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志愿
高考如何报志愿?学校是肉,专业是菜,城市是海鲜,单吃一样营养不均衡,每一钟浅尝辄止才是正解!报志愿这事儿,正着不会选就反着选,总有一款适合你,学校、专业和大学,永远是动态的三个指标
高考如何报志愿?
学校是肉,专业是菜,城市是海鲜,单吃一样营养不均衡,每一钟浅尝辄止才是正解!
报志愿这事儿,正着不会选就反着选,总有一款适合你,学校、专业和大学,永远是动态的三个指标,此消彼长,别想着样样儿都满意,学着适当的妥协。
学校层次是什么呢?对很多家庭来说,首先是个面儿。。。邻居碰面问:孩子上了什么大学啊?答曰:上了985或者上了211,是不是倍儿有面?除了面儿呢,他还是个槛儿,大企业筛简历,看到双非,嗯。。。就不给面试机会了。最后他还是条链儿,大概率上说,层次高些的大学,师资、生源、硬件都要好些,未来的深造之路和社会资源也优质些。
专业方向是什么呢?他是一颗糖,选的适合自己口味的,会唇齿留香,几年大学时光甘之如饴;他是一把尺,衡量你的付出与所得,数年后回首一望,多少滋味在心头;他是一把斧,今后走上职场,他是你开疆拓土的利器。
城市是什么呢?他是一座台,不同的台高度不同、色彩不同、材质不同、尺寸不同,台子是死的,人是活的,你想唱什么戏,就找最合适的台;他是一汪水,你浸在水中久了,他就成了他的一部分,他的味道会深入你的骨髓;他是一片天,任你上九天、下五洋,也绝难从他的拥抱中挣脱。
你不知道自己想去的城市?没关系,把你打死也不去的省份和城市先从地图上划掉。你不知道自己想学的专业?也没事儿,把你打死也不去学的专业先从专业图谱上去掉。在985和211之间徘徊?不要紧,找张纸在两个选项上各列出五个最想去的理由,列完,结论自然水落石出。
城市、专业、大学三个要素之间彷徨?如果你特别看重某一个要素,你就想想,物极必反,咱中华民族讲究中庸之道不是没有道理的,对某件事情刻意追求,代价反而可能更大,稍作平衡和兼顾,收获的没准儿就是幸福。
你可以不关注我,但你要关注孩子或者自己的高考!
你可以不给我点赞,但我要为你努力学习高考知识点赞!
本文由“大学活地图”、高考规划师、职业规划师缪登峰老师原创,谢绝一切未经许可的转载,仿冒必究!
农村孩子高考报志愿,哪些专业比较合适?
农村孩子看你成绩多少分填志愿。
如果达一本分数线600多分以上读“985大学”或者“211大学”的专业院校,主要学校师资雄厚,硬件设备先进。以土木工程类专业:211工程大学。
如果你文科好,以广西大学为例:就读英语专业等外语,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政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新闻传播学院,读日语,英语。属国内A类专业。
中等水平二本450分到580分之间,医学护士,不论男女,毕业后只要你考得护师资格证,每月工资有6千多元,在县市三甲医院里做护士。只要不怕苦累,找工作容易。
报读师范大学也可以,毕业出来当老师,稳定工作。机械设备生产设计,维修等专业本科学校。毕业出来找工作容易很多。
只要农村孩子对那类专业有兴趣,农村父母不太了解。多与正在工作亲朋好的子女读过大学联系有更多选择。
高考临近,怎么科学填报志愿?
一成绩出来,首先通过大数据筛选分数可以报考的学校,第二看看提前批有自己心意的学校和专业没有,但是一定要慎重,提前批的学校一旦录取,就没有希望再进行平行志愿的报考。第三各种加分优惠政策,看看自己能否得到。第四根据分数,加分优惠政策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高考志愿填报方案,首先提前批,其次平行志愿,第三少数民族预科。做好各种预案
报高考志愿如何抉择?
建议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不要搞自己的一言堂,不要自己觉得那个好就让孩子去,想想10年高考报志愿大家都一股脑的冲到师范类大学里面去,80%以上的理工院校都没有报满。征求孩子的意愿最重要。
高考结束,去哪里求学,往往成为很多考生在选择大学时很注重的事情。很多时候,人生是一个选择!也许往往我们不经意间的一个选择,就确定我们以后人生的发展方向。
不少同学心仪去一些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城市上学;也有一些同学希望在所在地区上大学,也有一些考生因为心理叛逆,想要逃出家里的管制,故意报考离家很远的学校。
选择没有对错之分,但是我们很多时候必须按照自身的发展方向来进行定位。
选择一个城市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氛围,甚至决定你未来的发展空间。所以,城市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在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一定的优越性,在这些地方求学,不仅能够接受到高校的良好教育,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还可以为今后的就业拔得头筹。
以就业为导向的同学,可以首先考虑这些发达城市,但广大考生选择时一定要考虑这些大城市的录取“三高”--分数高、要求高、消费高。
仔细考量自己是否拥有足够的实力以免落榜。
有些学生的成绩,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只能选择一个二本院校,而在另外一些二线城市就有可能就读985、211名校,如果有出国留学打算,一定要考虑到外国院校也有名校情结,做出明智选择。
高考志愿怎么填?
知分填报底气足,平行志愿机会多,成功填好咱志愿,只需三步听我讲。
一步确定咱成绩,二步找好参照物,三步搞定小规则,成功圆你大学梦。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北京交通大学)
每年缪老师都会被问到:这高考志愿怎么填啊?搞不清楚啊!没事儿,看完今天这篇文章你就不会再迷茫啦。
咱大家都知道,现在高考填报都是知道分数和排名之后才填报(部分不公布省排名省份的考生,心疼你们一秒),比起以前估分填报,那可是要精准太多了,这就是进步啊。考试完之后,你估估分也没关系,至少能帮着你找一找自己的目标大学范围,等到出了成绩,结合当年的招生计划,那就可以有的放矢的着手实施了。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天津医科大学)
确定成绩的时候,首先当然是分数,这分数既包括了各科总分,也包括着各个单科的分数,分数之外呢,一定要重视排名,在目前高考志愿填报的整个格局中,线差法(也就是自己的分数与批次线之间的差距,用这个差距作为参照进行填报)已经被证明远远不如位次法(按照自己的省排名进行参照)来的精准。
只有在批次线上下20分左右的考生,分差法对你们来说还是比较有借鉴意义的。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上海财经大学)
单科成绩是某些学校和专业的门槛,比如外语类专业要求英语成绩、口语成绩,中外合作办学要求英语成绩、口语成绩,数学相关的要求数学成绩等等等等。
今年你考了省10000名,就参照过去几年10000名左右考生的去向,来有针对性的进行院校选择,当然,考虑到各个专业不同的情况,你需要结合目标大学的招生计划变动来选择。
而如果你需要参照线差法,你比一本线高了10分,就参照过去几年高过一本线10分的考生去向,来选择你的目标大学吧。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第三军医大学)
填报也是一种活动,既然是活动,那就有规则,这里你只需要搞清楚本省的填报规则(比如:填报分几个批次,每个批次允许报几所大学几个专业、每个批次填报的时间等等)和学校的专业录取规则(按照分数优先、专业优先还是专业级差),这两个规则搞清楚,那就一通百通了。
有人可能要问,这规则从哪儿找啊?缪老师告诉你,本省的填报规则到本省考试院的官方网站就能找到,而目标学校的专业录取规则,你到大学的官方网站就能找到。本省填报规则决定了你填报的院校目标选择,目标学校的专业录取规则,决定了你填报时候大学各个专业的排列顺序。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华中师范大学)
成绩有分有排名,总分单科都有数,排名参照比较准,数据莫只看一年。
分数靠近批次线,结合线差来参考,填报规则考试院,专业录取看大学。
你可以不关注我,但你要关注孩子或者自己的高考!
你可以不给我点赞,但我要为你努力学习高考知识点赞!
本文由“大学活地图”、高考规划师、职业规划师缪登峰老师原创,谢绝一切未经许可的转载,仿冒必究!
高考完,报志愿有哪些误区?
1.考生粗心大意,记错时间节点,错过填报志愿的最佳时间。
录取批次为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专科提前批,高职(专科)等。一定要记住自己志愿填报时间。
2.只看名校订终身
在填志愿的时候,一定要了解院校及其专业特征,根据自己看的兴趣爱好,学科优势 ,特色专业,选择性价此高的院校。
3.填志愿家长包办
有些家长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主观能动性判断自己的孩子应该学哪个专业。过分地看重将来的就业前景,害怕自己的孩子将来找不到好工作。而忽视孩子的意愿,造成双方产生分歧,增加孩子的压力。
填志愿的时候,家长应该给予更多地参考意见,最终将决定权交给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自己决定报哪所学校。家长认为好的 ,可它却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
4.忽略招生简章
要知道忽略了招生简章,考生无法及时了解院校信息 ,招生情况,容易填错院校专业(有些名存实亡的野鸡大学,招生简章是没有的),也及其容易看错招生院校的所在地,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考生需要了解填报院校的隶属关系,地理位置,综合实力,招生政策 ,历年分数等基本情况。
5.专业不服从调剂
有人认为 ,报考平行志愿就可以忽略前面几所院校不用服从调剂,后面两所保底的学校才应该服从调剂。这是及其错误的决定。
平行志愿只有一次投档机会,如果考生被学校提档而后又退档,就不能参加下一所学校的检索了,从而丢掉机会。不得不参加志愿补录了,原本是上本科的,结果却只上了专科学校。有点得不偿失哇!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意见,不喜勿喷,谢谢~
高二可以参加艺考高考来报志愿上大学吗?
可以的哦。高中没毕业可以先参加艺考单招,然后再高三再学习文化,参加高考。我就是这样的。不过我放弃了单招的成绩,最后参加高考,根据省考艺考分数和文化分数加起来填的志愿。这两条路都可以选。
高考报志愿你更在意家长意愿还是自己的想法?
家长的意愿无非就是这几种,一是希望孩子可以离家近一点,二是希望孩子可以学一个将来有稳定工作的专业,三就是希望孩子学习他认为有前途的专业或者子承父业,承接自己的专业。这是最常见的几种父母典型的意愿。
而作为还未完全接触社会的高三毕业生,往往希望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这无可厚非,现代年轻人拥有自己的想法与个性,他们渴望接触新事物,获得新视角。我自己在选择专业时考虑了城市与学校本专业的师资力量,将自己的意志高于父母的意愿。因为对于本人来说,父母喜欢的专业我并不喜欢,并且很详细的查询资料,去了解专业的具体信息。所以,在这里,也建议高三学子,不要一味的有抵触父母的情绪,也不要固执己见,在意应该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再去做决定,并与父母沟通好,分析自己的情况与专业前途以及各种利弊,相信最后的结果会令人满意。谢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