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美食上海

你觉得上海有多少美食?我是上海人,也喜爱上海的饮食文化。现根据我几十年积累的体验和整理的资料,按照自己的逻辑分一下类,这样介绍起来会更清晰。第一次凭记忆写这样的文章,哪里

你觉得上海有多少美食?

我是上海人,也喜爱上海的饮食文化。现根据我几十年积累的体验和整理的资料,按照自己的逻辑分一下类,这样介绍起来会更清晰。第一次凭记忆写这样的文章,哪里不妥大家请见谅。

上海好吃的地方,真得是多到数不过来,你看,改革开放以来,在上海街头,最多的是美食街,最多的店是各种老字号饭店、全国各地风味的餐厅、各式各样的小吃、酒吧、超市和排挡,有的营业是24小时通宵的。到上海旅游,当然要尝尝上海的本帮菜。一般本地人常吃的本帮菜,都是看似不起眼的弄堂小店,价格实惠口味正宗。

本帮菜餐厅

我常去的有这二家

1、兴安餐厅 地址: 兴安路145号

藏在弄堂里的小店,亮堂堂的很干净。实惠又地道,选择挺多的,可以好几次不重样。老板人很不错,都会主动把零抹掉。有时候人多,就只能坐在弄堂里的折叠桌,也是别有一番味道。

咸蛋黄排条是必点,咸蛋黄口感沙绵,趁热吃第一口下去是酥脆的,肉很实,不会裏太多面粉,既有嚼头又不塞牙。喜欢咸蛋黄的人估计会放不下筷子。南乳空心菜,很上海的一道菜,非常推荐,吃起来新鲜爽脆,腐乳汁味道也特别地道。牛肉爬草头,上海经典家常菜,也是这家的招牌,草头超好吃,越嚼越香,牛肉很嫩,用酱油滑过很有味道,加上一颗新鲜的生鸡蛋,吃的时候拌一拌,蛋液会融进牛肉和酱汁,根本停不下来。松鼠鲈鱼,很家常,每次去都是看到好多桌有点。很大一条,炸得很酥,酱汁也入味。配料有松子、虾仁,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一道菜。罗宋汤,超大碗,酸爽、浓稠、配菜有卷心菜、土豆、洋葱等,越喝越开胃,推荐。

2、蝶园 地址 :吴江路湟普美食汇

同样属于好吃不贵的,很多上海人在这里带家人聚餐。店环境和服务都很好,地理位置也相当不错,就在吳江路,旁边还有丰盛里和太古汇,吃完还能逛逛。

菜品很丰富,强烈推荐他家的红烧肉!真得很!好!吃!

他家的红烧肉完胜上海绝大多数餐厅,很值得一尝。

另外,蝶园的咸肉炒饭和葱油拌面都是值得一赏的主食,味道很正点,尤其是葱油拌面,分量足,不会失望。我只要每次路过吴江路总要到那儿解解馋……!

小吃

上海的小吃最有名的就是小笼和生煎了吧,这几年又新开了很多买小笼和生煎的店,但是都不如我常去的这两家。

1、莱莱小笼 天津路504号

这家蟹粉小笼一定要去吃!门面很普通,但是却被评为上海最好吃的小笼包,没有之一。我也是听人介绍前去品尝的,它是藏在南京东路步行街背后20多年的老店,小笼都是现包现蒸的,小笼皮子晶莹透亮的、肉眼都能看到里面的蟹粉。咬一口就能看到金黄的蟹油,而且每一口都能吃到实实在在的蟹肉,很多本地人都是这常客。第一次吃,心急,还嘴唇上烫了一个泡!实际上,吃小笼要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用筷子轻轻夹起小笼,金黄色的汤汁往外流,配上他家自制的姜汁醋,吸一口,鲜掉眉毛,很过瘾!除了蟹粉小笼,他家还有虾仁和鲜肉小笼,都很好吃。

2、光头生煎 地址: 浦东海阳路802号

他家的生煎和锅贴很不错,堂吃,当生煎或锅贴拿到桌上,闻到香味就开始流口水,蘸点香醋,合着脆底小小一口咬下去,满口浓浓的肉汁,心满意足!

3、天香火锅楼(淮海店)

地址:淮海中路542弄103号近成都南路

酸菜鱼火锅汤底味道很赞,喝起来一点都不油腻,酸酸的很开胃。用料也非常新鲜,牛羊肉和虾滑是必点。这么多年了味道都没变,从来没有失望过,每次来吃都是新感觉!

4、蟹黄鱼(新天地店)

地址: 太仓路和马当路交叉口

非常小的一间店铺,每天都有很多人。他家的招牌蟹黄鱼面那个鲜啊!吃过一次就会一直惦记着那个味道。面条端上来就会看到上面满满的一层蟹黄,金黄的蟹油飘在汤汁上,蟹膏口感很糯,金黄鲜嫩,去骨不腥,味道平衡得特别好。不够吃的话,黄鱼和蟹粉都可以按份加。面条很有劲道,蟹黄裏在面条上,大口吃面的感觉太过瘾,最后连汤都会喝光,一碗根本不够!

情怀派餐厅

在上海很多老店,都有一批老食客一直追随,上海电视台有一档节目“人气美食”,更是吸引许多观众一到晚上,准点收看,收视率一直很高,有的还记下店的地址第二天前去寻找和品尝。吃的不仅仅是味道,还有情怀!

1、新上海阿叔 地址:天钥桥路209号

这家店在上海是老店了,他家有道菜叫“火焰烧肉”太好吃了,有大小份可以点,锡纸上点火,一层小火苗烧得肉外皮酥脆,肥而不腻,沾椒盐味道很不错,非常香~

老上海熏鱼也是这家店的特色,肉质很嫩,偏甜口,值得一尝!

2、阿娘面馆

地址: 思南路35号

店面很小、每到中午就有很多附近上班的人。最爱他家的黄鱼面,一定要先喝一口汤,黄鱼很新鲜很嫩,有一点点小刺,没有腥味,用辣酱浇头味道会更浓郁会更开胃,配上一份素鸡,完美!

3、誉八仙酒楼

地址:西藏北路大悦城北座7楼

上海最牛的港式餐厅,每天都很多人拿号排队。晚市下午5点半到10点,10点之后到凌晨1点味道夜市。环境和服务都很不错,很奢华的中式装修,还有调酒和DJ打碟,港式经典和上海摩登融合,特别有意思。

上海值得打卡的餐厅真得很多,这次先介绍到这里吧!在此说明一下,上海很有特色的饭店如上海老饭店、老正兴、老半斋、廊亦舫(正大广场店)等在这里暂不一一叙述了,待以后有机会再介绍。上述体验仅供参考,如有不妥,请指正!

上海码头周边有哪些美食?

热干面,豆皮,面窝,豆浆

在上海你最喜欢哪三道美食?

上海好吃的真是太多了,从里面挑出三个真是不容易~

“大壶春”

非常喜欢这家的生煎了!面发的特别好,一直是上海生煎的口味,汁水少,肉质挺细腻。再配上一碗粉丝汤简直不能再棒。

地址:浙江中路117号

“谈阿姨炸猪排”

无论春夏秋冬都营业到凌晨三点,夜宵打卡好地方~

8块钱一块的炸猪排,价格很实惠,肉质外脆里嫩,蘸上点辣酱油,就是小时候的味道~

地址:梅川路1788弄6号(祁连山南路)

“江阿姨油墩子”

算的上是网红店铺了,价格很良心,油墩子要反复炸个两遍,个头大,面糊少,里面的萝卜馅儿不是丝丝,特别爽口。

煎出来的油墩子金灿灿的,不是黑的。她们用的油很好,又干净,不需要格外的酱料,吃的就是原味~

地址:召稼楼古镇口


❤爱生活,爱美食,点击右上角关注我,本地热门资讯一网打尽~

非上海土著来沪一定不能错过的平民美食有哪些?

老上海葱油饼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葱油饼外皮是酥脆的,内里却又极松软,咬开之后,层层叠叠,夹了大量的葱花,葱香味儿和猪油的香气完美的融合
小笼
双酿团——一个团子里能吃到豆沙和黑洋酥(芝麻猪油)两种馅料,还是很棒的。
传统的青团将艾草汁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甜而不腻,带有青草香气
三丝眉毛酥是一种明酥,把馅料包入其中捏成饺子状,味道咸鲜酥香
蟹壳黄,其实里面没有蟹也没有黄(当然也有传说中的蟹粉蟹壳黄,但是我口福不够,从没吃过)。之所以叫蟹壳黄,是因为长得跟蟹斗很像,而且烘烤完之后金黄香脆,颜色也像出锅的大闸蟹。
单档汤和双档汤是上海家常汤品。1个面筋+1个百叶卷叫“单档”,2个面筋+2个百叶卷就叫“双档” 。汤清纯鲜,味道不要太好!
杏仁排酥酥的咬感和浓浓的黄油味太勾人了!表面烤的焦香,布满脆脆的杏仁片
栗子蛋糕,细腻的栗子泥,配上轻盈的奶油,一勺下去软糯香甜,浓郁的栗子香、清甜的奶油香,再加上一丝酒香
白脱小球其实就是一种小球状的面包,简简单单,看似平淡无奇,却还原了食材最质朴的真滋味,小身材大味道说的就是它啦
掼奶油就是扎扎实实滿滿一杯的搅打过变蓬松的奶油啊!热量与美味成正比,但是它那绵密的口感,清淡的甜味,浓郁的奶香让人欲罢不能!
西番尼有这么甜蜜的名字,吃起来也是辛福感满满,香浓的巧克力涂层加上一层一层绵密的海绵蛋糕,中间还夹有甜甜的果酱
红宝石的奶油小方是极品的甜点
别士忌类似于面包干,但是却伴有浓浓的黄油香味,表面撒上一层细砂糖,入口香甜,咬一口松脆可口
哈斗圆滚滚胖乎乎的身材十分讨人喜爱口感介于面包与泡芙之间。外层有厚厚的巧克力外衣,中间是酥皮夹着奶油口感绵实香郁可口。
老虎脚爪这是一种小孩子都不爱吃的点心,原因是口味淡。长大了之后,我才知道老虎脚爪慢慢嚼着的回味有多棒,可是现在已经几乎找不到这种单纯、原始的点心了。
粢饭糕:粢饭糕是小孩子最喜欢的食物。与粢饭不同,粢饭糕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粳米。唯一和粢饭相类似的是,粢饭糕中的米也不磨浆,而是原粒压成糕坯,下油锅炸。粢饭糕通常在调味时略带咸味,炸制出来之后,外表酥脆(小时候经常咬倒牙),里面极为湿润,是每次吃都不惜烫伤嘴也要大口大口吃掉的美食。
鲜肉月饼:需要单独列出来讲的食物。上海人一到中秋,必定会排队去买鲜肉月饼。我的不少北方朋友都能接受云腿月饼,但是鲜肉馅的月饼可能很难接受。不过如果是在中秋前后,不吃一下鲜肉月饼,就真的不算来了上海。
米饭饼是一种吃起来非常暖心的食物,用大米制作成的米浆在铁板上烘制而成。靠铁板的部位略带焦香,而白色部分则十分软糯,略带大米的微酸香气和甜味。
辣酱油蘸油炸食品绝对是享受,清爽的口感让它能很好地中和猪排的油腻。
小馄饨里肉馅星星点点,基本就是筷子头一点。但是汤头却很有说头,最好是用熬白又熬清的骨汤,配紫菜、葱花、虾皮、蛋皮丝,这一碗小馄饨与其说是点心,不如说是汤水。
油墩子热勺子里先淋一层面浆,用筷子夹上一大坨萝卜丝,再浇一层面浆,把萝卜丝盖住,接着就下油锅
外婆曾经跟我说起,她小时候在城隍庙吃油墩子,上面整整一只大虾。我从没见过这样的油墩子,在我的想象中,那只虾随着她的一次次描述越变越大,最后差不多是这样
豆花,上海的豆花可是咸的
黄鱼面,新鲜黄鱼去掉头尾和大骨,鱼肉雪白细腻,滑而不柴,一点腥气也没,汤头看似清淡,味道却十分浓郁,喜欢的还可以搭配雪菜,鲜得让人掉眉毛说的就是黄鱼面
天气一热起来,上海人就开始念叨着冷面了。劲道干爽的加蛋韭叶面,夹着清香脆嫩的面浇头,伴着花生酱的香甜和香醋作料的咸酸,凉盈盈地送进嘴里,从身到心开始涌现出一种说不出的清爽和快活。
焖肉面最讲究的就当然是焖肉了,先将焖肉浸入面汤中,已经酥烂半化的焖肉在面汤中将鲜味渐渐化开,焖肉鲜、酥、香、肥而不腻、入口即化,面条劲道,汤汁鲜美
辣肉面无疑是最具江湖气的一碗,热气腾腾的辣肉面端上来,微辣鲜香,面条弹牙,红油透亮,肉糜浓香,汤头鲜美,吃晚一碗大汗淋漓,一扫疲惫之感
大肠面的两极分化还是挺严重的,因为重口味嘛!不爱的人坚决不碰,爱的人恨不得天天吃
蝴蝶酥,关键是用料考究地道,感觉隔着袋子也能闻到浓重的黄油味道;口感香脆酥松就不用说,关键是蝴蝶酥做得够大,脸一样大的蝴蝶酥就问你们怕不怕!
生煎

上海有哪些不错的景点和美食?

魔都人强答一波,

景点:

1.外滩,如果你是摄影或者近代史爱好者,能在外滩拍出很棒的照片,看到近代史很多的变迁。

2.旧法租界,淮海路衡山路巨鹿路长乐路富民路等等,每一条路都有故事,一年四季能看到不同的风景(冬天可能萧条一些,不过也很美)。独立咖啡店和各种风情小餐馆,如果你喜欢的话,会很有收获

3.田子坊,虽然被吐槽一万遍,还是会推荐,更像是一种执念,新天地被造得太好了,田子坊仍有一些居民住着,挺有意思。

4.迪士尼我就不啰嗦啦;世博地块,基本上是演唱会的场所


美食 | 小吃类:

小笼:推荐富春小笼,要愚园路那家;米其林推荐的是城隍庙的南翔小笼,味道是可以,但是城隍庙游客感太强烈

生煎包,推荐大壶春,小杨生煎声名在外,但更喜欢大壶春吧

糕团类:沈大成和王家沙都是不错的,双酿团、金团、条头糕等都是江南特色

葱油饼:感动过BCC的阿大葱油饼队伍很长,其实这样的摊头很多,留心或者大众点评看看都能发现,大饼油条同理。

美食 | 舶来品:

如果要寻找30年代的感觉,德大西餐厅建议尝试,能遇见书中写的老克勒

西式糕点,红宝石的鲜奶小方已经大不如以前,主要是蛋糕胚变过,更喜欢栗子杯;老盛昌的哈斗,是上海独有的记忆;国际饭店的蝴蝶酥,不能错过;

上海本帮菜馆也是蛮多,如果过来玩儿,推荐(大约预估了人均从低到高):

进贤路上的家常菜,海金滋、茂隆等等;

圆苑、小南国、苏浙汇等连锁,红烧肉等等本帮招牌不会有惊吓;

老正兴(米其林一星,有道理的);

三林本帮会馆(上过舌尖,但是位置有点偏,东西是本地人的做法)

点石斋,和余秋雨有点关系,味道也是不错的,就是桌子间隔有点局促;

老吉士酒家;Home‘s私房菜(是餐厅,不是私房菜)

鲜墙房、福系列餐厅、雍福会(米其林二星,环境没的说)

————————我是分割线

本帮菜,和江浙菜系经常会融合在一家餐厅,常见的招牌菜有:

白斩鸡、红烧肉、糖醋小排、草头圈子、爆鱼、响油鳝丝(鳝糊)、腌笃鲜等等。

网红美食糕点店鲍师傅上海店排队7小时,价格翻一番,你怎么看?

喜茶和鲍师傅,真没那么好吃。


导语:黄牛排队背后,是店家坐收暴利,是消费品被神化,是你我被物化。被雇来排队的黄牛时间的确是金钱,只不过这份钱靠的是贱卖时间与身体。

前些天,网红店的套路突然被公之于众。像网红靠玻尿酸撑起精致的妆容,网红店的门面原来也是靠排队的黄牛硬撑的。

被暗访的黄牛称,自己属于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团队,并曾与鲍师傅达成合作,在其开张的第一天派了70多人去排假队,而喜茶也曾“下大投资”雇人排假队。

图片来源:网络

喜茶和鲍师傅一脸严肃地否认了这个“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的消息,并表示一直在协助警方打击黄牛。他们就差在脸上写上:“你们就是嫉妒我太红。”被欺骗的路人们也有些无辜,“原来线下也能刷单”。

雇黄牛排队的营销套路屡试不爽,难免让土逗心生荡漾,这里面到底藏着怎样一夜爆红,日进斗金的秘密?

排队套路秘笈

雇黄牛制造火热假象绝非网红食品店首创。从热门旅游景区前卖臭豆腐、炸土豆等小食的小摊,到喜茶、鲍师傅之类的网红美食店,再到楼盘开盘、明星接机、展会等,都不乏黄牛排队充场的身影。

图:看看新闻

排队黄牛与传统的黄牛有所不同。排队黄牛和商品的卖家有更深的勾连——他们往往受雇于商家,为商家排队,目的是为商家刷人气,引客流,营造“网红店”的假象。那商家是如何组织“假顾客”,又如何靠“排队”盈利的呢?

第一招:雇人排队,制造视觉冲突

门庭若市挣钱还是门可罗雀挣钱,答案不言自明。所以,商家不惜重金雇人排队制造视觉奇观,试图劝服消费者:自家的生意好,是因为产品好。

看看新闻采访到的黄牛表示,一般排十天的队,吸粉的效果就能达到。据一名喜茶的黄牛称,喜茶7天就办到了。喜茶为了制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开张第一天聘了300多个人假排队,且早上商场还没开门就要求站在门口,等真顾客来买的时候,就让出位置给他们购买。假排队的人员构成很有讲究,学生、青年、白领、中年人皆有。另一位黄牛表示,黄牛的分布也有讲究——他们不能一起到,而要分批到,慢慢到,不能让人家看出来。

第二招:减缓出品速度,拉长队伍,持续震撼

为保证“人气”居高不下,商家还需要通过减缓产品加工速度来助力。2014年左右,成都天天“排长队”的乔东家脆皮火烧店看起来甚是流行。但这个人气却是排队排出来的——商家在对其加盟商的培训中,核心培训内容并非如何制作,而是如何找“托”,以及通过延长制作时间,故意控制人流量,以保证随时有十几个人在排队。

奶茶“一点点”的排队场面同样闻名网络,其套路也是“减速劳动”。有网友对奶茶店的劳动过程做过分析:

传统台式奶茶店吧台一般为“一字型”,把所有工具设备放在同一条线上,有助于快速出单,提高效率。一点点把吧台设置成L型,操作区域相对较大,将所需工具设备分散,每个员工又是各司其职,所以经常看到店内员工走来走去很忙,降低了做单速度……一般奶茶单品制作速度大约在10-30秒左右,一点点则需要1-3分钟。最终的结果,即使其它奶茶店和一点点顾客数量差不多,总是一点点在排队,而且店员似乎都很忙。再经过社交媒体反复发酵,自然就会让人觉得一点点很火。

——公众号比目 《网红店,究竟值不值得排队5小时?》

土逗曾作为一名无知买家光顾过一家广州的“一点点”。点单后,排在前面的顾客不过三两个,土逗却等了足足半个多小时。

图:比目

第三招:排队“骗取”加盟商投资

上文提到的乔东家脆皮火烧店不仅制造排队来欺哄顾客,同样也为自己招来了加盟商的大额投资。据成都商报报道,一名来自长沙的旅客在成都目睹了这家火烧店的“火爆人气”后,决定加盟。而成为“市级代理”,需要“加盟费34万元,其中包括8万元押金。”

乔东家脆皮火烧店门口。图:成都商报

但不到一年他就发现,与当时看到的人气不同,自己家的火烧根本卖不出去。公司给的培训也是一些排队虚售的套路,令门店不赚反赔。而后他决定终止这场生意,到公司总部要求退押金却无果而返。在一个讨押金的微信群里,和他有一样经历的人达到87个。加盟商血本无归,总公司却已拿着钱消失了。

来排队吧,买一份优越

假排队只是商家营销链条上的一环,在打造出万人空巷的场面后,网红美食店还会买网络平台的大号做推广文章,以达到“制造幻象”的终极效果。

“饥饿营销”的套路显然已经尽人皆知,但商家依旧屡试不爽。商品提供者一方面,故意调低生产效率,制造低产量,以求“物以稀为贵”,提高价格;另一边,则通过雇“托”排队的方式来制造假需求,以吸引真顾客;最终通过旅游攻略平台、朋友圈等社交媒体病毒式的扩散,一个网红食品就诞生了。

“我也想去尝尝”大约是最单纯又最直接的想法,但在宛若静止的长龙以及铺天盖地的宣传之中,大约你已不再相信自己的味觉,而更愿意发一个朋友圈宣布大功告成,潜台词是我也尝到了稀缺品,买到了你没有的东西。

黄牛的时间不是生命

像明星买加粉装点人气一样,被神话的明星食品靠的是“黄牛”撑场。有组织、有规模的“黄牛党”往往层级分明,有负责和商家联系的“黄牛”、负责组织排队的“黄牛”等。而平日在商店门口排队的“黄牛”则处于金字塔的最底层。相较于其上级,他们的工作更为辛苦,但拿到的钱也最少。网上流传的“当黄牛月入万元”指的并非是这一群“排队员”,而是他们的上级。

这些“排队员”一般是兼职,主要由中老年人和学生党,或是一些无固定收入的人群组成。

2001年,姜凯经老乡介绍来到北京,摆过摊,打过散工,扛过包,倒过票,最后终于转了正行。按他自己的话来说,不容易。……

姜凯常年混迹于北京各个火车站。回忆起当年倒票的日子,姜凯说,那都是被逼得没办法,谁愿意没事风里雨里地倒票。

——经济观察报:《 “黄牛”生存法则调查》

根据网络上曝光的“喜茶排队员”招募信息,如果有处于大城市的、需要工作一整天的“快活儿”,一天的工资可以达到130元,工作时间为早上10点半到晚上8点半。但这样的情况并非经常出现。许多充当“排队员”的“黄牛”一般月入数百到数千不等,且收入极不稳定。

靠出售时间来盈利的商家并不只有我们熟悉的“黄牛”。苏州有一名小伙创立了一家“时间工坊”的电商平台,专门为人买菜、买早饭、排队、取号、办理业务,每小时定价十元。而在淘宝网上也有类似的“时间店铺”,靠出卖人的时间帮忙排队、跑腿来获取利润。在淘宝网上搜索“代人排队”,马上就能得到40家店铺的信息,所在地区遍布我国大江南北。

图片来源:淘宝网

而这样的“时间经济”甚至渗入到了高校当中,成为了不少大学生创业的路径。

记者下载了一款号称专注于高校跑腿服务的手机软件,学生通过该平台可发布跑腿需求和相应的赏金,若有人响应接受任务,完成后即可当面获得赏金。任务内容包含取快递、买外卖、代打卡等,赏金由5元到20元不等。

——中新网:《高校“懒人经济”日渐凸显,大学生变懒了吗?》

在“时间就是生命”的当下,有能力、有资本的而人靠脑力赚钱,而未能获得这样的能力与资本的“排队员”,只能贱卖自己的人力和时间。这种“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排队经济”,看似对店家、排队员和消费者均有好处,而实际上,这是一颗包着糖衣的毒药。

当人的时间被明晃晃地拿出来叫卖时,则喻示着社会分化和人的商品化均往前大迈了一步。一部分人用金钱将他人视作生命的时间买到手,用他人的命,为自己“续命”。

概而言之,黄牛排队背后,是店家坐收暴利,是消费品被神化,你我被物化。被雇来排队的黄牛时间的确是金钱,只不过这份钱靠的是贱卖时间与身体,而那一杯杯供不应求的喜茶宛若佛堂里供奉的泥像,路人虔诚等候,只待朋友圈炫耀那一刻灵魂升华!

上海必吃的美食有哪些?

谢谢邀请。每每说起上海美食,我认为不外乎以下三类,即菜肴、点心、糕点,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一、菜肴

上海菜肴又称"本帮菜",以浓油赤酱咸中带甜为特色。虽不在"八大菜系"之例,但它却是江南地区汉族美食中的重要地方风味。代表菜肴有:大闸蟹、红烧河鳗、响油鳝糊、八宝辣酱、油爆河虾、红烧肉、腌笃鲜、清炒虾仁、八宝鸭、虾仁豆腐、草头圈子、砂锅鱼头等。冷菜有三黄鸡、上海醉蟹、炝虾、四鲜烤夫、咸蹄膀、硝肉、白切羊肉等。

二、点心

上海点心以制作精美、皮薄馅足、品种丰富而闻名遐迩。代表小吃有、蟹粉小笼、鲜肉小笼、鲜肉生煎、鲜肉锅贴、两面黄、上海炒面、鲜肉汤团、芝麻汤团、排骨年糕、荠菜炒年糕、鲜肉馄饨、煎馄饨、鲜肉月饼、春卷、糟田螺、蟹壳黄、葱油饼、咖喱牛肉汤、面筋双档、鸡鸭血汤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面点的浇头都是现卖现炒,这在外地很少见到。

三、糕点

上海糕点取苏杭之长、融本地之新,成为别具一格的海派特色。尤以王家沙、沈大成、乔家栅、光明邨为代表的糕点,更是风靡上海近百年。代表糕点有糖年糕、猪油年糕、八宝饭、定胜糕、条头糕、松糕、方糕、薄荷糕、绿豆糕、赤豆糕、蜜糕、枣泥糕、桔红糕、擂沙团、青团、酒酿圆子、八宝粥、赤豆羮等。相信以上这些总有几款适合你。

上海的代表美食是什么?

小吃类代表

说到上海小吃,我觉得最具代表性的是生煎。在尝过各大老字号如沈大成,泰康汤包等老店后,还是觉得大壶春的生煎最符合上海人的口味。与其他主流生煎不同,大壶春生煎皮比较厚实,汤汁也比较少,但肉馅得调味恰到好处的甜,充分调动了猪肉本身的鲜韦,深得我心。

面类代表 黄鱼面

明呈黄鱼面据说是上海最好吃黄鱼面,店家熬汤时不使用味精,汤头呈奶白色,鲜美无比,黄鱼肉嫩而无刺,一碗整整有六条小黄鱼,性价比高。

本帮菜代表 草头圈子

本帮菜代表,我在红烧肉和草头圈子中再三考虑,还是选择了草头圈子。因为草头圈子更符合上海人喜食动物内脏的特性,虽然名声没有红烧肉那么响亮,但比红烧肉更具地域限制性,也更考验厨师的技艺。吃草头圈子,我推荐去翠亭酒家。店面招牌很低调,装修简单,有些老上海的味道,但食客络绎不绝。他家的草头圈子,肥而不腻,鲜甜不腥。没有经过一系列得改良,保留了最上海的味道。

泰州全面接轨上海,泰州会在江苏崛起吗?

泰州的崛起光这些是不够的,这样的交通条件,在江苏来说并不突出。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的支撑,而泰州在这方面来,可以说被苏锡常压得死死的,因此泰州必须发展和建立全国性的特色产业,才能够说真正的崛起,但是到目前为止在这方面还不见雏行。发展不是一朝一昔的事,吸引投资,争取更多的政策倾斜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现在就谈崛起还为时尚早。。。。

上海有本地的特色美食吗?

在上海人的记忆里,有一种实难忘却的味道,那便是馥郁甜香的中式糕点——海棠糕。这种糕点始于清代,是一道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小吃。制作海棠糕,需用特质的海棠花形模具灌浆而成,六片花瓣围绕着花蕊,形象生动。

作为上海名小吃的海棠糕,制作起来也不复杂,首先用勺将发酵好的面粉放入小浅锅中,接着再放上各种馅料,比如红豆沙、红绿瓜丝和油糖等等食材。将所有食材放好之后,再用火进行烤制,大概两三分钟之后,原本白色的面粉,就开始呈现红棕色,诱人的香气渐浓,一出炉,那色香味俱全的海棠糕就可以吃啦!

听上去不太复杂的制作工艺,却是老上海真正的手艺人才能做出的美味。从食材的采购选择,到面糊的调配,再到最后烤制时对火候的掌握,每一个步骤都需精准无误,才能做出真正美味的海棠糕。

上海人吃海棠糕,更愿意千里迢迢选择闵行区七宝镇的这家,不但价格实惠,且实实在在是对古老制作工艺的传承,尽管小店外常常人流如织,但依然有无数吃货甘愿排队守候。那被金黄色糖浆包裹着海棠糕,泛着诱人的香味,趁热咬伤一口,焦糖的香味立刻在口腔里弥漫开来,面饼吃起来松软香甜,配上细腻口感的红豆沙,实乃美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