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画法
国画有价值吗?中国画,笔墨也,山水画,意境也。胸有丘壑意境生,挥墨走神非易功。一笔一画,全是诗情画意,一水一墨,全是律动的语言。——(联合国华人友好协会秘书长查尔斯李和石开老师
国画有价值吗?
中国画,笔墨也,山水画,意境也。胸有丘壑意境生,挥墨走神非易功。
一笔一画,全是诗情画意,一水一墨,全是律动的语言。
——(联合国华人友好协会秘书长查尔斯李和石开老师合影)
石开(别署鲁人石开),原名张佩华,山东人氏,书画世家,从事教育及书画创作四十余年。文化部中艺卿云书画院书画家,中国国际书画名家研究院院士,中艺名(北京)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国家品牌战略委员会理事,系文化部评定的一级美术师、易从网签约画家,2013年著名书画家石开被评为当代画坛最具影响力十大名家之一,
春山富居桃花开 石开山水画作品《春到福山》作品来源:易从网
石开先生作画,一旦起笔,则入无人之境,心中丘壑纵横,笔下气韵万千。古拙简劲而又法度甚严,一笔一墨多有考究。着眼处旷达高雅,立意深远,其挥洒间,极天地之大观,得山水之清气,落笔而就,素尺纸宣上立刻就有了艺术的真实呈现。每次看他作画,都诧异于他的巧思妙造为何总是源源不断,层出不穷。我想,这和他丰富的学识是分不开的。
适合收藏的山水画作品 画家石开写意国画《溪山秋韵》作品来源:易从网
石开潜心山水,置身其中,十年磨剑,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情感融入山山水水之中。春天,畅游五湖三潭;夏天,远眺千里山川;秋天,入深山之枫林;冬天,踏行岩石于初雪。不仅师古人,更多师於造化自然,感应自然,清净魂灵,达到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至高境界。每日又以恩师勤勉,坚持不懈,跳出世俗,不为尘嚣所扰。笔墨浓淡皴擦,新颖不落俗套,用笔沉稳自如。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艺术特色。
——石开先生
石开先生两鬓银发,面色安详,目生静气,看上去很是儒雅,文人气质浓郁。谦和的表情,为人相处简单且不善言语,气定神闲的样子,带给人一丝脱尘的仙气,见过之人皆印象深刻。先生笔下的山水,更是让人满目明澈。一股清爽气息拂面而来,似有不落纤尘之明澈,透出超世脱尘的清雅。“心纳高山云水近,情系沧海雨烟浓”,他是在用“心”作画,用“灵魂”在作画,他画出了一个多情豁达、宁静淡泊的自己,一个意定神闲、明心见性的自己,一个心灵清逸、空灵的水墨世界。
春光和煦 风景艳丽 石开写意山水画作品《春和景明》作品来源:易从网
石开老师画笔下的水,不曾波涛汹涌,总是安静地流淌着,像港湾一般温暖包容;她的云雾,从来不曾打扮自己,或轻描淡写,或弥漫变幻,像花季的少女清纯的微笑着……山谷空灵,鸟鸣莺啼,水波荡漾,扁舟自平。澹远恬静,唯美至极,充满诗意。乍看明丽秀雅,细看让人痴迷。细腻的笔触,虚无的云水,简洁的浪漫情怀,仿佛身心都融入了大山。令人心旷神怡,轻松而愉悦。
古稀高龄国礼书画家石开力作国画精品《福山神秀》作品来源:易从网
“山水总归诗格秀”,这是纳兰性德的诗,也是石开先生常引用的一句话。石开先生的作品读来就是一首首诗,一首首广义唯美的诗,充满着韵律之美,凝炼着灵魂之美。石开先生的山,总能小处见奇,简处见大,动静相宜。与一弯处一角房,与一林处一鸟飞,与一潭处一扁舟。林,隐在深谷;溪,卧在云中。云水之间,有暗香拂动,有鱼游过的清灵,有碧水流云的隽永,有清风徐来的清爽……
客厅东墙挂画首选 画家石开写意山水画《旭日东升》作品来源:易从网
“清风随我意,山水候知音”,每读石开先生的山水作品,仿佛看到他,一笔墨,画在幽林深深的地方,静心聆听着流水潺潺;又一笔墨,画在一棵空谷之树的枯荣面前,以基督慈悲之心,悄然参悟透了一场生命的真谛;再一笔墨,画在一棱气骨凌云、逸气出尘的丘壑平川旁,深情明白了山川蕴含的静水流深、道法自然的秀美世界……先生以寸长毫毛用其简洁朴质的笔墨,抒发着内心最诚挚、最真实、最丰厚的对美的情愫。他的山,或雄峙高耸,深厚磅礴,或云烟乌蒙,绵延跌宕。山路弯弯,茂林幽幽,无不极尽之壮丽。他的水是秀水,或云端翩然而下,或林中蜿蜒而出,或桥下潺湲无声,或山脚碧波荡漾。无惊涛骇浪,无浊水泛滥,无不纯净明澈。
鸿景万里图 石开写意山水画作品《江山秋兴》作品来源:易从网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石开先生一生孜孜不倦,临池不辍,他胸怀山川,情系江河。他用心,用情,用笔,用他独到的艺术形式,在艺术的道路上不停思索,不断创新,必将攀上更高的艺术顶峰。
石开润格证书:
著名画家石开被评为当代画坛最具影响力十大名家之一,由国务院、文化部、中国书协、中国美协、中国作协、中国影协、中华诗词学会等众多机构,对中国当代 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家进行了评选活动,首次对当代书画家进行了排行及肯定。特选出十位代表当代国画水平的画家,进行了颁奖。其中,来自山东的画家石开大师,因其传统国画作品跻身排位第三名,作品被中国政协收藏并颁发荣誉证书。
全球华人书画名家金奖证书:
一个书画爱好者肯定会知道全球华人书画大赛,这是每年都会举行的重要书画比赛,也是为了纪念抗战胜利,是面向海内外艺术家的一个重量级艺术大赛,奖项工设置金奖三名,银奖五名,铜奖十名,石开老师便曾获得全球华人书画大赛的金奖,可想其书画的艺术升值价值。欣赏更多石开老师山水画真迹尽在易从网!
请问国画中没骨画法要怎么表现?
没骨
没骨,中国画技法名。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彩色绘画物象。五代后蜀黄筌画花钩勒较细,着色后几乎不见笔迹,因有"没骨花枝"之称。骨的"没"字,即淹没而含蓄之意,其精要在于将运笔和设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用勾轮廓,不要打底稿,更不能放底样拓描。
词义
没骨(mò gǔ)(法)画 :中国画传统花卉(花鸟)画的一种画法。直接用颜色或墨色绘成花叶,而没有"笔骨"--即用墨线勾勒的轮廓。
没骨的"没"字,即淹没而含蓄之意,其精要在于将运笔和设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用勾轮廓,不要打底稿,更不能放底样拓描。
作画时,要求画者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在书法里把笔锋所过之处称为"骨",其余部分称为"肉"。没骨画将墨,色,水,笔融于一体,在纸上予以巧妙结合,重在蕴意,依势行笔。
画法简介
中国画技法名。用彩色直接绘出形象而不用墨色线条勾描的画法。所谓没骨法是不用笔墨钩勒,以重色青绿朱粉适宜染晕。由印度的染晕法脱画而来,跟当时随佛教传入中国的佛像画有关。五代后蜀黄筌画花钩勒较细,着色后几乎不见笔迹,因有"没骨花枝"之称。北宋徐崇嗣效学黄筌,单以色彩作花卉,名"没骨图",后人称这种画法为"没骨法"。另有用青、绿、朱、赭等色,染出丘壑树石的山水画,称"没骨山水",也叫"没骨图",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唐杨升擅此画法。
为什么叫做没骨法,就是不用墨笔勾勒,祗用颜色来点戮,这就叫作没骨。这画法创始于北宋徐崇嗣,花卉是以清姘艳丽为主,完全拿颜色来表现,是较为容易的。这法传到清初,要算恽南田第一,清姘艳丽四个字,可以说是阐发无馀了。画花瓣尽可全用颜色,也不妨先用水墨点戮,然后略施浅色,觉得更有精神些。白阳石涛是常用这方法的,荷花颇适合于没骨。先用浅红色组成花形,再用嫩黄画瓣内的莲蓬,跟看即添荷叶荷干,叶是先用大笔蘸淡花青扫出大体,等色干后,再用汁绿层层渲染,在筋络的空间,要留一道水绿。荷干在画中最为重要,等于房予的梁柱,画时从上而下,好像写大篆一般。要顿挫而有势,有亭亭玉立的风致。如果画大幅,干太长了,不可能一笔画下,那么下边的一段,就由下冲上,墨之干湿正巧相接,了无痕迹。干上打点,要上下相错,左右揖让,笔点落时,略向上踢。花瓣用较深的胭脂,再渲染一二次,再勾细线条,一曲一直,相间成纹;花须用粉黄或赭石都可。这时看画的重心所在。加上几笔水草,正如书法所说的「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也。
特点
没骨画法,介乎工笔及写意中间,既不似前者须线条工稳、细致、流畅,色彩匀净、明丽、典雅,所画物象造型准确,生动逼真。又不同后者笔墨彩挥洒恣肆,酣畅淋漓,譬如明代徐渭的泼墨写意画,别开生面自成一家,无论是花卉还是花鸟,皆一挥而就。
正如《陶庵梦忆》张岱所言:"今见青藤诸画,离奇超脱,苍劲中姿媚跃出,与其书法奇绝略同。昔人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余谓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
而没骨画法不类同工笔的严谨,逼真却有些刻板;又不相同于写意,恣肆张扬,酣畅却有些夸张。从艺术的角度看,画法不同,产生的效果不同,效果不同,给人的感官刺激不同,带来了不同的心灵愉悦。
没骨画不同于工笔和写意,没骨的“没”字,即淹没而含蓄之意,其精要在于将运笔和设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用勾轮廓,不要打底稿,更不能放底样拓描。作画时,要求画者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在书法里把笔锋所过之处称为“骨”,其余部分称为“肉”。没骨画将墨,色,水,笔融于一体,在纸上予以巧妙结合,重在蕴意,依势行笔。
历史记载
没骨的画法创始於北宋徐崇嗣,仅用彩色描绘,不加勾勒,谓之"没骨花"。 清·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一:"亡友汪钝翁 赠吴人文点与也诗云:'君家道韫擅才华,爱写徐熙没骨花。'"《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位王相公,可就是会画没骨花的么?"
白阳石涛是常用这方法的,荷花颇适合於没骨。先用浅\红色组成花形,再用嫩黄画瓣内的莲蓬,跟看即添荷叶荷干,叶是先用大笔蘸淡花青扫出大体,等色乾后,再用汁绿层层渲染,在筋络的空间,要留一道水绿。荷干在画中最为重要,等于房予的梁柱,画时从上而下,好像写大篆一般。要顿挫而有势,有亭亭玉立的风致。如果画大幅,干太长了,不可能一笔画下,那么下边的一段,就由下冲上,墨之乾湿正巧相接,了无痕迹。干上打点,要上下相错,左右揖让,笔点落时,略向上踢。花瓣用较深的胭脂,再渲染一二次,再勾细缐条,一曲一直,相间成纹;花须用粉黄或赭石都可。这时看画的重心所在。加上几笔水草,正如书法所说的"宽处都走马,密处不通风"也。
《宣和画谱》著录有黄筌《没骨花枝图》一件;《洞天清录集》说黄筌"真似粉堆,而不作圈线",(注:在中国古代粉即是色),这即"没骨画法。" 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唐杨升擅此画法。
艺术形式
第一种较工细如 双钩虿填彩法,只是略去双钩的墨线,靠色彩的层层加染而成。
第二种画法略为疏放稍带写意的笔意,直接以色彩点染,一次完成。
第三种画法是先工整色,未乾前以其它类似的色彩 点染局部,类似破墨因为使用熟纸,故产生半融合效果或略带斑驳的色彩变化。
画法
工细没骨花卉的画法
此画法与工笔双勾法接近,将稿放在纸或绢的下边,不用勾墨线,照底稿形象直接进行染色,可以先打底色,然后再罩染颜色,用两三支笔晕染明暗,仍然是暗面深,亮面浅,罩染颜色时要注意到用笔,明暗交接处可以留一空隙,即留一道白线但要留得自然而整齐,也可以不留空隙,间隔地进行晕染,等它干后再染旁边的,谨防串色。花头和叶子可以罩染几次,等颜色干后进行勾叶筋和点花蕊,双勾花卉可以只勾主筋而省去复筋,在没骨画法上要利用主复筋脉帮助形象的完整,所以叶子的复筋不能省略。花蕊和双勾花卉一样,要工整细致,萼片用绿色晕染,红花在萼片尖端染一点胭脂,枝干用淡色画过,老干再用赭墨皴擦一遍,老干上可以点苔点。
偏写意的没骨花卉画法 此法比工细没骨法较概括,造型时抓住特征取其有代表性的主要部分,舍去次要琐碎部分,用笔要求洗练,做到以少胜多、神形兼备。
画时可用底稿(技法熟练的可不用),不用打底色,笔上先蘸浅颜色,笔尖上再蘸重色,在颜色碟上略揉一下,一笔点成,也可以用两支笔(一支笔蘸深色,另一支笔蘸浅色)接染。画时要"胸有成竹意在笔先",计划好先从哪里下笔点染,笔墨要紧密结合物象,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笔墨描绘,要露出笔法。在点染之际没有轮廓线的约束,又不似工细没骨法的工整严谨,用笔要自由活泼。在明暗交接处可以留出空隙,但不要留得太整齐,要接近写意画法,可以意到笔不到,利用空隙代表暗面,虚处要有画,做到笔简意繁,大胆下笔细心收拾。画叶子要等干后才用细笔勾叶的主复脉。花蕊可以夸张用重色点,要点出笔法来,也可以仍用粉黄点蕊,枝干可以一笔画过,不用皴染之法,干上可点苔点少许。
没骨人物画并非现代人的创造,古已有之,宋代梁楷首创用没骨大写意作水墨人物,清代任伯年也用此法画人物,高古脱俗,开一代画风。"没骨"看似浑然一体的块面,实则是线的扩大,以求笔中墨韵之变化。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曰:"墨法,浓淡精神,变化飞动而已。"当代著名画家彭先诚的没骨人物画所表现的便是这样一种多变而深空前莫测的境界,于若即若离中传达出奥妙的天叶变幻之意。
没骨法是花鸟画在技法形式上的一大变革,不用墨线勾勒轮廓,只用着染色彩的水迹形成花叶形象,整个画面色彩清柔、风格清秀、雅致、飘逸.本文主要从工细没骨画和点染没骨画两个方面具体论述了没骨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代表人物
清初没骨画法的代表人物恽寿平,以没骨法自榜,正如清代张庚在《国朝画征录》里评他时说,斟酌古今,以北宋徐崇嗣为归。一洗时习,独开生面。但恽氏自己则在题于唐合作《红莲图轴》的款上言明,徐照(没骨法)无径辙可得,殆难取则,因而他只能惟当精研没骨,酌论今古,参之造化以为损益。
国画为什么叫中国画?
国画为什么叫中国画?这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应该是水墨画为什么叫中国画!
这问题很简单,运用毛笔写字以来水墨绘画就是中国绘画的主要手段,随着漫长历史的发展运用水墨彩绘画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绘画方式,成就了一个完善的绘画体系,它的独特绘画风格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是不可分的,要想理解或欣赏中国国画首先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与研究,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看中国国画只能是感叹,有时会觉得画的什么也不是,不是画的不好是理解不了,国画写意绘画需要有的很抽象,重在于意,意境你都融入不进去怎么理解,西方人接受不了是可以理解的,他们思维方式和中国完全不一样,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物飞天可以不借助任何物品,或借助一朵五彩,而西方人则很直接他们认为人得像鸟一样长了翅膀才行,所以西方神话能飞的都有翅膀,这是文化的差异,这也是中国国画在世界上不如油画可以遍地开花的原因,中国国画要想在世界有一定地位首先要把中国文化先传遍世界让世界上人们接受才行。
水墨彩绘画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画,那是因为国画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不可分割的,定义为中国画是理所应当的事。
怎样画国画?
怎样画国画,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国画,国画用什么方式来表现,了解国画的历史发展过程,了解国画的种类等。其次就是临摹,临摹就是临别人的好作品,揣摩用墨用色构图方式等。也可以进行写生,可以先从简单的画起,用线条画白描速写等。最后就是创作作品,创作要考虑作品的内容布局构图,处理好各种关系,如墨色关系,点面关系,疏密关系,开合关系等。书画同源,要画好国画,还要练书法,书法好,落款题字画面就相得益彰。浅谈拙见。
你喜欢画国画吗?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ef1363f9cc818de5ad6ba103981bb4a1", "vname": "", "vid": "v02016b20000be31t8sthbickoutk7t0", "thumb_width": 360,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15.5, "h": 854, "subjective_score": 0, "w": 480, "file_size": 1305860}, "ultra": {"duration": 15.5, "h": 1024, "subjective_score": 0, "w": 576, "file_size": 2277954}, "normal": {"duration": 15.5, "h": 640, "subjective_score": 0, "w": 360, "file_size": 842916}}, "src_thumb_uri": "b1840008c370568ff560",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b187000489cb29ac1282", "vu": "v02016b20000be31t8sthbickoutk7t0", "duration": 15.5, "thumb_url": "b187000489cb29ac1282", "thumb_uri": "b187000489cb29ac1282", "md5": "ef1363f9cc818de5ad6ba103981bb4a1"} --}
国画中,怎么画水?
山水画中.山为骨架.水为血脉.无水不秀.无水不活.画水不易.古有五日一山.十曰一水之说.我取黎雄才一书和申石伽一书比较了一下.两书中关于水的画法都挺好.因前在几个答题中已把申先生书中山石.树木.云的画法介绍.故这里把申石伽先生画水图例再作一介绍
画江岸.要注意江岸线曲折迴环的布局。
深远高远相配合的手法.宜表现江流峡谷。
画瀑布.布局要注意黑白对比衬托.用墨无多而使气势雄伟。
画波浪.此为鱼鳞浪。
虎爪浪。
水口.水势奔放起伏,用笔用墨融化一气。
水口.急流汹湧.关健在勾勒爽利。
你认为哪种国画最美?
谢谢邀请,作为一名国画家,我认为中国画的最高境界为“写意”,写意的中国画为最美!
国画按题材分类为山水、花鸟、人物;按表现技法分类为工笔、写意。中国画的工笔讲究以工整的法度描写自然中的物像,但构思描写上尊承中国画故有的“写意”性,写是书写,意是表达,大家都知道宋徽宗的鸟画的多好,看似很工笔,但它的构图章法却很写意,妥妥的中国画的工笔写意!再说纯粹的写意中国画,意到笔不到,笔与墨的万千变化中演绎出多少让人流连忘返的千古佳作,八大的鸟,白石的虾,黄胄的驴,满满的中国画的意,高妙与清逸深藏其中,给观者无限的遐想,一个字:美!
八大的鸟
齐白石的虾
黄胄的驴
随性而发的一段文字,可能阐述不明我的观点,如果你和我一样的认为,请点赞!
国画可以自学吗?
古今中外,通过自学成为知名画家的不在少数,而因对绘画有兴趣,而又没机会或条件进专业院校或求师学艺,通过自学,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作一个业余画家或书画爱好者,这样的人更是多不胜数,由于现今有很多印刷很好的书籍资料,视频,以至电视上都有教科节目,这样好的条件,自学更成为可能。讲几个自学成才的例子。
顾炳鑫,(1923一2001),出身贫寒,只上过几年小学,自幼爱画,刻苦努力自学成才,成为著名连环画家,版画家,人物画家,尤其在连环画领域,被誉为新连环画的开拓者,白描圣手,当年在上海青年报上以问答形式撰写了"绘画可以自学"一文,对广大美术爱好者起到很好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渡江侦察记,以铅筆素描形式画的连环画,
画了中国第一本以钢筆画形式画的连环画"蓝壁毯",引起轰动,后来才又有了罗盤和华三川等人的钢笔画连环画,小時候特别喜欢钢筆画,专门买了几本这种画法的连环画。
线描连环画"红岩",
反弹琵琶。
刘奎龄,自学成才的全能画家,4岁起仿描剪纸动物花卉,10岁始描绘家禽昆虫,中学不久辍学在家,临摹研究古今名画,逐步走上卖画为生之路,六十岁左右艺术创作达顶峰辉煌阶段,他描绘动物种类之多,范围之广至今无人可追。
刘奎龄作品二幅。
任重,1976一,自幼随父习诗文书画,除父親的点拨外,基本靠自学,十六岁作品获全國名星杯书画大展金奖,94年以专业第一考入大学,后又自动退学,他说,反正张大千,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不都没上过艺术学院吗?凭过人的勤奋,聰颖的天赋,社会的认知,他的创作道路艰苦而欢欣,作品广为流传,备受追捧,艺术品市场佳绩连连。在答此题时,自感惭愧,爱好画画,但缺悟性,最主要是不肯下功夫,故无成就可言,但做为一爱好,丰富自已业余生活,也能为親朋好友或其他人家中牆上添点色彩,也能有数千把扇子持别人手上,也还是感到很欣慰。
国画追求写实吗?为什么?
众所周知,绘画是形象的艺术。在照相技术还没有产生的年代,绘画还担负着给人画像的职能。凡画须有几分像,不然还怎么叫画呢?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画有写实的一面。但是严格地说,中国画还不能说是“追求”写实的。
中国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有了宫廷画师。史书就有汉元帝时选妃,宫廷画师毛延寿故意把王昭君画丑,结果被汉元帝看画像信以为真,便将王昭君送给匈奴和亲,及至见到王昭君本人貌美如仙,元帝才大呼为毛延寿所欺,遂斩杀毛延寿的记载。这说明,那个时候的中国画已经比较成熟了。
中国传统(写意)画
不过,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画向以追求意境为主。讲究画的内容含蓄,意蕴深沉,层次分明,意境高远,气势宏大。但在写实上并不是十分在意的。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所以在从古至今的中国画中,以山水画居多,人物画比较少。
中国传统(写意)山水画
这与西方写实油画形成鲜明的对比。西方写实油画就是把追求写实作为创作原则,力求画面主体形象真实、刻画细致,达到“照相”之效果。也因此,我们看到西方油画中人物(人体)画居多,景物画比较少。
(写实)油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