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电子小报模板

在哪里下载个人所得税手机APP版和专项附加扣除电子模板?下载个人所得税手机APP可以通过如下网站下载:1. 手机应用商店下载:苹果系统和安卓系统下载方式如下:打开手机应用商店,输

在哪里下载个人所得税手机APP版和专项附加扣除电子模板?

下载个人所得税手机APP可以通过如下网站下载:

1. 手机应用商店下载:

苹果系统和安卓系统下载方式如下:打开手机应用商店,输入“个人所得税”查找含有“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字样点击安装即可下载。

2. 通过国家税务局网站“个税APP”扫描二维码进行下载安装(如下图)

专项附加扣除电子模板可通过如下方式下载:

登录如下国家税务总局网上下载地址:

http://www.chinatax.gov.cn/n810219/n810744/n3752930/n3761918/c3964578/content.html

打开网页即可看到“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采集表(电子模板)”,点击即可下载。



胡适看不上的“小报鼻祖”是谁?

有人说胡适看不上“小报鼻祖”的是李伯元。胡适看不上他的原因是最初李伯元办报格调不高,主要刊登一些风花雪月,嫖客妓女打情骂俏的风流韵事,其实这也是李为了谋生糊口的职业所致,用一些花边新闻吸引人们的眼球。小报最初的定位就是娱乐大众。



▲李伯元

胡适看不起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鲁迅对李伯元的文学水平赞赏有加,而胡适恰恰和鲁迅唱反调,胡适可能说了李的一些糗事,进行了人身攻击。所以人们认为胡适最看不起李伯元,实际情况未必尽然。(鲁迅比李伯元小14岁;比胡适大10岁)

李伯元(1867~1906),字宝嘉。晚清著名的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官场现形记》的作者。【其它三部:吴趼(jian)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李伯元少年聪慧,中过第一名的秀才。有道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推而广之,长大了李伯元屡试不第,多次落榜。25岁的他对清朝的科举制度恨之入骨,决定弃考毅然走向了社会。

1896年春天,李伯元只身来到了上海,这一年他29岁。为了谋生糊口,他和朋友开办了中国最早的小报《指南报》,后又主办了《游戏报》《繁华报》等报纸。【比在南京创办的《申报》的报界巨子史量才早创业15年】



这些报纸轰动一时,发行量很广,但是格调不高,刊登一些官场笑话、市井新闻、酒令、灯谜、文人骚客无病呻吟,妓女嫖客打情骂俏……总之是小市民和落魄文人的最爱。据说鲁迅也投过稿,查找确有周树人这个笔名,但是此笔名的籍贯和鲁迅籍贯不同,可能另有其人。

讲真李伯元是“小报的鼻祖”,晚清时期,要求李伯元发表一些高大上的文章也不现实,毕竟读者才是上帝,没有人看你的文章,估计李伯元没饭吃。胡适不应该看不起他,毕竟填饱肚子才是最大的事。

过了8年后,一切工作井然有序,李伯元有了空闲时间,他着手创作了谴责官场黑暗的小说《官场现形记》,当初小说就在他的小报《世界繁华报》连载刊登,该小说由若干独立短篇小说连缀而成,原计划写120回,后因生病,只写了50回,后60回由朋友代笔写成,但素材都是李伯元搜集好的。

书中揭露了清朝黑暗的官场,上至军机大臣,下至杂役小吏,都被李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和鞭挞。据说慈禧曾看到这本书,按书中描写的来查办贪污腐化的官员,可见此书有现实教育意义。

尽管李伯元的小报发行量很大,但在黑暗的晚清居然不能养活一个报人。李的生活很不景气,常常债台高筑。由于繁重的工作和生活的困顿,1906年因肺病恶化,李伯元在上海去世,年仅40岁。



▲胡适

其实胡适和李伯元生前没有交集。胡适出生于1891年,当李伯元去世时,胡适刚刚15岁,估计那时候胡适正在上私塾。胡适看不起李伯元,主要指的是早期办小报之事。胡适曾为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做的序言中说:“就大体上说,我们不能不承认这部书里大部分的材料可以代表当日官场的实际情形。这是对李伯元最大褒奖和肯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欢迎转发、留言和关注】

求一个电子小说?

我估计你问的是网络小说。如果是电子小说的话,那现在所有的传统文学都被做成了电子小说传了上去。



我读过网络小说不是很多,但有一部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女生寝室》。

从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极为勾人,是以女生寝室发生的故事为背景,一直往下写了下去。因为其实中有一个女生死了,我其他的女生就感到恐慌,而追查死因。



就在这样追查死因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许多离奇的事情。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都出现了。

具体的故事情节还要靠你自己去读,当你深入去读理解情节的话,就会发现真的非常精彩。

电子是什么?

就像质子和中子一样,电子也是原子的基本组成,它们存在于所有的原子中。电子携带着负电荷,它们绕着携带正电荷的原子核运动。在原子中,由于中子不带电,电子和质子携带相反电荷,并且两者数量相同,所以原子在整体上呈现为电中性。

电子也属于亚原子粒子,但它们不同于由夸克组成的质子和中子,电子是一种基本粒子,它们是最基本的结构,电子并不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电子的质量要比质子和中子小得多,不到它们的0.06%。电子虽小,但它们主要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准确的说是最外层电子数。对于任何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数量不会多于8个。当最外层电子的数量在1至3个的时候,这些电子容易全部脱离原子核而使原子达到稳定的状态,这种原子表现出还原性;当最外层电子的数量在5至7个的时候,最外层容易从原子之外获得电子,使之达到8个稳定的状态,这种原子表现出氧化性。

电子的发现早于质子和中子,物理学家约瑟夫·汤姆逊于1897年最早发现电子。这是人类最早发现的亚原子粒子,也是最早发现的基本粒子,由此开创了粒子物理学。

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最早预言了电子的反粒子——正电子,这是一种反物质,其质量与电子一样,但携带的电荷刚好与电子相反。到了1932年,物理学家卡尔·安德森终于发现了理论预言中的正电子,这是最早发现的反物质。如果电子和正电子相遇,它们就会互相湮灭,把质量全都转化能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