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汽车销量销量

汽车卖不动,2018年将成为26年来首次销量下滑的年份,这是高油价导致的吗?中国汽车从繁荣步入下滑,与油价并无关系——2012年国际油价曾达到90美元/桶上方,而在2008年甚至高达146美

汽车卖不动,2018年将成为26年来首次销量下滑的年份,这是高油价导致的吗?

中国汽车从繁荣步入下滑,与油价并无关系——2012年国际油价曾达到90美元/桶上方,而在2008年甚至高达146美元/桶,那时候中国汽车销量都没有下滑。


说中国汽车市场存在危 机,一点不为过,今年很多汽车制造商业绩惨淡,26年的好日子到头,很多企业和从业者一时很难适应起来。


为什么恰恰是今年汽车销量大幅下滑?汽车纵横杂志社的一篇报道,非常有见地。其总结的原因主要有三个:1,二三四线城市房价下滑;2,北方经济增速低迷;3,民营企业效益太差。


孔方兄转述如下。


  • 我们都知道,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得更早,汽车普及率也就更高,汽车的销量增速其实是低于内地城市的,这些年中国汽车销量的增长,主要动力也就来自二三四五线城市甚至农村。但今年的情况却是,二三四线城市的销量突然下滑得很厉害。为什么?这又要说到房地产。我们都知道,2015年以来,受到棚改货币化的推动(之前孔方兄多次解答过),小城市房价上涨非常可观;但在今年,棚改货币化重大调整,很多小城市的房价涨势难以为继,当小城市居民发现自己房子不再那么赚钱的时候,自然会减少汽车的消费量。


  • 市场结构变化,还体现为南北方之间的差异。其实这个逻辑和上文相同:南方城市更发达,汽车普及率更高,汽车销量增速其实是比北方慢的。但是北方去年和今年经济增速下降得更明显,尤其是天津(经济数据造jia)、内蒙(经济数据造jia)以及东北(长期以来增速都不行)。GDP是基础,如果GDP增长不上去,也就别指望汽车销量上去了。今年前三季度,吉林、宁夏、内蒙古、甘肃、黑龙江均出现两位数的降幅。


  • 今年民营企业经营非常困难,从最近高层的系列喊话就能看出来形势有多么严峻。民营企业贡献了60%的GDP,80%的就业人口,民营经济效益下滑,直接影响的是80%的人口的消费能力。今年以来,别看企业整体的效益还不错,但利润都被上游的资源型企业(绝大部分是国企)给拿走了,下游的制造环节利润非常差。

这里有一个更为直接有力的证据,表明私营企业效益下滑对车市的影响。众所周知,私营企业职工的收入水平低于国有企业,所以私营企业的职工构成了低价格汽车的消费主力。数据显示,9月份8万以下的车辆月销量同比降幅约30%,8-12万的车辆下滑约12%,即价格越低的车辆下降速度就越快。



总之,汽车行业作为价值最高的耐用消费品,最能反映人们的消费能力,其增速大幅下滑,是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了。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经济原理。

汽车销量首次负增长,车市寒冬之下如何取暖?

车市销量首次出现负增长,寒冬之下取暖关键靠政府:比如降低购置税、降低油价、购置小排量车给予补贴等等……。等过一段时间,人们购车积极性提高,经济高速增长,再取消相关措施甚至采取反措施!这样车市就可步入良性发展快车道!

汽车销量遇冷的原因是什么?

房地产套住了拥有社会20%财富的80%居民,正在供楼的不想百上加斤,希望上楼的,在储钱,殊途同归,不敢消费,再来一个高油价催化剂,事情自然水到渠成

帝豪销量为什么那么好?

车子的销量一般都是有颜值、动力、安全性能以及舒适性构成的,在很多人的眼里,国人更愿意相信合资品牌的质量,和耐用性。所以在叫车的销量榜里,一般不太能见到国产车的影子。

而对于吉利帝豪来说,销量却一直不错,自从它发行的那段时间里,销售就一直火爆,直到现在,依然是轿车销量里的佼佼者。

吉利帝豪的内饰设计,无需多言,就是讲究两个字“精致”。钢琴烤漆的中控面板,银色的装饰条,全黑色的内饰,不管是在外观和实用性上,都表现得相当不错。一台家用好车,首先就得外观漂亮,显然,帝豪做到了。

还有,帝豪的1.3T,就是讲究耐用,省油,静音的,CVT变速箱整体表现平顺,一台家用车,一台买菜车,能做到静音,省油,舒适就够。

而帝豪给人最大的惊喜,不是平顺的发动机,也不是宽大的乘坐空间,而是它的地盘舒适性,我敢说,很多国产的“大车”,外观好看,内饰也能很好看,但是唯独底盘,一直都做不好。底盘调教这种东西,需要很深厚的功力,该软的时候软,该硬的时候硬。这一点,帝豪做到了。

针对旧款帝豪的一些不足,新帝豪在造型、动力、品质、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对比旧款帝豪,获得过“中国心”2014年度十佳发动机的全新帝豪1.3T发动机几乎达到了经典帝豪1.8L发动机的动力水平。

他们最大马力分别为133ps和139ps,6马力的差距在平时的驾驶中几乎感觉不到。另外,由于排量更低,技术更先进的原因,新帝豪的实际油耗要比经典帝豪低很多,官方数据显示,它们百公里平均油耗分别为5.9/L和7.7/L。按日均行驶60公里计算的话,平均每月要少消耗32.4L油,按国际标准油价5.51元/L,每个月能省下近200元油费,一年就能省下超2000元油费。累积油耗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无疑是一个很看重的方面。

虽说帝豪并不是一款完美的车,在静谧性、变速器、内饰做工等方面还是稍显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帝豪的确是一款综合性价比较高的国产车。

Anywhere anytime,覆盖全国的移动互联网汽车救援网络平台,救援就在你身边"sos1295",关键时刻显身手!回答车主各类养车用车急救问题,认为有用的请关注并点赞,谢谢!

哈喽 我加了“sos1295”

“寒冬”来临,汽车销量持续走低,铝合金轮毂市场会受影响吗?

这个肯定会受到影响的,毕竟所有主机厂的整体产销量都下降了,中国车市目前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趋于饱和,所以上游厂家销量下降下游零部件肯定会受牵连……

为什么连续两个月轿车总销量都比SUV总销量高?

事物发展总有一个回归规律!(谢谢邀请)

没有任何事只升不降,也没有任何事只降不升!

SUV风潮风迷了这么多年,本属于客气序列的SUV,大家都被其高大霸气,视野开阔所迷!

风迷归于感性,现在终于回归,归于理性,主要有以下几条理由:

理由一:性格使然,大多数人都不是高大威猛性格外向的人,而买了SUV之后发现,大车更显自已渺小,比如说镇江亿都家居建材城总经理陈玲凤,温州泰顺人,生的娇小,本为教师,开了几年宝马X6,实在受不了了,换成了保时捷轿跑。

理由二:大车移车入位比较麻烦!

理由三:大车耗油量普遍比较高,特别是在油价不断攀升的当下,使用成本谁都得掂量!

理由四:过路过桥费也比轿车高,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成本!

理由五:底盘高,好处适应山区等地型,一般自驾游用着比较称心,可正式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这就显得劣势了,没有轿车平稳了,SUV安全性就差了。

理由六:同级别的SUV车价普遍比轿车高,当然也是流行SUV的挤压的!

综上所述,轿车销量开始高于SUV是一个理性回归的必然,桥归桥,路归路,SUV领导者不是也开始动轿车的蛋糕了嘛!

新能车悦/您身边的新能源汽车参谋!

汽车销量排行榜对买车有没有参考意义呢?

据国内领先的缺陷汽车产品信息收集平台车质网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共有270款车型符合车质网“2017年度国内乘用车投诉销量比排行榜”入围条件。其中,轿车118款,SUV车型128款,MPV车型18款,面包车7款。据车质网对近两年国内车主投诉信息研究分析发现,2017年国内乘用车投诉销量比的市场平均值为万分之14.1,数值较2016年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国内乘用车整体的质量口碑有所提升。据统计,2017年投诉销量比优于国内乘用车均值的车型总计196款。

上榜车型需具备哪些条件?

为了让评价结果更加客观,《2017年度国内乘用车投诉销量比排行榜》中剔除了因为没有统计渠道而无法得到真实销量数据的进口车和商用车,同时,要求入围车型在2017年上市需超过3个月,且在2017年累计销量不低于15000辆。经过层层筛选,2017年共有270款车型符合榜单入围条件。在此基础上,以2017年国内乘用车投诉销量比均值作为界定标准,投诉销量比优于国内乘用车市场均值的车型即为上榜车型。

数据看点:

2017年,国内乘用车市场继续保持稳增长趋势,全年乘用车销量实现24,209,092辆,同比仅微增2.36%,随着购置税优惠政策的结束,未来几年微增长将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发展的新常态。具体到榜单中,与2016年相比,零投诉车型数量有所减少,但从榜单前100名的车型投诉销量比数值来看,较2016年普遍有所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内乘用车整体的质量口碑变化已趋于稳定,总体发展趋势向好。

1、自主品牌加速“向上”

得益于SUV领域持续快速发展,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再次突破千万大关,同比增长4.77%,市场份额提升至42.37%。随着自主品牌“向上之路”持续深入,自主品牌在质量口碑方面的表现得到明显提升。

从入选2017年榜单的车型来看,自主品牌车型共有88款车型上榜,占比超过4成,且排名均比较靠前,榜单前10名车型中自主品牌就占据了8席。其中,2017年三季度上市的全新车型WEY VV5不仅在投诉量方面实现“零投诉”,月均超8000辆的销量成绩也同样亮眼,夺取榜单冠军当之无愧。同样在三季度上市的全新车型吉利远景X3,也不负众望排名榜单第三位。此外,奇瑞、长安、宝骏等自主品牌也均有多款车型投诉销量比同样优于2017年国内乘用车市场均值。由此可见,自主品牌在“向上”过程中,产品力、品牌力方面的提升同样带动了其产品质量口碑的不断“向上”。

2、热销车型质量口碑参差不齐

据车质网数据统计显示,入选2017年榜单的热销车型(年销量≥10万辆) 共54款,较2016年增加4款。其中,自主品牌车型13款、德系品牌16款、日系品牌15款以及韩系品牌4款。尽管这些热销车型在2017年均收获了不错的销量成绩,但在质量口碑的表现上却并尽如人意,可以说参差不齐。

据统计,能够进入榜单排名前100位的热销车型仅有16款,自主品牌和德系、日系品牌车型占据了绝大部分,但相对而言,自主品牌的质量口碑表现要明显优于德系和日系品牌。这其中,宝骏310和广汽传祺GS8表现令人满意,特别是传祺GS8,做为广汽传祺冲击“天花板”的中高端SUV产品,在销量增长的同时投诉量保持稳定,值得点赞。此外,美系品牌别克GL8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作为MPV领域的霸主,别克GL8在换代后焕发了新青春,不仅销量较2016年增加了近一倍,其投诉销量比数值也略有降低,实属不易。

反观排名榜单100位以外的热销车型,大多投诉量较高,其中代表车型便是东风日产轩逸和长安CS75。前者419宗的投诉在整个榜单中尤为扎眼,在日系热销车型中处于垫底的位置,投诉问题依旧集中在“烧机油”和“变速箱异响”上,投诉量居高不下。而后者,长安CS75的轮胎问题以及各类异响问题不断,进入2018年之后,又被曝出现“机油乳化”问题。作为厂家的主销车型,在质量方面频频出现问题,值得相关企业深思。

3、德系质量口碑表现较好 法系仍垫底

在消费者普遍认知中,会认为德系和日系车型的质量相对较好,虽然这样的认知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多少也具备一定的可信度,这一点从车质网2017年的国内乘用车投诉销量比榜单中便可见一斑。

据统计,入选2017年榜单中的合资品牌车型共108款,其中日系车型39款、德系29款、韩系和美系各12款、法系车型7款、欧系车型9款。整体来看,虽然德系品牌入选榜单的车型数量并不占优,但其整体的质量口碑表现相对更加稳定,榜单前10名中,硕果仅存的2款合资车型,其中之一便是德系品牌下的上汽大众途昂,作为2017年年初上市的全新车型,能够将投诉销量比数值稳定保持在万分之1以下,足以证明其出色的质量口碑。

反观日系品牌,从入选车型的数量上来看,似乎日系应该是“大赢家”,但实际上,日系品牌的整体表现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优秀的非常优秀,差的是非常差。具体到榜单中,一汽丰田普拉多和东风日产劲客表现较为突出,一个是征战SUV市场多年的老将,一个是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两款车型的投诉销量比数值均低于万分之1,在众多日系品牌车型中出类拔萃。而差的,就要数一汽马自达阿特兹和长安铃木维特拉这两位难兄难弟了,不仅在日系品牌,在整个榜单中也是垫底的存在。特别是维特拉,不仅销量大幅下降,投诉量还出现了较大增长,导致其投诉销量比数值较2016年增加明显,排名也由2016年榜单中游跌至2017年的榜单末尾。

法系品牌在2017年榜单中的表现出现异动,刚刚3个多月的东风雪铁龙天逸 C5 AIRCROSS凭借万分之0.4的投诉销量比佳绩排名榜单第五位,同时在合资品牌中高居榜首。但由于其刚上市不久,能否保持这样的质量口碑表现,还有待观察。尽管如此,天逸 C5 AIRCROSS的优异表现却未能令法系品牌整体有所提升。

2018年汽车销量遇冷,该如何看待?

油价高,限号,销量不冷才怪

回首汽车销量,销量冠军除了朗逸还有哪些?

长城汽车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冠军。2017年12月共计销售新车125,585辆,2017年全年累计销售1,070,161辆,其中哈弗SUV 全年累计销售851,855辆。“WEY”旗下VV7、VV5销量继续高歌猛进延续过万增势。

冬季汽车市场销量如此低迷,国产车苦不堪言,究竟为何?

未来汽车销量低迷将会是常态,尤其是国内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车企,销量将进一步下滑。未来几年退出市场也不是不可能的。而第一梯队的国产车销量并没有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还有部分车型销量同比上涨!

例如表格中的吉利汽车,11月销量同比提高0.3%,累计销量同比提高29%。可以说成绩是非常优秀的!可以看出吉利收购沃尔沃后真正的实现了反哺!而长城汽车则也不示弱,降价促销保住了SUV一哥的位置。奇瑞则因为坚持正向开发而慢慢的取得了良好的成绩,1-11月累计销量也同比增高13.8%。比亚迪则凭借自身实力车牢牢的占据了新能源市场!11月份销量同比上涨9%。纵观这几个销量上升的国产车企,可以看出都是实力派!都有各自的强项!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

随着消费观念提高,那些不重视研发,一味搞借鉴模仿的车企,其销量下滑是必然的。特别是偶尔搞出爆款车型的车企,迷恋上了爆款,新车型如同下饺子一样推出,妄图在制造出爆款车型。而不在自身上找原因,不重视研发,不重视质量,目光短浅只求短平快的车企,早晚会被消费者唾弃的!而当车市严冬到来之际,最先死的就是这些不入流车企。将来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