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画画
画画都有哪些乐趣?感谢邀请,我是言文远行。画画都有哪些乐趣?这得看各个人吧!对于喜欢画画的人来说,你就是让他坐一整天在画画也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不喜欢的人来说,一个小时就受不
画画都有哪些乐趣?
感谢邀请,我是言文远行。画画都有哪些乐趣?这得看各个人吧!对于喜欢画画的人来说,你就是让他坐一整天在画画也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不喜欢的人来说,一个小时就受不了。我觉得画画的乐趣在于,天马行空,任你想象,你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用丰富的色彩、优美的线条来表达你的思想,表达你的观点,表达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画画的乐趣在于,你可以通过手中的画笔,把世界的美好,画在本子上。把那些美好的瞬间通过画笔给描绘下来。画画的乐趣在于,可以让浮躁的心沉淀下来。画画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情感世界。画画可以使人得特长得以展示,增强自身的自信心,这就是最大的乐趣所在!
听说绘画大师都喜欢喝点酒再画画,是真的吗?为什么?
酒可以助兴,人在微醉的状态下是完全放松的,身心都处在一种极致的自由,这种自由对任何艺术的创作都有极大的帮助,有时候可以把潜藏的能力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古代那些画家,唐伯虎,王羲之等等很多无论是借酒消愁,还是举杯庆祝,几乎都在酒的帮助下有过那么神来之笔。唐代大诗人李白被尊称为“诗仙”,他的诗几乎都是在醉酒的状态下一挥而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其实艺术创作是一项孤独寂寞的工作,必须是本人保持绝对的心灵自由和空间,尽量不受尘世的烦扰,这样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达到,有的画家为了能够更好的创作,也想出一些办法,有的远离都市离群索居,有的在创作时喝几口,达到微醉即可,这样有利于超长发挥。事实证明,酒也确实有这样的作用,尼采不也是借助酒神的这种微醺的自由状态来比喻古希腊文化中的悲剧力量的吗?对艺术家来说,酒就是片刻的麻醉剂,掌握得当就可以助人一臂之力,使画家的技艺达到巅峰,若掌握不当,那就成了酒鬼一枚,留下笑柄,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对于“梨花”诗人赵丽华半路出家画画自封绘画大师如何看待?
关于这位女士,确实是半路出家的。那么我们看看她究竟有多大的才能吧!知道才能评价,评价得有根据。现代诗也叫做"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也算是诗歌的一种,但是与古典诗歌相比,现代诗是没有格式和韵律的,内容也是随感而发,蕴意大多不够深刻,深受民众诟病。
这位赵女士原是河北省霸州人,著名梨花体诗人。何为梨花体呢?也就是指赵丽华诗歌作品,以及仿制赵丽华诗歌风格的作品被称为"梨花体"。其实"梨花体"谐音"丽华体",这是源于当年"恶搞"赵丽华的"赵丽华诗歌事件",网友以嘲笑的心态仿写了大量的口语诗歌,更有好事者取"赵丽华"名字谐音成立"梨花教",封其为"教主",现在大家对她的诗歌也是褒贬不一的。
而其之所以被诟病的原因在于过于随意地使用“明显的口语化写作",比如她那首比较有名的诗,《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如果她不是赵丽华而是一位普通妇女,我想这首“诗”不会被人称作为诗。因为只要你连起来读,它就是一句话,而且是一句淡而无味的话,就如同拉家常一样。
至于赵女士转型去画画,她默认是因为写诗被骂很受伤才去画画的,没有任何基础,纯属无师自通。这位“梨花教主”赵丽华以画代诗,两年画了150多幅,按照她的说法“至少对现在的我来说,觉得绘画是比诗歌更好的跟世界对话的方式”。
赵丽华也自嘲说,“一个从未学过画的中年妇女,突然对绘画产生兴趣,只缘于她喜欢梵高那句话:颜色之间的变幻具有难于言传的美。这简直是一个可以上《读者》头条的励志故事”。可以说,不管她的画画水平如何,就凭这份毅力和坚持还是值得肯定的。赵丽华曾经在广州的一场演讲中说:“既然全国人民都懂诗,只有我一个人不懂诗,我不写诗就是了。”于是,2012年6月10日这一天,赵丽华改行成了画家。自此之后,她创立了一间画室,称之为梨花公社,专注她的画画事业,据说有网友买了她一幅画30万,她喜欢画色彩画,类似梵高的那种。
至于她的画画水平如何呢?作家莫言评价她的画:“一是色彩艳丽;二是画面稚拙。有天然之趣,跟陕西户县那些村里的大嫂画得有几分像。”或许这才是比较中肯的评价吧!
如何用干果画画?
喜欢搜罗简单有趣创意手工的我,是时候要分享一下心得了,希望能帮助到题主和各位有这方面需求的小伙伴们,本着不浪费的原则,我一般都是把干果吃了以后只留下外壳再画画,这样不仅方便黏贴而且更容易保存,边吃边玩其乐无穷,哈哈~
言归正传,用干果或者干果壳做画前要注意以下四点:
1、果壳要先用潮湿的抹布把浮灰擦去以便黏贴牢固;
2、用稍微硬一点的卡纸,先在卡纸上用铅笔画一个大概的轮廓:
3、根据图案的轮廓用双面胶或者强力胶贴出一个区域,如果是用强力胶黏贴胶要适量,太多了会让纸变形,少了黏贴不牢。
4、在有胶的范围内贴上提前准备好的干果壳;
五谷杂粮因为颜色多样可以和干果配合起来一起贴画。
再分享几幅给小主做下参考
图片中用的是开心果的壳,用这种方法画画时,要先给壳上色,要不背景会被画的乱七八糟的。
原色也是一种不同的美,制作材料:南瓜子、西瓜子、麦穗、小米、芝麻、咖啡豆、蜗牛和贝壳装饰品。
考考眼力,谁能看出一共用了多少种材料?
篇幅有限暂时分享到这里,如果各位小主有其他幼儿园创意手工作业的困扰,欢迎随时留言给我让那些愁人的创意手工作业不再难。
色盲该如何画画?
荷兰后印象主义大师文森特.梵高就是典型的色弱患者,并没有影响他的色彩感觉与响亮!
画画简单吗?
用心去画画,就在简单不过了
这张算是我,画得最简单最难看的,别人说。我画的像死鱼眼,我也那么觉得。
你喜欢画画吗?
自幼至今一直喜欢并矢志不移。惭愧竟一事无成。但终生不悔乐此不疲。如有来事还当继续遨游于诗书画印楹联之中逐波弄潮乐享逍遥扬帆沐春风!
黄宾虹到底会不会画画?
小编的这个问题棒棒哒,在中国的绘画史上,绝对是有他的分量在得。他,在声名斐然时,曾被人称做“落魄的画家”;他,曾预言逝后五十年,自己的画作才能被人(市场)认可;而这就是中国著名山水画大师——黄宾虹。
黄宾虹1865年生于浙江金华,卒于1955年。名质,字朴存,擅长山水、花卉并注重写生,但成名相对较晚。50岁以后,他的画风逐渐趋于写实,80岁以后,才真正形成了人们所熟悉的“黑、密、厚、重”的画风。
在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齐白石,而“南黄”就是浙江的画家黄宾虹,二人被美术界并列在一起,足见黄宾虹的艺术功力和成就非同一般。
从1909年定居沪上直至1937年迁居北平,黄宾虹在上海活动几近30年。身处上海大都会,对当时最新的艺术创作与理论,掌握甚丰,在这30年里,他曾担任《艺观》、《国画特刊》、《国粹月刊》、《艺苑》、《中国美术号》(特刊)、《墨海潮》、《画学月刊》、《美术杂志》、《美术生活》、《国画月刊》、《国画》等10余家杂志的主编、编辑或主笔,发起或参加过烂漫社、百川书画社、蜜蜂画社、艺观学会、中国画会、中国学会、寒之友社等多个社团,担任过第一、二届全国美展的评委,并在学生和友人的帮助之下游历了中国东西南北的好山好水,活动不可谓不多,影响不可谓不大。
黄宾虹高寿至92岁,属于大器晚成的艺术家。他在69岁的时候去了趟四川,待了一年多的时间。这期间他画了大量作品。他在青城山的时候,赶上了一次磅礴大雨,进而被雨中的青城山所震撼,对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艺术家的创作需要契机,雨中的山水启示了黄宾虹对真山水的感受。他的一生还喜欢看夜山、早晨的山、黄昏的山、雨中的山。曾经有朋友亲眼看到他半夜推开窗户面对夜山凝视,这些对形成他的画风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契机。
黄宾虹晚年的山水画,所画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惊世骇俗,这一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由于黄宾虹在美术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他90岁寿辰的时候,被国家授予“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称号。
黄宾虹著作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古画微》、《画学编》、《金石书画编》、《画法要旨》等,与邓实合辑《美术丛书》并有辑本《黄宾虹画语录》。
代表作品;知名画作:《富春江图轴》、《峨眉龙门峡》、《松雪诗意图》、《花卉四屏条》、《设色山水图》等。
以《山林秋色》为例,该画纸本着色,纵122.8厘米,横48.8厘米,现藏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此图一眼望见山峦重叠,林木扶疏,云雾缭绕。远景为山坡,古松苍郁,有几间平房,前后错落。园后有四角亭,亭中坐一人。山腰树木丛生,枝条欹斜,往上高山耸峙,岿然独立。左侧为一片广阔的湖面,有二只帆船顺风行驶于两山之间,以山衬水,以水烘山,使山水发生了相互为美的密切关系。
黄宾虹一生大体是上述经历,他从来没有登高一呼过,像徐悲鸿那样,他从来也没有红得发紫,像齐白石那样。他把自己所有财富都用于收藏古器物、古玺印、古字画,在日常生活中却经常捉襟见肘,不是一个特别富有的人,他更不是善于经营和炒作的人,在赢得社会声誉方面,他不能跟张大千相比,尽管他们两个人都叫“大千”,当年黄宾虹也曾号“大千”。但,此大千,名气远不如彼大千。
但学多人是认可黄宾虹的,他的学养深厚,与陈独秀等一起教学,在歙县与许承尧等组织黄社,在上海组织南社,他的人生阅历是一般画家无法企及的。齐白石与他相比,齐白石善于表现生活,也很有诗才,但学养不及黄。所以,随着时间流逝,黄宾虹越来越高大,越难以被模仿、被追随。
为什么对黄宾虹的评价不一?主要在于评价者文化理念与美学观的不同。黄宾虹把中国的道家美学思想理解得非常透彻,将笔墨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作品里的沧桑、表现出的雄浑醇厚,符合中国传统美学最正统的一脉。当然,也不乏各怀其他目的之人,或借骂他出名,或将他捧为神圣然后号令画坛诸侯。
怎么陪孩子画画?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一书的理念纲要以及1-9岁各年龄阶段的绘画特征等要点提炼如下,仅供各位爸妈参考。
1. 孩子的画是和成人的画完全不一样的。成人所感兴趣和欣赏的画和孩子的绘画行为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因此,以成人的眼光去判别和鉴赏孩子的画是不恰当的。
2. 孩子在画画时成人切勿在旁边指指点点,这样会对孩子的绘画造成干扰。
3. 教孩子绘画的最好时期是6岁以后,在此之前,切勿给孩子教授任何形状、画法、简笔画、涂颜色等实则是成人世界里的画,因为这些都不是孩子的画,教给孩子画这些,孩子就不能画出属于自己的画了。同时,过早的教孩子画形象也会逐渐阻碍孩子按照自己的感觉和意愿自由表达的快乐以及由绘画而发展的一些基本能力。
请不要给孩子教这些成人创造出来的简笔画。
4. 对于孩子的绘画是不能用好坏来评价的,更不能用来做类似心理分析以试图判断孩子的性格,这完全没有意义。孩子的涂鸦仅仅和哭笑一样是表达心情的一种方式而已。一副孩子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或想法的画,即使在技艺上还未成熟,但通过这种自由的绘画方式使得表达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并体验到了愉悦,这就是表达的快乐。
5. 那么如何与孩子进行绘画方面的交流呢?孩子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即孩子的画是“听”了才能明白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画只有被“听”了,被理解了,他们才会有种表达的乐趣,他们的绘画行为才有意义。
6. 请记住无论是谁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绘画能力,这种能力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非常自然地培养获得的能力,不同年龄的孩子会自然地表现与年龄相应的绘画能力。对成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是守护孩子的这种能力,为他们创造绘画活动的环境与氛围。
7. 孩子的绘画作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等孩子过了六至九岁,系统性地教授绘画知识和技能才开始变的有意义。而在此之前的以成人方式的教授行为都是拔苗助长的,反而会毁掉孩子的天资。。每一个孩子在幼儿时期都是天生的画家。
8. 孩子涂鸦之后,有时会把自己的作品破坏掉,如画好的小车剪下来,画好的小人剪下来,让它们打斗,这其实是孩子在发展造型能力,家长应该高兴。
各年龄段孩子绘画的特点:
一岁
绘画从会淘气开始,与其说是绘画,不如说是手的运动轨迹。涂鸦对这个时期的幼儿来说是非常有趣的事情,握着笔的手挥舞着在纸上留下印迹,他们会高兴的叫起来,他们能明白这种变化的乐趣,这也会成为孩子热爱画画的原动力。
这个时期的孩子随着爬行能力的提高,绘画的能力也随之提高,他们会在纸上留下点点,小蝌蚪,小蚯蚓之类的印迹。家长请让孩子充分地涂鸦。
一岁半以后,孩子的画会从大的连续圆圈到小的连续圆圈发展。
这个时期的家长们可以简短的询问孩子的画,让孩子说出他画得是什么。但要在孩子画完之后问,而不是中途打断孩子的绘画热情。
家长要准备好纸笔以及绘画的环境,并尽量让孩子做些其他的游乐活动,比如沙子,水,泥巴等,这会非常有助于孩子的绘画。
这个时期的孩子对颜色还没有区分,只需挑一种他喜欢的颜色,和一张大的画纸就可以了。
两岁
两岁以后的孩子随着眼手谐调功能的发展,开始能够画出单独的线条和封闭的圆圈,同时孩子开始能够预测和判断所画的线条走向和长短以及方向,孩子想要画什么的意识开始萌芽。
两岁以后孩子开始对自己画的东西以自己对事物的印象加以解释说明,并且这些说明会不断的变化。越是脑海中对各种事物有丰富印象的孩子,越是有能力把一个圆圈想象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这个时期的孩子的画多以连续的圆圈为主,请不要教授孩子画任何形象,否则孩子的画将会犹豫不流畅甚至画不出自己的画了。让孩子尽情去画连续的圆圈,尽情地涂鸦。
这个时期的孩子仍然对颜色没有过多的区分,只需要给孩子一种颜色就足够了。
让孩子多读一些绘本,不必担心孩子模仿绘本而被束缚,因为孩子要到八岁左右才能够模仿形象来画画,这个时期的孩子是不会的。
请家长在孩子的作品上注明日期和孩子的解释,作为一份有意义的孩子成长记录。
三岁
孩子到了三岁,从一开始就是有意识地去画画,在画画之前,就已经决定了要画什么,孩子们是有目的地动手画画的。
三岁半以后,孩子爱将自己置身于情景游戏中,并用很多圆组成的画面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这个时期的孩子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发展,他们已经能够自由地画出大大小小的圆圈和横竖线条,并在事先相好要画什么的情况下再动手画。孩子给这些线条和圆圈赋予了意义和故事。
家长们请把这些画的日期和故事记录并保存下来吧。
三岁左右,圆圈上画上点和横线的头部人像的形象开始在孩子的画中出现,同时还会给事物加以拟人画处理,而孩子给这些形象所赋予的不同身份的能力正是语言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表征手法的表现画面当中,家长千万不要质疑孩子为什么不画耳朵手脚等,只需要耐心并愉快地倾听孩子们的故事就可以啦。
四岁
孩子在四岁左右开始在画头部的基础上画出手和脚,形成了所谓的头足人像。这时候切勿去提醒或教导孩子该如何画,因为这样做会打破孩子认识事物的自然发展过程,同时也剥夺了孩子认识事物我乐趣,甚至会挫伤了孩子认识世界的积极性,也阻碍了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学习和发展能力。
孩子到了四岁就可以通过语言来描述画画的主题和内容,并结合脑海中的印象来画出大人们眼中像样的形象。孩子想要画出来的,是只有孩子能了解到的事实,即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并且会把印象最为深刻的部分画得大而夸张。
从四岁半以后,孩子喜欢在纸上画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并且会有同一形象反复出现的情况,也会有像商品目录一样排队罗列的表达方式。如果听了孩子的解释,就会发现在他们的脑袋里,这些事物都是有关联有故事的。
而且在四岁半以后孩子的画中开始有了区域的划分,比如说家里家外,船里船外等,这是孩子的条理性表达方式在逐步提高的表现。
四岁这个时期的孩子仍然没必要刻意使用颜色和教授形象,这样只会受到颜色和形象的束缚,感觉不到自由。最好用单色粗笔和大的画纸来画画。如果孩子希望使用多一点的颜色,最多给六种以内的颜色,而使用的画笔则可以尝试不同的种类,例如:马克笔,粗铅笔,蜡笔,圆珠笔等。
将东西摆在眼前让孩子边看边画,即所谓的写生,是不适合六岁以前的孩子的绘画方式,因而要避免让孩子边看边画。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把自己认识到的事实的感受画出来。写生与观察,最好还是放到六至九岁以后。
请尽量给孩子提供多种娱乐方式,并尽量多倾听孩子对画的描述。
五岁
孩子到了五岁以左右渐渐明白了各种事物各自具有的特征和这些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不会再像四岁以前的孩子画的头足人像那样直接从脑袋上画出手来,而且还明白了画中的人物是要穿衣服的。尽管如此,孩子的画在成人的眼中仍然有所缺失,但不要取笑他们的画。
四到八岁左右孩子绘画的特点不是按照自己看到的画,而是按照自己认识到的并且是感兴趣和关心的事物来画画。
孩子在五岁半以后开始对事物之间的关系逐渐有了兴趣,并试图用绘画来表达这些关系,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孩子在画中开始使用基底线,这时候的孩子们从四岁的目录式罗列开始过渡到以基底线为基础的二维平面世界。
这段时期欣赏孩子的作品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听听孩子讲述画里的各种关系。在孩子二至四岁时我们只要部这是什么,而到了五岁时,我们应该多问问画里的各种故事情节,并在生活中尽量丰富孩子的娱教活动。
这个时期的孩子最喜欢在幻想世界中做角色扮演的游戏,这也是孩子发展想象力的重要阶段。能把对故事的印象画成一幅画也是五岁孩子的重要特征之一。所以请给孩子多提供丰富的故事和绘本。
切勿让孩子看着事物来画画,也不要总是提醒孩子应该怎样画,这样会让孩子的画失去自由和成长的乐趣。对于观察力的培养需要等到六至九岁以后。而五岁的孩子通常会将实际看到的事物按照自己的印象来绘画,家长要经常鼓励和赞美孩子凭印象画出来的画。
五岁的孩子仍然不能用过多的颜色,这样只会对他画画的创造力进行干扰,试着只用一只黑笔尽情地画个够吧。
六岁
孩子到六岁时会坚决地使用基底线作为建立事物秩序的表达方式。
这阶段不可忽视的是孩子对图案纹饰的涉及,孩子开始有了将事物抽象化和图案化的能力,这也是书面语言和文字的基础发展。孩子甚至能将听到的故事表达丰富的画出来。
六岁以后孩子的画有个鲜明的特点就是“透视画法”,即把房间里或土壤中看不到的东西也一一仔细画出来。这是感觉写实主义倾向,也是一种非凡的耐心和能力。
家长在这个阶段绝对不要用好和不好来评价孩子的画,也不要在孩子的绘画上给予所谓的指导和干预。要进一步的重视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多问问孩子的画里都是什么。可以将生活中有趣的经历来做为孩子绘画主题的提示。并且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故事和绘本。
七八岁
孩子到了七岁左右就会开始分别从正面、侧面、背面三个角度来画人物肖像了,接着就在八岁左右孩子会开始画有动作的人物肖像。
尽量让孩子少去临摹电视或动漫里的人物形像。
七岁以后的孩子的画开始逐渐变得让成人一看就能理解了。
孩子到了七八岁这个年龄段就可以有意的在绘画方面进行一些引导,引导孩子对感兴趣的事物的观察力,引导孩子多思考,并结合丰富的手工和娱乐活动以及大量的优秀作品和绘本的欣赏,拓展孩子的眼界,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同时尽量为孩子提供多种绘画用具和绘画方式的体验。
九岁
孩子到了九岁终于开始采用和成人相同的观察方式了,画法也开始向写实的手法转变。在绘画方面,九岁是孩子迈向成人阶段的第一步。
而孩子在九岁时耐力和执着力也会增加,这阶段的孩子如若遇到错误的教授方式会造成绘画的停滞甚至是厌烦。
这个时期的孩子可以使用任何绘画工具和多种色彩颜料,以及版画等各种绘画方式。
尽量不要让孩子临摹或是画电视里的人角色,应多给孩子讲讲故事和开展多一些的课外活动,帮助孩子发掘更多的绘画主题,鼓励孩子画自己的画。
九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开始写生画了。
九岁以后的孩子在画画时开始向写实方向转化,并且开始关心自己作品的好坏,有时会否定过去自己画过的画,逐渐注重所描绘物体的逼真性。爱欣赏立体感强,明暗变化丰富,色彩真实感强的作品。
这一时期孩子的想象力及形象记忆能力方面发展逐渐减慢。观察写实能力飞速发展。不再适合学习纯粹的儿童画。可以逐渐接触素描、色彩等专业技能的训练。孩子这时候会将对绘画的热情转变为努力的动力,可以通过接触各种不同的绘画风格来开拓、提高并深入孩子在绘画方面的造诣。
上图是三岁到九岁孩子对人像画方面的自然发展过程。
上联:笔画画,画画笔。请对下联?
上联:笔画画,画画笔。回答:
下联:友赞赞,赞赞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