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红十字募捐箱

唱《不怕不怕》的郭美美和红十字炫富骗钱的郭美美是同一个人吗?谢邀。可以明确地说:唱《不怕不怕》的郭美美和红十字炫富骗钱的郭美美不是同一个人。二人仅名字相同,并无任何瓜

唱《不怕不怕》的郭美美和红十字炫富骗钱的郭美美是同一个人吗?

谢邀。

可以明确地说:唱《不怕不怕》的郭美美和红十字炫富骗钱的郭美美不是同一个人。二人仅名字相同,并无任何瓜葛。

歌手郭美美来自于新加坡,拥有一张清纯可爱的脸孔,声音甜美中带点倔强,而她的舞曲风格,会让人产生随曲摇摆的冲动,整体感觉十分讨好。当年因一首《不怕不怕》红遍大街小巷。在最红的时候因为身体原因消失了,后也陷入慈善贪腐丑闻的同名网红影响,暌违公众长达6年,于3月2日宣布重新复出。

网红郭美美是一个拜金至上、嗜赌成性、生活混乱、极不检点的典型。在金钱面前失去人格,为了金钱,她除了出卖肉体,还组织豪赌。郭美美是这个时代的怪胎,也是这个时代的异数。但这个时代如果不改变生成郭美美的环境和土壤,怪胎或异数,就会成为常态化的事情。郭美美以炫富浪得虚名,又以炫富身败名裂,看起来成也炫富、败也炫富,但关键的关键,是这种富来路不正,不为社会主流价值所容忍。

下面就歌手郭美美和网红郭美美分别介绍下:

歌手郭美美

郭美美(Jocie Kok),1982年03月21日出生于新加坡城,华语流行乐女歌手。

6年前,因陷入慈善贪腐丑闻的同名网红影响,被许多人误解失去许多机会,睽违六年重新出发,发行新专辑,3月2日在台举办发片记者会,谈起过往辛酸不禁泪洒当场。

歌手郭美美个人经历:

2005年,郭美美因参加新加坡偶像选拔节目《全民偶像星登场》获得冠军而出道歌坛。

2006年,郭美美凭借首张个人专辑《不怕不怕》获得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最受欢迎女新人奖 。

2007年,郭美美发行第二张专辑《我的答铃》。

2010年,郭美美发行第三张专辑《我是郭美美》。2013年,郭美美加盟乐海盛世并发行单曲《对的事》。

2014年,郭美美为电影《下一站再爱你》配唱了同名主题曲;并于同年发行迷你专辑《郭美美的完美世界》。

2017年,郭美美发行了第四张个人专辑《你的名字》。

代表作品:

《老鼠爱大米、《不怕不怕、《你是我眼里的一首情歌、《我的答铃、《我是郭美美》等。

网红郭美美

郭美美,女,真名郭美玲,小名洋洋,1991年6月15日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市,网络炫富女之一。微博昵称“郭美美baby”。

2011年6月,郭美美曾在微博上以“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虚假身份炫富而受关注。
2014年7月9日,北京警方抓获正在参与网络赌球的郭美美,郭美美对网络赌球供认不讳。8月20日,郭美美被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开设赌场罪依法批准逮捕,此案进入刑事司法程序。

2015年5月21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郭美美、赵晓来涉嫌开设赌场罪,依法向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起诉书指控,被告人郭美美、赵晓来多次组织他人进行赌博活动,情节严重,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15年5月28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收到东城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郭美美、赵晓来涉嫌开设赌场一案。经审查,符合法定受理条件,东城区人民法院于2015年5月28日依法决定立案审理。

2015年9月10日上午,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郭美美、赵晓来涉嫌开设赌场案。郭美美犯开设赌场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 郭美美被转回原籍湖南服刑。

11岁女孩停止呼吸被路人心肺复苏救回,被网友质疑不专业,你怎么看?

先看看事件回顾:

5月13日上午8:0左右,一名11岁的女孩在山东青岛胶南体育馆附近突然晕倒,并停止了呼吸,情况相当危急,其母亲在一旁大声哭喊求救。刚好在附近办事的红十字“山海情”应急救援队队员陈瑞平觉察到了意外,迅速赶到女孩身边进行施救。陈瑞平发现小女孩身体发硬,两眼上翻,脸色发白,在拍打呼唤后仍然没有反应,发现女孩已经没有了呼吸。在这种情况下,陈瑞平对小女孩进行了心脏复苏,没过多久,小女孩脸色转青,瞳孔放大,于是继续进行心脏按压,按压三分钟后,小女孩呼出一口气,随后又没有了呼吸,陈瑞平继续按压,过了一会,小女孩逐渐苏醒,呼吸恢复正常。随后120赶来,交给了救护车送往医院救治。
不过,这则见义勇为视频在网上疯狂转载时,有网友提出了不一样的声音,对其心肺复苏是否科学提出了质疑:“心肺复苏一定是有心跳呼吸骤停这个前提的,不能看见倒地就做心肺复苏。”“是否观察呼吸情况后进行心肺复苏?”
对此,陈瑞平表示,由于小女孩第一次仅是吐了一口气,然后又没有了呼吸才进行二次按压,小女孩在救护过程中逐渐苏醒,有了呼吸后,才停止了二次按压。
目前小女孩生命体征正常,没有了任何危险。

笔者相信陈瑞平在进行救护的时候,并没有去想任何后果。仅仅是因为自己有一定的专业救护知识,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如果在救护之前会想到被某些别有用心的“砖家”质疑或者会有可能发生的法律后果,那么救助行为或许会有阻碍。然而,生命确实宝贵的,往往一丝一毫的犹豫,或许就会看到一条鲜活的生命在眼前消失。笔者给陈瑞平的这种行为点若干个赞赞

像该事件中,碰巧遇到受到专业训练过的应急救援队员,小女孩的什么才得到了救助。陈瑞平就是小女孩和其母亲的救命恩人。在事发时,小女孩的母亲是何等的无助和绝望,陈瑞平的及时出现,让小女孩的母亲就像看到了救命稻草一样,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笔者相信,在救助时,小女孩的母亲也根本没有想过如果救助失败会怪罪施救者。

然而,在小女孩已经被成功施救后,竟然有“砖家”跳出来质疑不专业,当然这些人是不是经过认证,笔者不得而知。不知道这些人是何居心?挑战公众的良知和底线,以及对生命尊重吗?难道有一定的专业技巧还不能进行施救,还必须是等医疗专家到达后再行施救?再话说回来,就是专业的医护人员也会出现失手的现象。或许这位网友的所谓专业知识,在医疗专家眼里本身就是一个谬论。为什么非要对民间的救助进行质疑?这就是伤害救助者的心!伤害了一个社会的良知!

不要让好人受伤,不要让好人心凉!我们应该更多的是鼓励这样的专业救助行为。互帮互助,救人危难之中。这就是社会的美德和良知。希望网上这些所谓的“砖家”不要再在背后说风凉话,小心出来混有一天要还的。这些无聊的网友们给自己多积点德吧!


如果认同作者观点请赞并关注,我们会有更多的共鸣。

红十字会的“红十字”标志从何而来?

红十字会是一个全球性慈善救援组织,“红十字”是其专有标志。那么,“红十字”标志是从何而来,又是如何成为红十字会的标志的呢?

红十字会的红十字标志与宗教的十字架没关系

红十字作为战场上救护伤者的标志,最早出现于1580年。当时,意大利一位军官米罗·德·勒列,不忍看见战场上的伤兵被伤痛折磨,下定决心放弃军职,和朋友一起参加了以慈善为宗旨的撒马利顿会,开始专门从事伤兵救助工作。后来,撤马利顿的会员们在米罗的倡议下,将外套和背心上都缀上一个醒目的红十字。

到了1847年,瑞士各行政区之间经常会爆发武装冲突,为了帮助军医在战争中治疗更多的伤兵,苏黎世的人民组织起“救济会”。救济会的会员们在左臂戴上一个红底白字的瑞士国徽,用来作为识别标志。

1863年,多国政府在日内瓦进行会议。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们一致表示,为了感谢瑞士对红十字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决定以翻转的瑞士国旗作为伤兵救护组织的标志。

从此,白底红十字的标志逐渐传播到世界各个地方。人们看到红十字标志,就会想到人道主义和奉献精神。

现在,红十字会的救助范围涉及备灾救灾、意外伤害急救和卫生救护等多个领域,这让红十字标志出现在更多的场合,为更多的人所熟知。


看完点个赞吧!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哈尔滨我想带车加入红十字应急救援怎么报名?

请联系哈尔滨市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或者直接到哈尔滨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援大队办公室,哈尔滨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援大队办公室位于和平路103号203-204室,也就是哈尔滨市红十字会备灾救灾服务中心的二楼,去的时候请携带本人身份证件所驾驶车辆证件填写志愿服务申请表即可,谢谢!

为什么全世界都用红十字作为救人的标志?

也不是全世界都用红十字,其实被广泛使用的还有“红新月”,这个是在伊斯兰国家使用,另外还有不太使用的“红水晶”以及在以色列用的“红大卫盾”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是国际性人道主义运动,其精神是指致力于保护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减轻病疾病与痛苦,并在贯彻人道主义精神的行动中不分国籍、种族、信仰、阶级。

全球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由三大人道主义组织构成,分别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各国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

全球人道主义救援的三大标志,被使用最广泛的是红十字,在伊斯兰国家采用红十月,在两种标志都无法采用的地区使用红水晶。

红大卫盾是以色列人道救援的标志,以色列人道救护人员在以色列之外地区,可使用红水晶。

红十字精神的首倡者是瑞士人亨利·杜南,他也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创办者,有“红十字之父”的称号。1859年6月24日的“索尔费里诺战役”,是意大利第二次独立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对阵双方为拿破仑三世率领的法军,撒丁王国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世二世统帅的军队构成的“法撒联军”VS奥地利帝国皇帝约瑟夫一世统帅的军队。

红色为红十字覆盖的国家,绿色为红新月覆盖的国家。

亨利·杜南恰好目睹了这场场战役,看到战场上遍地的伤者痛苦哀嚎无人护理,深受震撼,他就搭建临时战地医院,组织妇女为伤员提供帮助,无论伤兵是哪一方,都视之为“兄弟姐妹”。亨利·杜南回国后于1863年筹措建立了“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在日内瓦召集国际会议,总共来了36名各国政府和民间代表。会议通过了一个决议,其中有一条就是“引入一个战场医务人员普遍使用独特标志,就是带有红十字的白字臂环”。“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发展成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亨利·杜南的理念吸引了越来越多人,1864年第一部国际人道主义公约《日内瓦公约》的诞生,也深受亨利·杜南思想的影响。慢慢地,几乎所有国家都接受了这个理念,各国也成立了各自的国家红会。后来的战场上无论双方搏杀有多激烈,双方都能接受红十字人员的“中立人道主义者身份”,让他们在两边救助伤员。当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活动扩展到伊斯兰国家时,鉴于历史原因,在伊斯兰国家实施人道主义救援时,采用红新月标志。奥斯曼帝国在俄土战争中开始最早采用,后来几乎所有伊斯兰国家也认可了红新月精神和标志。

红十字之父瑞士人亨利·杜南。

1919年,美国红十字会会长亨利·戴维林倡议下,英法意日美的国家红十字会代表在巴黎成立“红十字联盟”,旨在进一步扩大红十字运动的活动范围,比如将“非武装冲突”中受难者的救助工作也囊括进来,增添了对人造灾害、自然灾害的救护内容,这是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的起源。后来为了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吸纳入会,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推出新的标志“红水晶”,在无法采用红十字与红新月的冲突地区实施人道救援时,可用红水晶标志。

总部设在日内瓦的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联合国标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