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小学修改病句

小学生怎样分析病句才能找出病因?怎样修改病句才可以提高得分率?小学从三年级开始,修改病句就成为必考的内容,而且是考试中失分较多的题型之一。修改病句最重要的在于找出病因,只

小学生怎样分析病句才能找出病因?怎样修改病句才可以提高得分率?

小学从三年级开始,修改病句就成为必考的内容,而且是考试中失分较多的题型之一。修改病句最重要的在于找出病因,只有找到了病因才能准确把病句修改过来,那么怎样准确找到病因提高修改病句的得分率呢?今天小徐老师就讲一讲修改病句的技巧和方法:

一、主干枝叶梳理法(缩句法)

病句中有一类常见的语病叫“成分残缺”,成分残缺主要分为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等形式,但是小学生没有学过划分句子主干,那就可以用缩句法,梳理出句子的主干,把句子缩为“谁干什么”“谁怎样了”“什么地方有什么”等只表达主要意思的句子。

小学生学会分析句子成分,对修改病句和鉴赏句子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下面我就简单的句子成分作一下解析,如下图所示句子成分及成分残缺例题解析:

学会了句子成分分析法,先分析句子的主干,就可以很容易找出句子成分残缺的毛病了。然后用“增加”的方法补上残缺的成分,也可以用“删”的方法去掉多余的成分。

一般,句子以介词开头的,要考虑是否缺主语,因为介宾短语多数情况下不可以作主语。

例如:经过老师的一番耐心教导,使他深受教育。应该去掉“经过”,让老师的一番耐心教导做主语,或者把“使”去掉,让“他”作主语。如图所示:

二、逻辑关系分析法

逻辑关系分析主要看语句的前后顺序,句子间的关系是否合乎逻辑。也可结合主干梳理分析法,先看句子主干之间是否搭配,如果主干之间没有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以及修饰语内容是否有不合乎逻辑关系的地方。

通过主干梳理和逻辑关系分析,我们可以找出句子中搭配不当的毛病并用“替换”的方法将搭配不当的词换掉,如下图所示:

三、语感感知法

有些比较简单的病句,我们单靠语感就可以发现病句的原因,如句子表意不句,读起来有歧义。还有重复啰嗦的句子、前后矛盾的句子等。此类病句我们可以运用“调和删”的方法修改病句。如下图所示:

四、常见病句整理法

有些病句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我们要善于总结整理,记住它们的语病在哪里,找出规律,从而慧眼分辨出相似毛病的一类病句。

这些病句有的因逻辑关系不合理而造成的搭配不当,有的成分残缺或成分多余,有的因前后矛盾或表意不明而造成歧义等,例如:

1、句子的谓语是“是、成了、成为”时,要看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是否一致。

如:春天的济南是最美的季节。其中“济南”和“季节”主宾搭配不当。应改为“济南的春天是最美的季节。”

他的家乡是河北沧州人。其中“家乡”和“人”主宾搭配不当,应删去“人”。

2、句子谓语是“防止、禁止、反对、切忌、拒绝、避免”等含有否定意义时,要考虑是否把句子意思说反了。如下图病句示例1.

3、并列式短语,特别是动词性词语并列在一起时,要检查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是否混乱。如下图病句示例2.

3、句子中有“能否、是否、与否、有没有”或“成败、好坏、高低”等两面词时,要考虑前后一面与两面是否合理搭配,如下图中例句1.

4、句子中有“至少、最多、最低、近、约”等表限制的词时,要注意后面必须搭配确数,不能搭配概数。如下图例句2.

5、数量词做修饰成分时,而后面紧跟两个名词的,要考虑是否出现歧义。如例3.

6、句子中有关联词,要看关联词是搭配得当。因此有关联词的句子要格外注意关联词的用法是否恰当。

如,只有好好学习,学习成绩就能提高。“只有……就……”不搭配,要换成“只有……才……”。

综上所述,中小学常考的病句类型和分析方法基本就这些,希望同学们能根据实例好好总结分析,记住常见病句类型和特殊病句类别,一般修改病句就可以全部掌握了。

本文由指尖教育帝国原创,期待大家的关注和交流。

小学扩展题?

70张总数是不变的,给4张,还多2张,说明减去2张后,俩人应该是一样多的,也就是70−2=68,68除以2等于34张,哥哥再把给的和多的加上就是哥哥原来的张数,34+4+2=40,哥哥原来40张,弟弟30张。

三年级的孩子如何提高语文修改病句的得分率?

修改病句是三年级语文学习的难点之一,面对千变万化的病句,经常病句类型及句式稍微一变花样,孩子就做错,因此要提高语文修改病句的得分率,必须让学生熟悉病句的“病情”并对症下药,才能学会修改病句。

今天小徐老师就针对小学生修改病句作一下专题讲解,讲解内容如下图所示:

一、从病句的定义来分析,病句问题出在二方面,一是内容,二是结构。

从内容上看,常见病句的病因为:搭配不当、重复罗嗦、前后矛盾、用词不当、指代不明、分类不当、不合逻辑等。

从结构上看,常见病句的病因有:语序不当、成份残缺等。
由此可见大多数毛病在句子的内容上。在内容上的毛病就要凭学生自己多读,分析句意、用词上的矛盾。而结构上的毛病要用缩句法找出句子的主干,看主干之间是否有成人残缺。

具体修改病句的步骤如下图所示;

二、修改病句的原则:

1、坚决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2、在不改变愿意的基础上改动越少越好。

3、防止另造新句代替原句。

三、病句的类型

1、语序不当,在小学经常考的类型是语序颠倒,语序不当的病因在于:

  • 前后表递进关系的两个动词(即句中谓语)的先后关系排列不正确,如下图例1,要先“讨论”再“通过”他的建议。另外例句4也属于这种错误。

  • 句子排列混乱造成语意不明,如例2和例5。

  • 句子方位或时间性限制语与后面所限定的词语位置不相符,如例3,“在教室里”就对应“智力比赛”,而在“球场上”则对应举行“篮球比赛”。

如下图所示:

2、搭配不当。搭配不当的类型很多,在小学常出现的是:

  • 动宾搭配不当,也就是动词和后面的名词或代词搭配在一起不合逻辑,如下图例1“公共财产”应该“保护”而不是“热爱”。例4“看见”只能和“笑脸”搭配,而不能“看见”“歌声”,因此应在“一阵阵动听的歌声”前加“听见了”。另外例7也属这种情况。
  • 主谓搭配不当。也就是句子中的表述的对象和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之间搭配不当。如下图中的例2:“态度”应为“端正”,而“水平”才可搭配“提高”。例3同样“内容”和“丰富或充实”搭配。例5“价格”“降低”。
  • 主宾搭配不当,即谓语动词是“是或成了”的句子,前后不能对应,如例句6“杭州”是地方,不能跟“季节”搭配,因此要改成“杭州的春天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 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如“他稍微深思了一下”。句中“稍微”和“深思”不能搭配,应改为“他认真深思了一下。”

3、成分残缺。成分残缺是指句子结构不完整。缺少的成分包括:

  • 缺主语,一般出现在有介词短语的句子里,如“通过此次学习,使我受到了教育。”介词短语不可以做主语,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因此应改成“通过此次学习,我受到了教育。”,再如下图中的例3。

  • 缺谓语。如下图中的例句1和2。

  • 缺宾语。如下图中的例4.

4、重复啰嗦,即句中语意有多个表意相似的词语出现,造成“重复啰嗦”,这类病句比较好改。如下图所示:

5、表意不明。最常见的是“指代不明”。如下图所示,例3和例4都是指代不明造成的句意不明。

6、分类不当。分类不当主要体现在搞不清同类事物的范围,如下图中例1,“文娱节目”包括“大合唱”应去掉一个。例2同理,果树包括梨树、苹果树,只有留其一。例3和例4同理。

7、前后矛盾,是指前后词语或句子间的的关系不合乎逻辑,如下图所示,例1“小红学习非常努力”“成绩”自然为提高,表示在意料之内,应该用“果然”,“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其它例句同理。

四、综上所述,小学生修改病句并不复杂,判断时一靠语感,二靠句子结构分析,三靠句意分析。

分析方法一、主干枝叶梳理法。小学生即是用缩句的方法快速找出句子残缺的成分加以补充即可。分析步骤先分析句子主干,主干无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再分析修饰语之间或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有毛病。

分析方法二、逻辑意义分析法。要分析句意、句中词与词之间是否搭配,前后顺序是否不合理,是否有重复或前后矛盾的地方。

五、修改句子的方法

修改病句有四大方法,分别是增、调、删、换。即在句意不变的情况下,成分残缺的要补增,词序不当的要调整;重复啰嗦和成分多余的要删掉;用词不当的要换合适的词。如下图所示:

总之,对小学生来说,修改病句是难点,但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应对初中、高中更难的病句分析。家长和老师可以适当给孩子讲一讲句子的成分,更有助于分析病句并改正。如果想提高修改病句的正确率靠的是大量的训练,提高对病句的敏锐的感知力。

听了小徐老师的讲解,希望能帮到大家,期待大家关注交流。

做修改病句时,总是凭借感觉,可感觉往往都是错的,怎么办?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