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校园手抄报模板

小学生整天要求做手抄报,手抄报能锻炼什么,频繁让做手抄报?做手抄报本身是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绘画、想象力等方面的能力的,本来一项非常有锻炼价值的训练活动,然而,因为教育的形

小学生整天要求做手抄报,手抄报能锻炼什么,频繁让做手抄报?

做手抄报本身是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绘画、想象力等方面的能力的,本来一项非常有锻炼价值的训练活动,然而,因为教育的形式主义而滥用,反而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也失去了其育人的功能。

为什么学生被频繁的要求做手抄报?其根源就在于教育的形式主义。当前教育工作并不是单纯的搞教学,许多教育之外的各种部门只要和教育工作挂点边,都会大力向教育倾斜,因为教育部门面对的是听话的老师和学生,不管什么样的工作,只要安排下去,教育是落实最好的部门。于是,各种手抄报在学生中满天飞。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一种工作倾向。

同时,不知从何时起,工作讲究留痕,不管工作开展如何,过程性的材料要具备,也就是得把一些图片资料整理成档案。而作为学校精力有限,不管教学内的还是教学之外的都得应付,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造材料。一些活动根本就没有时间开展,但又得形成材料,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做手抄报。通过学生的手完成的材料一方面能显示工作的落实情况,另一面利用学生的手也能减轻老师工作压力,可以说一举好几得。然而当各种活动都要通过这种方式来体现时,学生必然不堪重负,转移到家长的身上也就成为一种常态了。

最后,不得不说,这种频繁手抄报的做法是当前教育的一种病态,对老师还是学生而言都是一种负担。希望家长的这种呼声能够引起社会的重视,回归教育的本质,让各种育人活动真正能够起到教育的功能。

请各位家长说说学校没完没了的手抄报还有很多手工作业怎么看?

这位家长提出的这个问题应该是许多中小学生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中小学加大了艺体课的投入,相应的孩子的手抄报与手工作业也多了起来,而一些文化课的老师为了体现教学的趣味性,也让孩子以手抄报或手工作业的形式来学习巩固课业知识

那么让学生去做这些手抄报与手工作业是不是像许多家长认为的那样是浪费时间没有意义呢?

手抄报和手工作业都属于美术的一种形式,做一份手抄报包括书写,绘画,配色,设计,排版等一系列技能的运用,而手工作业则包括构思,绘画,设计,制作,对一些粘土、吹塑板等材料的理解与使用以及对一些刻刀、剪刀等工具的使用,是对孩子综合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

给孩子一个主题,比如2020冠状病毒疫情或者是谷雨清明等,让孩子在既定时间内做出一幅画或者是一份手工作品,这个过程不仅考查了孩子对主题的理解,而且还培养了孩子发现美、理解美、感悟美的能力,最重要的,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对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极好的展示与锻炼

这些能力不只是艺术家才应该具备的,做医生、教师、厨师、建筑师、园艺师等各行各业都应该具备这些能力

即便一个家庭主妇,如果她有了足够的审美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她会按着自己对美的理解与感悟来创造她理想中的生活,使生活变得生趣盎然,做她家人岂不幸福,相应的如果一个女主人缺乏这方面能力,那么她对生活就缺少了许多美的感受与想象,她会钻进生活的吃穿拉撒各种细节里,会被生活的烦琐搞得焦躁郁闷,想象一下她经营的生活,该多么的了无生趣

所以我认为学校安排一些手抄报与手工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对人的基本素质的一种培养,是教育进步的一种体现,看到孩子坐那儿搜集素材,设计版面,涂凃画画的去做一份手抄报,会为孩子感到高兴,而又有些羡慕,遗憾自己小时候没有受到这样的艺术培养。

现实中确有一大批家长持题中这位家长的观点,认为学校安排的手抄报与手工作业既没完没了又又华而不实,他们认为孩子到学校就是去学习的,搞这些乌七八糟的就是耽误时间,是违背教育初衷的,甚至为了给孩子省出学习时间,他们还替孩子做这些作业,还说这哪是给孩子布置作业,明明是给家长布置作业。

显然这样的家长缺乏对教育的理解,自己不能够很好的对孩子实施教育,还以自己局限的认知来干涉学校对孩子的教育

这样的做法会限制了孩子的理解力与想象力,限制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与手脑协调能力,缺少了感受生活美好的途径以及热爱生活的表现力,让孩子只会读死书,不知变通,学到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更没有把知识转化成智慧的能力,最终会限制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总之,作为家长,对学校给孩子布置的手抄报和手工作业,不应该在情绪上抱怨,甚至在行动上去替孩子包办,而应该督促孩子完成,让孩子从中体验到美的享受与动手的乐趣,激发孩子创作的激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配合学校一起培养孩子对美的理解与感悟。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

学校布置的手抄报作业,家长应该如何正确的辅导?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呢从中高段的角度来聊一聊这个问题。中高段,指是的三四五六年级,不可否认,一到假期,少先队会布置各种各样的手抄报,没办法,因为开学要收,所以,不得不完成。

那么,如何完成呢?

我个人认为,孩子到了三年级,或者四五六年级,这个时候已经具备了独立完成手抄报的能力,毕竟基本上每所学校都是美术课,一些手抄报知识点,美术书或美术课都会讲到,所以,完成没有问题。

那么问题是什么呢?

一部分家长总想让孩子的作品是完美的,所以呢,便强行加入到手抄报大军中。孩子刚开始画,或者还没开始,部分家长已经开始指指点点,甚至更干脆些,直接给孩子打印好了几个版本,让孩子临摹。

这样做有问题吗?

的的确确,开学的时候,上交给教师,获得教师认可的概率会高一些。但是,请不要忘记,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却被无形中弱化了。

孩子能够完成,只不过完成的质量稍微差一点。能交就行了,而且学校也没有硬性要求质量如何,没有学校会要求孩子假期的手抄报,要达到国际化水平。

所以,请那部分家长们看淡些,有时候,放手才是最好的选择。只有让孩子学会失败,才能享受成功。只有让孩子拥有了承受挫折的能力,才会变得更加强大。

您说呢?

如果让您选择,从三年级开始,您会主动帮孩子做手抄报吗?

我的选择是不!

主题绘画和手抄报的区别是什么?

主题绘画跟手抄报区别还是很大的,下面给您分别介绍下。

手抄报:简单的说就是报纸,只不过是手绘版的。手抄报制作需要排版设计、版面划分、装饰设计、装饰美化、色彩搭配,当然也少不了文字的书写。基本就跟报纸一样,只不过要有主题和装饰绘画。

主题绘画:就是给你个题目,围绕着主题绘画。就跟考试写作文是的,只不过是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下面给大家发两张手抄报模版,和两张端午主题画给大家对比下。





给一二年级布置的手抄报,很多都是家长来完成,学校这样做对吗?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更是班主任,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不对。


首先,手抄报真不是老师布置的。

手抄报是谁布置的?这个问题还比较复杂,比如说过几天是植树节,学校要出一篇公众号的文章,文章先需要一个主题,学校确定了主题和形式,就开始布置任务,每个班出多少副手抄报,老师布置给孩子们,大家都回家画,收上来以后全班选出比较好的,交到学校,负责的老师的再选出好的,然后画配上文字,一篇学校植树节活动的文章就形成了。然后就要求大家转发。这个工作就完成了,然后就再是别的节日,学校过的节还特别多,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很多节日没当老师之前我都不知道,当了老师才知道还有这么个节。

学校这样做一是加大的老师的工作量,因为要布置,收上来选,完事还得送到学校,也加大了学生的作业量,毕竟手抄报需要画需要写,高年级的孩子还可以独立完成,低年级的孩子根本不行,排版、画画还挺复杂的。但是学校要求每个班必须上交,像我教数学的,压根不会画画,只能往下布置,其实老师很明白,都是家长完成的,但是老师也没办法。


其次,换一个角度看

手抄报这个作业,据我所知,好像美术课从来没教过,从上一年级开始,班主任老师布置,家长回家完成,孩子带来交上。至于怎么画,画的怎么样,全看家长发挥。我们班一般画的好的上交,画的不好的我也不找,毕竟这个作业本来就不是该家长完成的,如果家长有能力可以帮助孩子,陪伴孩子完成,一般到三四年级,有的孩子就完成的特别好,有些主题活动的比赛也可以参加,得了奖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如果家长没这么能力,那也不必纠结,一般老师也不会因为这个找你,毕竟大家都不专业。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我是陈知了,小学老师、班主任,欢迎大家点赞关注。

手抄报到底锻炼了孩子什么?

手抄报内容可以呈现多种形式,给学生开辟了广阔空间即发展个性的前提,所以它是极具个性化的作品,引导学生创办手抄报,可以唤醒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手抄报写什么?

冰雪运动手抄报。

可以把一些相关的写出来。比如说具体是什么运动?然后配图就可以了。模板可以搜索一下一个合适的,比如冬天是一个温柔的姑娘,她给朝阳抹上很润,给大地披上白纱,你瞧那深蓝的天空,旭日像醉汉的面孔胀着痛红的从术后出现了。她的光辉照耀着大地,给人们带来了一丝温暖,乡间小路覆满了白霜,在人们脚下踏踏的踏踏作响。

有些人觉得学生手抄报没意义,却还要求学生做,你怎么看?

这个我觉得我有资格回答,因为我是一边教课,一边在教务处工作,也干过班主任。手抄报这个东西,是因为上级要求的,学校才做的。具体有什么意义,如果你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那么是很有意义的,对写作文有帮助,可以提高学生的排版能力,如果全程都是你在帮助学生,那就没有意义。

你觉得小学生做手抄报有意义吗?

手抄报:又一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教育策略。


小学生做手抄报意义深远!

手抄报本身的意义:

“手抄报”的意思就是用手亲笔抄写的报刊,它是由学生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搜集材料,精心安排,一笔一画制作的,它集语文、数学、自然、社会、美术等知识于一体,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体现,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精神的人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简洁一点:

1. 培养兴趣;

2. 培养收集能力;

3. 培养动手能力;

4. 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5. 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6. 培养孩子排版、编辑能力;

事实上,以上全都不能落地,除了一点:培养孩子的抄写(xi)能力。

咱们小时候也做手抄报,那时网络没那么方便,大家全凭脑补。

现在的孩子,做手抄报?老师早早就在家长群里放出一些模板,甚至还有抄写的内容(主要目的是方便家长还是方便老师自己就视乎老师了。)

说好的收集能力呢?家长收集还是孩子收集还是老师收集?有多少家长敢理直气壮的出来说:“内容全是我家孩子自己收集的!”

就上面这个图好了,除去文字部分,有几个适龄的孩子可以画出如此精美的画?这排版怎么来的?家长baidu啊!

前面运营补习班的时候,这手抄报没少遇到。每次都要头疼:

让孩子自己想版面吧,直接告诉带班的老师网上找给他照着画;

给他资料让他自己挑选自己收集抄写的内容吧,直接挑字少的,内容?不重要了。

学校老师布置的时候,看起来很人性化的:一周之后交,给足你时间收集了?

这就是个玩笑,作业不做了?一堆的作业在面前,做完精疲力尽的孩子,还有什么精力去翻书籍收集?

如果真要让孩子做一个手抄报,让手抄报起到应有的作用,那当晚就不应该再布置别的作业了,而且在平时的作业里面就应该适当的加入阅读课外书、收集美文美句的作业。

对于一些写字比较慢的孩子,就图二这种文字比较多的,抄完这些字都已经够呛了。

照这样说,手抄报应该取消?

不,我反而支持手抄报的存在。

因为手抄报,不仅仅是对孩子的考验,而且也是对老师、对家长的考验。

一个懂得培养孩子收集美文美句习惯的老师,绝逼是一个有花心思在教育上面的老师,而不是拿着铁饭碗等人孝敬的渣渣。

一位明事理的家长,也明白手抄报对于孩子的意义,不会只是简单的Baidu,而后让孩子完成任务般的做手抄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