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枭雄电视剧
对于《一代枭雄》这部电视剧你有什么观点?大乔小编我觉得很好看,剧情很好《一代枭雄》改编自陕西作家叶广苓长篇小说《青木川》,是由上海新文化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欢天
对于《一代枭雄》这部电视剧你有什么观点?
大乔小编我觉得很好看,剧情很好
《一代枭雄》改编自陕西作家叶广苓长篇小说《青木川》,是由上海新文化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欢天喜地影视传播有限公司、北京鑫宝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孙红雷、巍子、陈数领衔主演的近代传奇剧。
该剧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贫穷落后的陕南小镇风雷镇为背景,讲述了留洋归来的何辅堂为报父仇,励精图治,用先进的思想为家乡注入新风,并在关键时刻,投奔解放军,力促风雷镇和平解放的故事。
该剧于2014年1月1日在江苏、浙江、天津、东方四大卫视联手同步播出并在腾讯视频同步开播,且于1月2日登陆北京卫视
中文名
一代枭雄
外文名
A Hero
出品时间
2013年
出品公司
上海新文化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制片地区
中国大陆
首播时间
2014年(甲午年)1月1日
导演
余丁、王雷
编剧
史梦甄
主演
孙红雷,巍子,陈数,郭珍霓,陈祉希,曾晓斌
集数
44集
每集长度
45分钟
类型
年代、传奇
制片人
张慧玲、马思竑、兰钊
在线播放平台
腾讯视频、乐视
原著
青木川
“好先生”潜伏娱乐圈

郭珍霓影视经典

巍子:非科班出身演员逆袭的故事
剧情简介
上世纪二十年代,陕西西南的风雷镇贫穷落后。何辅堂为报父仇,卧薪尝胆终于杀了刘庆福,了却家仇。原民团团长魏正先与何辅堂为敌。何辅堂审时度势,假意投奔了巨匪王三春。在多方势力倾轧中,何辅堂独善其身,并阴差阳错地救了魏正先的妻子程立雪,程立雪有感风雷镇的秀美与落后,决心留在风雷镇教书,开启民智。然“夺妻之恨”更令魏正先恼羞成怒,他借“剿匪”为名,挑拨正在汉中驻扎的国民党军犯境风雷镇,何辅堂趁机将巨匪王三春献于民国政府,免除兵燹之灾。魏正先决意孤注一掷,欲将青木川夷为平地。关键时刻,何辅堂毅然投奔解放军,迎来了风雷镇的和平解放。
在何辅堂的努力下,风雷镇得以在万马齐喑风雨如晦的年代免受战乱之苦。
看完记得小手点点关注赞赞赞\(≧▽≦)/么么哒
电视剧《一代枭雄》的原型真是汉中青木川的魏辅唐吗?
《一代枭雄》根据作家叶广芩的小说《青木川》改变而成。
宁强青木川的魏辅唐在当地已经成为了一个伟大的传说。魏辅唐家的民国建筑现在已经是青木川旅游必经之路。《一代枭雄》影视剧热播之后,青木川旅游大热。《一代枭雄》,《青木川》原型就是以宁强县青木川镇的民国时期枭雄魏辅唐为原型创作。
青木川值得一去,魏辅唐家族建筑群更是值得一去的地方,不可错过!
哪一部电视剧是你最爱的电视剧?
《遇见王沥川》
是我认为目前为止国内最好看的电视剧,没有之一。
这部在播出之前没有任何宣传,演员没有大咖云集,还是压箱底被压了好几年才给上映的剧,是完全靠口碑红起来的。
作为《遇见王沥川》的死忠粉,每次重温一遍,最后都哭成狗,编剧和导演赢了,成功让我贡献一箩筐的眼泪。
而这部良心剧到底有何过人之处呢?
1.首先能称之为一部好的电视剧,它的剧情一定不会差。《遇见王沥川》就是这样,里面没有像一些脑残言情剧“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狗血剧情,没有“冷酷无情拽上天”的男主,没有“卖萌装嗲的无脑傻白甜”的女主,男女主角的穿着打扮更是超级接地气。论一部这样亲民的剧谁都会点赞。
2.尊重观众智商,我终于不被电视剧当白痴了,《遇见王沥川》按照最最真实的发展走向,没有一点突兀,整个剧情都没有出现过小三插足,而且一些小小的细节都恰到好处。
比如,全剧中难得的几个高甜名场面之一,小秋和沥川牛奶吻,两个人羞涩的小眼神小动作,沥川舔牛奶的镜头,让人看到真的以为他们是一对刚刚坠入爱河的恋人,一个个小细节处都能牵动着观众的心。
3.场景道具很用心。现在的许多电视剧的场景都是抠图,看的人尴尬的不得了,而《遇见王沥川》剧组拍摄都是真刀真枪的来,并且都是实地取景:小秋在天寒地冻的雪地里找戒指,我们可以看到女主最后真的冻到双手通红。
令人向往的苏黎世,也是真的赶往瑞士去拍摄的,我们可以感受到最真实的美,随便截一张图,都能拿来做壁纸:
4.台词都超级经典。不但剧情铺垫的好,本来光故事就很虐心了,剧里的台词更是加分。几段比较经典的:沥川让小秋放弃爱他,让她move on,可是我们倔强的小秋怎么会放下,她对沥川说:树木结痂的地方,也是树木最坚硬的地方,不会这么轻易的被你摧毁。真的好佩服小秋勇敢追爱的勇气。
沥川亲自为自己写下一段墓志铭:这里睡着王沥川,生在瑞士,学在美国,爱上一位中国姑娘,所以死在中国。看这段的时候真的是揪心。
5.当然,我们的男女主角演技太好了,不知道导演怎么选的角儿,能发现这么两位好演员。虽然高以翔和焦俊艳的名气都不是很高,但是他们绝对都是实力派演员,也成就了《遇见王沥川》。
现在看高以翔会觉得他就是王沥川,他不仅高高的而且还有颜值,是那种越看越帅的类型,特别是一双迷人的眼睛,望向小秋的时候都是温柔宠溺,简直不能直视!而且剧中王沥川的声音可是高以翔的原音,可谓呈现了一个完美的王沥川!
而谢小秋的扮演者焦俊艳,或许她不是一眼万年的大美女,但是很耐看有木有,而且她的哭戏就是现在年轻人都应该学习的榜样,每次小秋一哭我也会跟着哭,她哭的太能深入人心了。他们两个人站在一起看上去就是很般配,像一对在一起很久很久的情侣一样。
在大结局中,并没有看到一个想象中的大团圆的剧情,男主的生死未知,女主的move on,让我的心也跟着疼。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完美的,我们应该学会勇敢的向前走去……
喜欢《遇见王沥川》,看这部剧像自己身临其中,就仿佛自己经历着这一场恋爱。剧中沥川夫妇刻骨铭心的情感,该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吧,无论是男主的专一,还是女主的执着,可以说满足了人们对爱情的所有幻想把!
一代枭雄成吉思汗到底是不是中国人?
成吉思汗到底是不是中国人 成吉思汗是不是中国人?这得要从他最初起因说起,当初外蒙就属于咱们中国,到了清朝末年,民国成立后,外蒙古在沙俄的怂恿下一直处在维持现状。二战结束后,斯大林在雅儿塔会议旧事重提,背着中国和美,英签订关于侵犯中国主权条例,那时蒋介石也没有办法,弱国无外交,他儿子蒋经国在三盘旋下还是以当前维持外蒙现状,换取抗日胜利,一起打败关东军,但是等打败关东军后。战后,条约已经签了,而且达成了共识,国民党再反悔也很难了,只有承认外蒙现状。
瞬间就像炸了锅一样,苏联在斯大林时已达到左右东西方形势梦想,毕竟人家是结束二战的功臣,他再也不担忧身后事,远东不再所受邻国的压力,然而苏联加盟国也不图这块飞地,那时它已经很大了,而对于外蒙古,他嗤之以鼻。但又不想让其他人得逞,原因是成吉思汗曾经统治过俄国,如果外蒙属于他们的,那成吉思汗成他们的人了,那俄国还曾被他们统治过,岂不是让英美拿着屁股笑他,为此他们还禁止让外蒙古信奉成吉思汗。
因此成吉思汗身份备受争议,就连当时的大家鲁迅也说,成吉思汗统治俄国比我们要早,当初大清说咱们的成吉思汗打到欧洲,现在我倒明白,原来我们比他们早就做了奴隶。鲁迅当时影响力遍及整个中国文坛,他也曾说成吉思汗不是中国人,他相对文学比对历史要渊博的多,在当时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历史学术还不系统,所以很难有想法。
关于成吉思汗是不是中国人,还得从历史层面考证,同时期还不是有本惊叹《新元史》出现,那里面明确将成吉思汗定名为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并没有出现一个成吉思汗的名词,原来这个词是从西方传来的。 老《元史》是明朝修的,朱元璋念及前朝恩惠,故意放走元顺帝,元朝变成北元,管他完了没完,朱元璋命宋濂修史,《元史》很快在短期草率完成,大都抄录前朝宫廷档案和《蒙古秘史》,仍记成吉思汗为太祖,那是根据孙子忽必烈建太庙时的所用的庙号,忽必烈还将窝阔台追为太宗,贵由追为定宗,蒙哥追为宪宗。
为什么这样铺天盖地式追封,原因是还是忽必烈以前的大蒙古国皇帝没有按中原规章制度来,年号用的是生肖纪年。 大蒙古国只是单一的政治体制,就和辽朝一样,从契丹国又变成辽朝,不断变更,元朝的出现肯定是必然的,忽必烈将国都从哈拉和林移到北京,原有中央官员和贵戚也移到北京,其中包括最具代表的成吉思汗八白室,漠北被遗弃,变成岭北行省。自此年号改为中统,他的孙子忽必烈这样做,明摆着就承认他是中国人。而西北四大汗国本身就是从蒙古帝国渐渐分支出来的,大汗汗国就是元朝,他有一定的话语权,因为他是蒙古帝国的根本。
至于成吉思汗本人,他有点和努尔哈赤相似,但有一点值得注意,一直在外蒙活动,大都时间是在为统一蒙古战争做准备,后期才挑起了与金朝的战争,金朝曾经还是他的主子,他一段时间被金章宗手下的完颜襄封为扎兀锡忽里,意思是大金西北招讨司。从这一点,我们很清楚看到他还是受中原统治的,有段话是他誓师说的,“我还以为你们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的,原来是庸碌之辈。”这是他发动侵金的导火索,成吉思汗那时明摆的想坐中原的天下,认为金朝皇帝不配做中原皇帝。
晚年的他在西征路上他还请教了丘处机求仙论道,请教治国之道,可见他对中原是相当的重视,那时就没有什么中国一说,只有一个概念,就是争夺中原,和辽金一样入住中原。至于成吉思汗是不是中国人这个疑问,这是用现代观念看待的,其实他孙子忽必烈早已告诉我们了。 元朝区别于匈奴,柔然,突厥,他是唯一一个大统一的中原王朝,即便他在外国,也不可否认他是中国一个朝代,成吉思汗自然不必说了。而所谓的外蒙古,那是从清朝末年分离出去的,我们不要忘了还有个内蒙,它是比其有更深的成吉思汗情节,每年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都要举行仪式,祭奠这位伟人。
在古代电视剧?
观众:导演,你开心就好
曹操为何被称为一代枭雄?
曹操的这种“奸诈”是随权势的增长而变化,而强化;是随斗争的复杂而变化,而强化;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而强化。“奸诈”其实就是“权变”的同义词,为了应付各种复杂局面必不可少的本领,另外更要指出的是,书中显示他的“奸诈”都是被动的,“尔虞”才有“我诈”,在自己的生命、事业受到威胁时,才不得已用诈。正如瞿秋白所讲的:我们不骗人,但不能不骗狗。
他的成功只能说明他具有光彩照人的领袖风范。(1)曹操有雄心壮志,勇于建功立业
(2)文武全才,能文能武
(3)曹操也讲道理,守信义
(4)他爱才,善用人,善将将
(5)他不仅以身作则,而且有很好的组织才能
(6)曹操有比较好的战略战术
(7)他治国治军一直坚持两手抓
(8)他更坚毅顽强,经得起失败,临危不惧
(9)他也很注意家庭教育
(10)他又极有预见
曹操是英雄还是一代枭雄?
谢谢邀请。
阿呆毫不犹豫地回答:英雄,真英雄!
阿呆为什么要这样认为呢,咱们来看一看曹操的生平和伟绩。
第一,匡扶汉室。
自公元184年黄巾起义以来,整个国家陷入混乱。群雄四起,挂羊头卖狗肉。打着为国平乱的旗号,抢占地盘,扩大割据势力。汉朝皇室已经失去了控制国家的权力,沦为傀儡。先是董卓、后又李傕、郭汜等挟持汉献帝。196年,曹操迎奉汉献帝到洛阳,重修宫殿,恢复皇权,才使汉献帝脱离流离失所被挟持的局面。尽管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起码恢复了皇室的尊严和表面上的权力。
第二,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豪强。
尽管历史上把这段历史笼统地叫三国,但是事实上在曹丕称帝之前,这段历史都属于东汉。曹操迎奉汉献帝之前,是兖州刺史,属于臣子,迎奉献帝之后受赐节钺,尽管权力遮天,但任然是臣。曹操的军队也就汉室的军队。后来的讨伐袁绍、张绣、刘表、刘备、孙权、马腾、张鲁等,都是在恢复汉室的领地和统治,是中央对割据的讨伐。
第三、加强统治,发展经济。
东汉末年是中国最黑暗的时代,战争四起,瘟疫蔓延。人们流离失所,田地抛荒,哀鸿遍野。人口锐减,从五千多万人口,锐减到一千万左右。形成了“千里无鸡鸣”的悲惨荒凉的景象。曹操积极实行屯田制,发展恢复经济,恢复人口。制定了保护农田的制度。曹操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使得在曹魏统治下的中原地区,成了全国经济最发达,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
第四、大胆选拔人才,用人唯才是举。
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他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社会风气有所好转。210年到217年,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第五、横刀立马,征战四方。
曹操的军事才能来说,更是天下无双。就连毛主席也不得不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从陈留起兵、逐鹿中原、官渡之战、远征乌桓、赤壁之战、西征凉州、讨伐张鲁、相争汉中……那是何等的霸气和英雄啊。在带兵方面,他治军严整,法令严明,魏武军令》、《魏武船战令》、《魏武步战令》等反映了他严明的军令。
第六、文学和艺术成就。
曹操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曹操的书法也是非常的成就,汉中博物馆里有曹操的手书《衮雪》二字,浑圆大气,如滚狮子。
第七、子孙成就斐然。
老子英雄儿好汉。曹操的子孙后代的成绩也是在中国历史上璀璨夺目的。政治上,儿子曹丕称帝。曹操同儿子曹丕、曹植成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
总之,曹操一身的成就,非凡卓越。文可吟诗作赋,挥毫泼墨。武可统领万军,征讨四方。历史上能超越他的,出其左右的,也屈指可数的。
不把曹操奉为英雄,却把一个投机分子刘备奉为英雄,千古笑话!
努尔哈赤算不算“一代枭雄”?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1626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奠基人和开创者。二十五岁时起兵,逐步统一女真各部,平定关外各种势力并获得了蒙古部落的支持。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时,建立后金,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开始正式与大明王朝分庭抗衡。之后席卷辽东,并先后攻下明朝在辽的七十余城,几乎清除了明朝在关外的全部势力。天命十一年(1626年)在宁远城下兵败于袁崇焕,七月中旬,努尔哈赤去世,葬于沈阳清福陵。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努尔哈赤,简称老哈,不得不佩服人家“吹牛皮,戴绿帽,创八旗,挨炮弹”的能耐。
一、吹牛皮:
“十三副盔甲起兵”
这个口号听起来就提气,特别适合在战前动员时鼓动士兵。但事实上,这件事不太可能。
很多野史和影视作品中介绍努尔哈赤出身贫寒,少年磨难,厚积薄发,在青壮年时才起兵造反。可事实却是,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为建州左卫指挥,母亲出自喜塔腊氏,对!就是《延禧攻略》中尔晴她们家族。少年时的努尔哈赤虽不能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却也是衣食无忧和生活富足的公子哥,热衷于学习满文汉文,文韬武略,直至生母喜塔腊氏去世,才开始接触到一些重大变故。
明万历十一年,其父塔克世被明军误杀,努尔哈赤率领余部起义,保守估计人数应该在数百人之多。
“七大恨”是努尔哈赤发布的讨明总檄文,标志着后金与大明朝誓不两立,全面开战。其中的第一恨便是:我之祖父,未尝损明边一草寸土,明无端起衅边陲,害我祖父。
可真实的情况却是,明万历十一年,其父塔克世在配合明军攻击其他部落(充当伪军和向导的角色)的战斗中不幸被明军误杀。怎么充当伪军还有理了?当时的明军统帅袁崇焕看到七大恨以后,一脸的懵逼:“误杀友军是我们不对,可歉也道了,钱也赔了,这还没玩没了?”
二、绿帽子:
公元1620年3月,后金出了一件大事,努尔哈赤的大福晋突然被废。事情源于天命五年,有人向努尔哈赤告密,说大福晋勾引大贝勒代善,两人经常深夜单独私会。而且大福晋经常把自己的丝绸和金银器物赏赐给大贝勒。
努尔哈赤派人秘密查探此事。虽没有二人私会的证据,但却查实了大福晋赏赐过大贝勒金银器物。清史料中并没有名言这位大福晋究竟是谁,但极有可能是福察氏,因为《清史稿》中曾言“天命五年,富察氏得罪,死。”
不过,当时的福察氏已经年老,40岁左右吧,膝下的儿子都已经20多岁。而大贝勒代善时年30岁有余,周围妻妾成群并被努尔哈赤当作接班人培养,可谓是前途无量,代善是无论如何都不会与福察氏有染的。
也有分析,这位大福晋可能是阿巴亥(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当时十分受宠,而代善作为努尔哈赤当之无愧的接班人。努尔哈赤酒后曾说过:“百年之后,我的诸子和大福晋都要托付给大贝勒抚养”。因此,阿巴亥为了自己和三个儿子未来的生存,确有可能主动和代善走近。
而最大的可能,大贝勒代善打理朝政并最终接替努尔哈赤即位大汗,受害最大的莫过于另一位贝勒皇太极。当初,皇太极生母叶赫那拉氏贵为大妃,皇太极从小地位尊贵。可叶赫那拉死后,地位直线下降,而现在大贝勒代善的地位却与日俱增,所以皇太极心的中不满可想而知,最终策划了这场绿帽子风波。
三、创八旗:
八旗(正黄、镶黄、正白为上三旗,其余为下五旗)
努尔哈赤利用女真原有的狩猎和组织形式,创建了八旗制度,直接奠定了满清未来数百年的政治和军事基础。
女真部落狩猎时各出一支箭,每十人中立一个总领,总领称牛录额真(牛录,大箭的意思;额真,首领的意思),后来就演变成了一级官名,牛录成为最基层的组织。屯垦田地,征丁披甲,纳赋服役,都以牛录为计算单位,努尔哈赤便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良、发展、完善和定型,正式创立了八旗制度。
每300人设一牛录额真,五个牛录设一甲喇额真,五个甲喇设一固山额真。固山是满洲户口和军事编制的最大单位,每个固山有特定颜色的旗帜,所以汉语直接将固山译为“旗”。原有的黄、白、红、蓝四旗已经不足,后又增加了四旗,在原来旗帜的周围镶边,黄、白、蓝三色旗镶红边,红色旗镶白边。这样,共有八种不同颜色的旗帜,称为“八旗”,起初只有满洲八旗,后来又逐渐增设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统称八旗,而实际是二十四旗。
八旗“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披甲上阵。八旗制度以八旗为纽带,将全社会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行政、司狱和宗族联结成为一个组织严密、生气蓬勃的社会机体。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的一个创举,是清朝数百年的一个核心社会制度,也是清朝入主中原、统一华夏、融合各族的一个关键所在。
八旗制度,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满族乃至清朝的一个符号,真不知道老哈在得知自己的八旗制度成了影视作品中的噱头时会作何感想。
四、挨炮弹:
一位哲人曾说过:牛人走的每一步都是一个牛印。努尔哈赤作为一个牛人,连死法都颇具传奇色彩。关于努尔哈赤是怎么死的,历史上各种说法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死于“毒疽”,有的说是死于炮伤。
史书记载,努尔哈赤死于“身患毒疽”,但为什么会引起有争议呢?这是因为努尔哈赤的死因与宁远战役密不可分,而所谓的“毒疽”其实就是外伤或者准确说是炮弹击伤后没有及时有效的清理伤口引发的感染,最后导致死亡。
还有砖家指出努尔哈赤是郁闷而死的,为什么?因为宁远大战前努尔哈赤信心满满,希望一举拿下宁远重镇,结果呢。长年征战的努尔哈赤遇上了初出茅庐的儒生袁崇焕,非但没有拿下宁远城,反而还被人家击中一炮,带着体内还没取出来的弹片丢人败兴的撤回了盛京,心内郁结加上伤口感染,不久就向剧组领了盒饭,杀青了自己的全部历史戏份。
曹操乃一代枭雄,针对历史上的抹黑,你怎么看?
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个称号是曹操年轻时当时知名人士许劭对他的评价,看看他以后的所做所为,还真是名副其实十分恰当。
当与袁绍分裂在逃跑的途中,他因为猜疑误杀了吕伯嗜一家,他虽有些后悔但不认错“我宁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这也暴露他作为奸雄的嘴脸,弄得想追随他的陈宫心凉了半截分道扬镳,最后投了吕布。
他逃到北方后招兵买马,并把汉献帝接过来,“挟天子以令诸侯”,得到了政治上的优势,可以名正言顺的讨伐其他军阀,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政治上“唯才是举”,经济上实行屯田(军屯,民屯),兴修水利。这些措施的施行,使他招募了大批人才,经济实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但随着势力的增强,他个人越来越澎涨,野心越来越大,若不是还顾及名誉,早就一脚把皇帝踢开取而代之了。
他的“奸臣”称号还在于作者本人,罗贯中尊刘贬曹,始终认为天下是刘家的,刘家人当皇帝才是正统,就连刘备在书中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崇。曹操的“奸”,还表现在他的细节上:挖人坟墓,霸人妻子,残害忠于汉
的臣子如逼旬彧自杀。
曹操也是个性情中人,临死时哭哭啼啼地把妻妾叫到跟前,分给她们财物,让她们个自回家而没有让她们殉葬,这也表现了他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人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对于古人理应盖棺论定。曹操得到的公正的评论是当时“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如何评价电视剧东北一家人?
这部剧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情景喜剧,《东北一家人》它有它的风格,有它的内涵,也有值得探讨与思考的地方。还记得那个“翠花,上酸菜!”吗?成为了当时红遍全国的流行语。
“老张开车去东北,撞了;肇事司机耍流氓,跑了……”《东北一家人》的片头用的是雪村的成名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东北一家人》讲述的是吉林长春一户普通人家的故事:老爸牛大爷退休前曾是劳模,退休后就和老伴一起操心子女的生活;大女儿牛继红是个幼儿园老师,有个10岁的儿子军军,和前夫孙明离了婚又复了婚;儿子牛小伟原先在牛大爷的工厂上班,恰逢90年代国企改革,小伟就成了下岗工人,下岗后的他也不闲着,下海在自家的小区开起了饭馆“达达杀猪菜”;小女儿牛小玲职中毕业,一时还没找到工作。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过日子,生活的点点滴滴也成了街坊四邻津津乐道的趣闻。
不了解东北的人可能觉得东北人野蛮,不讲理。但时真正了解的人都会说东北人仗义,豪爽,热情。
《东北一家人》一共120集,每集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除了几个主要演员,当中还有很多明星大腕客串。
冯小刚“偷起了马葫芦盖”,王刚“做起了算命半仙”,邓超“装起了低俗大款”……这些场面在以后的电视荧屏就很少出现了。
每一集都非常幽默。当时正在热播《东北一家人》时,每回听到那愉快的东北腔调,心情就变得无比舒畅。作为一个东北人,深深的为东北而骄傲。
一部真正的喜剧不止是纯粹的搞笑,应该是在带来欢乐的同时,还同时给人启迪。《东北一家人》就是这样,当中幽默、逗趣的台词处处闪烁着智慧、哲理的光芒。比如牛大妈常说的:“见人常带三分笑,话到嘴边留半句”;还有“得意的狸猫凶似虎,落魄的凤凰不如鸡”等等,这些民间俗语恰好十分生动地道出了人生万相。
有一集我印象很深:牛小伟交了一个大学生女朋友,牛小玲谈了一个研究生男朋友,两人都领着刚处的对象回家。然而只有中学水平的兄妹俩看上去和各自的对象很不搭调,果然在家庭聚餐时闹了很多啼笑皆非的事。
虽然是剧中的笑料,但仔细一想不乏生活道理:两个人要走得长远,一定是处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当然线的高低和爱情没有关系,不管是和你一起吃牛排喝红酒还是裹大葱蘸大酱的人,都是好伴侣。
《东北一家人》就像那道名菜——东北乱炖,家长里短、喜怒哀乐烩在一起,咕噜咕噜地冒着热气。让你开怀大笑的同时,也能学到剧中人物积极、乐观、随性的生活态度。
有人说这部剧“土得掉渣”,但是生活的本来面貌,不就是土里土气的吗?
另外谢谢给我点赞的你们。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