数据库:这个一般拿来对付普通应用,主要是门户网站、OA之类的应用。一般都是单机运行就可以,这里可能会有10台高性能PC服务器左右。

②、计算资源需求

一般大型企业对计算资源的需求,至少都有上百台的应用服务器。我们这里就按照200台一般PC服务器来计算。这些服务器采用一般配置即可。

③、存储资源需求

在前面数据库需求里,我们可以看到大型企业的数据还是比较多的。我们按照核心数据库8TB,Mysql数据库5T。同时还有一些文件服务器会比较占用存储空间。我们按照20T来计算。

④、安全需求

对大型企业来说,安全还是非常重要的。防火墙、防病毒、WAF、堡垒机等等一般都是需要配备的。以此来保护企业数据中心的安全。

⑤、网络出口专线需求

对于大型企业的数据中心,我们还需要运营商提供专线网络支持。这里我们按照200M专线计算。

⑤、小计

按照前面的模拟需求,汇总小计如下:

2、自购服务器的花费

以上需求如果我们企业去自购,我们需要支付相应的软硬件的采购费、安装实施费、运行维护费。那我们按照硬件5年生命周期来计算。

①、硬件采购

计算方面:应用服务器一般大概需要4万一台。需求200台,我们需要花费800万。Oracle数据库服务器大概需要8万一台。需求8台,我们需要花费64元。而Mysql数据库服务器大概需要7万一台。需求10台,我们需要花费70万。计算方面汇总一下也需要934万

存储方面:数据库存储oralce和mysql放在一起,购买一台30TB裸容量的存储。大概需要花费50万元。而文件存储要求比较低,采用NAS存储裸容量40TB。大概需要40万元。存储方面汇总一下也需要90万

安全方面:防火墙,WAF便宜,也就算个6万1台,算上冗余热备,2样各2台就24万。防病毒1套200台,也得算个8万。堡垒机先算个15万,。安全方面汇总一下也得47万

②、软件采购

软件方面,windows server虽然可以特殊渠道激活。但为了防止微软打击,多少还得买一点。想这么个规模的大企业至少需要购买个10套。一套约1万元,需要花费10万元。Oracle数据库价格就贵了去了。就算你买个最便宜的应付甲骨文一下,大概需要70万。软件汇总一下得花费80万

③、网络专线费用

电信企业专线一条200M的费用大概要3000元/月。1年需要花费3.6万元。5年需要花费18万元。

④、安装实施及5年运维

安装实施费大概算个总价10%,5年运维也算个总价25%吧。总共就得花费400万

⑤、空间水电费

空间占用费:机房按照100平方米计算,我们按照商业地段租赁价格,100元/平方米*月算。那一年的空间租赁费大约在12万

水电费:机房用电是非常厉害的。除了机器要用电,空调制冷也是非常耗电的。服务器耗电按照0.5kwh,存储耗电按照1.5kwh计算,网络安全设备按照0.3kwh计算,那么1年设备需要耗电量:

Q1=(218X0.5+2X1.5+4X0.3)X 24 X 30 X 12 ≈ 972864千瓦

除了设备耗电,我们还有空调制冷耗电,空调制冷按照0.6kwh每平方米算。那么1年的制冷耗电量:

Q2=100 X 0.6 X 24 X 30 X 12 = 518400 千瓦

那么总耗电量就需要Q=Q1+Q2=1491264千瓦。按照工业用电,大概1.1元每千瓦。通过计算可得,我们一年需要付电费约164万。水费主要是空调用水忽略不计。


⑤、小计

按照上面计算,全部汇总起来,我们5年需要花费2451万元。当然这里没有计算机房建设费用。



3、公有云的花费

目前大部分公司租赁公有云还是停留在IAAS或者PAAS层,我们就按照阿里云或腾讯云大概的价格,大概也来算一笔账。

①、计算部分

应用服务器200台,按照上面的需求,加上平时性能利用率并不高,租用企业计算虚拟机即可,1年单价大概在2万。200台5年就需要2000万。而数据库服务器都按照1年2.2万单价,18台5年需要198万元。

②、存储方面

云平台按照文件存储的价格来统一计算。文件存储5年需要150万元,数据库存储5年需要60万元。

③、安全网络方面

安全方面,WAF、堡垒机5年就需要27.5万。NAT网关和公网IP是大型企业访问是必要的,5年需要花费13万。

④、小计

云平台是没有实施和运维费用,开账号随租随用。至于oracle软件、第一次安装费用,这里也先忽略了。因为就上面这些,总计数值就已经2478万了。

3、优缺点对比



从上面看,本地部署比公有云部署在五年来看者稍微更省一点钱。其实这里没有计算机房建设费用。如果算上机房建设维修费用等等,两者相差不大。当然,市面上两种都存在,也是因为两者各有优缺点。下面我将两种模式的优缺点也简单对比一下:

①、本地部署优缺点

优点:资产放在自己企业内部心理安心,跟本地相关性很强的应用访问快很多。

缺点:本地部署每次部署新应用,需要重新走采购、招标、安装等等一系列流程,花费时间非常长。扩容也会受到同样的麻烦。本地机房抗风险能力相比公有云弱一点,因为一般企业建设的机房标准能达到B级的都不多,有些更是很随便。同时,如果需要访问互联网的应用,网络出口单一,带宽扩容不方便。还有一个重点:浪费比较严重,因为每次上应用规划都是按3-5年规划,前期没有那么大业务量,购买的资源存在很大的浪费。

②、公有云优缺点

优点:和本地部署正好相反。无论是新部署还是扩容,公有云都是非常高效的,扩容网络带宽也是非常快速的。计费模式灵活,当前需要多少就买多少资源。浪费非常少。

缺点:如果是本地强相关应用公有云反而不适合(比如本地监控、制造业的生产系统,医院的影像系统)。资产不在身边,很多企业会担心数据安全。


对比总结

从上面对比来看,一个大型企业如果全部上云的话,按照5年生命周期计算。花费上本地部署和公有云部署是相差不大的。但是各自的优缺点不同决定了很多企业都采用混合架构。本地化强的应用依然放在本地,和互联网相关强的应用放在公有云上。这样达到一种最佳平衡。

我是数智风,用经验回答问题,欢迎关注评论。

企业上云,你会选择百度云、阿里云还是腾讯云?

说点自己的看法吧!

现在网上云产品是有很多,而且这三家多少也都有了解过。阿里云是综合起来是最佳的,稳定性、安全性、技术水准都不错。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对于企业来说选择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云产品和云服务是得非常关键的。简单点说,无非就是三点:服务、生态和性价比。

下面我就从这几个方面对比一下三家的情况。

首先,在服务上,阿里云起步最早,在2009年就开始投入云计算,经历了十年自主研发,有丰富的成功案例。像是和中石化、亿滋、茅台等品牌的合作,给这些企业提供了全套的行业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完成数字化转型;

百度云在2015年才正式对外开放,只有部分行业的解决方案,缺少针对性的转型案例;

而腾讯云在2013年才开始正式商用,虽然在社交场景、游戏应用等方面有原生优势,但其他领域表现平平。

其次,在生态上,阿里云非常重视云生态体系的构建,在5年前就启动了“云合计划”,此后还不断升级,给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解决了很多困难;

而百度云在去年才有了生态计划,想加入还需要层层申请、审核,不够实用;

至于腾讯云,虽然在强调建设生态,但是没有具体的计划和政策,中小企业很难入局。

最后,在性价比上,就拿我们要买核数内存2C8G的服务来说,阿里云一年只需要1884元,百度云需要2450元,腾讯云需要2304元,一年就差出去几百块。其他“云”的服务性价比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想想就知道。

综上,阿里云是三家中最靠谱的,而且产品线也丰富的了,还是选择阿里云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