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疾病自测

糖尿病测血糖,自测怎么最准确?现在很多的糖尿病患者都购买了便携式血糖仪,那么在挑选血糖仪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什么?如何正确使用血糖仪?  一、购买血糖仪时应注意什么?  首先,

糖尿病测血糖,自测怎么最准确?

在很多的糖尿病患者都购买了便携式血糖仪,那么在挑选血糖仪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什么?如何正确使用血糖仪?

  一、购买血糖仪时应注意什么?

  首先,应了解血糖仪的种类,血糖仪按工作原理分为光化学法和电极法两大类。光化学法血糖仪稳定性、准确性较好;电极法血糖仪因为电极材质的不同,内置矫正系统的差异,价格和准确性、稳定性有较大差异,这类血糖仪需血量少,测试快(数秒)。其次,应注意性价比,包括试纸的价格。再次,应注意售后服务。最后,买到一个血糖仪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注意了解仪器的特点和特殊要求,测试过程中如有疑问,应及时与专业人士沟通。

  二、血糖试纸如何保存?

  血糖试纸要求在干燥、10℃~40℃的环境中下放置。不要放置在卫生间或厨房,更不要放进冰箱,这些地方都极易受潮。如已放进冰箱,则需在使用前将密封的试纸筒放在室温中缓慢升温,直至其达到室温。在试纸筒未达到室温前不要取出试纸,以免在试纸筒中形成冷凝水。居住在一些比较潮湿的地方(比如南方)的病友应该注意:每次取出一条试纸应立即盖紧试纸筒的密封盖,以免试纸受潮;打开一筒新试纸尽量在三个月内用完;可能的话,尽量选购有独立包装的血糖试纸。

  三、为什么指血和静脉血测出的血糖值会有差异?应该如何看待?

  医院的生化仪测试静脉血糖有较严格的程序和质量控制标准,因此,结果相对准确。诊断糖尿病是以静脉血糖作为标准的,便携式血糖仪测出的血糖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因为血糖仪的准确性受温度、湿度和其自身稳定性及灵敏度的影响,其测出的血糖值可能与生化仪测出的静脉血浆血糖值存在一定的差异。

  四、在测指血的时候,需要消毒吗?应该怎样消毒?

  测试前手指的皮肤准备推荐用温水和皂液清洗手指,或用酒精棉签消毒,两种方法都可以。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用肥皂、流动水洗手作为指血测血糖前的皮肤准备。但不论哪一种方法都必须记住:手指一定要在干燥状态下取血,也就是说温水和皂液清洗后要晾干手指,酒精消毒后要等酒精完全挥发后再用采血笔刺破手指,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需要强调的是,不宜采用含碘消毒剂(如碘伏、碘酒)消毒皮肤。采用葡萄糖氧化酶原理的血糖监测系统(包括电极法与光化学法原理的血糖仪),碘酒、碘伏中的碘可以与血糖试纸中的酶发生反应,产生误差。这是因为:电极法原理的血糖仪是当全血滴到试纸条的反应区,样品中的血糖与化学底物(酶)发生反应,产生一个电流,通过检测电流的强度来计算血糖的含量。碘与酶也可发生反应,从而干扰电流的数值,使血糖值产生偏差。光化学法原理的血糖仪通过检测反应过程中试条的颜色变化来反映血糖值,碘可通过上述化学反应及本身的色泽干扰颜色的变化,从而影响血糖值的准确性。

  五、测试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①尽量在室温下测试;

  ②避免将仪器置于电磁场(如移动电话、微波炉等)附近;

  ③采血量不能过多或过少(特别是光化学法的血糖仪)。

  六、采血时应注意什么?

  取血点如果选在手指正中是很痛的。一般建议取血点在手指偏侧面,这里的神经分布较手指正中少,痛感较轻。但也不要太接近指甲边缘,这样不易消毒,不好挤血。取血点可在十个手指轮换选取,多数人选取除大拇指外的其余八指。取血前可用温水洗手,垂手臂,使手指血管充盈,这样容易采血。采血笔刺破手指后,应从指根向指端(采血点)方向轻用力挤血,不要用大力挤血,否则挤出的血浆、组织液占了较大比例,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如果挤不出血或血量较少怎么办?可能与下列原因有关:

  ①末梢(手指)循环差,可采取温水洗手、垂手臂等方法。

  ②采血的深度不够,采血笔有不同的刻度,要了解自己采血时适合哪个刻度,然后再“下手”。

  ③挤血的技巧没掌握。除了上述的“轻用力”外,挤血的用力处应距取血点至少0.5厘米以上,挤血时可以看到出血点处的皮肤充血。如果在距离出血点太近的地方用力挤血,血管都被“压扁”了,怎么能挤出血来呢!

  七、应该如何保养和清洁血糖仪?

  血糖仪要放置在干燥清洁处,正常室温下存放即可,避免摔打、沾水,勿让小孩、宠物触及、玩耍。血糖仪允许工作的温度是10℃~40℃,湿度是20%~80%,太冷、太热、过湿均会影响其准确性。使用中,血糖仪会受到环境中灰尘、纤维、杂物等的污染,特别是检测时不小心涂抹在其上的血液,都会影响测试结果,因此要定期清洁和保养机器,清除血渍、布屑、灰尘。清洁时,应用软布蘸清水擦拭,不要用清洁剂清洗或将水渗入血糖仪内,更不要将血糖仪浸入水中或用水冲洗,以免损坏。对测试区的清洁一定要注意,擦拭时不要使用酒精等有机溶剂,以免损伤其光学部分。应注意将试纸条保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每次使用时不要触碰试纸条的测试区,并注意其有效期。

监测血糖对于控制糖尿病、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一天监测血糖的时间分布为七个点,分别为早餐前空腹血糖,午餐、晚餐前血糖,三餐后血糖以及睡前血糖。

八、那么,各个监测点对于血糖的控制有何意义呢?

监测早起空腹血糖

代表基础胰岛素分泌的情况,及头一天晚间用药是否可以控制血糖到次日晨。

  空腹血糖间接反映在没有应激因素存在的情况下,机体自身的基础胰岛素分泌水平;空腹血糖还可体现降糖药的远期疗效,对于长期使用降糖药的患者来说,空腹血糖的良好控制有重要意义。这里所说的空腹血糖是指禁食8~12小时后的血糖,即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午餐和晚餐前的“空腹”则不在此列。

  测空腹血糖最好在6:00~8:00取血,采血前不用降糖药、不吃早餐、不运动。

监测午餐、晚餐前血糖

可指导患者调整要摄入食物的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的量。

测三餐后血糖

  代表进食刺激后胰岛素的分泌情况,以及药物与饮食治疗的情况。

  对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监测餐后两小时血糖有时比监测空腹血糖更重要,因为这类患者空腹血糖可能并不高,但由于其胰岛素分泌功能已经受损,受高糖刺激后反应较差,而出现餐后高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还可以反映控制饮食和服药后的综合治疗效果,便于指导饮食和药物治疗。应注意,测餐后两小时血糖应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到满两小时为止,有些人吃完饭后才开始计时,其结果就有了明显的差别。

监测睡前血糖

  防止出现夜间低血糖或清晨空腹高血糖。

  如出现空腹高血糖的情况,应监测夜间的血糖。

  另外,在下列特殊情况下要加强血糖监测,以更好地了解自身情况:

  1.经常血糖过高或过低;

  2.怀孕或计划生育的女性;

  3.患病期间;

  4.日常生活有所改变,如旅行、运动、饮食习惯的改变等;

  5.当医务人员调整药物的时候。

血糖自我监测是糖尿病患者达到治疗目标的关键,原则上强化治疗时每天要多测几个点的血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一般治疗情况下只要定期监测空腹和餐后两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即可指导治疗。

检测血糖的次数和血糖控制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近期血糖波动较大,或者血糖一直控制不理想,那么应该严格按照每天测7个时间点血糖的频率进行检测,即三餐前+三餐后+睡前,如果早晨出现异常血糖波动,必要时还需加测凌晨2点或3点血糖。2、血糖稳定:每周至少测3次

如果血糖控制已经比较稳定了,也不要以为血糖监测不需要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也应该至少每个星期监测3个时间点,比如每周一三五监测餐后血糖,或者二四六监测餐前血糖。总之就是抽检,如果发现血糖异常,应该及时就医。

该怎么自测自己是否患有冠心病?

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的健康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尤其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这一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群生命和生活质量的疾病,大家更希望通过简单、准确的方法判断它是否发生,以避免其带来的严重后果。

其实给予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有很强的代偿能力,除非主要血管发生了严重的血管狭窄、痉挛甚至血管内血栓或粥样斑块脱落,才会引发患者出现胸痛(心绞痛)症状。否则,很多患者会成为无症状冠心病(隐匿型冠心病 lat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的受害者,即日常生活没有问题,而在心电图(静息或有一定的负荷时)会出现异常表现,随病情发展最终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这就是,我们经常会听说,周围有人,没有什么既往不适,却突然发生心源性猝死的祸根之一。

那么,如何通过自我测评判断是否罹患冠心病呢?这要从多方面因素考虑:

1.性别、年龄因素: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特别是绝经期前女性,因为有雌激素的强大保护作用,患冠心病几率很低。

2.家族史:如果家中,尤其是父母、兄弟姐妹有明确的冠心病史,则自己也要提高警惕,尽早进行冠心病相关检查。

3.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梗塞患者,即使无症状,也建议男性在45岁、女性50岁后,进行一次冠心病相关的全面检查。

4.症状:出现活动或晨起后胸骨(胸部正中的骨头)后压榨性疼痛,范围手掌大小,向牙齿或左侧肩部放散,持续一分钟或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的患者,应尽早就医。

6.不良生活习惯:熬夜、吸烟、酗酒、肥胖、缺乏体育活动、情绪易激动的朋友,注意进行心血管方面相关检查。

7.体检异常:在日常体检中,如发现心电图、血糖、血脂(或脂肪肝患者)、睑黄疣等异常改变,应警惕心血管疾病高发风险。

总之,冠心病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因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所以预防重于发病后治疗。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的体检至关重要,同时,发现疾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猝死风险才是最终得目的。

特别提醒:如果某些治疗或药品,号称能够消除、取出或溶解动脉粥样斑块,根治冠心病,那一定是虚假宣传,请朋友们提高警惕,勿让骗子得逞!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怎么自测?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眼部并发症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几乎所有的眼病都可能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眼部并发症之一。在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20%-40%发生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重在早发现、早治疗。

糖尿病患者从确诊疾病开始,就要定期做眼科检查,借助仪器检查,医生可帮助患者及早发现是否有眼部病变,以早诊断,早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从而有效保护视功能。

由于糖尿病眼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自己很难发现,因此,当出现以下症状时,要尽早就医:

1、视力出现减退,近视程度加重,尤其是夜间视力下降很明显。

2、看东西有闪光感。

3、眼前出现发黑的物体漂浮,类似蜘蛛、小球或蜘蛛网。

4、视野出现缺损,视力范围比以前明显缩小。

5、看东西不清楚,或者出现重影。

6、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

自闭症是什么疾病?

正是因为我同学的小孩患有这种疾病,所以我才对“自闭症”有所了解。

“自闭”顾名思义自己我封闭,生活在自己的空间、思维里,与外界的交流、接触极少。从医学上来讲,又称孤独症或孤独性障碍,它是身体广泛性的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有:与人的沟通能力缺乏、几乎没有社交能力、对大部分事物无明显喜好、对强光或刺激性声音表现焦虑不安等等。

自闭症的病因根本目前还不太明确,可能导致自闭症的主要因素有:

1.先天遗传因素:如染色体的异常,单卵双生子患病概率更大一些。

2.病原体感染因素:主要的病毒有风疹病毒、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其他还有梅毒螺旋体、弓形虫等。

3.孕期因素:孕妇吸烟、熏酒;窘迫性流产,宫内感染等。

自闭症的早发现早诊断很重要,一般小孩在三岁以前逐渐出现语言发育或社会交往障碍,兴趣范围狭窄等临床表现时就应及时就诊明确病因。我同学的小孩就是因为发现迟了,现在的治疗和训练对他很难有所帮助。

自闭症的治疗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训练和教育,有条件的能跟正常儿童一起上学、生活是最为完美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自闭症患儿有普通的社交能力、掌握最起码的生活技能、促进基本的语言交流。特别提醒:如果患儿有情绪不稳定、易冲动、有攻击行为的应该给予药物配合治疗。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大家,欢迎关注、点赞给予鼓励。谢谢!

口臭是疾病吗?


笑口常开,为什么有的人微笑口难开?

因为有口臭的存在,所以不能无所顾忌,纵情开怀。有隐疾的人,公众场合有时侯真无奈。说话或出气时口中散发异味,很讨厌,给人际交往中带来不便,笑口难开。

口臭主要原因是胃火盛,消化不良,牙周炎等疾病。脾胃功能失调,大肠传导失职,就会产生消化不良,食物滞于胃,食积化热,口臭便产生了。一不刷N次牙也不会消除口臭,只不过清洁口腔罢了。

知道了口臭大致成因,就应到医院找专科医师冶疗,对症下药,消除烦恼。口腔护理也很重要,洁白贝齿,开怀大笑,良好形象,人际交往中更易让人接近,笑口常开了!

哪种疾病最可怕?

会一直折磨你、伴随你一生但是又不致死的,而且还很花钱,但是花钱也只是起到缓解或者镇痛的作用,无法根治,除此之外还严重影响到你的工作和生活,导致你身心俱惫的,这种疾病最可怕。

肝火如何自测?

很多人常常讲自己“脾气大”,其实真的不是“脾”气大,而是中医里的“肝火旺”。

1、常常烦躁易怒是肝火。

《黄帝内径》说“肝在志为怒”,“怒则气上,恐则气下”。动不动就生气、气血上涌面色发红、须发怒张,是典型的肝火旺的表现。

2、失眠多梦不易入睡可能是肝火。

肝属木、心属火,肝火常常扰乱心神,就会表现为失眠多梦,白天也会烦躁易怒。

3、头昏胀痛、眼干涩、耳暴鸣,也可能是肝火旺。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是循行头面部的主要经脉,在头两侧的头痛多为肝胆火旺。头昏头胀也多和肝经、胆经密切相关。

肝开窍于目,眼干涩发红,也是肝火旺的表现之一。

肾开窍于耳,中医认为肝肾同源,耳暴鸣也可能是肝肾阴虚火旺的表现。

4、舌象

在舌象中,舌体两侧发红、点刺,苔黄,是肝火旺的舌象。

如何降肝火?

在日常生活中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心情舒畅是养肝降火的不二法门。

一些小茶方,比如冰糖菊花茶、枸杞菊花茶、决明子茶都有一定降肝火的作用。在现代医学中,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中风、偏头痛、躁狂症等常常和肝火旺密切相关,要特别注意。

分享降肝火的中成药: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疏肝解郁降火——加味逍遥丸;清泻肝胆湿热——龙胆泻肝丸。


》》关注赵一帆医生,获得更多健康知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