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粒子汉化版

天使粒子存在吗?所谓的;天使粒子,是幻想思维的问题。一一一不存在有!粒子为什么会自旋?粒子的自旋和平常我们见到的物体自转、地球自转这些可不是同一种物理机制,这在量子力学的教

天使粒子存在吗?

所谓的;天使粒子,是幻想思维的问题。一一一不存在有!

粒子为什么会自旋?

粒子的自旋和平常我们见到的物体自转、地球自转这些可不是同一种物理机制,这在量子力学的教科书上是早就明确说过的。

首先,宏观物体自转,比如说地球的自转吧,它的背后是角动量守恒这一物理学定律。物理学上有一个很有威力的定理,是一个叫做诺特的女数学家证明的,所以叫做诺特定理。诺特定理告诉我们,一个连续的对称性背后一定会有一个相应的守恒定律。物理学家将这个定理应用到我们的时空中,由空间平移对称性得到动量守恒;由时间平移对称性得到能量守恒。而相应于空间转动的对称性,也就是你说的“自由实体”会自转,并且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根本停不下来,这个对称性背后相应的定律就是角动量守恒定律。

但是微观粒子的“自旋”并非是空间转动对称性所导致的,它的来源是在狄拉克方程中。由于狄拉克方程是相对论性的方程,而在我们取非相对论近似后得到的克莱因-高登方程中自旋的效应就会被抹去,因此我们也说粒子的自旋其实是一种相对论性效应。其实关于粒子的自旋,有不少中国物理学家认为这个名字起得并不恰当,而更爱使用“spin”这个英文称呼,原因就是“自旋”让人听起来似乎是粒子在转动。如果把自旋看作是粒子的经典自转,就会违背相对论,这是因为你可以计算电子的自旋线速度,计算过程如下:


得到的答案超过了光速——这和狭义相对论是矛盾的。

因此,我们说自旋只微观粒子的一个内禀属性,就好像我们说粒子的电荷、质量一样,是粒子的一个固有性质,它的取值满足一定的关系,仅此而已,不要把它“形象地”理解为粒子在自转才好。

电子是粒子还是波?

电现象是一种很早就被人们发现的自然现象,比如生物电现象等。

最初人们认为电是一种流体,就好比人们早期有热质说,把热想象为是热质的流体。

根据原子论,很自然地人们会设想电也是一种原子,即存在携带电的最小单元。

法拉第电解定律可以看做是电的原子学说的一个证据。在电解定律中阴极、阳极产生物质的量与通过电路的总电量是成比例的,这提示我们化学反应伴随着带电粒子的转移。

为了解释金属的导电现象(欧姆定律),洛伦兹等提出了经典电子论,即认为导体中存在大量叫电子的带电单元,这些带电单元在电场的驱动下做加速运动,然后会与金属中的障碍物(阳离子)发生碰撞,最终完全失去碰撞前粒子所具有的运动状态的信息,在这个物理图像下,洛伦兹等可以解释金属的欧姆定律。

洛伦兹(1853-1928)

注意,在洛伦兹等的经典电子论里,电子就已经是作为粒子存在的了,因为这个电子具有质量,在电场中被加速并按牛顿定律做加速运动。

紧接着发生了两个重要的实验,使人们彻底接受电子是一种粒子。一个实验是汤姆逊的电子偏转实验,汤姆逊用磁场和电场使阴极射线发生偏转,并断定阴极射线是一种带负电的粒子,并测量出其荷质比(电荷与质量的比值)。

几乎与此同时,塞曼测量了金属在磁场中光谱线的分裂,洛伦兹立刻基于自己的经典电子论解释了塞曼的实验,并计算出了金属中电子的荷质比,然后发现这个数字与汤姆逊实验中所测出的数字一致。

这两个实验是完全不同的实验,但基于相同的物理图像得到了相同的荷质比,这促使物理学家相信电子确实是一种粒子。

根据原子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果说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一个要素的话,那么说明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部分。

卢瑟福散射实验示意。

卢瑟福散射实验说明原子中的正电部分是集中分布的,我们称其为原子核。现在电子就在空旷的原子里运动,那么它是如何运动的呢?

根据经典力学,电子可以围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但由于电磁相互作用太强了,电子在围绕原子核运动的同时会放出电磁波,能量会很快损失掉,这造成原子是不稳定的,寿命只有10的-10次方秒。

但事实上原子是相当稳定的,比如我们的身体里面有大量氢原子,这些氢原子是非常稳定的,那么如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呢?

德布罗意提出了一种想法,既然电磁波(光)可以是粒子,那么为什么电子(粒子)不能是一种波呢?他管这种波叫物质波,物质波的波长等于普朗克常数除以动量。

既然电子是波,它就要满足一个波动方程,而非牛顿定律,这个波动方程后来被薛定谔找到了,就是所谓薛定谔方程。

在量子力学中电子是粒子(因为它是点),但它却由一个波函数描述,波函数的运动必须满足薛定谔方程,及特定的边界条件(边界条件由物理问题本身给定),这样氢原子的稳定性问题就解决了。

氢原子的一个波函数ψ431,可以想象为在三维空间中分布的“波函数的驻波”。

电子的运动由波函数描述这一断言后来被“戴维逊-革末实验”所证实,这也是现在电子显微镜的物理学基础。

那么电子是粒子?还是波呢?

我的答案是电子是一种粒子,但它是由波函数描述的,波函数随时间的变化遵循薛定谔方程,波函数的模方满足玻恩的统计解释,即波函数绝对值的平方正比于发现粒子的几率。

物质最小的粒子是?

回答取决于“小”指的是什么?是质量、还是体积、还是寿命?

如上两个图所示,宇宙中的所有已知的物质都是由基本粒子组成的,也就是轻子(Leptons,电子、μ子、τ子)、夸克(Quarks,上、下夸克,色、奇异夸克,顶、底夸克)、传递“力”的光子、Z玻色子、W玻色子和胶子,以及负责给赋给粒子质量的希格斯粒子。我们熟悉的电子是基本粒子,但是原子核里面的质子和中子并不是基本粒子,它们是由夸克组成的,靠胶子“粘”住夸克。这个理论模型已经经受了目前为止所有实验和观测的检验,而且这个模型预言的所有现象都被验证了,所以被普遍接受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

所谓“基本粒子”,其基本概念就是没有内部结构,无法再分。目前所有的实验结果都和上述粒子是“基本粒子”没有矛盾,这些粒子可以产生、可以消失(转换成能量),但是从来没有被打碎过。

那么这些基本粒子哪个体积最小、哪个寿命最短、哪个质量最轻?

先说大小。由于所有这些粒子都没有发现有结构,实验也没有发现它们的体积(只给出了部分基本粒子的体积的上限,也就是体积不能大于某一个数),所以目前只能说它们一样大。

再说寿命。除了光子之外,所有这些粒子都是不稳定的,也就是不能一直独立存在下去。中微子尽管也可以算是稳定的,但是由于不同类型的中微子之间回转换(称为中微子振荡,已经被实验证实并且授予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所以原则上还没有光子稳定。有些基本粒子的寿命非常短,最短的是零,这就是夸克和胶子!既然它们的寿命是零,那么它们怎么存在?回答是,它们不能独立存在,夸克只能被胶子“粘”起来组成别的粒子(如下图,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被胶子“粘”在一起组成了稳定的质子,也因为质子是由别的粒子组成的,所以质子不是基本粒子),而看起来这么奇怪的理论竟然也和目前所有的实验结果一致,而且做出的所有预言也都得到了实验的验证!

最后说质量。由于粒子运动起来之后,其能量就会增加,也可以认为是质量的增加,这部分质量也被称为“动质量”。因此我们这里只比较这些基本粒子之间的“静止质量”,也就是不运动的时候的质量,或者本征质量。顾名思义,“轻子”就是质量小的粒子,所以按理应该是最轻的粒子。然而并不是!包括中微子在内的所有轻子都是有质量的,也就是质量不为零,但是传递作用“力”的粒子里面的光子和胶子的质量为零,换句话说,光子和胶子不能静止,只能时时刻刻以光速运动。由于胶子和夸克一样也是不能独立存在的,所以自然界能够观察到的独立存在的最轻(质量最小)的粒子就是光子,其(静止)质量精确地等于零。

那么为什么“轻子”不是最轻的粒子呢?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和粒子物理的发展历史有关,以后有机会再讲。


声明1:由于太忙,我没有时间读我回答后面的评论和发给我的私信,当然也无法回答评论里面提出的问题和回复私信。如果您希望我回答您的问题,请在悟空问答提出,然后邀请我回答,我会在方便的时候挑一些问题回答。但是在提问之前请先看看我以前回答过的问题,我不重复回答问题。谢谢!


声明2:对于那些张口骂人的垃圾,我没必要骂回去,因为我不但对于骂全反射,而且是放大了无数倍之后反射回去,你骂一句,就等于直接骂了你自己无数次!拿走不谢!

有什么经典的RPG单机手游(汉化版)吗?

感谢头条官方邀请我问答,手机上的RPG类手游现在真的是太少,当然除了网游版,不过网游版非常烧钱。现在的网游基本没钱你就玩不下去。当然也有好的游戏不充钱也能玩,但是单机版的很少。都是以前的了。尽管现在手机性能越来越好。但是没有游戏厂家来做,因为赚不到钱,有几款可以推荐,不过都是国外游戏厂商制作发布的。最经典的还是最终幻想系列,不过没有汉化,还有地牢猎人系列,这个很好玩,画质很好。混沌之戒。泽诺尼亚系列,掠夺之剑,刺客信条,不过都是老游戏了,但是真的很经典,故事情节都非常棒!没玩过的可以下载玩玩。下面放截图。本人比较喜欢泽诺尼亚系列的游戏。最后推荐一款本人正在玩的一款游戏!辐射岛,这款游戏真的是六星推荐,打僵尸,建造,生存,解密,真的超带感,地图跟GTA5差不多大,废话不多说,放截图!

最终幻想



地牢猎人




混沌之戒



泽诺尼亚




掠夺之剑




刺客信条




辐射岛!!!六星推荐!



热能能变成粒子吗?

这个问题,我感觉很难说得清,不是因为高深,而是因为抽象。

我尽量说的平白一些,希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我认为,“热”也应该是一种粒子,不妨我们把热这种粒子叫做“热子”,但是这种粒子不是我们生活中肉眼可见的那种粒子。

其实就是一种能量,准确地说,是一种电磁波。

以热辐射为例,一般指物体以红外、有色光等形式的电磁波向外传递热能。

单一分子由于外层活跃电子跃迁至低轨道而放出光子,完全可以称为热辐射.

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温度愈高,辐射出的总能量就愈大,短波成分也愈多。

热辐射的光谱是连续谱,波长覆盖范围理论上可从0直至∞,一般的热辐射主要靠波长较长的可见光和红外线传播。

由于电磁波的传播无需任何介质,热辐射是在真空中唯一的传热方式,是唯一,所以太阳的辐射能到达地球就是靠这个传热。

说到这里,如果你还没看懂到底热到底是什么粒子的话,你得想想,抛开“有形粒子”这个概念,上述的热辐射,比如,光,其实就是一种电磁波,而这种电磁波是一种特殊的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中的“粒”指的就是粒子性,体现单体个性。体现其粒子性的一个重要实验就是光电效应(见下图)。

光是热(电磁波)的代表,最终会导致电子(粒子)的产生,不仅仅是一种光能到电能的转化,其实,本质上,是一种无形的能量到有形的质量的转变。

综上,其实就一个意思,热不是一种狭义的粒子,但是广义上讲,是一种电磁波,体现出粒子的性质,光就是个代表。

如有乏谨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什么是粒子?

粒子相对于现在的科学说是基本粒子,是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但实际这种说法只是一种认知的局限性,这种最小是建立在我们的眼界的范围之内的,并不是真的这个世界现在定义的基本粒子是最小不可分。最早在没有显微镜时,人们的眼界就只在肉眼能看到的就是最小,最小有时会说是微尘,最大远一点的地方也就在肉眼可观测到的地方,直到放大镜出现到慢慢发展成显微镜以及发展到出现望远镜,这改变了人的肉眼的局限性,人们对于小的世界看得到的范围越来越少,大的范围也越来越大看得越来越远,可以说现代的科学技术很大程度是放大镜的运用而发展起来的。

知道了人的眼界的局限性就懂得这世界没有什么不可分的基本粒子,这个不可分是相对的,不是真不可分,这个相对是相对于我们的眼界的。

宇宙这个概念本来就是一个无边无界的东西,是一个无限大的东西的定义,但现在有些人在歪曲这个定义,什么一点大爆炸啊,好像这一点周围有边界的存在一样,那一点周围的边界叫什么啊,叫比宇宙更大的东西,还是叫什么啊,那纯属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而搞的反动学术权威,因为这是跟宇宙最基本的定义相冲突的,宇宙不可能有边界,也不可能是某一点而形成的,如果宇宙有边界了,你边界的另一边你定义成什么啊,这是一个很简单性的常识性的问题,不需要复杂的知识体系就可以反驳的问题。

我们认知宇宙一定是可以认知的,不是不可以认知的,这个认知在于我们在实践中对各种事物客观规律不断的认识提升的基础之上的,放大镜的运用可以有效突破肉眼的视界,以后会不会有一种东西可以有效突破显微镜及望眼镜的视界了,如果有那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第二次将来科学技术之上的飞升。

科学家有时也有时会些基本常识概念会弄混,有时只在一定的认知范围去讲述最基本的最小的来表述当前的认知的界限,所以这个最小基本粒子是一个相对于一个人的眼界的局限性来说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