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谷歌财经

如何看待红芯浏览器CEO陈本峰:红芯没有骗国家的钱?先说观点:虚假宣传,涉嫌欺骗政府机关,仍旧存在骗国家钱的嫌疑。红芯浏览器基于Chromium开源项目进行开发,本身作为壳浏览器并没

如何看待红芯浏览器CEO陈本峰:红芯没有骗国家的钱?

先说观点:虚假宣传,涉嫌欺骗政府机关,仍旧存在骗国家钱的嫌疑。

红芯浏览器基于Chromium开源项目进行开发,本身作为壳浏览器并没啥不妥,至于说什么有微创新其实也没啥,国内以Chromium为基础开发的浏览器有一堆,我们熟知的360浏览器、傲游浏览器、QQ浏览器、猎豹浏览器等等都是再找个基础上开发而来。

但是红芯在新闻稿中称:“全力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浏览器核心技术,推出世界第五颗也是唯一一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浏览器内核——红芯Redcore。”那就有问题了,这明显是属于虚假宣传,存在欺骗用户的主观故意。以自主开发,中国人自己的内核这样的语句宣传本质就是想再割国内一波用户的韭菜。

而红芯COO高婧的言论则就更恶心了,她说:“中国浏览器最大的短板就是没有内核,做信息流,做外壳是由它2C的商业模式决定的。红芯要做中国第一个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浏览器内核,也是微软的IE、谷歌的Chrome、苹果的Safari以及火狐之外的第五大内核。”自己做了个外壳浏览器,然后却说自己是第五大内核浏览器,这么不要脸的人还真是没见过。

从目前的资金来源看,红芯或许真的没从国家机构拿投资,但是据红芯自己官方资料显示,红芯已经服务于诸多政府机关,及中国石油、中车集团、中远海运、比亚迪、海信等500强企业。那红芯所服务的这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是否是免费的呢?还是说这些政府机关企业是花钱买的服务?如果是花钱购买了红芯的服务,那就可以说涉及骗国家的钱,以自主研发自主内核为说词,欺骗不懂的采购人员花钱购买。免费使用的还好,要是收费购买的那就相当于购买了假货,得查查了。

所以,红芯CEO陈本峰的话站不住脚,那些使用了红芯浏览器的政府机关如果当初真的以为红芯是自主研发的浏览器,那就该好好过问下这事了!


感谢阅读,给点个赞鼓励下吧,欢迎关注【NB下载】,谢谢!





如何评价财经评论员叶檀?

大数据时代最神奇的就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物,突然之间居然就跟你打了招呼,与你发生了交集。

我炒股亏了几十万,亏得心浮气躁,亏得痛不欲生,难免发发牢骚,有时这些牢骚就发到了网上,于是,接到了一些著名财经评论员的邀请。

起初看到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心中总感觉不可信,是骗子,后来证明,居然是真的!

他们都打着关心你、爱护你的旗号而来,假装要拯救你于水火,叫你从苦海无边、天天赔钱的窘境中一下子回到日进斗金的新时代。

条件很简单,你得先给他们付钱。

哇靠!

这小套路,居然这些神乎其神的大家也在玩!

我真颠覆了我的三观。

当然,我直接把他们全都拉黑了。

这其中也包括大名鼎鼎的叶檀。

股票算财经投资吗?

诚邀!宏观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比如说购买办公楼、房产等,而购买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而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类型,人们购买了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类型,因而不属于宏观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类型,也就不能算是财经投资。

投资股票只是一种变相的财富转移,宏观经济学上的投资能形成实际支出,创造需求和财富;而我们普通人的投资,在经济学家眼中只是各种资产之间的转换(例如现金、存款换成股票),不创造财富,即不计入GDP,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中介或经纪收取的服务费才计入GDP。

美国分析师:阿里有望成为首家市值破万亿美元互联网公司,你怎么看?你觉得哪家公司会最先突破万亿美元?

截止2018年4月26日,阿里市值4369亿美元,距离万亿美元还有很大的距离;而最有可能突破万亿大关的是苹果、亚马逊、谷歌、微软四个巨头,目前其市值分别为8330亿、7135亿、7093亿、7003亿美元。而苹果、亚马逊才是结实的第一梯队,最有力的候选人。

本来苹果应该是最先突破万亿大关的公司,但新机iPhoneX失利、iPhone需求持续下滑,导致苹果股价大跌,市值从9000亿美元跌回8330亿美元。很显然,资本看数据比看潜力更多,没有出货量,在牛逼的科技公司也要跌落神坛。

反观后来居上的亚马逊。这个垄断美洲电商的巨无霸公司,2018年出尽了风头。先是站上7000亿美元大关超越微软,又是创始人贝佐斯成了世界首富。2018年过去的一季度中,美股从多年的牛市中走出来,股市动荡不止,而亚马逊股价始终保持上涨趋势。这个野蛮生长的巨头,将是赶超苹果的强劲对手。

反观阿里,当年因为国内没有实行同股不同权制度,远赴美国上市。如今,港交所已落地同股不同权制度,阿里回港上市的可能不是没有。

万亿美元,确实是挑动全世界人神经的消息。有一天,苹果或者亚马逊突破了万亿美元,不知道A股龙头们作何感想。

你喜欢那些财经节目?

这篇文章,我可能会写很多,作为一个股市四年摸爬浅显的看法,其中可能有些言语有过,却是切身体会:

1.首先我对财经节目的理解在于,他可以教一些所谓技术性趋势分析,但是我们都知道,庄家是会利用所谓的技术趋势误导股民,达到不可告人目的,其实他是一些公司发布公告的平台,任何财经节目的专家荐股都不值得去跟风,可以去适当关注该股,很多情况下,你只是负责帮忙抬轿!

2.同**等软件中经常会有专家,老师直播,之前他们会收取一定的费用将一部分人拉入群组中进行荐股。幸运的人,可能会得到一些涨幅可观的股票,而外围则是牺牲一批批小散;更有不幸的人,则成了该专家的抬轿人!所以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警慎!

3.这点我着重声明,这一条我并有自己私人目的,可以看完再评!我观看了很多直播,财经节目,还有微博。一个不收费,不荐股,只向股民提醒自己仓位,或者热门版块的一位博主wu2198。这位博主知名度导致有很多高仿号,大家自行分辨!觉得有用的回来点赞,回复!

或者有好的建议也可以与我分享!

如何快速补充财经知识?

这个问题我有发言权,本人工科出身,对经济属于只有兴趣没有了解的一类,一度想考经济的研究生,但是太热门就放弃了。来说说我是怎么入门的(自封的入门),首先基础的教科书是必须的,不然对整个框架做不到心中有数,补充再多的知识点也是一盘散沙,推荐人民大学出版社的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性比较强,但好在全面;其次一般性的金融读本也是必须的,可以补充很好多知识点;最后财经新闻一定要多看,所有的知识来虽然源于课本但最终还是要归于实践。

谷歌为什么不直接闭源安卓?

由于安卓的开放性,造就了今天的谷歌生态。谷歌如果不开放安卓,安卓也就发展不起来了,也许早就死掉了……大家可能都在用WP或者别的什么系统的手机呢……开放是安卓的生命力,是安卓发展到如今规模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现在安卓在全球这么火。如果下个版本安卓不再开源。那么全球会发生什么变化?结果就是开源版本被开源社区维护,市场跟厂商都拒绝谷歌的闭源新版本,然后安卓将被固定在开源的那个版本,并且大家会在那个开源版本开始继续发展,长此下去,谷歌将丧失对安卓发展的控制权。

谷歌当然想闭源,想得要命。因为谷歌看到了苹果IOS带来的庞大利益。然而开源协议卡得死死的,闭源的后果是它不能承受的。永远不要指望别人发善心,确保制度的可靠性更重要。

就算Android闭源了,对国内影响也不会很大。现在都7.1都发布了,但是国内很多厂商也只是适配到6.0 5.0甚至都还有一大堆4.4的。目前红的发紫,紫的发黑的OPPO R9也是基于5.1的。要能普及7.1都国内厂商折腾个一两年的,那时候应对方法肯定出来了。其实目前国内的ROM都是深度定制过的,MIUI,flyme,ColorOS,EMUI,smartisan OS等等都不例外。要是闭源了也许每个厂商都会维护一个自己的分支,久而久之安卓开发不再叫安卓开发了。

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A:你们还在做安卓吗?

B:谁还做那个啊,我现在做的是米卓。

C:我做的是魅卓,我还会点O卓,厉害吧

D:我们华卓现在已经发布10.0版本了,大家来试试啊!

E:咱们锤卓现在已经研发出Big Big Bigbang了,Zero Step用户体验也是好的一逼!

开源是软件相关产业对付一家独大的手段,随着实力/话语权的消长,公司对开源/闭源的态度也是动态变化的。对应到Android,社区,或者说Google以外的力量,将自动联合,对抗Google并独立发展。如果Google敢把这事做绝,你信不信微软都可能来接盘。

但是谷歌收紧权限是一直在做的,Android的开放带来了Android的繁荣,可繁荣的背后是Android分裂系统版本,导致用户的体验呈现差异不一的情况。谷歌为防止Android的分裂使出了各种招数,但收效并不明显,所以谷歌希望通过收紧权限,让安卓性能更突出,解决碎片化问题。

比较好的财经学校有哪些?

原财政部和中央银行的学校比较好。两财一贸中的上海财经和中央财经以及东北财经,中南财经政法和江西财经,原属于中央银行的西南财经,这几所学校是非常好的财经大学。地方上也有几所相对比较好的财经大学,好比山东财经,安徽财经,天津财经等

有哪些入门的财经学习书籍?

《牛奶可乐经济学》

为什么牛奶要放在方盒子里卖,而可乐要放在圆瓶子里卖?为什么打开冰箱时,冷藏柜会亮,冷冻柜却不会亮?为什么彩色胶卷卖得比黑白胶卷便宜?

这些问题是否困扰你很久了?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答案。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分析其中蕴含的经济学知识,有趣又能轻松涨知识!

《聪明的投资者》


《聪明的投资者》的精髓在于对风险的控制。作者从来不讲述一夜暴富的技术。他认为投资应该在一个可以承受的风险水平上带来满意的回报,剩下的内容全部用来回答两个更具体的问题:什么是可以承受的风险,什么又是满意的回报。

《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

读过这本书,我们会大致了解:为什么买大杯星巴克咖啡比较划算,让买卖双方双赢的定价策略是什么?为什么便宜不一定省钱?为什么百元店的东西那么便宜,它低价经营的秘诀是什么?为什么电视机和数码相机的价格一降再降?为什么同一商品售价不同,而竞争对手的主打产品相似度却很高?找工作你的比较优势在哪里?等等,一系列有趣的问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