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胃炎的病因

胃炎的病因有哪些?胃炎的病因? 胃炎是最常见、最普通的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炎症。胃炎可分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一、急性胃炎 由细菌、药物、毒素、腐蚀剂造成。

胃炎的病因有哪些?

胃炎的病因?



胃炎是最常见、最普通的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炎症。胃炎可分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一、急性胃炎 由细菌、药物、毒素、腐蚀剂造成。也可由致病因子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胃壁,引起胃黏膜损伤发炎。进食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如沙门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肉毒杆菌毒素等等。几个小时后即可发生胃炎。

急性胃炎一般需卧床休息,吃流质食物或暂时禁食。呕吐腹泻严重的输液补充电解质和水。给予胃黏膜保护剂、抑酸剂治疗。细菌感染的给予抗生素治疗。吞服了强酸、强碱导致的腐蚀性胃炎可吃牛奶、蛋清保护胃黏膜。

二、慢性胃炎 主要为幽门螺杆菌致病,90%的慢性胃炎患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食用过冷过热过硬、辛辣食物,浓茶、咖啡、烈酒导致胃黏膜反复损伤,引起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治疗的药物就很多了,有保护胃黏膜的如硫糖铝片、胃膜素;有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降胃酸药如碳酸氢钠、氢氧化铝、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止痛药如阿托品、颠茄片、654-2等等。

中医中药对胃炎也有很好的疗效。



胃病关键是平时注重保养,饮食清淡,饭食宜软、温、少吃多餐,忌烟酒和刺激性食物。情绪舒缓,不要紧张急燥。

神经炎的病因是什么?

神经炎又称“周围神经炎”,各种病变引起的神经炎性和变性疾病的总称。从受累部位上可分为神经元炎、神经根炎、神经丛炎、神经干炎、末梢神经炎和神经-肌炎数种。

致使视神经炎的患病要素包括许多方面,主要有肺炎、腮腺炎,糖尿病等。神经炎的发病的原因是什么?

1,神经炎表现一般是痛苦、刺痛,受感染的神经痒痛和损失知觉,感染有些红肿以及严重的痉挛。

2,神经炎的病因对比复杂,许多要素都能够致使神经炎的。维生素B缺少、免疫系统疾病,长时间药物服用史等等。

3,B族维生素缺少, 可致使双侧视神经炎。

4,中毒, 能够危害视神经。长时间吸用旱烟或烟斗,长时间喝酒过量或养分不良者。

5,病毒性感染,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被激活引起。

6,面神经炎的发病原因因面神经微循环障碍,患者头部和面部受到过冷风、冷水热水等刺激。

7,颈椎病,颈椎骨骼错位歪斜压迫神经引起面神经炎发病,导致面部肌肉完全瘫痪者。

支气管炎的病因有哪些?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主要原因是病毒和细菌的反复感染形成了支气管的慢性炎症。气温下降、呼吸道小血管痉挛缺血、防御功能下降等因素利于致病;烟雾粉尘、污染大气等慢性刺激也可引起发病;吸烟使支气管痉挛、黏膜变异、纤毛运动降低、黏液分泌增多,有利于感染;过敏因素也有一定关系。

简单的说就是,导致支气管炎的原因有外因:空气污染、吸烟、感染、过敏因素等。有内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呼吸道防御 免疫功能减弱、营养因素、遗传因素等。

支气管炎还分两种类型:

1.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发病常由上呼吸道感染发展而来,多有鼻塞、流清涕、咽喉痛和声音嘶哑等症状,可有低热、畏寒、乏力等。早期痰量不多,但痰液不容易咳出,2~3日后痰液可由黏液性转为黏液脓性(就是无色或者白色的痰变成带黄色的痰)。受凉、吸入冷空气或刺激性气体可使咳嗽加剧或诱发咳嗽。早上起床或者夜晚咳嗽常较显著。一般来讲,急性支气管炎可以在4—5天内自愈,但是咳嗽有时会持续几周才会好转。

2.慢性支气管炎

主要表现为咳、痰、喘、炎,多见于老年人,起病缓,反复发作,特定季节发病或加重。排除了其他心、肺疾病,凡是有慢性或者反复咳嗽、咳痰伴有喘息,每年发病至少持续3个月,并连续两年或以上者即可作出诊断。如每年发病持续时间不足三个月,但有明确客观依据的,亦可作出相应诊断。

说这么多,其实只要在生活中做到戒烟,避免烟雾、粉尘及刺激性气体的吸入,并保持生活环境的空气清新和温湿度怡人,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避免在人多的地方逗留过久,基本就能预防支气管炎的发生。

胃炎癌变的信号有哪些?


胃癌的先期,往往和胃实热、胃虚冷、胃寒肠热、胃热肠寒、脾胃不和、肝胃不和、胃心痛、虫心痛、心腹痛、膈气痰结、哕逆、痞气、酒癖、胃中风等所反应的消化障碍的症状,有相似之处。只有晚期所出现的胃仅、噎膈屡冶没效果,才知道没法了。

就胃癌来说,胃炎癌变有五大特征:

一,胀满胜干痛楚;

二,乏酸纳呆而不吞酸;

三,体重剧减胜干其他胃口病;

四,大便秘结非常多;

五,胃气上逆,下转矢气。

这些从直观诊断很重要。这些症状反应在四诊方面能看出下列特点:

一,望珍,病人面垢无华,形容憔悴,唇,一派苦楚表情。与其他胃病不同的是舌诊。患者的舌体随着病情加重由胖变瘦、变薄,舌质为鲜红色,全无苔。这是胃阴已败、胃气濒绝,很难化生水谷的精微,没有益舌之本,所以表现出先兆性舌象。

二,切脉,脉来有力。是预后不良的兆头。

三,治疗,一旦确诊为肿瘤,应立刻停药,求诸手术治疗。等手术后,仍要用中医方法治疗,以防复发。用中医方法抗复发有很好的苗头。

膀胱炎的病因有哪些?

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尿路感染性疾病,占尿路感染的50%~70%。

尿路感染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路感染 性疾病。多见于妇女 (因其尿道较短而宽,距离肛门较近,病原微生物易 侵入;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比例约为8 : 1),老年人、免疫力低下 及尿路畸形者亦易患尿路感染。

革兰阴性杆菌为尿路感染最常见致病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 占全部尿路感染的80%~90%,其他依次是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粪 肠球菌、产气杆菌、产碱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 铜绿假单胞菌常发生在尿路器械检查后。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常见于尿 路结石患者。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柠檬色和白色葡萄球菌)多见于性生 活活跃期妇女。此外,腺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也可引起尿路感 染。感染途径主要是病原微生物经由尿道上行引起感染,约占尿路感染的 95%,其次是通过血液循环或局部直接感染等。根据感染发生部位可分为 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如肾盂肾炎、输尿管炎,后者如膀胱炎、 尿道炎,而临床以肾盂肾炎、膀胱炎最为多见。肾盂肾炎、膀胱炎又各有 急性和慢性之分。大多数尿路感染及时诊治易于治愈,少数伴有基础疾病 或泌尿道畸形或功能异常者,难于治愈。其次是本病复发率较高。

急性膀胱炎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膀胱黏膜血管扩张、充血,上皮细 胞肿胀,黏膜下组织充血、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重者可有点状或片状出血, 甚至黏膜溃疡。慢性膀胱炎时,膀胱黏膜苍白、粗糙、增厚,表面有时有 囊肿,膀胱容量由于黏膜固有层和肌层有广泛纤维组织增生而降低。膀胱 周围纤维化是罕见的并发症,镜下可见黏膜固有层和肌层有纤维组织母细 胞、小圆形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膀胱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下腹部疼痛 等,部分患者迅速出现排尿困难。尿液常混浊,并有异味,约有30%的患 者可出现血尿 (临床实验室检测常见终末血尿,严重时可有肉眼血尿及血 块排出)。一般无全身感染症状,少数患者出现腰痛、发热,但体温常不 超过38.0℃。

根据病因、病势、病程等情况的不同,常将膀胱炎分为以下几种:

1.急性膀胱炎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膀胱炎,发病原因大多是由 细菌从尿道口入侵,在膀胱内繁殖,常有尿频、尿急、排尿灼热感或疼痛、 血尿等临床症状。其发作大多很迅速,常于24小时之内造成严重不适, 甚至在几天内蔓延到肾脏而成为急性肾盂肾炎。大肠埃希菌是最常引起膀 胱炎的细菌,尤其在喝水量不足、憋尿的状况下,更容易让细菌有机会在 膀胱孳生。

2.慢性膀胱炎 急性膀胱炎治疗不够完全彻底,尿频、尿急、尿道 烧灼感及排尿不适症状会一再复发,或由多次重复感染或理化损伤所致, 并且细菌将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3.间质性膀胱炎 临床症状与一般膀胱炎类似,但各种实验室检查 均没有细菌滋生的迹象,患者的膀胱容量变小,一涨尿就会剧痛,尿路动 力学检查可见膀胱的弹性变差,膀胱镜检查可发现膀胱重复灌水再排空后 黏膜下出现分散的丝球状出血点。

4.辐射性膀胱炎 是指某些泌尿生殖系统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膀 胱受到池鱼之殃,组织弹性差、血管壁较脆弱,历经数年至数十年后容易 大量出血。

5.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现在无肯定病因,通常认为正常膀胱黏 膜受到感染、结石、梗阻、异物、留置导尿管等慢性刺激长期作用时,黏 膜上皮增生形成Brunn巢,此时称为囊性炎;囊壁细胞进而演变为柱状上 皮细胞,此类细胞胞核位于基底,胞浆富含暗染色颗粒,称为腺性膀胱炎。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根据患者的尿频、尿急、尿痛等临床表现及病史,结合实验室尿、 血检查结果较易作出诊断。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膀胱穿刺取尿培养是最主要 的诊断手段。

2.对慢性膀胱炎的诊断,需详细进行全面的泌尿生殖系统检查,以 明确有无慢性肾脏感染。或其他致病因素(如泌尿系统畸形、梗阻、糖尿病、 机体抵抗力下降等。)

3.部分病理类型需做膀胱病理组织活检。

(二)鉴别诊断

1.尿道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不伴有细菌感染症状的尿路刺激征,与 下尿路感染相似,但程度一般较轻,多次细菌培养阴性。尿频多在白天明显, 患者常伴有盆腔激惹症状,如里急后重、膀胱排空尿道酸痛、性交疼痛等。

2.结核性膀胱炎 有显著的尿路刺激征,常伴有血尿及全身结合的 其他表现。尿沉渣可检出抗酸杆菌。尿培养可检出结核杆菌,但普通尿细 菌培养为阴性。

【中医论述及诊治】

(一)病因病机

中医学中无膀胱炎之病名,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应属于中医的淋证范 畴。淋证主要症状为小便频涩而痛,据其病因和临床表现的差异又可分为 热淋、血淋、劳淋、气淋、膏淋、石淋等六种,急、慢性膀胱炎约属于前 4种淋证。

早在 《黄帝内经》中已有淋证的论述,如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 “小便黄赤,甚则淋。”又 “热至,则身热……血溢血泄,淋闷之病生矣。”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篇》指出:“淋之为病, 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并提出栝蒌瞿麦丸、猪苓汤、五苓散、 蒲灰散等治法和方剂。后世代有发挥和补充,隋、唐、宋、元、明、清至 今总结为上述六种淋证,用以指导临床辨证论治。

淋证的成因主要有外因和内因两种。外因多由感受湿热毒邪内侵下焦 膀胱;内因主要为劳累过度,房劳失节或先天禀赋不足,或患其他疾病体 虚未复,肾脾气阴亏损,火热及水湿内生,以致湿热毒邪蕴结下焦,肾与 膀胱气化不行,脾不能正常的运化水湿,水道失于通畅,酿成淋证。其热 毒较盛,尿灼热而痛,频涩不利者,为热淋;涉及血分,络伤血妄泄,小 便频涩且有血尿者,为血淋;其气机郁遏,水道失畅,或中气亏虚,气虚 下陷,膀胱气化无权,小便频涩且时断时续,通塞相兼者为气淋;淋证时 起时伏,反复发作,久久不愈者,此乃正虚邪恋所致,谓之劳淋。此四种 淋证皆与急、慢性膀胱炎密切相关。其次若肾虚下元不固,不能摄纳精微 脂液,小便频涩,白色脂液随尿外泄或下焦湿热蕴久,脂液运行受阻,外 溢尿道随尿而出,尿浑如夹膏脂者,皆为膏淋;下焦火热之邪蕴郁,炼液 日久而结为砂石,尿中间或下砂石者,为石淋。后二者当别论。

(二)辨证论治

1.膀胱湿热

症状:起病急骤,尿频、尿急、小便短赤灼热涩痛、淋沥不畅,小腹 拘急胀痛、痛引腰腹,或伴有发热、口苦、呕恶,或有大便秘结,舌质红 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泻火,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化裁。瞿麦20g,篇蓄30g,车前子15g,滑石20g,通 草8g,栀子12g,大黄8g (后下),黄柏12g,生甘草6g,蒲公英20g。 每日1剂,水煎服。

随症化裁:

(1) 若大便秘结、腹胀者,可重用生大黄至12g (后下),加枳实 10g,以通腑泄热。

(2)伴发热、口苦、呕恶者,可加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2g, 以和解少阳。

(3)若热毒弥漫三焦,发热较重、口干苦、口渴、小便涩痛、腹胀便秘者, 改用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以清热泻火解毒;然后再酌用八正散化裁。

(4) 若兼阴津耗伤,口渴唇干者去大黄,加生地黄15g,知母12g, 白茅根30g,以养阴清热。

(5)尿血者加小蓟15g,茜草15g,白茅根30g,以凉血止血。

(6)尿液混浊者加萆薢15g,石菖蒲12g,茯苓15g,以分清泄浊。

2.心火下移

症状:小便短少赤涩、灼热刺痛,小腹拘急胀痛,心胸烦热,口渴喜凉饮, 面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方药:导赤散化裁。生地15g,麦冬13g,玄参12g,黄连6g,车前 子15g,滑石15g,茯苓15g,生甘草梢6g,白茅根30g,淡竹叶15g。每 日1剂,水煎服。

随症化裁:

(1)小便淋沥涩痛较著者,加篇蓄30g,瞿麦20g,石韦15g,以加 强清热利水通淋之功。

(2)血尿明显者,加小蓟15g,蒲黄12g,丹皮12g,茜草15g,以凉 血化瘀止血。

(3)尿道痛甚不止者,加白芍15g,琥珀粉5g (冲服),以解痉化瘀止痛。

3.气血瘀滞兼湿热

症状:尿频、尿急、尿痛或小便淋漓不爽,反复发作,尿色深红,或 夹有血块,小腹拘急疼痛较甚,或兼心烦。舌尖红、舌质暗紫或瘀斑,舌 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理气通淋,活血化瘀。

方药:桃仁承气汤化裁。桃仁12g,大黄8g,桂枝8g,当归尾15g, 赤芍12g,青皮10g,枳实10g,益母草20g,石韦18g,三七5g,蒲黄 15g。每日1剂,水煎服。

随症化裁:

(1) 瘀血甚,血尿并有瘀血块、少腹刺痛者,加红花10g,怀牛膝 15g,以增行瘀活血之力。

(2)久病肾阴不足,虚火扰动阴血,症见尿色淡红,尿痛涩滞不显著, 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者,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3) 肾阴亏耗较甚,手足心发热,咽干舌燥者,加生地黄15g,麦冬 12g,鳖甲20g,旱莲草15g,以滋养肾阴。

4.肝郁气滞

症状:少腹拘急胀满,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尽,尿流时断时续, 伴神情抑郁、胸胁胀满、口苦等症,舌淡红、苔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通淋。

方药:逍遥散合四逆散化裁。柴胡15g,当归15g,炒白芍12g,茯苓 15g,白术12g,石韦15g,金钱草30g,青皮10g,生甘草6g。每日1剂, 水煎服。

随症化裁:

(1)脉弦,少腹胀满,上及胸胁者,加川楝子10g,小茴香6g,广郁 金12g,以增疏肝理气之力。

(2)舌暗紫,尿时阴部疼胀,为夹有瘀滞,加红花10g,怀牛膝15g, 以活血化瘀行水。

5.肾阴不足,兼湿热留滞

症状:小便混浊热疼,淋漓不尽,反复发作,咽干口燥,头晕耳鸣, 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舌红苔黄腻,脉濡细。

治法:滋养肾阴,清热利湿。

方药:猪苓汤合知柏地黄汤化裁。猪苓15g,茯苓15g,生地15g,滑 石15g,知母12g,黄柏10g,山药15g,山茱萸12g,丹皮15g,泽泻 12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车前子15g。每日1剂,水煎服。

随症化裁:

(1)兼脾虚中气下陷,气短乏力,小腹坠胀者,去滑石、黄柏、泽泻; 加黄芪30g,炒白术12g,党参15g,升麻8g,以补气升陷。

(2)夹瘀血,小腹及下阴疼,舌质暗紫者,加三七5g,当归15g,以 活血通络止疼。

6.脾肾两虚,湿热未尽

症状:淋证日久不愈,小便赤涩不甚,尿痛不著,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 病程缠绵,遇劳即发,少腹坠胀,畏寒,甚至闻水声即遗尿难以自控。舌 质淡,脉细弱。

治法:温肾健脾,达邪通淋。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味。制附片10g (先煎),桂枝8g,茯苓15g,泽 泻10g,生熟地黄各10g,山药15g,山茱萸12g,丹皮12g,干姜8g,怀 牛膝15g,沙苑蒺藜 20g,车前子15g,黄芪30g,炒白术12g。

随症化裁:

(1)脾气虚较甚,气短乏力者,重用黄芪至40g,加人参6g,以补中气。

(2) 肾阳虚较甚,神疲恶寒、四肢逆冷者,加肉桂8g,胡芦巴15g, 巴戟天15g,去桂枝,以温补肾阳。

【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在本病的急性期应注意休息;多饮水、勤排尿,以加强 内冲洗作用。发热者给予易消化、高热量、富含维生素饮食。膀胱刺激征 及血尿明显者,可给予口服碳酸氢钠片每次1g,每日3次,以碱化尿液, 缓解症状,抑制细菌生长,避免形成血凝块,对应用磺胺类抗生素治疗的 患者还可以增强药物的抗菌活性并避免尿路结晶的形成。对慢性膀胱炎反 复发作者,应注意积极寻找病因,及时祛除诱发因素。

2.抗感染治疗 对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一般给予单剂量或3天 疗程的抗生素药物治疗, 能有效控制感染。 单剂量如磺胺异唑2g, 甲氧 苄啶0.4g,复方磺胺甲唑2片,氨苄西林3g顿服。如遇频发性膀胱炎, 需根据药敏量治疗,选择敏感抗生素14天,短疗程3 ~6周。一般采用 复方新诺明或呋喃妥因每晚1次,可以连续服用,有预防复发效果。经绝 期妇女可加雌激素与抗生素并用,疗效更优。

对于重新感染者,应注意改变个人行为,如性交后立即排尿、更换避 孕药具等,如仍无效,可采取以下措施:①酸化尿液。选用孟德立安或马 尿酸多洛托品联合维生素C。②呋喃妥因50mg睡前服。③复方磺胺甲口唑半片 (每片含200mg, 三甲氧苄啶40mg),每周3次, 睡前服。

3.对症治疗 解痉止痛,对尿路刺激症状明显者给颠茄片或654-2、 阿托品等抗胆碱能药物,以解痉止痛。

【验案举隅】

(一)慢性膀胱(气淋证)

金某,男,65岁,农民。1975年4月15日初诊。

病史:小便不利伴尿痛及尿流中断1年。患者1年前不明原因发生小 便不利,时轻时重,尿时阴茎中痛而发胀,尿流过程中有时突然中断片刻, 用力后继而又通,尿色清亮,亦未出现过血尿,大便正常。曾在当地经中 西医治疗乏效,特来求诊。

症状:查其精神食欲尚可,唯在小便时感到阴部异常疼痛,余症如上述。 脉浮弦有力,舌质淡红,舌前部苔薄白、后部白厚腻。

辨证:气淋,缘由肝气不疏,膀胱气滞夹热而致。

治法:疏肝理气,通利膀胱,佐以清热。

方药:柴胡9g,白芍12g,青皮9g,香附9g,生甘草6g,广木香4.5g, 川芎6g,车前子12g,怀牛膝9g,猪苓9g,萆薢12g,金钱草24g。4剂,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复诊 (4月24日):服上药后,尿较前畅利,至今未再发生过尿流中 断现象,尿时痛胀感显减。小便不黄,尿中亦未见排出任何异物。脉弦缓, 舌苔较前退薄。效不更方,仍用前方加滑石12g,增怀牛膝3g。3剂,水煎服。 服法同上。

服上药后各症悉除,病随愈。

(二)膀胱三角区炎症激光术后未愈,兼外阴溃疡及老年性阴道炎(热 淋并外阴糜烂)

张某,女,56岁,医生。1999年5月10日初诊。

病史:尿频灼热及尿痛,伴小腹结胀及腰痛数月余。患者于1971年 患尿路感染2次,用西医抗菌消炎及对症治疗后好转,未予介意。今年初 发现稍劳则尿频灼热及尿痛等上述症状出现,给予一般治疗乏效,后赴某 医院诊治,经膀胱镜等检查诊断为:膀胱三角区炎症。给予激光及抗炎药 物治疗,开始症状略有减轻,随后又复如前,且发生过镜下血尿。于今年 4月7日再至上述医院复查,膀胱镜检提示:膀胱三角区糜烂处滤泡均已 消失,左侧尿道口内下方见多处数枚小滤泡。患者自觉该医院上述治疗未 见显效,故今日专程到我院求中医治疗。此患者同时患有老年性阴道炎和 外阴溃疡。

症状:小便频涩灼痛,小腹胀痛,腰酸困疼,外阴及阴道干燥灼热, 外阴有局灶性溃疡,颜面及颈项时潮红发热,无浮肿,大便利。脉沉弦细 左尺弱,舌质淡红而暗舌尖红赤、苔黄腻。

辨证:属热淋及外阴糜烂。缘肾阴亏虚,肝经湿热下注。阴虚则阳亢 化热,上潮则面颈红热;湿热下注迫及膀胱则成热淋,蕴郁日久腐及外阴 而致糜烂。

治法:滋养肝肾,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兼以外治。

方药:①生地黄15g,白芍12g,当归12g,柴胡12g,连翘12g,金 银花20g,板蓝根12g,蒲公英12g,甘草4g,山豆根12g,川贝母10g, 车前草15g,三七粉3g (冲服)。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②外洗方:千里光15g,野菊花15g,白蒺藜10g。加水煎30分钟, 滤液待温洗外阴局部,每日2次。每剂药液可分为4次用。

复诊 (6月7日):上药服用28天,现颜面颈项潮红发热显减,小腹 胀痛减轻,外阴溃疡略收敛,余如前。脉弦细、左尺较前有力,舌边尖红、 苔黄白相间而腻。拟宗前法,用初诊方加墨旱莲12g,金樱子20g,以增 补敛肝肾阴精之力;加半枝莲25g,土茯苓 15g,以加强解毒通淋之能。每 日1剂,煎服法同上。外洗方与初诊相同。

三诊 (9月27日):上药有时随症稍事加减化裁,坚持服用3个多月。 现尿利,尿频、尿急缓解,小腹已不胀痛但觉里面有灼热感。外阴溃疡在 7月初已全收敛愈合,局部干燥减轻,仍有热感,故当时已停用外洗剂。 偶有面颈部烘热,脉弦细略数,舌淡红、苔黄中心略厚。此肝经湿热下注 已显减,肝肾之阴未全复,治拟侧重滋补肝肾,兼肃清余邪。

方药:生地黄10g,熟地黄10g,山茱萸10g,山药15g,牡丹皮12g, 地骨皮12g,沙苑蒺藜18g,白芍15g,知母12g,黄芩10g,金银花20g, 车前草15g,生甘草4g,金钱草25g,半枝莲25g。每日1剂,煎服法同上。

四诊 (11月5日):服上药35剂,上述各症明显减退,仅在劳累后有 轻微尿频尿热,外阴微热,别无明显不适。脉弦略数有力,舌淡红暗、苔 薄白。11月1日经第3次做膀胱镜检查提示:膀胱内滤泡已全部消失,三 角区糜烂处愈合,膀胱内膜光滑。拟仍用三诊处方,加菟丝子15g,沙苑 蒺藜改为20g,去金钱草。每日1剂,煎服法同上。2周后改为间断服用, 每周服5剂间歇2天,以利善后巩固。

2000年5月16日随访,病痊愈后未再反复,精神愉快,食眠均好。

【临证注意要点】

1.本病属淋证,是内科常见病证,临床可见其病情有单一者,有复 杂多样者。同一患者亦常可发生两种淋证并存,虚实夹杂,甚或兼夹消渴、 水肿、癃闭等证。因此,临证要注意正确分辨各种淋证的虚实、兼夹及转化, 以实验室检查为辅助,明确病因;辨清其病机、病位、虚实以及标本缓急。 正确应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治疗原则。另一方面,如有对本证影响不 大的兼证存在时,还应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必要时兼顾次要 矛盾。

2.治疗当博采古今有效方药,在淋证治疗中,不应拘泥于一方一药来 通治,应广泛采纳并灵活应用古今行有之效的其他方药及治疗方法。

3.西药治疗本病亦有较好疗效,但对耐药的顽固菌株的病例及腺性 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和膀胱三角区炎症等久治无效者,改用中医药为主 治疗,往往可获显著疗效。

结膜炎的病因有哪些?

病毒或细菌感染、过敏、受环境刺激是导致结膜炎的主要原因。下面,“问上医”将从结膜炎的具体原因、不同类型的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来进行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结膜炎是什么?

结膜就是覆盖在上、下眼睑内和眼球表面的一层粘膜,能产生粘液保持眼睛表面滋润。而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指结膜发炎或者肿胀、微细血管也会肿胀且突出、眼睛变红的一种眼科疾病。


结膜炎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以下是导致结膜炎最主要的因素:

  • 病毒感染:比如感冒病毒感染到眼睛,导致眼睛发红、泪液分泌增加;

  • 细菌性感染:由细菌(如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会导致眼睛发红、出脓;

  • 过敏引起:由人体刺激原或刺激物(如花粉、宠物毛屑等)引起的眼睛瘙痒、发红、流泪和眼睑浮肿等眼睛过敏反应。这类原因导致的结膜炎是不会传染的。

以下常见的不良习惯会触发细菌或病毒性结膜炎:

  • 经常忘记洗手并触摸眼睛;

  • 重复使用纸巾和毛巾擦拭脸和眼睛;

  • 清洁隐形眼镜不当和使用不合适的隐形眼镜或装饰性的眼镜;

  • 使用被污染的眼部化妆品。

如果你有传染性结膜炎,要避免和别人共用化妆品。如果是化妆品导致的感染,一定要换掉化妆品以免再次感染和进一步的角膜感染(会影响视力)。


不同类型结膜炎的症状分别是什么?

细菌感染性结膜炎的症状:

  • 眼睛发红;

  • 眼睑有硬痂而难以睁眼;

  • 眼睛有发绿的脓状排泄物。

病毒感染性结膜炎的症状:

  • 眼睛很红;

  • 肿胀;

  • 眼睑有结痂;

  • 有水样分泌物或白色黏稠粘液。

过敏性结膜炎的症状:

  • 眼睛发红;

  • 有撕裂感;

  • 发痒;

  • 同时可伴有鼻塞、流鼻涕或鼻子发痒。

如果发现以上症状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治疗,遵循医嘱。


如何诊断结膜炎?

眼部检查,大多数情况下,眼科医生通过眼部检查诊断结膜炎。医生经常会询问你是否经常有急性结膜炎症状或是突发症状、是否接触过有急性结膜炎症状的人。

收集样本,并通过培养基分析是否存在致病细菌或病毒,某些情况下,眼科医生会对眼睛进行麻醉然后擦拭眼部表面来收集样本,并通过培养基分析是否存在致病细菌或病毒,这有助于确定引起结膜炎的具体原因。


如何治疗结膜炎?

常见的感冒病毒性结膜炎,症状一般持续一到两个星期会自行消失,可以通过冷敷眼部或使用冷藏的人工泪液来减少不适感,病情严重的话可以请医生开处方消炎眼药水。

细菌性结膜炎,眼科医生通常会开抗生素眼药水来加速恢复并治疗细菌性结膜炎。

过敏性结膜炎,冷敷眼部和滴冷藏人工泪液

冷敷眼部的方法:将敷布(毛巾)浸泡在水里然后将其拧干,并冷敷于眼部,注意不要使用同一块敷布/毛巾来敷两只眼睛,以免重复感染。


如何预防结膜炎?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预防结膜炎:

  • 经常洗手;

  • 避免用手揉眼;

  • 避免重复使用毛巾、浴巾、手帕、纸巾擦脸和眼睛;

  • 经常换枕套;

  • 定期更换;

  • 眼部化妆品,不与别人共用化妆品;

  • 严格按照隐形眼镜的使用说明佩戴和清洁隐形眼镜;

  • 如果容易出现过敏症状的话,注意适当减少外出并保证房间干净。


小贴士:慢性结膜炎发作时会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可能还会传染给他人。如果长期有异物感、眼疲劳不适或者怀疑自己有结膜炎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避免恶化。


以上内容由“问上医”整理自美国家庭医生智库,想了解更多权威、有趣的健康知识,欢迎关注我们!

皮肌炎的病因有哪些?

一、遗传因素:由于在兄妹中有发生PMIDM,单合子双生儿和PM/DM患者的亲属中亦有,提示本病有基因遗传倾向。在儿童DM和成人PM曾报道有HLA一BS频率增高。也有作者发现在成人DM和伴同胶原血管病变的病例中有HI。A一B14频率的增高。其他报告在白人PM中有HLA一B8和DR3增高,而在黑人中有HLA一B7和HLA一DRW6增高,DM中尚未见差异。 

 

二、病毒感染:近年来有学者将患者的肌肉和皮损作电镜观察,发现肌细胞核内,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周围的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胞浆和核膜内,有类似粘液病毒或副枯液病毒的颗粒。新近报告从一例11岁女孩病变肌肉中分离出柯萨奇A9病毒,然而在动物实验中至今未能在注射患者的肌肉匀浆而导致肌肉炎症,从患者血液中亦不能测出抗病毒抗体。临床可见到有人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发生了肌炎。Jo一I是PM的特异抗原,为组氨酸一tRNA合成酶,一些病毒抗原含类似成分,这一发现将病毒感染与免疫异常联系起来。  

患者在日常饮食中中可结合舌苔变化调节饮食,如:舌苔薄白,引适应以选配温性的食物,如姜茶,姜糖汤,姜皮汤;舌苔薄黄,示有热象,则饮食宜清淡,选配冬瓜汤,绿豆汤,番茄和绿叶菜汤,并宜忌油腻荤菜。

鸡肌胃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现在鸡的腺肌胃炎非常普遍,不管是任何日龄,任何品种,任何地方都同样存在。

这个日益严重的霉菌和霉菌毒素普遍存在有直接关系。

霉菌造成鸡内金糜烂,腺胃肿胀,肠炎,并且急易伴发肉毒梭菌,小肠球虫等消化道疾病。

造成鸡不吃,不长,不死。

大小不均,老中青三代同堂。

长时间感染会造成免疫抑制,抗病能力下降。

治疗原则控制霉菌,去腐生肌,健脾除湿,健胃消食,及时控制肠道并发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