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招标
中标人签订合同履约过程中发现招标人编制的EPC工程项目控制价过低怎么办??招标控制价只是招标人单方制作的最高投标限价,是为了防止工程造价过高。而施工企业想要中标,一定是
中标人签订合同履约过程中发现招标人编制的EPC工程项目控制价过低怎么办??
招标控制价只是招标人单方制作的最高投标限价,是为了防止工程造价过高。而施工企业想要中标,一定是低于该招标控制价才能中标的,如果高于招标控制价会直接成为废标。
施工企业的投标文件是包含了工程成本及利润的,在投标人不知道招标控制价的情况下,必须要有三家以上的投标人为有效投标,可以证明招标控制价是基本符合市场情况的;投标人能够中标,就可以证明投标人的投标报价是符合自身的客观情况的(或者说是有一定利润的)。
在投标人中标的情况下,招标人应与中标人按照投标价格签订合同,与招标控制价无关。当然,施工中的变更情况等,就需要看投标文件和施工合同如何约定了。
工程方面的EPC是指什么意思?
工程方面的EPC是指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在EPC模式中,Engineering不仅包括具体的设计工作,而且可能包括整个建设工程内容的总体策划以及整个建设工程实施组织管理的策划和具体工作。Procurement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建筑设备材料采购,而更多的是指专业设备、材料的采购;Construction应译为“建设”,其内容包括施工、安装、试测、技术培训等。EPC承包模式细则:
1、通过招标投标确定施工单位项目招标投标制度是总承包单位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通过招标投标可以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缩短建设投资的回报周期,总承包单位可以充分利用招标投标这一有效手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
2、通过有效的合同管理控制造价施工合同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依据。采用合同评审制度,可使总承包单位各个部门明确责任签订严密的施工承包合同,可合理地将总承包风险转移,同时在施工中加强合同管理。
3、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由于设计图纸的遗漏和现场情况的千变万化,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是不可避免的。总承包单位通过严格设计变更签证审批程序,加强对设计变更工程量及内容的审核监督,改变过去先施工后结算的程序,由造价工程师先确认变更价格后再施工,这样才能在施工过程中对合同价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
4、EPC项目竣工阶段的造价控制项目完工后,总承包单位及时编制竣工结算,报业主批准。同时在审核分包结算时,坚持按合同办事,对工程预算外的费用严格控制。对于未按图纸要求完成的工作量及未按规定执行的施工签证一律核减费用。
epc项目招标条件?
招标人可按下 列方式之一设置投标条件:
具有工程总承包管理能力的企业,可以是设计、施工或项目管理单位;
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施工或项目管理单位或组成联合体投标,由于目前建筑市场上具有工程总承包业绩单位比较少,在招标时不宜将工程总承包业绩作为投标条件,以促进工程总承包行业的发展;
epc招标是什么意思?
工程方面的EPC是指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 在EPC模式中,Engineering不仅包括具体的设计工作,而且可能包括整个建设工程内容的总体策划以及整个建设工程实施组织管理的策划和具体工作。 Procurement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建筑设备材料采购,而更多的是指专业设备、材料的采购;Construction应译为“建设”,其内容包括施工、安装、试测、技术培训等。
EPC类项目招标代理费如何收取?
招标代理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招标代理服务收费采用差额定率累进计费方式,上下浮动幅度不超过20%。具体收费额由招标代理机构和招标委托人在规定的收费标准和浮动幅度内协商确定。招标代理服务费用应由招标人支付,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与投标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EPC按工程类
EPC项目从招标公告发布到开标最短多长时间?
《招标投标法》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一)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二)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三)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前款所列项目具体范围和规模标准,由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法律或国务院对必须进行招标的其他项目的范围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上述规定,不仅明确了工程建设项目必须进行招标的范围,而且指明了可以从项目性质和资金来源两个方面来衡量与判断具体建设项目是否属于必须招标的范围。
可以对照一下,看看该项目的性质和资金来源。
Epc项目中的专项工程如何招标?
工程总承包浪潮加速,建企如何竞逐“EPC未来”?
工程总承包(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是依据合同约定对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模式。(《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其全称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总承包,亦可简称为项目总承包。
根据定义,工程总承包企业在工程建设中负责负责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中的2-4项工作,因此设计(Engineering)、采购(Procurement)、施工(Construction)以及具体的设计(Design)、施工(Build)环节,交叉组合成了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不同模式。具体包括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设计建造工程总承包(DB)、设计采购总承包(EP)以及采购施工总承包(PC),此外还有额外提供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和运营准备工作的交钥匙工程总承包(LSTK)。
LSTK(Lump Sum Turn Key)
“Lump Sum”一词最早出现在化学工程总承包合同范本中,对应着中文里的“总承包”一词;“Turn key”是英语里的一个俗语,原意是“转动钥匙”。两词相连意指满足直接拧钥匙条件的总承包模式。
从工程建设流程来看,建设工程项目需历经勘察方、设计方、采购方、施工方这四个责任主体。而我国建筑业价值链的长期割裂,造就了设计、采购、施工环节分开经营的局面:各责任主体间往往相互制约、相互脱节,工程建设的进度、成本和质量也常常与预期相距甚远。
而EPC这一先进承包模式的提出,便瞄准了流程价值链割裂现状以及由此而来的建设顽疾,因此也被监管部门寄予了推动建筑业健康发展的厚望。
1
EPC:新模式的优势与挑战
自1984年工程总承包被国务院纳入《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后,三十余年来总承包制度不断完善:1992年工程总承包企业成为建筑业的一种企业类型;2003年率先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的企业类型被确定为具有工程勘察、设计或施工总承包资质者;2014年起工程总承包市场不断扩大,多省份先后被批准开展试点工作;至2017年《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的出台,与工程总承包相关的政策法规已日臻完善。
作为建筑总承包中的趋势性发包方式,工程总承包相较传统的施工总承包、土建总承包优势显著:1)由总承包单位统筹多项建设环节,能够有效遏制非法转包、违法分包、资质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2)设计与施工环节的深度融合,能够控制建设投资、加快建设进度、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具有节约工期、降低成本、责任明确等优点;3)建设环节多头并举所提出的综合实力要求,能够推动建筑企业整合资源、调整结构,间接推动建筑行业优化升级。
当然,工程总承包人对于设计、采购、施工流程的全权负责,同时也意味着对于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的全面负责,这向企业提出了相当高的能力要求。
企业资质方面,梳理各省发布的工程总承包相关政策,能够承接工程总承包项目的企业普遍需具有设计和/或施工(总承包)资质↓↓↓
企业实力方面,建筑企业的资源实力、人才实力、行业号召力,以及在实践中积累的资金调度、项目管理、风险承担能力,都是其能够承接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内在要求。
因此对于施工企业C和设计企业E而言,都面临着相当大的转型挑战:设计院需提高P&C环节的管控能力,施工单位需掌握E环节的运作经验。
2
从E、C到EPC
设计是施工的灵魂。EPC模式强调了设计这一上游环节的总包必要,其应用显然有利于设计单位充分发挥设计在工程建设全过程的主导作用,以及依托其技术水平所带来的总体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以及工期控制优势——将有利于工程项目建设整体方案的不断优化。
施工是设计的落实。EPC模式强调了施工向上游环节的拓展和延伸,其应用显然也有利于施工单位充分发挥其现场管理、成本管理以及风险管理优势——将推动施工单位不断强化工程建设总体策划与宏观管理能力。
然而,对于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而言,转型EPC都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能力角度而言,工程总承包最基本的能力包括设计管理能力、采购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计划管控能力和专业管理能力,设计单位在后三项的能力建设方面较为薄弱,施工单位在设计管理和计划管控能力上也少有建树。经验角度而言,设计单位缺乏将设计文件转化为项目产品的建筑、安装、竣工、试验等经验;施工单位缺乏建设工程总体策划经验——无论E还是C都面临着颇长的转型之路。
转型初期,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尚可以通过收购、联盟合作等方式进行价值链融合。但长远来看,两者都需通过升级企业资质、优化人才结构、提升技术水平以获得项目承接资格,并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丰富经验、形成整体合力。
3
工程总承包中的风险管理
各建筑企业积极转型工程总承包的同时,其风险管控能力也应相应升级: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应用明确了责任主体,因此承包单位需对设计、采购、施工各环节的风险承担责任。
早在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意见便提出:工程总承包企业和建设单位应当加强风险管理,公平合理分担风险。
意见进一步指出: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向建设单位出具履约担保,建设单位向工程总承包企业出具支付担保。这一点也在2017年《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被再次强调。
行业主管部门对于履约担保和支付担保的应用,将工程总承包合同双方的义务履行信用风险转嫁给了第三方担保人如保险公司;而工程总承包人在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中,也会面临着来自专业承包单位、联合体单位等主体的风险,其连带责任也要求其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等工程保险以转嫁成倍增加的工程建设风险。
更短的工期、更低的造价、更好的品质,EPC模式的优势有目共睹。而有志于转型工程总承包的建筑企业,在搭建项目管理体系、升级人才技术体系外,也应构建起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才能以不变应不变,站上工程总承包风口。
▎本文系工保网原创作品,作者龚保儿。部分内容综合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若需转载或引用请后台回复“转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