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怒江傈僳阔时文化旅游节
云南怒江州
密封发酵10天左右,神秘的大峡谷,被称为怒江大峡谷大峡谷或东方,境内群山王力,江河纵流,拌入曲冷却后,放入洗净的骨灰盒。 醋,醋,酒主要是玉米,各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类型的
云南怒江州
密封发酵10天左右,神秘的大峡谷,被称为怒江大峡谷大峡谷或东方,境内群山王力,江河纵流,拌入曲冷却后,放入洗净的骨灰盒。
醋,醋,酒主要是玉米,各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类型的分布。
经常穿到孩子们远离家乡和亲人。
使用在山中长大的藤手镯是一种罕见的,独特的红葡萄,益气补作品显着的效果。
另外漆蜡混合蜂蜜;国境线长达449.67公里的。
总面积?14703平方公里,总人口45880000人:珙桐的珙桐树,外国人也被称为鸽子树,我们共同的名字酒梨树落叶乔木,叶广卵形,基部心形,锯齿形叶片边缘。
为什么叫鸽子树?四月,五月,其白色的花盛开的花卉生产基地,两大巨头的乳白色苞片,往往随风起舞,,仿佛鸽子飞是一种珍贵的观赏植物在世界上。
怒江空心黄连大多种植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坡林地。
怒江雨及有雾,潮湿的空气,新鲜的腐殖质土是软的,深,黄联盛长的地理。
黄连至少3年种植开挖。
年度需要除草地球的两倍。
从挖掘黄连碰撞干燥之处,簸净,每一道工序都倾注了辛劳和怒江阿姨精工劳动怒江傈僳族女孩的黄连乐在云南黄连中的上品,是很难得的。
怒江蓝色兰花兰科一般兰花品种,分布极为广泛,在世界上的培养。
自古以来,兰花是花卉爱好者喜欢的培育高档花卉种子。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白色高黎贡山峰会澎湃的怒江沿岸,深深植根于整个峡谷怒江蓝色,土地肥沃,雨量充渍,宜人的气候,丰富的兰花的天然大花园。
阵阵清香,清爽。
根据一个聪明的工作花王宣称:排名第一的云南怒江的兰花种植兰花,优良品种的兰花在峡谷中的一切。
他还表示,明确:“怒江是兰花的故乡。
早在几年前,他亲自采集的40种兰花栽培出来给它一个朋友来访。
这是说,这位不速之客并非偶然访问,他是世界兰花,更深入的研究,慕怒江兰的名称,专程找到兰花。
怒江,弹簧和完善的文心兰如蝴蝶飞舞双蝴蝶兰和孤立的芳香一个单一的蝴蝶兰,以及红,黄,白,绿颜色的雪兰,雪兰花和独立的发夹的骄傲兰;夏芽集群慧兰迎风飘香,夏,秋,冬像老虎的轰鸣声大花蕙兰,陈香兰,生活在海洋深处的峡谷中所有的兰花,他们身着神秘的雾纱散发出阵阵的香味峡谷,并增加了一些仙山灵气。
贝母怒江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两个天然药材宝库的珍贵药材 - 贝母,这里生产的。
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雪山,草甸区,厂房小,圆润的颗粒,形状像一颗珍珠,当地人命名为根据其形状高黎贡山珍珠贝碧罗建的雪珍珠。
“盛夏高黎贡山,碧罗雪山融化的冰和积雪的高山草甸鲜花发芽时的最佳季节是每年夏天收购贝母,手持长刀在这里住了多年,全国各族人民,后面的挖掘工具的草药来的高山草甸地段挖掘贝母。
虫草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海拔3000米以上的顶部山,增长的珍稀药用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的药用的鳞翅目蝙蝠部,是一种寄生虫草蝙蝠蛾的幼虫。
虫草是一种真菌,一般,一般秋天到寄生虫杀昆虫的越冬在越来越多的蠕虫病毒在次年夏天,因此在虫草育寄生虫“冬虫夏草”之称。
医书,冬虫夏草是著名的滋补。
7%左右的虫草虫草药用有效成分酸的含量,是上品。
的经常被引用的处方剂,功能补肺益肾,主治消费咯血,腰酸膝疼痛,身体虚弱,贫血和其他疾病。
怒江是中国人的主要产地之一奔波竞相收购的珍贵药材冬虫夏草冬虫夏草在中国每年夏末,当地贸易部门的个人山货供应商,峡谷迷宫繁忙的线索。
灵芝的怒江肥沃的土地,到处都生长的药用植物。
,灵芝就是其中之一。
灵芝,人的神化“灵芝仙草。
不朽的真菌生长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加少许更生动的峡谷,有些闷热的精神魅力。
灵芝,也被称为“木灵芝,是多孔菌科,也称”紫蓝“,”紫芝“,”灵芝灵芝仙草“,以及它的形状而得名的地区,如伞的形状,“伞灵芝鹿角,鹿角灵芝。
”美誉的灵芝相同的,填补了神化“仙芝灵药。
灵芝,温暖,甜蜜,功能益精气,强筋骨和肌肉,主治心悸,失眠,健忘,疲劳等症神疲。
灵芝是可供观赏。
据记载,灵芝菌盖肾形或近圆形,花瓣状腐生菌类。
表面纹理,紫色,棕色,似乎漆样光泽,质地坚硬,浅棕色的背,一个小洞。
菌柄细长,圆柱形或分枝状,直立或扭曲,紫暗,生于菌盖底部。
灵芝是适宜的生长在深山密林,或出生在悬崖峭壁上的古树和木根。
山,碧螺雪山分布。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腊竹底和独龙江马库,一棵树的面粉树,当地群众把它称为“亚当斯留下黑”,意思是面粉树。
亚当斯叶黑“一般生...
去怒江旅游要注意什么
怒江号称“云南最后一片秘境”。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因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
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1%。
由于各民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婚丧嫁娶礼仪等方面的差异,产生了“阔时”、“鲜花”等众多传统节日,形成了多彩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
怒江翠竹绿林、云雾拥山、景色壮丽,有“东方大峡谷”之美誉。
这个时间段去怒江游玩,天气已经开始冷了哦,需带上厚衣服特别注意早晚温差。
顺便分享你几个不错的应用方便你怒江之行的一些游玩安排等。
青驿:结伴功能、攻略游记分享等。
百度地图:线路规划、导航等。
美团:附近美食、住宿等。
基本上怒江之行的一些游玩安排等,这些还是比较方便实用的。
...
傈僳族有哪些传统文化与习俗
僳僳族的风俗习惯:阔时节与澡塘赛歌会僳僳族节日众多,规模较大的有“阔时节”、“新米节”、“刀杆节”、“火把节”、“收获节”、“澡塘会”、“拉歌节”、“射弩会”等。
“阔时节”,亦作“盍什节”。
“阔时”是僳僳语音译,“岁首”、“新年”之意。
是僳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因过去多以对物候的观察来决定日期,故各地没有统一、确定的节期。
一般多在公历12月下旬至第二年1月举行。
1993年12月,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决定,每年12月20至22日为阔时节,以便让各地僳僳族同胞能同迎新年,共庆佳节。
节日期间,一般都要酿制水酒、杀鸡宰猪、舂粑粑,准备各种丰盛的食品。
还要采折与全家男人人数相同的松树枝插在门口,寓寄祛疾除病,幸福吉祥。
同汉族的习俗一样,除夕之夜要吃团圆饭。
即使有人身在他乡,家人也要为他留出席位、摆设碗筷。
有的地方,从除夕开始,禁止到别人家里去,即使是分了家的父子兄弟也不能往来。
直到初三后才解除限制,多数地方从初一开始,人们便聚集在晒场或开阔地,开展对歌、跳舞、荡秋千、射弩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
怒江地区的僳僳族同胞有的还要前往泸水县登埂澡塘参加“澡塘赛歌会”活动。
有趣的是,过阔时节时,僳僳族同胞谁家舂出的第一块粑粑都会先拿给狗吃。
据说,这是为了感谢狗“给人间带来粮种”。
僳僳族民间流传着不少狗与粮种的传说,如其中一则说,古代人类浪费粮食惊人,天神知道后大怒,下令将所有粮食收回天庭。
人类面临灭顶之灾。
在此危难时刻,一只狗奋不顾身,顺杆爬上天宫偷来粮种,拯救了人类。
刀杆节在僳僳族农历二月八日,僳僳族农历二月八日的刀杆节,相传是纪念一位对僳僳族施以重恩的古代汉族英雄。
僳僳族人民把这位英雄献身的忌日定为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并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征仪式,表达愿赴汤蹈火相报的感情。
刀杆节这天,几名健壮男子先表演“蹈火”仪式。
他们赤裸双脚,跳到烧红的火炭堆里,表演各种绝技。
第二天,他们把磨快的36把长刀,刀口向上分别用藤条横绑在两根20多米高的木架上,成一刀梯。
表演者空手赤足,从快刀刃口攀上顶端,并在杆顶表演各种高难动作。
如今,这项惊险的传统祭奠仪式,已演变为僳僳族好汉表演绝技的体育活动。
“澡塘赛歌会”,又称“春浴节”,也是僳僳族的传统节日盛会。
现多于僳僳新年的正月举行。
地点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首府六库市以北10余公里处的登埂、马掌河等温泉。
届时,邻近各县、区的群众身着盛装。
携带干粮、行李,甚至炊具纷至沓来。
平时寂静的温泉,此时处处帐篷林立,人头攒动,欢歌笑语,热闹非凡。
过去以洗浴治病为中心的春浴节,现在成了人们休闲度假、歌舞狂欢的节日。
尤其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几十人一帮、数百人一伙,赛歌、对诗,寻找爱的伴侣,通宵达旦,乐此不疲。
“江沙埋情人”,是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福贡县一带僳僳族青年的传统节日娱乐、求偶活动。
每年正月初四、初五左右举行。
届时,男女青年们欢聚怒江河畔,歌舞嬉戏。
还要在同伴的帮助下,在沙滩上挖出沙坑,将意中人抬入“埋葬”,并装出非常悲伤、痛哭流涕的样子,唱丧歌,跳丧舞。
取闹过后,才将意中人拉出。
他们认为,通过这一活动,一来表示恋人间感情的真挚与深厚,二来可以将附在意中人身上的“死神”埋掉,使意中人健康长寿。
“嚼烟与“贴面酒”僳僳族男女都有嚼烟与饮酒的习俗。
客人来了,要敬送烟丝;男女寻求伴侣要丢烟丝盒为信物。
可见烟丝在僳僳族人生活中的位置。
嚼烟时,先将烟丝放入口中,然后放点由槟榔根、李子树皮,栗树叶一起熬成的黑色胶状物质和熟石灰慢慢咀嚼。
不久,口唇就象抹了椰子红。
如今,一些妇女认为,嚼烟有失大雅,戒烟逐渐成了她们的自觉行为。
“贴面酒”,也叫双杯酒和同心酒,是僳僳族男女社交场面的一种嬉戏趣闹的方式。
他们常把自己酿的浓度高的酒藏与家中,留作款待客人。
至于宴会歌舞较大的场合,则往往饮临时酿制的水酒,以免喝醉。
僳僳族饮酒时所的盛器,较原始的是竹筒,现在有时用陶瓷器皿。
饮酒时,主人取一竹筒酒,与客人脸贴脸地一同喝光,不得有酒溢流滴地,否则就要从头来过。
饮“贴面酒”是绝对不避男女之嫌的,夫妻同宴,丈夫与其她女子贴面而饮,妻子也与其他男子来个“双杯尽”,这都是正常的现象。
初来乍到的外界人,往往被当地人灌得脸热腹胀,而主人却若无其事。
原来,主客双方喝“贴面酒”时,主人怕酒溢出,筒口稍向客人方向偏斜,客人怕酒溢出,自然“咕嘟咕嘟”的张嘴迎酒,主人却少饮了酒量。
不过,这种喝酒场面确实奇特难得,常给客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温泉“春浴”怒江峡谷的僳僳族人民至今仍保留着“春浴”的风尚。
凡沿江两岸有温泉的地方,都是人们欢聚沐浴的场所。
春节期间,人们带着年食、行李在离温泉不远的地方塔起竹棚,或找岩洞歇宿。
在温泉住上三五天,进行沐浴。
温泉分上池和下池,一般情况下男子在上池,妇女在下池,但距离较远。
有的每天洗五六次,他们认为只有反复洗浴,才能消除疾病,增强免疫力,才能有充沛的...
患者信息:男16岁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
病情分析:,颈部酸痛,不适感,应该是由于局部肌肉劳损导致,或颈椎病引起。
,意见建议:,像你的情况,需要确定是颈椎病还是局部肌肉劳损导致的症状,如果颈椎病的话,也有可能是颈椎滑脱导致,就需要通过手法治疗或手术治疗等,如果是局部肌肉劳损的话,需要平时保养结合按摩,针灸,敷药等治疗,平时保养的话,比如看书,看电视等长时间,就需要休息,活动颈部,按摩颈部等预防劳损加重。
请问:傈僳族和彝族有什么渊源关系?
傈僳族溶进了不少其它民族的血缘、蛇,因不堪纳西族木氏土司的奴役和战争的威胁。
1、从社会组织来看是以血缘和纽带的家支头人制度、荞,大批傈僳族在头人括木必帕的率领下,向滇西北怒江等地区迁徙。
在17-19世纪、临沧等州县。
其族名称最早见于唐代著述。
唐代史籍称“栗粟两姓蛮”或“栗蛮”及“施蛮”,一种是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拼音文字。
丧葬和贵州彝族是一样的、鸟。
舞蹈都是通过下肢动作来表现(可能这些舞蹈都源于生产生活中。
),以脚上动作为主,步伐矫健,傈僳族屋内火塘上的三脚架,禁止蹬踏或移动,也不能溅上唾沫和鼻涕,出殡时用7棵栗树抬、从音乐舞蹈文学来看,一部份进入缅甸、从服饰来看,一种是维西县傈僳族农民汪忍波创制的音节文字,山等3。
傈僳族是古夷人的一个分支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是不是今天的彝族呢?这是现在很多学者都很怀疑的一个问题。
我认为族别是会消亡的,音乐主要都是源于生活,所以由于历史地理位置不同。
先后使用过3种文字。
“尼扒”和毕摩的社会地位都高于“尼古扒”和苏尼的。
从他们的职责来看都是卜卦;一些人迁到老掴,都用土葬,只有非命死者用火葬(其实都是后来收到汉族丧葬的影响才用土葬的。
四川省的盐源、盐边;元明时多受丽江诸地纳西族封建领主等的统治。
16世纪中叶,与彝族同属一个族源、从语言比较很多单词都是一样的,如在傈僳族的语言里奴隶“搓巴”(P101《傈僳族简史》)意为小人、泰国等、“顺蛮”,均属“乌蛮”,出殡时用9棵栗树抬,就彝族服饰就楚雄型。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傈僳族人口数为634912。
使用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女的要穿7件;在四川火葬的时候难得要架9层、凉山型。
11、彝族和傈僳族都要过火把节、怒的药架7层;傈僳族祭男死者9块肉、滇雅碧江、金沙江、澜沧江两岸等广阔地带,人们所创造的音乐也是不同的,无酒不成宴席!,傈僳族根据服饰分为黑傈僳、白傈僳、花傈僳。
但是他们大多数都有共同的特点都崇尚黑色、男的用青布包头、女的都穿裙子。
难道这些数字出现在葬礼上只是一个巧合?,分家“海途”(P144《傈僳族简史》)这些和贵州彝语是一模一样的。
虎叫腊,过年为“阔什”这些和凉山彝语是一模一样的、木里、德昌等县也有分布。
直至清代迁徙还在继续。
在历史进程中,动作粗犷。
文学都有《洪水泛滥》《兄你们婚》《竹娃》,无酒不成礼、竹。
5。
8、鸡、从酒文化上来看彝族了傈僳族都很一样、德宏、楚雄、树,在贵州死者男的药穿9件外衣!!下面是我对彝族和傈僳族的一些认识、驱鬼、辟邪,已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推行。
傈僳族渊源于南迁的古氏羌人,不能用脚代手往三脚架下添柴,特别是和凉山的彝族是一样的——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
从图腾来看都有龙、乌蒙山型、滇西型、红河型、滇池及滇东南型等6大类型、虎,分布在今川、从婚姻和丧葬来看,在婚姻中彝族和傈僳族都要给“舅舅钱”,但是彝族和傈僳族都有“祭歌”。
乐器主要有口弦、笛子,祭女死者7块肉。
7?6。
凉山彝族的“德古”与傈僳族的“实扒”和“搓吾”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
他们都充当了调解人员的角色。
4、从巫术文化来看傈僳族有“尼扒”和“尼古扒”两种,彝族有毕摩和苏尼两种,该族人在起义失败后又曾多次迁徙、父母包办、近亲结婚。
)7、9两个数字在彝族的在葬礼上时隔吉祥的数字傈僳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丽江和迪庆,第三种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但是族群是不可能消亡的!10、从禁忌来看彝族和傈僳族都把火塘视为神圣的地方,都有血族复仇的习惯、从傈僳族的族源来看他是夷人的一个分支。
2、从他的宗教文化来看也和当今的彝族是一样的。
9、祭祖、祈福、大理、保山
傈僳族传说 傈僳族有哪些民间传说
傈僳族民间传说【产生年代】傈僳人在历史上从米易、攀枝花、盐边乃至云南等地逐渐迁入德昌境内金沙、南山一带聚居。
傈僳族聚居区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著称,这里居住的傈僳人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被誉为保持最原始的傈僳族风情域区。
傈僳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在战国时期属氐羌,秦汉时期为“叟'、“□”、“濮”,魏晋时期为乌蛮、顺蛮,唐代因本民族内部称谓趋于统一,始称“栗粟”(唐代樊绰《蛮书》卷四)。
早在元代以前,就进入了农耕时期,并散居于德昌、米易等地。
从《傈僳族黄谷祖宗的传说》、《傈僳族红腰带的传说》、《傈僳族媒山菩萨的传说》等所反映的内容来看,这些传说当是傈僳族原始狩猎和原始采集时代的历史,因此,可以断定,其历史十分悠久。
【分布区域】德昌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攀西经济走廊的腹心地带,北与航天城西昌市接壤,南邻攀枝花市,县内有金沙和南山两个傈僳族乡,距德昌城30公里,是全省傈僳族聚居最多的县,也是傈僳族民间口承文学十分丰富的地方,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童话、笑话、民歌、民谣、谚语等多种体裁,内容非常丰富。
【基本内容】(一)《傈僳族红腰带的传说》从前,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傈僳小伙子,常常在山林里安下绳套,不是套住野猪,就是套住獐子,每次“取山”都不落空。
这样,大家都喊他安山匠。
这天早晨,安山匠喜喜欢欢地来取山,走到一棵大槠木树下,一看:套着一只红棕色的毛狗了。
他很讨厌毛狗,不想要它。
顺手抽出腰刀,“呸!”了一声:“臭东西!我杀了你,丢在山上喂老鸹。
”举起刀子就要戳下去。
突然,那毛狗说起话来:“慢点!我不是毛狗。
”安山匠说:“最狡猾的就是毛狗,没得人听你说假话!”他又举起刀子要杀下去。
毛狗一点也不害怕,和和气气地说:“看人不能只看样子。
我只是披了一张毛狗皮,你信不信?”安山匠倒信不信,紧紧握住刀,瞪起眼睛,看毛狗耍啥子把戏。
毛狗说:“不信就看。
”一把拉掉披在身上的毛皮,露出白生生的皮肉,黑油油的长辫子,红润润的瓜子脸,水灵灵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小小的嘴巴,还有一对深深的酒窝。
阿呗!真比山茶花还好看。
安山匠惊呆了,问:“你到底是啥子人?”仙女笑眯眯地说:“不要怕。
我是天管师的女儿。
八月初一开天门的时候,我在南天门玩耍,看到人间有个又勤劳又勇敢的小伙子,他安山不嫌路远,种地不怕太阳晒。
天上那些天兵天将好吃懒做,一个都比不上他,我就喜欢他了。
”安山匠赶忙问:“你喜欢的小伙子是哪个?”仙女说:“就是你。
”安山匠心里一阵喜欢,又觉得很可惜:“你为啥偏偏披上毛狗皮啊?毛狗的名声臭得很!”仙女这才对他说:她把心事给阿爸说了,天管师不答允,她就成天跟在阿爸身边,左说右说,说了很久,天管师才同意了女儿的请求,喊她披上毛狗皮,假装被套住的样子,试一试这个小伙子的心是不是善良,待女儿好不好。
要真正满意了,才能成亲。
安山匠一听,很不好意思:“哎呀!我差一点就把你害了。
”仙女觉得他很诚实,就跟他回家,成了两口子。
第二年,仙女生了个又白又胖的儿子。
隔一年,又生了个乖乖巧巧的女儿。
一家人日子过得很美满。
两个儿女渐渐长大了,学走路,学说话了。
安山匠就给儿女讲安山、种地的事,教他们做活路;仙女给儿女讲星星、月亮的故事,教他们学礼节,都很快活,只是有个事情使她很为难,就是她从天上披起毛狗皮来到人间,一直找不到换洗衣裳。
一天中午,她趁男人不在屋里,跑上大山去,想找一身合适的衣服穿。
这时,本来是大太阳好天气,突然雷声“隆隆”下起了暴雨。
安山匠跑回家来,浑身淋得精湿,一看铺上两个娃儿睡得好好的,婆娘不在屋里。
等了一阵不见回来,他害怕出啥事,心里又慌,又着急,打起一把青布伞,顶着大雨上山去找。
一路走,一路喊。
走呀,喊呀!最后在一个山洞里找到了。
仙女给男人说了自己的难处,他马上走出山洞去想办法。
外面,满山的树木、花草都很好看,但是一样也不能当衣裳穿,他也觉得很难办了。
这时候,雨还在下,雨点打在伞上“笃、笃、笃”地响。
安山匠望着伞看了一阵,忽然灵机一动,跑进山洞去高兴地喊:“找到了!找到了!”仙女问他找到啥子,他使劲拉掉伞骨子,把伞衣递给婆娘:“你看,这一条裙子多合适!”仙女把伞衣当做裙子穿起一比试,不长也不短,刚好打齐小腿肚;一走路,伞裙飘飘浪浪,好看得很。
安山匠欢喜得拉起仙女就走,仙女一松手,裙子就逡掉在地上,她只好两手提着裙口走出山洞。
裙子是好,就是很不方便。
阿哩喂!安山匠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来。
这时候雨停了,天晴了,山头上现出一道五颜六色的彩虹。
仙女一看彩虹,心里晓得是咋个回事了,眼里流出了泪水。
原来,他们两口子真心诚意地相爱,感动了天管师,天管师把一条珍奇的仙绳抛下半空,化做这条彩虹。
仙女伸出两根手指,向空中的彩虹一剪,把一段红颜色的虹剪落下来,当做腰带,把裙口紧紧地扎起。
这样,裙子再也不朝下逡,两只手也腾出来做活路了。
傈僳妇女用仙绳做的红腰带,就像蓝天上的彩虹一样美丽;那剩...
请问云南怒江怒江是个市吗?
景颇族,中国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之一,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芒马、古浪、岗房以及耿马、澜沧等县。
传统节日有目瑙节、撒种节、尝新节、 新米节、 采花节、 能仙节。
目瑙节 “目瑙纵歌”,景颇语意为“大伙跳舞”。
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的九天内择双日举行,节期三至五天不等。
目脑作为一种大型的群众性歌舞活动,其由来已久,历史上,每逢丰年,出征、凯旋、婚姻嫁娶、敬祭鬼神等重要活动,均要跳“目脑”。
每逢目脑节日,村村寨寨的景颇人身着节日盛装,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入目脑广场。
广场上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欢快而不失庄严古朴的特色。
广场中央高竖着四根长约4米的目脑柱,亦称雌雄柱,中间两根为阴,外面两根为阳,上面皆绘有精美而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右边柱上往往绘以蕨菜花纹,象征团结奋进;左边常画回纹构成若干个四方形,并涂以不同颜色,表示景颇族的迁徙路线;中间两根柱子之间,交叉着两把长刀,为景颇民族骁勇强悍、坚强刚毅性格的具体标志。
目脑柱的左侧立着一个方形架子,上层是吹唢呐的座位;前面挂着一个两米长的大皮鼓和一面直径一米多的大芒锣,供跳舞时伴奏用。
广场四周用竹篱笆围起,目的是为了防止野鬼的侵入和牲畜的干扰。
舞蹈开始时,鼓乐齐鸣,人们由两位德高望重且又熟悉目脑舞路线的老人身穿大龙袍,头戴饰有孔雀、野鸡羽毛和野猪牙齿的目脑帽,手持长刀领头,后面跟着背铜炮和持长刀的队伍,妇女们拿着扇子或彩帕跟在最后,欢歌雀舞,热闹非凡。
参舞者少则百多人,多则几千人,从清晨到日暮,以日暮到清晨,通宵达旦地尽情歌舞,其间舞者跳累时可自动退场憩息片刻,而后又继续登场舞蹈。
撒种节和尝新节 撒种节和尝新节,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梁河、陇等县阿昌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日和八月十五日举行。
相传在远古时代,阿昌族人民中有个年逾古稀的老婆婆,每逢八月中旬收获季节,她总是不厌某烦小心翼翼地将各种谷物良种选留下来,转送给各村寨的人民。
由于帮助大家提高了耕种技术,她受到人们深沉的爱戴和尊重。
一年的八月,老婆婆突然在收获前逝去,为了弥补老人未能穿新、尝新而逝的最大遗憾,人们在她灵前敬献香喷喷的饭菜和新衣。
以后,每年八月十五日,阿昌族家家户户都用新收获的粮、菜、瓜果做饭,这样就形成了尝新节。
来年春天人们又将她留下的种子撒到地里,形成了每年三月十五日的撒种节。
新米节 新米节景颇族有趣的庆丰收节日。
每年农历八九月间,当田里稻谷成熟时,家家户户都要欢渡“新米节”。
新米节的前一天,主人家就开始准备。
他们背着插满鲜花的篮子,然后拣起一捆成熟的糯谷,背回家中,摆在鬼门旁边。
然后,便向各家发出热情的邀约,请他们在第二天作客。
第二天,男女老少和魔头欢欢喜喜地来到主人家,主人取出水酒迎接来客。
主宾互致问候完毕,就要准备新米节的饭食了。
妇女和小姑娘炒谷子、舂扁米、做粑粑、煮新米饭,上山采野菜。
小伙们欢歌结伴,下河捉鱼。
按景颇族的传统规矩,新米节这天不能杀鸡宰猪。
宴饮开始之前,主人要行祈祷仪式。
他把粑粑、扁米、水酒、干鱼、干老鼠排好祈祝,向鬼表白心愿,盼望人畜平安,风调雨顺,祛灾除祸。
如能如愿,将来一定杀牛供祭。
在新米节的仪式上,由年高德重的长者讲述谷子的来源。
据说在很久以前,景颇族种植谷子,但谷魂却上了天,地上的谷子长得不好,家狗见状日夜吠叫,终于把谷魂叫到了地上,从此,景颇族种植的谷子茁壮丰茂。
因此,景颇族对狗另眼相看。
新米节这天,要先给狗吃饭,其次才是牛,然后才给老人吃。
新米节这天,人们一边饮酒谈笑,一面和主要总结农事,讨论下种的适当时机。
泡田水的使用。
栽秧的技艺,旱地播种的方法和时限,开荒的设计。
轮种的学问等。
新米节是一个庆贺丰收的节日,也是一个促进农业技术交流的节日。
采花节 景颇语称“思鲜鲜”或“吉达”、“宁打”等,一般在春节期间举行。
届时,同寨或邻寨的青年男女相约在一起,带着粑粑丝、米饭、鸡蛋等食物,一同上山找一适合玩耍的地方,大家唱歌跳舞,说笑嬉闹,举行打“炀碟”等各种游戏。
情侣们则谈情说爱、互赠礼物,其余男女老少,则每人出些酒肉等食物,共同煮食。
老者唱歌给年轻人听,歌词多为吉利之语。
饭后,大家唱歌跳舞,一同玩乐。
晚上青年男女彼此相约,在公房和其它地方唱歌吟调,尽情娱乐,直到深夜。
能仙节 是景颇族青年男女为主的聚会、唱歌跳舞的节日。
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日举行。
这个季节正值春回大地,万物生长,辛劳一年的青年男女利用这一农闲的好时节,依照传统在依山傍水的平坦地方举行能仙节。
节日里,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的盛装,佩带各种的装饰品,聚集在一起,进行民歌、射击、打弹弓、刀舞等比赛。
去怒江旅游要注意什么
怒江号称“云南最后一片秘境”。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因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
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1%。
由于各民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婚丧嫁娶礼仪等方面的差异,产生了“阔时”、“鲜花”等众多传统节日,形成了多彩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
怒江翠竹绿林、云雾拥山、景色壮丽,有“东方大峡谷”之美誉。
这个时间段去怒江游玩,天气已经开始冷了哦,需带上厚衣服特别注意早晚温差。
顺便分享你几个不错的应用方便你怒江之行的一些游玩安排等。
青驿:结伴功能、攻略游记分享等。
百度地图:线路规划、导航等。
美团:附近美食、住宿等。
基本上怒江之行的一些游玩安排等,这些还是比较方便实用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