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app中国

中国用户最多的音乐app是哪个?谈到用户量最多,可以说在这一点上去年刚成立的腾讯音乐集团当之无愧的行业第一。在收购了海洋音乐以后,腾讯旗下坐拥三款音乐App,分别是酷狗音乐、

中国用户最多的音乐app是哪个?

谈到用户量最多,可以说在这一点上去年刚成立的腾讯音乐集团当之无愧的行业第一。在收购了海洋音乐以后,腾讯旗下坐拥三款音乐App,分别是酷狗音乐、QQ音乐、酷我音乐,并且霸占了行业榜单的前三甲,可以说目前在音乐软件市场,用户量最多。

  • 腾讯系已然笑傲江湖、霸榜前三

新的由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合并以后的腾讯音乐集团,三款产品独立运营,分别是排行榜前三的产品,并且在月度活跃用户上,三款产品都已经过亿。

这一点空闲拉开第二阵营的网易云音乐,尤其是虾米、咪咕音乐、百度音乐等等音乐产品一个身位,几乎是压倒性优势。

在用户数量上,酷狗音乐月月活2.1亿,QQ音乐月活1.8亿,酷我音乐月活1亿,而排走后面的网易云音乐月活6千万,咪咕音乐只有1500万,阿里巴巴旗下虾米音乐放过1000万,百度音乐仅仅只有700万,可以说差距甚大,腾讯系具有统治地位。

  • 网易云音乐口碑不错,但威胁不够

首先表明我算是网易云音乐的忠实用户,也是网易云音乐最早的一批用户,还在公测的时候就已经注册了账号,在版权竞争最激烈的时候也没有抛弃网易云音乐。

虽然网易云音乐口碑不错,并且借助于网易强大的社区能力,以及网易云音乐非常精准的个性化推荐算法,其实网易云音乐除了让你更加关注音乐,也更加关注你喜欢的音乐,同时你还能与大家一起分享。但是即使如此,在强大的腾讯音乐面前,还是显得很渺小,腾讯系依然是具有统治地位的。

  • 数字版权时代,腾讯占尽先机

在数字版权时代,毫无疑问,早早就具备了版权意识的腾讯重金拿下了差不多90%的数字音乐版权,这一点可以说是强大到可怕的优势。音乐app归根结底是要回归音乐的,你都没有用户想要的音乐,纵使你的理念、你的衣服如何的漂亮,都将是徒劳。

版权优势让腾讯占尽了先机,你没有的我有,在去年版权大战中,网易云音乐的用户很多音乐都没法听,都是灰色。两个戏言是,网易云音乐的用户都是去其他平台下载好音乐以后放到本地用网易云音乐听的;还有一个就是网易云音乐的用户都战略性放弃了中文歌曲,都比较喜欢听欧美的。

其实这是一种无奈,网易云音乐,尤其最开始在极客圈流行起来,满满的扩展,积累了一大批热爱音乐的人,可是在版权时代,没得选择,当前不久版权迎来转机时,你无法理解你可以重新在网易云音乐上听五月天的那种幸福感,但是遗憾的是,就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周杰伦的音乐已经在网易云音乐下线。

  • 用户基础在,腾讯流量优势也在

虽然网易云有更好的社区、是更好的推荐引擎,拥有音乐行业最好的个性化推荐算法,但是腾讯系音乐app,不论是酷狗、QQ音乐还是酷我,首先就具有强大的用户基础。

除此之外要知道腾讯系还有微信、QQ两款生态级产品,两套账户体系。都是10亿用户量级的超级平台、超级生态为腾讯音乐,保驾护航,腾讯音乐在未来几年还将拥有巨大的用户优势、流量优势。

所以不管怎么说,甚至目前网友对于网易云音乐的夸赞程度已经有点妖魔化,很多人甚至都有点过分扭曲了,用网易云音乐都用出优越感。我到现在还会给身边的小伙伴推荐这款产品,很多人也受到我的影响用上了这款产品,但是不能改变的是,音乐app还是腾讯系的酷狗音乐、QQ音乐、酷我音乐强势霸榜,并且短期内不可能撼动这个格局。

小米泡面、小米棉被、小米枕头,你赞同雷军把小米做成中国沃尔玛吗?

据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统计,2005~2010年,中国私人消费对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贡献率仅为32%,而在2010~2015年,这个数据已经攀升至41%。阿里研究院还发布了一组数据,预计未来5年中国投资和净出口在GDP增长中的贡献占比还将继续减少,而私人消费却将不断增长,达到48%。


《大西洋月刊》曾联合高盛全球投资研究所发布了一份2015年《中国消费者新消费阶层崛起》的报告。报告称:中国城市中产消费者的人数已经过亿,约有1.46亿,他们的人均年收入在11733美元。这1亿中产消费者连同另外2.36亿的城市福斯消费者都“不再只会花钱去置办基本用品了”。


在中国,中产消费者和城市福斯消费者的数量已经接近4亿,这个群体将成为消费升级的主力群体。假设一下,如果这4亿人,每人每年使用的毛巾从2条变为15条,这将是多大的一个增量市场呢?


此前二三十年,制造业享受了中国的人口红利,后来互联网的发展也享受了中国的人口红利。我们认为,下一个可以享受人口红利的机会是大消费时代的到来,各种高品质消费品的生产者,将迎来历史性的机遇。


所以,今天小米生态链已经布局进入多个消费领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听到各种质疑声:小米越来越像一个百货市场,变得不专注了。


我们内心很清楚,我们进入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由生态链企业去做,所以小米采用投资的方式,投资大量生态链公司,小米仍然只专注于手机、路由器和电视三条产品线,每一个生态链企业则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我们不会偏离雷总总结的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说到底,这个世界也很简单,做任何事情都是看透宏观现象,把握微观本质。我们今天做事的逻辑就是,一定要把大的Picture(图景)先看好,在时代的主旋律下做事,这样做成的概率就会大一些。反观来看,小米最初的快速崛起,与踩准了手机的换代潮密不可分。生态链的布局就是希望踩准大消费时代的潮流。


踩准时代的旋律,心无旁骛地做好产品。在时代的主旋律里,如果我们运气够好,没有做错误的决策,同时万分努力,赌上十几年、二十几年,也许我们就能做成一个大公司,成就一番大事。

现在朋友圈好多做云集的,这个是直销还是传销?

云集被浙江工商定性为传销,没收罚款958万元


据中国财经网消息,2017年5月12日,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杭州滨江工商)给云集微店开了一纸《行政处罚决定书》,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云集微店有组织策划传销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约808.41万元,再罚款150万元,合计罚没超958万元并上缴国库。

《行政处罚决定书》称,从2016年1月7日开始,杭州滨江工商陆续接到多起关于云集微店开展经营活动涉嫌传销的举报,核查发现云集微店存在“入门费”“拉人头”和“团队计酬”等行为,这些行为涉嫌违反《禁止传销条例》第七条的规定,2016年1月20日杭州滨江工商正式立案调查。

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描述,云集微店的推广模式为:

要成为云集微店的店主,须缴纳一年365元的平台服务费,成为“店主”后,可以邀请其他人员加入成为新店主,“店主”邀请新“店主”满160名(直接邀请30名和间接邀请130名),即可成为“导师”,团队人数达到1000名,即申请成为“合伙人”。

据了解,“店主”只有发展成为“导师”以后,才能拿提成,成为“导师”后,导师所带领的团队每新发展一名“店主”,“导师”能从365元的平台服务费中拿走170元,“导师”的上线“合伙人”能拿走70元。


8月10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发现云集微店在微信平台的公众号和服务号已经无法使用。



浙江集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因从事传销活动已被工商部门行政处罚。

平台根据法律法规及平台规则,将永久封禁相关公众账号,并限制相关主体公司注册其他公众账号。

“换汤不换药”的模式?杭州滨江工商对云集此前地推的模式定性为传销违法行为。

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描述,云集微店的推广模式为:要成为“云集微店”店主,须缴纳一年365元的平台服务费,成为“店主”后,可以邀请其他人员加入成为新“店主”,“店主”邀请新“店主”满160名(直接邀请30名和间接邀请130名),即可成为“导师”,团队人数达到1000名,即申请成为“合伙人”。“店主”只有发展成为“导师”以后,才能拿提成,成为“导师”后,“导师”所带领的团队每新发展一名“店主”,“导师”能从365元的平台服务费中拿走170元,“导师”的上线“合伙人”能拿走70元。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表示,《禁止传销条例》规定了传销的构成要件:

其一是组织要件,即发展人员、组成网络。也就是俗称的“发展下线”,下线还可以再发展下线,以此组成上下线的人际网络,形成传销的“人员链”。

其二是计酬要件,以参加者本人直接和间接发展的下线人数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以参加者本人直接和间接发展的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形成传销的“金钱链”。


“云集微店调整后的模式变成了三个层级,经理—主管—店主,经理还是从下线即主管和店主的缴费中计酬,主管从下线店主的缴费中计酬。只是减少了层级,但仍然符合传销的构成要件,仍属于传销。”赵占领说,“认定传销并进行行政处罚,并没有严格限定必须三个层级以上才构成。只是按照最高检和公安部的联合规定,认定构成刑事犯罪需要超过三个层级。”


“判断披着‘互联网+’外衣的‘新模式’是否属于传销,可看其是否具备以下主要特征:


是否需要交纳或变相交纳入门费;是否分层级,直接或间接发展下线;是否根据下线获利,上线直接或间接从发展的下线人员数量或销售业绩中计提报酬或‘返佣’。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于传销组织的认定非常谨慎,打着互联网旗号或披着互联网外衣从事传销,正是最近公安部统一查处和打击的领域,非常值得警惕。

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



更多的实战观点请关注今日头条:孙洪鹤(互联网创投、品牌营销专家、创业导师),欢迎大家关注,我愿意正能量的网友互动交流,如若认同请帮忙分享与转发!

中国电商APP最新排名是什么?

谢邀,迟回复望见谅

有份数据可以看看

全球移动应用数据和分析公司App Annie今日正式发布了2016年全球移动应用厂商52强榜单,以各应用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综合营收为评判标准,腾讯和网易分别列为第一和第三,而排第二的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已经被腾讯收购(腾讯占股约80%)。所以,可以说中国公司包揽前三。另外,中国共有十家应用厂商入围该榜单。App Annie 选择52家公司,是因为这是一副扑克牌的数量。

在App Annie此次发布的排行榜中,亚太地区的应用厂商表现最亮眼,共有30名来自亚太地区,中国共有十家厂商入围。得益于吸金能力强大的游戏应用,腾讯和网易分别列为榜单的第一和第三名。其他中国应用厂商智明星通、IGG、完美世界、乐元素、蜗牛游戏、吉比特、昆仑游戏、龙创悦动也名列全球52强榜单中。

2016年游戏应用厂商大放异彩。美国动视暴雪得益于在2016年初收购《Candy Crush》开发商King,排名由2015年26位上升至去年第五位。增强现实游戏《精灵宝可梦Go》让应用厂商Niantic成为2016榜单中新晋选手,并一跃成为全球第十名应用厂商。

另外,在2016年,包括视频和直播平台在内的泛娱乐应用收入大幅度增加,爱奇艺成为亚洲收入最高的视频应用。

App Annie大中华区负责人戴斌表示,腾讯和网易能成为全球前五的游戏应用厂商,主要是由于手机游戏近年来发展迅猛,另外腾讯固有的渠道优势和网易在游戏质量方面的优势使其在去年营收大幅度提高。爱奇艺强劲的吸金能力帮助百度进入全球52强。

APP Annie全球52强应用厂商完整排行榜如下:

跟国外公司开发的app应用相比,为什么中国的app要复杂得多?

几年前,我参与了一个全球内容管理系统的创建项目。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各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从而考虑设计的变更和优化问题。我们发现,各个文化的相关信息量相差巨大,而汉语是我们团队中公认的碰到的最复杂的语种。

不是中国人喜欢复杂的设计,我不相信你能跨越整个民族或种族的人来构成你的观点,只是习惯而已。看一下我们一般会用到的字符集。

英语 = 26个字母 + 0-9 10个数字 = 共36个字符

汉语 = 50,000多个字符

下面,我们用一个常用词举例。

你可以看出,英语单词的结构是由许多简单的音标组成的。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是一名小学生,就能学着把这些音标“用声音发出来”,这样你就能读出这个词了。但是汉语不是表音的。事实上,多个汉语中的文字可以用同一字符集。汉字是表意的,不是表音。而你看到的上面的那个汉字永远代表房子的意思,但这个字可能也有别的读音。

现在随便找一个字,看一下它的难易程度。所有罗马字母笔画都是一两个笔画,然而上面所举的屋的笔画是8个笔画,最难写的字足足有57个笔画。实际上,在中国,读写能力的门槛儿要高得多。

因此,如果你是阅读方面的迈克尔乔丹,你的大脑接受过高度训练,能解析大量以非音标代码编译的密集组合型复杂数据,那么你就会习惯于找出你想要的信息,并迅速消化吸收。简化设计就如同提议让迈克尔乔丹用世界男子篮球标准联赛用的那种型号的小轻皮球打半场篮球赛一样。

如果这真是设计复杂性的根源,那么,我们在其他同样使用复杂字母的语言文化中就看不到这样的问题了吗?

目前,日本流量最大的网站是雅虎。日本使用中文字符设置为“汉字,另外还有两个额外的语音字符集,表音的平假名和片假名两套符号,混合使用。这意味着某个词语的书写方式就不止一种了。总的来说,在日本,要想达到高水平的读写能力,还得下些功夫。

用中国开发的app们去迎合外国受众,因而简化app的设计。我认为这可以归因于针对目标受众的设计、文化素质、或者仅仅就是良好的商业实践。

中国发财年,怎么得发字?

首先是先集齐14张生肖卡,这14张生肖卡我拉了好多朋友圈的朋友,好几个人注册我才能集齐这么多生肖卡,但是就差一个发字没有集齐了,我就想集齐发字,先凑够100个字才能再去收集卡片,太难集齐了,我现在仿佛回到了小学凑作文的时候,不过我也不知道够不够100个字!其实没有所谓的入口,就是在别人的问题里面去回答别人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条件,就是回答的字数需要超过一百个字才可以有机会得到5张卡片,可以回答8次,也就是说一天可以有额外的40张卡片入手,我还没有得到發那张卡片呢,祝你也祝我早日得到發發發,哈哈,发发发只缺发了,希望能抽中发

现在乘客司机都在骂滴滴,难道中国就没有能人开发一个和滴滴一样的APP软件?

感谢邀请,开发一个软件很容易,对于中国目前的信息化传媒 推广更容易,目前其实有很多网约车平台,只是说滴滴一家独大了 ,除了滴滴外 还有神州,易到,曹操,首约,嘀嗒七七八八的应该也不少app,但是目前哪个风投愿意干这个事!首先的难度就在于政府的一张文件!很多平台目前占有很小的市场份额已经很不容易,想做到和滴滴抗衡的就目前来说还真的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关于重新做一个app,只收很小的佣金,让乘客少花钱,车主多得钱,理论上来说行的通,但是对于目前国人的消费习惯和自身的综合素质,在这个app还没有能力给滴滴产生压力的时候就会像目前其他网约车平台一样,要死不活的,但是如果一旦像行程了一定规模和滴滴能抗衡的时候,可能就会像优步一样对合并,如果滴滴无法合并,那样滴滴再一次大力的烧钱,乘客都会立马选择便宜的车,车主选择利润高的平台,这个不准备烧钱的app又能坚持多久!为此个人觉得还是有一定的风险因素还有困难度。

最后我试曾想一个很奇怪的事,的确滴滴目前两面不讨好,乘客骂,司机骂。一个车主和乘客都骂的滴滴为什么还会一直独大!难道真的是滴滴的问题吗???

显然不全是!只是个人看法不一造成的!乘客骂 ,无非就是价格和服务首先对于服务这一块,滴滴相比传统出租车来说,很大成分的网约车不会太低,说白了大部门车主服务都还过得去。只能说很多人当平时孙子习惯了,突然花钱做点车,享受点对点的服务一下子把自己真当爷了!感觉服务跟不上,所以心里会骂!

再者因为价格骂滴滴的,我试曾计算了一下,我在广州,就目前广州滴滴的价格来说真的不是太高。目前跟出租车相比不会说贵出多少,我想即使网约车比出租车贵出一点,只要不是太离谱的情况下,也能说的过去,毕竟相比出租车来说,网约车让你享受的是更人性化的服务,点对点服务。在没有网约车之前,您坐个出租您是不是得下楼提前去等,对于网约车您是不是可以约好了车到了再下楼。任何行业,请您记住,所有的服务都是有价值的。所以因为价格骂滴滴的,您可以仔细的算算账,的确是贵了,可以选择坐出租或者自己开车计算下成本。

相比乘客骂滴滴来说,司机骂滴滴的也占有很大的比例,无非两个原因,第一赚不到钱,还有重点就是感觉平台抽成高,其实这个就看心态了。

对于赚钱来说,网约车司机就好比出租车司机一样,很辛苦的一个职业,并不能指望这份工作能发财,养家糊口罢了!一个不需要高等的学历,精湛的技术,非常低的门槛自由职业,在当前社会现状来说,只能是一个辛苦钱。所以在不烧钱的常态下抱有靠做网约车发家致富司机真的可以选择退出,因为真的是不可能!

关于滴滴的高比例抽成骂滴滴的司机更多了,心里不平衡,感觉滴滴不就是起到了一个中介的作用,一个司机不用开工资,车子什么费用都不用他负责,凭什么???为此我代表个人观念来分析下《只能代表个人观念》!首先滴滴是一个公司,一个公司肯定是以利益为为主导,说白了要赚钱的!司机就好比他的员工,在10块钱的交易连中,当一个公司花7块钱就有很多人愿意去做,站在公司角度,我为什么要多花一毛钱!当你的确承受不了的时候,你一定会选择离开或者退出,所以这个骂不真实!因为你还在?

对于很多赚不到钱的司机骂滴滴,其实这个应该来说滴滴占有很大的原因了,完全的分配不合理,对于我在广州来说,完全的车辆过剩,大部门车辆闲置。如下图,现在早上6点,一个人流量并不特别大的时段!随便换一个地方都让很多车在闲置,白天就更吓人,出发的任意移动都是一堆车,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滴滴也需要合理的规划,不要车流量过剩,不然对于城市来说,造成了拥堵,增添了负担,对于车主太多,太多的闲置时间,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也不是解决问题的长久之计。

最后我想说,任何行业,任何人我们都调节下自己的心态,多带一份包容。

苹果公司1天下架2万中国APP,是不是意味着苹果向中国开发者宣战了?

1.禁止热更新我还是比较赞同的,关闭热更新功能对那些大型游戏影响是最大的,比如你喜欢玩的王者荣耀,每次那么一两兆的小更新都要重新安装了!苹果安装APP的速度又是很慢的,你有没有很忧伤呢?但是那减少你用到流氓软件的几率~

2.至于抽成30%那真的苹果方太强势了,作为市值第一的科技公司还老是想着捞钱!但是不想着赚钱人生还有意义呢?至于有小白说中国的微信、支付宝、微博都下架啊和苹果硬着干啊,那你就真就...听过一句话吗: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益。

3.苹果加强IOS的封闭环境这个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耍流氓就不理解了!苹果抽成无论是从哪个道理上都说不通的,我预测下苹果方应该会妥协。(搞不好政府会介入)

4.还有指望国人都不用苹果那也是基本不可能,毕竟好多人买苹果只是因为他是苹果!不管怎么样反正我不用苹果,哈哈哈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