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门
科技-互联网?看到这个问题我非常的感兴趣,因为我是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于科技互联网非常的敏感。首先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从煤油灯照明,到现在灯泡照明。其中过程我们
科技-互联网?
看到这个问题我非常的感兴趣,因为我是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于科技互联网非常的敏感。
首先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从煤油灯照明,到现在灯泡照明。其中过程我们可以想象,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再到太阳能发电,这都离不开科技,应证了科技改变未来,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如今互联网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简单举几个例子:
第一.我们最熟悉的小黄车,解决了我们短途骑行问题,让我们的交通更加便利,既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又非常的环保。
第二.就是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的一款APP,没错就是支付宝,现在出门可以不带钱包,但是不能不带手机,如今大街小巷无论是个体还是企业办公几乎线上支付方式都是支付宝,非常的方便。
第三.外卖平台APP,这个不用我过多的介绍吧,想必大家都感受到了他的便利吧!
我感觉以后的科技互联网是一个让我们更加方便,更加便捷,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科技有尽头吗?
地球上的事情没有弄清楚,宇宙的奧秘又知道多少,你说何有科技尽头!
科技与未来生活?
我们都知道科技对于我们生活的改变有多大,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已经清清楚楚地的说明了这一切。相信我们未来的生活依然会受到科技的影响。
描述未来与科技生活的电影有很多,在大部分的科幻电影中都能看到。在这些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机器人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脑科学的发展,让我们能够看到别人的想法;我们不再携带实体的电脑,任何一面墙壁甚至任何一个空间,都可以当作显示器,而且我们还能直接在投影的图像上操作;我们生活中的一切用品都更加智能,利用大数据,它们能知道你的生活习惯,更好的为你服务。
前一阵子看了一部科幻电影,印象很深刻。它从另一个角度或者说方向,设想了未来另一种可能的生活,它的名字叫《缩小人生》。科学家发明了一项技术,可以把人的身体缩小到原来的十四分之一,一个一米八的大高个,可以变成十几厘米的袖珍小人。这项实验的初衷是为了改善人类对于自然环境不利的影响。有一些人接受了这项缩小手术,他们的生活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财富没有变,但因为身体小了,对于资源的消耗也相应的小了。一个女人,买了满身的珠宝,却只花了83美元。普通人变成了百万甚至千万富翁,住在豪华的别墅里,可以不用上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人生的财务自由,因为一个手术而轻易的就拥有了。
这个想法脑洞大开,现在似乎还没有足够的理论支持这种设想。但是,想像力是人类进步的助推器。以前很多认为不可能的事,现在都变成了现实。“克隆”不就一个例子吗?也许随着生物技术的突破,我们变成一个拇指小人也不是没有可能。谁知道呢?
科技有没有尽头?
我觉得没有尽头!因为宇宙是无限的,且我认为人类对科技做出的创新进步是没有止境的。
首先创新不一定要全面的学习,都是承接在已有的基础上的,是一个前仆后继的连续的过程。
即使需要了解前人的知识,很多知识也都是一带而过不需要研究的,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种一带而过的且可以对科技发展有用的储备知识并不会越积攒越多。
因为同时越来越多的底层知识会变得越来越古老以至于对于现代发展基本上毫无用处,人们去了解也只是作为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而很少在这种太久远的早期远古科技上研究是否可以再创新,且其可以创新的几率也几乎为零。
同时人类从诞生到现在几百万年的科技不断进步的现实也客观的说明了这一点。
在遥远的未来的科技发展历程上,可能会出现大的瓶颈期甚至倒退期,但是人类的科技发展在总的趋势上一定是不断进步的。
芯片是不是外星科技?
前几年,有媒体报道过:在俄罗斯拉宾斯克市郊区,有一天,当地一个居民在外捕鱼时,偶然在地上捡到了一块很特别的石头,因为这块石头上有着奇异的斑点。这个居民随后把这块石头上交给了新切尔卡斯克工业大学的专家们。该校的专家们在对这块石头开展完一系列测试后,得出了一个令世人咋舌的结论,一块依附于该石头上的小薄片是一块芯片,并且这块芯距今不下于2亿年,类似于人类目前在使用的一类芯片(先进的纳米工艺制造而成的)。
当时有些人就此猜想,这块芯片可能是数亿年前外星人遗落在地球上的,也可能是地球上出现人类之前,还存在过另外一种高科技文明。当然,同样有些人认为,这块芯片很可能是一个生物化石。
(▲注释:一块依附于该石头上的小薄片,被俄罗斯的专家们判定为是一块芯片。)
在全球半导体行业中,有这么两位技术牛人。
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1923年11月,基尔比在美国密苏里州出生。1947年,24岁的基尔比在伊利诺伊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学士学位。1950年,基尔比又获得了威斯康星大学的电子工程硕士学位。1958年,基尔比发明出了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2000年,基尔比等人共同分享了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诺贝尔物理学奖。2005年,基尔比离世。
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1927年12月,诺伊斯出生于美国爱荷华州。诺伊斯中学毕业后,便考入格林纳尔学院,同时学习数学、物理两个专业。1953年,26岁的诺伊斯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诺伊斯在费尔科公司工作了3年。1956年,诺伊斯追随当时业界中的一位传奇人物,即“晶体管之父”肖克利博士,意图跟着肖克利博士干出一番大事业。1957年,诺伊斯与戈登•摩尔等八个青年才俊共同决定与肖克利博士分道扬镳,并自立门户,进而联合创办了仙童半导体。1968年,诺伊斯与摩尔等人又联合创办了英特尔。1990年6月,诺伊斯在水中游泳时因突发心脏病去世。
人类现在用的这些芯片,仍然是由人类发明出来的。
基尔比的父亲是位电气工程师,并担任过堪萨斯电力公司的总裁,基尔比也因此从小就对电气设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世人们看来,基尔比的确是个典型的理工男。基尔比身高一米八九,有着一张和善的脸和一头地中海式的卷发,与人说话时的语速慢得出奇。然而,基尔比的动手能力却可谓为一流。而且,基尔比始从始至终乐意被人们当作一名工程师来对待,且对自己的动手能力向来颇有自信。
1958年,基尔比34岁,正式加入德州仪器中工作。当时美苏冷战进入第一次高潮期。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被苏联航天机构成功地送上了预定轨道,美国内舆论一片哗然,美国当局以及美国军方部门对此倍感压力。当时美国军方本已与德州仪器建立起合作关系,美国军方要求德州仪器研制出小型化的计算机设备。换言之,德州仪器聘用基尔比,就是想让基尔比参与到德州仪器正在全力推进的,旨在让计算机设备小型化的项目中来。可是,基尔比对此几乎没有什么兴趣。基尔比倒是觉得,与其按德州仪器计划的那样把所有的成品元件整合到一起,倒不如一开始就把这些元件集成到一块芯片上。如此便可避免各元件间连接显得很是复杂。基尔比为了验证自己的这一设想,便利用德州仪器其他员工们外出度假之机,独自呆在半导体实验室中就此展开研究。
(▲注释: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
基尔比通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到1958年9月12日,基尔比完全以手工的方式,发明出了全球第一块集成电路样品。先前有人这样描述之:“基尔比用全手工的方式完成了自己——当然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块集成电路样品,有半英寸长,由做在一块锗片上的两个电路组成。随后,基尔比向他的同事们展示了这个样品。当他紧张地检查好连接,推上开关,一条浅绿色的模型线横穿示波器的屏幕,画出一条完美的正弦波形,实验成功了!基尔比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仰仗着他堪比外科医生的过人手艺,手工将元件用细金属线与芯片连接起来,但距离能在工厂流水线上进行实用化生产还有相当的距离。”
前面说了基尔比和他发明了全球第一块集成电路,后面自然还要说到诺伊斯。诺伊斯从小在美国中西部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成长,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完全凭借着自己的勤奋与聪慧,在世界半导体行业中创出了一番大事业。世界IT业界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集成电路芯片的发明专利是由两个人共同持有的,一个是基尔比,另外一个人就是在IT界中名气响当当的诺伊斯。”
诺伊斯与摩尔等人于1957年创立仙童半导体后不久,仙童半导体跟德州仪器一样,亦试图找出让计算机设备小型化的方法。于是,诺伊斯为首的研究团队便不得不攻克大量的难题。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技术难点在于,“电路中电线越多,电子脉冲就绕得越远,而人们无法使脉冲快过光速,那么人们制造快速计算机的最佳方案是通过缩小电路板的方式以减少脉冲穿行距离”,诺伊斯的团队为解决这一世界性的技术难题用了两年多的时间。1959年7月,诺伊斯研发出一种二氧化硅的扩散技术和PN结的隔离技术,并创造性地在氧化膜上制出铝条连线,让元件与导线合为一体,开发出了半导体芯片的平面制作工艺,为工业化量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硅的商业前景远胜于锗,所以诺伊斯一直把自己的目光锁定在硅芯片上。
1966年,富兰克林学会同时向基尔比和诺伊斯授予了巴兰丁奖章。基尔比享有“第一块集成电路的发明家”称号,诺伊斯则被世人誉为“提出适用于工业化量产集成电路理论的人”。1969年,基尔比获得“集成电路的发明专利”,诺伊斯获得“关键的内部连接技术专利”。
后来,仙童半导体最终走向分崩离析,主要原因之一是研发团队与投资方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仙童半导体的八个创始人只好各奔前程,而其中,诺伊斯、摩尔与格鲁夫于1968年联合创立了英特尔。先前,英特尔的主要业务集中于存储器。1969年4月,来自日本的计算机厂商Busicom与英特尔开展业务合作,由英特尔为Busicom的五款计算器开发相应的专用处理器。1971年,英特尔历尽艰辛,终于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块微处理器芯片——Intel 4004。1972年,英特尔向全球市场推出了新一款处理器芯片——Intel 8008。1974年,英特尔再向全球市场推出了一款性能比Intel 8008更好的芯片——Intel 8080。从那以后,全世界的人们正式进入到微型计算机与个人电脑时代。电子计算机的体积比过去大大缩小,价格持续走低,性能一直大幅地提升,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也由此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
1969年4月,日本的计算器制造商Busicom公司找到英特尔,希望他们为其即将推出的五款计算器开发专用处理器。此前,英特尔公司的主要业务还只集中在存储器领域,而这次他们必须同时研发只读存储器、随机访问存储器和输出设备芯片等三个核心元件。“为什么不把它们都集成在一起呢?”负责这个项目设计工作的马西里安·霍夫提出了这个在当时看来非常惊人的构想。
起初,公司管理层对霍夫的建议并不太感兴趣,因为在此之前还从来没有人这么干过,是否可行还是个未知数。但霍夫等人最终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说服管理层支持了他们的想法。就这样,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芯片——Intel 4004正式进入研发阶段。当时的Intel 4004集成了2250个晶体管,每个晶体管的距离是10微米,它能够处理4位的数据,每秒运算6万次,成本不到100美元。到了1971年,随着计算器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当英特尔彻底完成Intel 4004芯片的设计和样品生产之后,Busicom公司要求英特尔降低供货价格。反复权衡之后,英特尔同意了。但作为交换条件,英特尔公司要求Busicom公司允许英特尔在除计算器芯片市场之外的其他市场上自由出售该款芯片。新协议虽然在表面上使英特尔公司的利润大幅下降,但却给公司向其他前景广阔的应用领域进军开辟了道路。就在英特尔公司踌躇满志地向市场推出Intel 4004之时,市场对这款标新立异的产品却反应冷淡。因为作为一款计算机用微处理器,原本为计算器量身打造的Intel 4004的数据处理能力实在是太有限了。为此,英特尔公司在加紧研制新产品的同时,加大了宣传和营销力度。1972年,英特尔公司推出了Intel 4004的后续产品——Intel 8008芯片。与4004相比,8008芯片的频率提到200KHz,晶体管集成总数达到3500个,而且Intel 8008是真正意义上的8位芯片,这让8008更具实用价值。虽然Intel 8008已经是一款具有完整结构的微处理器,但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有待提高。于是,英特尔公司在1974年推出了8008芯片的升级版——Intel 8080芯片。毫无疑问,这是一款划时代的芯片产品,其性能是8008的十倍,每秒能执行29万条指令。Intel 8080的推出宣告了一个新时代——微型计算机和个人电脑时代的到来。
综上可知:人类不必一味去想象外星人的科技多么多么先进……
科技改变生活?
随着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更加和谐、美好!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太多了像最早火药的发明,使人类能劈山开路、架桥、建筑,带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军工也得到迅速发展; 造纸和印刷技术的问世,人类有了书写条件产量,推动了人们文化、艺术、语言、科技、经济等等的广泛交流; 指南针的发明,促进航海、贸易的发展,完成了地理大发现,使人类认识了地球;现在的杂交稻、超级稻的科技成果,提高了粮食解决了世界上人口的吃饭问题;像神舟五、神舟六……
这些航天飞机帮助宇航员登上月球、探索火星、在太空中漫游;人造卫星为我们提供了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还能转播电视信号;机器人能做许多人类做不到的事情,如潜入深海考察,闯入火场救人……
人类还发明了电话、电脑等,这些东西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比如电话:两个人远隔千山万水可以通过电话,输上号码就可以和对方进行语言交流,这就是电话给人类带来的奇迹。发明了电话人们有发明电脑。电脑可以通过网络搜着自己找的资料、通过聊天室与远在别处的亲朋好友文字、视频对话。还可以给对方发E-mail几秒钟就可以收到,这样既节省了纸张,还可以让对方快快速收到……
科技发展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还改善了我们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科技的未来是什么?
就是造福人类,也能恢灭人类。
“硬科技”是什么?
2010年,米磊将硬科技定义为对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中的高精尖原创技术的统称,一般具有自主研发、长期积累、高技术门槛、难以复制和模仿、有明确的应用产品和产业基础等特点。
与互联网经济构成的虚拟世界不同,“硬科技”属于由原子经济构成的物理世界,是能对人类产生深远而广泛影响的革命性技术,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技术积累,技术高度极大领先于现有技术标准,如火箭发射与卫星发射技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C919的研制与生产、奇芯光电的光子芯片研发、诺维北斗的北斗导航应用技术、集成电路制造、通讯终端设备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光电子器件及其他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等等,都属于硬科技范畴。
从行业发展来看,科技、高科技、硬科技、黑科技、科幻有着明显的划分。以通信领域为例,基础的通信设施及通信管理技术属于科技层面,如电话、电报网络等;光纤通信、光通信器件的大量使用则属于高科技;量子通信属于硬科技领域;而量子计算则属于黑科技领域;至于量子叠加瞬间移物就属于科幻范畴了。
在硅谷顶尖投资人斯蒂夫·霍夫曼看来,可以打印人体器官、食物、衣服、汽车等的3D打印、能感受人类情绪的智能机器人等等也都是硬科技。
“硬科技所涵盖的科技领域与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一致。”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表示,硬科技在科技创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比高科技还要高精尖的科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极高的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难以被山寨复制和仿冒,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
为打造“硬科技之都”,今年西安市遴选出最具水平、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八大领域,即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光电芯片、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作为未来重点打造的方向;并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专业的“硬科技”孵化平台和“硬科技”小镇,扛起打造“硬科技之都”的大旗。(xiang)
你喜不喜欢科技?
科技人类进的阶梯,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古人马车出行,现在火车,轮船,飞机各种交通工具。我坚信会有那么一天,甚至太空旅行常态化;,以前在市场交易,如今足不出户,可以买到全球任何东西等等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科技进步对人类的贡献是无比巨大的。科技具有一种魔力,我从小就对科技非常感兴趣,我喜欢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所以我对科技类信息尤为关注,最近对区块链技术特别感兴趣,在学习了解,感觉,这个技术将来必定是革命性的。
相信年轻人应该都喜欢科技吧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