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的介绍
乒乓球打得最好的是谁?中国国家乒乓球队历史上的领军人物有很多,像是邓亚萍,刘国梁,张怡宁、王楠这些都是,到目前乒乓球领域中的领军人物,应该是马龙。就像刘国梁最近在采访当中所
乒乓球打得最好的是谁?
中国国家乒乓球队历史上的领军人物有很多,像是邓亚萍,刘国梁,张怡宁、王楠这些都是,到目前乒乓球领域中的领军人物,应该是马龙。
就像刘国梁最近在采访当中所说,目前在中国国家队里,马龙对于乒乓球运动的热爱,对于乒乓球的理解是最深的,所以他是最强的。
而如果说成绩的话,马龙的全满贯成绩,也恰好是他实力的最佳证明。
马龙在技术的强势在于他的变化多,技术组合相对合理,衔接快。在目前乒乓球的前三板技术不断被力量因素所弱化时,马龙在台内球的处理上可以说是目前国家队的队员当中最细腻的人,虽然是横拍选手,但是在台内小球的处理上,比起直拍来,也不落下风,对于回球落点和节奏的控制能力极强,所以我们才能常常看到马龙在遇到高水平的对手时,也能够率先发动攻击。另一点是马龙的技术组合也比较多,从发球配套的发抢就可以看出来,马龙在应对不同的局面时,常常会变换发球,进行快速发动的进攻。无论是常规的左侧下侧上,还是逆旋转,马龙都能够拥有一套适合自身节奏的办法,这也可以说是反应他本身技术全面的一个特点。而最被大家所认识的就是马龙的衔接比较快,虽然马龙打球的技术动作也比较大,非常舒展,但是在两面摆速和反手的快速衔接这两个方面,仍然是马龙的特长,也是他经常用来打开局面的手段。而到了中台之后,虽然马龙的绝对质量并不能说是绝对的第一名,但是他的稳定性极强,所以才能达到如此高的综合实力。
乒乓球的直径是多少?
乒乓球的直径在这些年来,经历了几次比较重大的变化。
在过去,乒乓球运动中用的比赛球都是38毫米的小球,我们通常也把这个时候叫做小球时代。具体是2000年之前的时代。38毫米的乒乓球是由赛璐珞制成,这样的乒乓球具有速度快,旋转强的特点,球体是最轻的,那个时代还处在遮挡发球的时代,所以正是因为38毫米小球的旋转强速度快,所以发球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名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像是前国手刘国梁的发球就是一绝,经常能够在比赛中,21分制下5个发球3-4个直接得分。
后面到了2000年左右的时候,国际乒联就提出了38毫米小球改为40毫米大球的提案,为的目的是希望乒乓球运动的回合增多,增加观赏性,有利于乒乓球这项运动在世界上的推广。随着改革方案的实施下来,相比38毫米的小球,40毫米的大球速度明显变慢了,旋转也不如之前那么强,加上无遮挡发球规则的施行,对于中国运动员来说,前三板技术的优势被很明显的削弱了,这样的改革也造成了一大批优秀运动员职业生涯的结束。作为中国前生代的直拍反胶代表人物,马琳在那时期的萧山世界杯上,拿到了男子40毫米大球第一次的世界级单打冠军。
到了现在,40毫米的赛璐璐乒乓球已经不再使用,乒乓球的制作材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为赛璐璐本身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材料,所以在运输和储存上都非常的不便,所以还是为了能够更方便的推广乒乓球运动,同时也是为了更加环保,现在乒乓球材质改为了新材料——通常是由ABS塑料材质制成,并且由于工艺和材质的改变,40毫米球变为40+的尺寸,虽然说相比之前38毫米变40毫米,球体直径的增大没有那么明显,但也是进一步的让球的旋转下降,速度再次变慢了。
怎么改变乒乓球的弧线?
众所周知,乒乓球有五大要素:速度、力量、旋转、落点和弧线。击球的弧线主要由弧线的曲度和线路组成,这里指的曲度是指弧线的最高点和球台平面形成的高度。线路则指一般意义上的直线、斜线和中线。
为何要制造弧线?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为了提高击球的命中率,使得回球过网,必须要制造一条合适的弧线。过低的弧线容易下网失误,过高的弧线则容易回球冒高,给对方抢攻机会。
如何改变弧线?
根据力学原理,运动速度和旋转程度这两个因素跟弧线关系非常密切。而这两个因素又跟发力大小,拍面角度,用力方向息息相关。其中发力大小决定弧线的长短,力量越大,弧线一般越长,拍面角度决定旋转性质,用力方向也左右着弧线的高低,用力方向向上多一点,弧线曲度相应越高,用力方向向前多一点,弧线相应低平一些。
举个例子,发左侧上旋球时,弧线曲度比较大,且弧线往右偏移,过去的球比较拱;发右侧下旋球,弧线曲度比较小和低平,弧线方向往左偏移,过去的球比较飘。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过帮助。期待您的点赞和关注。
乒乓球的旋转真的很难吗?
旋转是乒乓球的核心,没有旋转的乒乓球一点意思都没有。没有旋转就没有弧圈球,没有弧圈球,我相信没有年轻人想打乒乓球了。有几位其他运动的爱好者转来打乒乓球就是因为尝到乒乓球弧圈球的魅力。有了旋转才有预判,才能需要力量来抵消旋转,才有运动出汗的感觉。
乒乓球的直拍和横拍有什么区别?
乒乓球运动从打法上划分,到目前为止,主要有直拍打法和横拍打法。无论是直拍打法还是横拍打法其击球的原理是一样的,只是从事这项运动的人习惯和爱好不同而宜。
当然直拍有直拍的优势,横拍有横拍的长处,但是无论哪种打法有优势就会有劣势,有长处就会有短处,这个世界本来就对立与统一的矛盾综合体。
直拍的手腕转动比较灵活,手指容易发力,为了转动的需要直拍的拍柄一般比较短一点。横拍除了食指起到固定拍形的作用之处,几乎是用用整个手握住球拍,所以为了方便握拍,横拍稍长一点。
对于这两种打法两种流派,哪种打法更占优一些并没有定论,所谓世事无绝对,乒乓球的握拍打法也不例外。从技术的观点上看,直拍与横拍的握法,其实是各有千秋。
直拍打法如果不采取直拍横打的办法,无论正手还是反手都是用同一面胶皮击球,因为不用两面转换,故而出手较快。正手攻球时快速有力,出手灵活,更可连续作凌厉攻球,以快制慢,以狠制转,所以握直拍的球员大部分都是以攻为主。但是由于受到握拍的限制,在进行攻拉削搓,特别是攻拉与推挡交替运用时,握拍指法的变动较大,往往会影响击球的准确性,不如横拍的攻守结合自如。
而横拍在同一方向作攻拉削拨甚至搓球时,指法的变化不大,握拍的变动不大,因而易攻善守,适宜作攻拉拨搓削结合的全面打法。而且用横拍握法的照顾面大,既可以慢制快,以柔克刚,特别是正、反手拉弧圈球的打法,给直拍的反手以较大的压迫感。不过,横拍最大的毛病是正反手转换用正反两面胶皮击球时,需要转动来完成,所以击球速度不如直拍快。
从趋势上看,由于现时较多世界级球手多是用横握拍的,因此,许多人都会先入为主,以为横握较好便"有样学样"。事实上,在世界上特别是在亚洲也有不少顶级的球手是直拍的,例如刘国梁,金泽洙、柳承敏、王皓、马琳、许昕等,他们同样拿过不少的世界大赛冠军,特别是直拍横打的出现和在大赛上的运用,把这一打法推向了新的高度。
直拍横打出手更快,横拉旋转能力更强,且带有一定程度的侧旋,虽然拍面的前倾后仰的角度调整不如横拍灵活,但是一旦上台,威胁更大,即便是传统的左推右攻右拉,不少的世界级的运动员也把这一打法推向了新的高度,比如李佼、单小娜等。不过无论是直板横打还是传统左推右攻右拉,训练的周期要比横拍时间长。
从直拍一统天下,到横拍笑傲江湖,两种打法犹如两个门派,起伏争斗、各领风骚。而人们对“乒乓武林”的认识也在轮回中得到提升,那就是直拍横拍只是形式,技术含量是关键。
事实上,两种握拍方式,近年来在技术上都在相互借鉴,“直拍横打”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一技术弥补了直拍在反手位的不足,只是目前这项技术还不够成熟,稳定性明显不足。反手弧圈、台内拉、挑打等技术,在很早以前是难以想像的,但现在业已普及,无论是直拍、横拍,均有很多可以创新的空间,关键是要勇于尝试。圈内人士一致认为,直、横拍选手都可以成就一流高手,主要是看如何提高技术含量,以及如何在比赛中演绎。
乒乓网 西窗烛
乒乓球是最难的球类运动吗?
乒乓球是一项集健身性、竞技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运动,它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打乒乓球不仅能全面锻炼人的身体,还能调节人的情绪,使人心情愉快,性格开朗大方,提高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因此,对于喜欢健身的儿童、少年、青年、中老年人来说,是非常适合的。
作为一项全身运动,乒乓球所特有的速度快、变化多的特点决定了参与者在以下方面均可受益:对青少年来说,打乒乓球可以促进身体发育,对中老年人来说,可以使全身的肌肉和关节组织得到活动,从而提高了动作的速度和上下肢活动的能力,起到减缓衰老的作用。
乒乓球可极有效地发展反应、灵敏、协调和操作思维能力。其次由于该项运动极为明显的竞技性特点和娱乐功能,又使其成为一项培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等品质和保持青春活力,调节神经的有效运动,还可预防老年痴呆等。
既然打乒乓球的好处那么多,为什么乒乓球没有成为大众运动而流行起来呢,反倒被篮球足球所涵盖?因为乒乓球真的太难太难了,付出的努力跟收获往往差之甚远。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要知道会打乒乓球和能打乒乓球是两码事儿,能打乒乓球是针对所有人,拿上球拍能在球台上打上几板甚至几个来回的那充其量叫做能打乒乓球,而会打乒乓球又是另一个层次了,能够在球台上通过正手攻球,反手拨球等规范的动作把球打上台能够打上几十个来回的才算叫做会打乒乓球,而且这个阶段还只能是会打乒乓球的入门阶段而已!
乒乓球的入门阶段并不是很容易能突破,如果是从小开始练,没练上一两年是很难突破的,这还是针对有天赋的小孩,如果需要以勤补拙的小孩那起码都要练三四年才行,再加上中国的乒乓球群众基础雄厚,练乒乓球的小孩不计其数,能够突出重围亦是难上加难,这就是我说的付出的时间跟收获不成比例的原因。
小孩练球就已经是要承受这样的压力了,成年人才开始学的话难度更大,成年人练球首先得请教练吧,没有教练做正确的引导,靠自己来练是很漫长的过程的,毕竟乒乓球的基本功并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正手攻球,1/2台正手两点移动攻球,全台正手三点移动攻球,全台不定点正手攻球,反手拨球(推挡),反手拨球(推挡)-侧身正手攻球-扑正手大角度,左推右攻以及全台不定点攻球,以上这些都是入门阶段需要掌握的技术,如果能够快速无师自通以上所有技术那证明你天赋异禀,但是这种人是世间罕有。
想必肯定会有人会问,现在网络上那么多教学视频,看着练看着学都能学会,又何必请教练呢?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如果看教学视频就能学会,那么乒乓球教练都下岗了,既然这个职业还存在于这个社会上,那么就证明要练好乒乓球单靠视频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人在旁边提醒你,引导你才会少走弯路,这也恰恰证明了乒乓球的难度有多大。
然而,上面所说的仅仅只是乒乓球的入门阶段而已,如果突破了入门阶段,到了进阶级别,难度更大,因为这时候就涉及到乒乓球的旋转了,别看乒乓球只是一个40mm左右的小球,但是旋转起来的话,要完美控制好那是很有难度的。因为乒乓球旋转具有多样性,及其复杂!请听我一一道来!
乒乓球本身是一个球体,它没有固定的旋转轴心,但是当球旋转起来就会自然产生出一个轴心来.究竟乒乓球的旋转轴心有几个呢?下面围绕乒乓球不同的旋转轴心产生的不同旋转类别来进行分析:
水平轴:人站在球台前面,球台的端线和与之平行的直线,都可以看做乒乓球旋转的水平轴,环绕这个轴乒乓球会产生出上旋和下旋两种基本旋转。
上旋:拍形前倾,摩擦球的中上部就会产生出上旋来,上旋的特点是曲线弯曲大,飞行时向前拱,对方平档后向上飞。发球时常用的奔球上旋就比较强烈。
下旋:拍形后仰,摩擦球体的中下部或底部向下切就会产生下旋。下旋的特点是前进力弱,往下钻,对手不易直接上手。业余选手比赛时下旋是常用的发球和过渡技术,而起下旋的能力则是衡量业余球迷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
垂直轴:人站在球台前面,人身体的纵轴﹙脊柱﹚或者与身体纵轴平行的直线就是乒乓球旋转的垂直轴,以这个轴旋转可以产生左侧旋和右侧旋两种旋转。
左侧旋:拍形立起,拍头朝下,以发球者为基准从右向左摩擦球的右侧面发出的球是左侧旋。球的飞行曲线向右拐弯,落台后向右拐,对方平挡后球向左飞。
右侧旋:拍形立起,拍头朝下,以发球者为基准从左向右摩擦球的左侧面发出的球是右侧旋。球的飞行曲线是向左拐弯,落台后向左拐,对方平挡后球向右飞。
前后轴:还是以人站在球台前方,球台的边线和与边线平行的直线就是乒乓球旋转的前后轴,以这个轴旋转可以产生顺旋和逆旋。
顺旋转:飞行弧线在空中时拐弯不明显,但落台弹起后,左拐弯厉害,对手平挡后球的飞行轨迹不明显。
逆旋转:球的飞行情况与顺旋转相反,大家最常用的是逆旋的发球,像德国名将波尔,国乒的张继科樊振东,新加坡小将冯天薇,在世界大赛中的逆旋发球就很具有威胁,逆旋发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乒乓球的旋转复杂多样,以上的仅仅是以单一轴心而产生的单旋转而已,实际比赛上很少见,一般出现的都是以两个轴心结合起来而产生的复合旋转,比如左侧下(上)旋,右侧下(上)旋,这种复合旋转处理起来难度更大,所以一旦涉及到旋转方面,乒乓球的难度就上升了好几个档次,在入门的时候难度就已经挺大的了,在进阶的时候要突破就更难了。
除了旋转一大难题之外,还有的就是比赛的套路战术采用以及预判,这个难度也很大,从对方的发球动作你就要预判出发出来的球的旋转,线路,长短,落点,并且要选择最合适的接发球方法来破解对方的发球,来调动对方的节奏,掌控对方,掌控球场,在调动与反调动,控制与被控制的回合之间,谁占上风谁才有获胜的希望,整场比赛下来,消耗的脑力,体力,精神力绝对不比篮球足球差。
乒乓球的魅力在于旋转,难度也在于旋转,不管处在乒乓球的哪个阶段,都离不开旋转,但是入门的时候,没有怎么接触旋转但不代表球没有旋转,只要有来回,乒乓球就一定有旋转,只是强弱罢了。当乒乓球水平达到了高级的时候,表示你已经掌握了各大旋转,并且能够进行预判,也有自己的套路战术了,这时就是比拼基本功了,发球,攻球,搓球,拉球,对拉等技术是否融汇贯通将是综合实力的体现。但是要到达这个阶段付出的努力与汗水又岂止那三四年呢?所以说乒乓球是所有球类运动最复杂的运动也不为过。
以上讲述的这些仅仅只是针对最广泛最流行的两面反胶的打法而已,如果涉及到一些另类打法,就又是另一回事了。这时就涉及到乒乓球的器材方面知识。
早期的乒乓球是以快攻为主流的运动,其速度快,落点刁钻,线路突然,唯一的不足就是旋转不强,这是早期的特点,后来日本人发明了海绵胶皮,随即弧圈球技术诞生,乒乓球进入了弧圈球时代,其器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早期的单胶皮薄海绵正胶变成了反胶,为了应对弧圈球技术,中国无意中发明了一种特殊的胶皮——长胶,张燮林以这种胶皮的特性屡屡重挫国外选手,被誉为了乒坛魔术师。其实现在我们都知道这是长胶反旋转的性能,虽然现在是反胶的天下,但是在业余圈里长胶,生胶,正胶的球友比比皆是,他们的打法比较特殊,要攻克他们除了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之外还要配备好的战术,这里就回归到基本功的层面了。所以说乒乓球的难度真的很大很大。
乒乓球直板的希望在哪里?
个人对直拍的职业化道路并不看好,职业运动员练直拍的难度越来越大。传统直拍的优势在于发球、接发球与发球后抢攻(也就是所谓的前三板)。而随着遮挡球的禁止,横拍拧拉的出现以及球体大小材料改变等等因素所导致的球速大幅度减慢,让直拍的前三板优势消失殆尽。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马琳职业生涯的后期,尽管他经验老道,尽管他变化多端,在与饥渴、马龙一代的运动员的比赛中前三板优势并没有特别显示出来了,反而常常在前三板后被对方拉入相持阶段,相持那就是横拍的天下,我们感叹英雄迟暮,更感叹直拍的寒冬已经来临。 而作为新型直拍打法的王皓,可以说他几乎是个横拍的打法,以实力争天下,靠相持得分,这样的天才选手可遇不可求。不过我们在看了王皓的比赛后会疑问,这还是直拍吗?比赛中几乎没有直拍的灵动可言。许昕的打法也是靠正手相持得分,反手依旧是他的短板。 由于现代横拍从三板到相持几乎没有短板,对于走职业化的小孩来说,练习直拍还不如直接练横拍,毕竟花费同样时间精力,横拍比直拍更能出成绩。也许将来有一天,会有一个天才能把直拍前三板的灵动与相持阶段的直板横打结合得天衣无缝,那就是直拍的出头日。不知道薛飞能不能到达这个高度。
中国最好的乒乓球电视解说员是谁?
如果题主指的是央视主持人的话,这问题我只能呵呵了~
央视解说乒乓球的,以前的宋世雄老师这些就不提了,太过遥远,而且时代也完全不同,没办法评价。就说这十几年,央视的乒乓球解说基本上不是杨影就是蔡猛,偶尔还有个童可欣客串。那2位怎么样,大家心里还没点数吗?谁最好?这问题问的人都没法回答,谁更差还差不多~
如果题主问的包括解说嘉宾,那咱们倒是可以好好聊一聊。
一点不吹牛,所有央视请的的乒乓球解说嘉宾,从刘国梁、王涛、李隼、孔令辉、马琳、王皓到吴敬平、李晓东、肖战、刘伟、张怡宁、郭焱、姚国治、马俊峰,再到郭跃华、蔡振华、施之皓,甚至偶尔客串的王励勤、刘诗雯、王楠、樊振东等等,我都听过他们的解说,而且我本人也解说过包括乒超在内的不少比赛。所以我自感对这个问题还是有点发言权的。
虽然国家队的教练解说得都不错,而且各有各的特点,都能给球迷们带来很多享受,但个人观点,解说最好的当属刘国梁。听他的解说,能让人增加不少见识,能提升球迷们对乒乓球的理解,感受到乒乓球的魅力,更好地欣赏乒乓球比赛,更能让人看得明白,知道运动员们赢在哪里,又输在何方。
我觉得他最突出的地方有以下2点:
1. 不愧为国家队十几年的掌门人,对世界乒坛了如指掌,尤其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微妙心理波动,他都能及时准确的察觉,简直神了。
2. 对战局的预判神奇无比,对比赛的阅读能力无出其右。
听他的解说,你就会知道,打球是学问,看球何尝不是?你还会理解,中国乒乓球为什么会长盛不衰。他们确实把乒乓球琢磨透了,研究到家了。
我个人是深有体会,有时候看球的时候跟他聊球,太涨学问了。记得有次奥恰跟樊振东比赛,他在外面没看,但还是很准确地预测对了战局的走向,简直神了。后来我忍不住写了篇文章如实记录了此事,当时很多媒体转发,大家有兴趣的可以找找看。
可惜刘国梁解说的次数不太多,恐怕以后就更听不到喽。
中国足球什么时候能达到乒乓球的高度?
谢谢问题!
这个永远不可能!
小编最喜欢看的就是中国乒乓球和中国足球!一个是世界上无敌的存在,另一个则是孱弱失败的代名词!
中国乒乓球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团队,不管是球员还是教练团队,亦或是相关的配套设施,国乒都是bug的存在!!!刘国梁孔令辉,马琳马龙,樊振东,许昕,张怡宁邓亚萍,王楠,李晓霞,丁宁等等!!!国乒涌现了太多大魔王!!!乒乓球届bug的存在!!
反观国足,那就一个字惨!!!现国足已经沦落到亚洲三流,伊朗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作为亚洲一流,沙特乌兹别克斯坦叙利亚卡塔尔作为亚洲二流球队!!!国足已经沦为三流!!!遇强队,放弃抵抗!大比分落败!!!遇弱队都是五五开!!!这样的国足,实在让人觉得失望!!!0-0印度!!!1-1巴勒斯坦!!!!这样的成绩国足大爷们也不脸红!!!可怜了皮大爷!!
至于说国足达到国乒的高度,恐怕不太可能!!!至少有生之前肯定看不到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