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多科技
上联:禾多要移植,如何对下联?上:禾多要移植,下:力少显劣势。人类科技目前到底有多落后?1969至1970年代,美国宇航局完成了人类史上第一次登月,之后再无登月。星座计划把登月再次提上
上联:禾多要移植,如何对下联?
上:禾多要移植,
下:力少显劣势。
人类科技目前到底有多落后?
1969至1970年代,美国宇航局完成了人类史上第一次登月,之后再无登月。星座计划把登月再次提上了议程,但又被否决了,如今美国宇航局抛出了更庞大的火星登陆和小行星捕获计划,也算是对得起近半个世纪的潜伏期。
事实上,每个年代的科学家都不缺乏想象力,只能怪我们没有把资源、智力集中起来。美国宇航局算是全球航空航天的老大,每年经费不到200亿美元,其他国家就甭谈了。那么200亿美元算多吗,其实也是捉襟见肘,与3、4千亿美元的军费相比,差了一个数量级。
在登月时期,科学家就构想出超前的太空规划蓝图,以下我们看看在过去的半个世纪有哪些想象力爆棚的宇宙计划:
美苏的月球基地计划
1958年1月,美国空军霍默尔A·布谢衣准将提出了在月球设立基地的构想,在月球上建一个导弹基地,并且认为随着美军在月球上永久性军事基地的设立,以及对月球了解程度的加深,完全可以在月球上建立一个人造环境,能源、火箭燃料和氧气都可以在月球上就地取材。
除了美国之外,前苏联政府也热衷在月球建立人类基地,前苏联秘密进行月球计划有两个目的:载人飞船飞越月球;之后真实登陆月球。1962年,前苏联太空工程师塞奇-科罗列夫提议在月球建造一个永久基地——“兹韦兹达”,分为9个独立模块,每个都具有不同用途。例如:住宅、餐厅、诊所等。
空间站计划
美国宇航局和斯坦福大学曾经提出一项计划:即斯坦福圆环,这个太空栖息基地可容纳1万人居住。它是一个环状结构,直径1.5公里,每分钟都处于旋转状态,可以复制地球引力环境。与目前最先进的国际空间站相比,斯坦福圆环更加高大上,甩掉国际空间站几条街,比如人造重力至今都还没实现。国际空间站栖息宇航员差不多已有15年,无论从体积等方面考虑,国际空间站不适合容纳更多的宇航员,一般维持6名宇航员左右,如果要满足1万的生活需求,可能还得几百年的时间。
在早期空间站的设计方案中,科学家提出了建造一个巨型旋转轮来制造重力场,这个标准可能是未来空间站的雏形。早在1949年,H·E罗斯在《英国星际学会》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设想了一种“轨道加油站”,其由三个部分组成:酷似“补给碗、面包和手臂。”补给碗则是一个巨大的反射镜面,可以聚焦太阳光并产生热量,这就是一座以太阳能发电的“蒸汽动力”空间站。“面包”结构位于主反射镜的后面,“手臂”装置探入“面包”结构,链接到一个对接口。
捕获小行星
美国宇航局小行星捕获计划已经进入设计阶段,科学家正在研究小行星捕获方案,目的是将小行星通过一个巨型容器套住,然后使用宇宙飞船将小行星拖回地球附近。此后美国宇航局将派遣宇航员登陆小行星,并采集小行星岩石样本,对小行星进行全面而彻底的研究,该计划还将涉及到诸多空间飞行技术,有助于美国宇航局的本世纪30年代中期载人登陆火星,我们可以花100年左右的时间对这颗小行星进行研究。
显然小行星捕捉计划是人类迄今为止执行的大型空间项目之一,NASA已经对目标小行星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工作,大小定位在7.6米左右,大约为25英尺宽,质量接近500吨。目前正在研制的猎户座多用途飞船和未来发射系统将把宇航员送入更远的深空,整个计划将在2025年左右完成,这也是2030年代中期载人登陆火星前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把潜艇开到土卫六上
像木卫二一样,土卫六也是科学家搜寻地外生命的目标之一,月球与行星科学大会拉尔夫-洛伦兹博士提议设计了一款潜艇,现已得到美国宇航局的批准。如果成功发射将朝向土卫六最大海洋——KrakenMare,其外形与常规潜艇相似,却装配一个大型天线装置,可以向地球表面传送数据信息。
由于木卫二冰壳之下存在海洋,科学家认为这颗卫星很可能栖息着地外生命,目前,欧洲航天局计划2022年实施“木星冰卫星探测计划(JUICE)”,该探测器将于2030年抵达木卫二,携带一个非常特殊的软体机器人,外形颇似乌贼,能潜入木卫二地下海洋寻找生命形式。
最后一句总结:不是人类没有想象力,而是科技太落后!
人类需要掌握多先进的科技,才能掌控海洋?
谢邀,地球百分之七十是海洋,人类现代技术已经能适应海洋,利用海洋了,。但是,还需要更先进雷达探测技术,对海洋风,雨,灾,害有效回避,
字节跳动科技推出的“多闪”好玩吗?
谢谢邀请。
昨天多闪发布之后,我试玩了,感觉没有我预想的那么惊艳。首先声明我不懂技术,随便吐槽几句吧:
最令头条一众铁粉失望的,是多闪作为头条系的第一款社交工具,没有实现头条系各位哥哥姐姐(今日头条、西瓜、悟空、抖音)的联动,没有解决哥哥姐姐的最大痛点。
一,没有实现很多朋友期待的把头条、西瓜、抖音与多闪的资源共享和传播分享。我要把头条、西瓜上的内容散播给多闪好友,只能复制链接,没有一键直接转发。被微信屏蔽的头条、西瓜用户,非常需要多闪来挑起这个担子,需求不可谓不大。2019年之前各平台主要抢“流量”,2019年之后是做“留量”,“留量”增值和“留量”需求难道不重要么?
二,既然是测试版,怎么不找一些抖音红人、头条自媒体大咖进驻多闪?
三、“世界”的界面很无序,没有分类,没有搜索,垃圾时间太多,社交缺乏针对性和精准度。
四、建群的功能没有突出和强化,社交需要圈子,圈子是舞台也是粘合剂。
五、除了红包,没看到商业模式。社交电商时代到了,有社交没电商的社交工具是头条系需要的吗?
最后说,抖音创造的短视频神话,不可复制。天时地利与人和,缺一不可。很多预测都认为未来10年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下行,参考上世纪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社会图景,灰暗的日子里哪儿有那么多闪光的瞬间。
良药苦口!多闪的研发团队小朋友们不要哭鼻子,抓紧收集意见建议,节前加班开会是肯定的。数亿双眼睛期待着你们!
预祝改版成功!无数的心脏始终随着字节在跳动!爱你们!加油
二战德国科技有多牛?
有的时候在想,希特勒为什么会屠杀犹太人,有个大胆的猜想,是不是未来的人类知道犹太人这个种族在未来会对世界产生极大不好的影响,所以让希特勒来进行提前的清理工作,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中。现在看看犹太人的确不一般,爱因斯坦就不说了,原子弹之父,氢弹之父等等著名科学家都是犹太人。所以感觉这场突然的屠杀会不会跟未来的我们有关。这就感觉类似电影终结者,穿越时空到过去,干掉关键人物,未来就不会发生可怕的事。德国那时候的先进武器都很厉害,有没有未来人穿越来帮助?当然如果确实有帮助,我想肯定不会一下给出先进别人好几百年的玩意儿,只要在当时能领先就行。
#应许之地#以色列的科技有多发达?
以色列前总理梅厄夫人曾开玩笑说,犹太人对摩西有意见,“因为他带领我们花了40年时间穿越沙漠,却来到了中东唯一一块没有石油的地方”。
确实,在以色列建国之初,国土狭窄、资源缺乏、经济落后,支柱产业是农业,即很著名的基布兹经济,外部环境更加险恶。
但就是在这片贫瘠的土壤,以色列生存了下来,尤其是过去30年,只有几百万的犹太人催生了让世界惊叹的高科技奇迹。
比如,如果以人口计,以色列国土只比比北京略大,人口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2%,却出了160多位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占诺贝尔奖总数的20%(当然,这些犹太人很多拥有外国国籍,但根据以色列法律,只要是犹太人,就拥有以色列国籍)。
此外,在以色列,每1万名雇员中有140位科技人员或工程师;平均每1844个以色列人中就有一个人是创业者;以色列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数目,超过欧洲所有公司的总和。以色列吸引了约20亿美元的风险基金,人均风险投资额是美国的2.5倍、欧洲的30倍、中国的80倍、印度的350倍,居全球第一。
目前高科技产业为以色列提供了约三分之一的就业岗位,其产值则占到了以色列GDP的一半以上。以色列也被誉为“创新之国”。
为什么以色列科技这么强?当然,有种种说法,比如犹太人特别聪明的遗传基因。
但在我看来,任何聪明的脑袋,也需要现实的土壤,要解开以色列高科技行业的超常规发展之谜,看一下以色列知名风险投资家埃里泽·马诺的新著《从创业国度到智慧国度》的三幅漫画,或许就可以理解。
第一幅漫画,树木扎根泥土,喷壶在浇灌枝叶,枝叶上则是各类的学士帽。喷壶指代的是以色列政府。用马诺先生的话说,教育永远是创新的根基与核心。而犹太人对教育的重视,可能超越了当今世界所有的民族,这就为以色列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第二幅漫画,盆栽园地里,四通八达的输水管道环绕周边,连接的小毛细管道对盆栽进行滴灌。盆栽自然代表高科技企业,大管道则指代军用技术,毛细管道则是民用科技。一直在战争威胁下的以色列,军工科技高度发达,在政府的引导下,大量的军工技术不断转为民用,推动了以色列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第三幅漫画,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幅,温室里,鲜花在开放,上方则是喷水系统,为花朵生长提供足够的水分。花朵指代企业,喷水系统则是政府的作为。与不少西方国家不同,以色列高科技的发展,与政府的精心培育与呵护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科技的发展,离不开资金和创业引导,以色列政府的作为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风投基金和种子基金。企业初创期间,需要资金,但没有外来投资者,怎么办?以色列政府就是投资者,政府设立多种风投和种子基金,即由政府出资,从而带动民间资本共同投入,并由此设立各种子基金,由专业化队伍管理。这些基金涉及通信、IT、生物制药等多个领域,几乎无一领域都取得正收益。
第二个方面,高科技孵化器。这成为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用技术的一个平台。政府为对进入孵化器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提供各种专业辅导,包括公司运营、市场拓展、日常管理等诸多方面。据统计,创立孵化器项目18年来,以色列政府投入约6亿美元,并引导私人投资约30亿美元,60%的入孵企业在两年后成功从市场获得融资,有些成为以色列高科技的领军企业。
正是在政府的积极作为下,在过去20年,以色列高科技企业蓬勃发展,并吸引来大量的海外风投资金,思科、IBM、英特尔、微软等大型企业也在以色列设立研发中心。而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高科技企业中,以色列企业总数仅次于美国而排第二。
可以说,没有以色列政府的积极有效的作为,就没有以色列高科技的今天。但难能可贵的是,以色列政府一直恪守政府的边界,一般有四条原则:第一,共担风险,政府从不100%投入,而是在早期即要求民间资本参与:第二,采取胡萝卜和大棒政策,受资助企业要获得后续资金,必须不断证实其按照原有计划在推进;第三,政府帮助而不是捣乱,具体经营由企业家决定方向。
第四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条,让利民间资本。政府与民间资金“共担风险,但不共享收益”,如果所投项目获得成功,民间资本可以以成本价回购政府股权。以后,则是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资金则转身扶持新的高科技企业!
台湾的科技有多发达?
台湾应该是在半导体晶元上有点优势,不过这种优势也维持不了多久,也许也就五年吧。
头条上数码达人,科技自媒体咋这么多呢?
头条是一个大众平台,注册也没有什么限制,只要注册了头条号就可以发表文章、视频。早几年开始做的人,顺理成章也就成了达人,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可人家坚持下来了。
现在头条上各领域都有大V、达人,也没必要羡慕,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如果你早几年开始做,你也能成达人。
现在开始做自媒体也不迟,各自凭本事吃饭,能有好作品分享,能够帮助到别人,也是一种成功。
跟其他科技大佬相比,任正非有多厉害?
如果说马云是位成功的企业家,那毋庸置疑,任正非就是位伟大的企业家;如果说马云是位伟大的企业家,那毋庸置疑,任正非就是比马云更伟大的企业家。任正非所创立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国际上享受极大的知名度,名震全球,与阿里巴巴不可同日而语。
诚然,任正非的财产不足“亚洲首富”马云的十分之一,在亚洲富豪排行榜中他连前一百位 都排不上,但我始终坚持认为,一个企业家的优秀在于他所创建的企业的整体实力,他所创建的企业实力雄厚而即便本人无甚资产,也不失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故而,乔布斯创建了一个伟大的苹果公司,尽管他本人的资产不过数十亿美元,这在全球富豪排行榜中排名羞涩,但他仍不失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家。而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虽然他的个人资产不过数亿美元,但华为公司在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排名285位(2014),一度被神化的阿里巴巴连门槛都进不了,伟大企业家的殊荣任正非岂非当之无愧?
平心而论,阿里巴巴虽然是家规模宏大的企业,但比起华为来着实逊色好几分。华为2013年的营业额近400亿美元,而阿里巴巴不过近500亿人民币,只抵得上华为的七八分之一。华为的影响力遍布全球,它是财富500强IT企业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截止2012年底,共拥有来自156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5万名员工,仅外籍员工人数接近3万。早在2010年,华为就已超越诺基亚西门子和阿尔卡特朗讯,成为全球仅次于爱立信的第二大通信设备制造商。美国权威商业媒体FastCompany评出2010年最具创新力公司,华为紧随Facebook,Amazon(亚马逊),苹果和google(谷歌)之后位列第五。根据IDC的数据,华为于2012年7月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仅次于三星和苹果。华为2008年PCT国际专利申请数就已达到1365件,位居世界第4,2010年更是一跃升为全球递交申请最多的公司(超第二大国际专列申请公司日本“大户松下”8项,苹果公司更是望尘莫及)。2011年1月华为反击摩托罗拉——被华尔街日报称为中国企业第一次知识产权作为武器来反击西方企业。
华为的成就不胜枚举,这里只是有针对性地列举出几项,但这也足以让阿里巴巴汗颜。华为作为一家高科技制造业公司,于国家而言,固然比互联网电子商务公司更为重要,即便两者的企业实力相比肩,也不如前者重要,更遑论前者的实力远胜于后者了。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时,有媒体曾调查阿里巴巴在美国的知名度,结果令人大吃一惊,有八九成的美国人未听说过阿里巴巴。事实上,阿里的顾客主要是中国人,而华为不同,华为在国际市场上专有很大的份额,这也是我最佩服它之处。
早在2007年,华为的合同销售额就达160多亿美元,而令我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海外销售额竟占有115亿美元之多。据可靠资料显示,华为的国际市场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70%以上。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由此可见,国际市场才是华为的最主要销售市场,它是一家靠高科技知识产权与国外巨头竞争的伟大公司,这也可见其创始人任正非绝非泛泛之辈。而阿里巴巴,虽然早在07年就已喊出口号要加速开辟国际市场,但就目前而言,其成绩并无甚可称赞之处。
当年我们听说马云占阿里的股份不到10%,还误以为他看轻财富,然而事实却令我们很尴尬。实际上,“马云的阿里”的占股绝大多数被外国人占有,日本软银占股34.4%,美国雅虎占股22.6%,而马云本人只占股8.9%,保守估计,阿里的中国籍高层占股不会超过15%,那么阿里究竟是不是中国人的公司?也有人说,马云只是洋人的一个高级打工仔。这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颜面无光的事实,媒体不惜笔墨盛赞的阿里巴巴,竟然只是个赚中国人钱,肥外国人腰包的买办型公司。这话也许极端了些,但其中问题,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然而所谓深思的结果,绝不是狗屁的体制问题,别啥问题都赖体制上。
因为,同样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华为,其状况与阿里巴巴有云泥之别。前面业已提及,华为的国际销售份额占总销售份额的70%有奇,它不是那种在国内呼风唤雨、不可一世,被媒体吹得天花乱坠而有些名不副实的公司,而是一家真正赚外国人钱的实力雄厚伟大公司。更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华为公司赚外国人的钱,却不肥外国人的腰包,而主要是让中国人得利。据资料显示,任正非只占华为公司1.42%的股份,公司98%以上的股份为员工占有,这可以说是世界各民营公司极为少见,或者说从未有过的现象。这样的公司,与其说是民营私有制公司,不如美其名曰“民营版公有制企业”。
由此可见,华为确实是家非常伟大的企业,洋人操控的阿里巴巴甚至难以望其项背。而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中国企业家领军人物的马云,似乎或确实比不上低调的任正非,相比而言,中国也许更需要任正非这样的人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