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好么
特斯拉怎么样?谢邀,虽然不是很了解电动汽车,但这个问题还是可以答一下的。 我们先来对比一下比亚迪 Model X 100D,100kWh电池,官宣552km续航里程 Model S 75D,75kWh电池,官宣469
特斯拉怎么样?
谢邀,虽然不是很了解电动汽车,但这个问题还是可以答一下的。 我们先来对比一下比亚迪 Model X 100D,100kWh电池,官宣552km续航里程 Model S 75D,75kWh电池,官宣469km续航里程 而比亚迪宋秦ev300均在50kWh以下 我觉得除了电池组的总容量比较大,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特斯拉拥有比其他电动汽车更为完善的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很多颗电池组成单体电池包,而很多个单体电池包又组成电池组,再由多个电池组又组成电池板。 上千颗电池组合封装在一起,自然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BMS来协调这些电池的工作,解决散热问题,尽量减少电池容量的损耗,进而有效的延长续航。 同时,双电机分别为前后轮提供动力,通过对前后轮扭矩分别进行数字化独立控制,高性能后置电机,与高效率的前置电机科学联动,相比传统四驱机械联动更为高效。 我们再看看整体车架,几乎是全铝合金打造,保证了整车质量不会过高。我们再来看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全车最重也是最重要的东西——电池板,将近900kg的电池板放在前后轴之间的底盘位置,配重相当科学,非常有利于特斯拉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 —————————— 差不多就是这样了,不同外形设计的风阻什么的就不说了,望诸位大佬斧正。
特斯拉的卡车怎么样?
我核心表达的是,musk的这种发布会给出来的数据是片面的,美化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嘛,看这种东西最好心里有杆秤,不要傻傻分不清楚,至于他未来能不能成,鬼知道。 ------原答案--- musk真是忽悠的一把好手,看model3量产受限,成本下不去一直亏钱,股价不行,就搞出来新的车,新的概念,反正现在不用量产,参数随便吹牛逼就行,以下几点供大家思考,希望大家理性看这个事和这个公司。 1.说特斯拉风阻低的可以去研究研究别的卡车和跑车的风阻比如奔驰,可能跟musk给的数据不一样,传统卡车商又不傻改改外形整合一下底盘就有这么大提高,他们难道不会,难道他们就没做; 2.卡车是生产工具,最后还是算每公里运输成本,特斯拉说他要比传统卡车低,这背后是靠调模型出来的,这个模型猫腻是很多的,参数是什么,假设是什么,可以自己算算成本没这么简单的,另外一次充电可以覆盖大多数场景不代表就够了,如果一天想跑两趟怎么办,比如国内卡车司机很多都是两个倒班一直开,对于电动卡车充电时间可能超乎你的相信,对于卡车来说,充电时间就是闲置就是成本; 3.太阳能并不便宜,在美国太阳能发电比煤电,天然气发电,核电都要贵,而且如果为了满足随时充电上储能装置,成本更高; 4.特斯拉在这个时候发两款概念车只是为了提振股价,因为他们家model3量产一直不顺利,量产不顺利的核心是成本下降没想象的那么快,发现做多少亏多少,大家质疑这事是不是不靠谱,所以股价堪忧,而特斯拉这种没有盈利的公司是需要持续融资的,所以公司估值和股价不断上涨是命根子,股价不断下跌就根本融不到资了,后面的事也就没得谈了,参考贾跃亭,所以musk才抛出这么一个新概念,新故事的,可以给公司新的估值 -------更新--- 我又不是算命先生,事前并不可能知道musk会不会成功,这个回到只是希望客观的看待这事情,musk也许能持续融资投研发,投生产,成本下降,干翻燃油车,也有可能走到一定的程度就失败了,who knows?他到底什么时候能成功,什么途径成功,这中间还有很多未知数,都是不确定性。就像历史上电动车从19世纪初登上历史舞台,这一百年都曾经多次试图超越燃油车,但历次都失败了,也许这次能成功,也许不能,或者需要更长的时间。 对于投资来说,只不过客观的认识这个东西,是对成功的概率下注,衡量价格是否合适,如果变成去赌一定会成功或者一定会失败,那就有点赌徒了
特斯拉无人驾驶技术怎么样?
无人驾驶是汽车技术的新方向,是集人工智能、通讯、电子等技术为一体的解决方案,应该说在此领域群雄并起,特斯拉正是群雄中引人注目的一位。
那么从技术层面上说特斯拉目前在业界处于什么位置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要从自动驾驶的分级说起。业界将自动驾驶分为五级,即L1一L5,分别对应完全人工驾驶、部分辅助人工驾驶、特定场景自动驾驶、大部分场景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
目前为止,从技术应用的角度来看,正在从L2到L3的发展之中,特斯拉目前的技术和实践的情况看,处于L2的尖端,但距离L3还有一定的距离。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在城市、环线、混合高速等实现全自动驾驶,华为无人公交车在深圳投入实际运营等业界广泛报道的技术都处在这个层次,特斯拉并无过人之处,业界处于这个水平的最少有五家以上,特斯拉并未高人一等。
与其他企业的谨慎不同,特斯拉在无人驾驶领域显得特别激进。在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竟然实际投入使用,弄出了不少事故,甚至让人丧命,这种作法,实在不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应该做的。
从目前几起事故的情况来看有几点需要吃瓜群众明白。
一是,目标探测还不过关。特斯拉依靠摄像头图像识别及毫米波雷达两套识别装置进行识别,这两套识别装置对付近距离的场景基本够用,但对于高速装态下的移动目标的识别精度和准确性不够,特别是在存在光线、无线干扰等情况下准确度令人担心。其实特斯拉也知道这个问题,特别强调辅助驾驶时,驾驶人手不得离开方向盘,这就是我们判断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处于L2的最大理由。
业界普遍认为,L3级别无人驾驶至少需要三套独立的识别系统,特斯拉显然并未达到这个标准。
二是算法问题不大。特斯拉牛不牛?牛!牛在何处?牛在软件,具体到自动驾驶上,就是算法。从几起事故上,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上海的事故算是算法上的问题,其他都是探测的问题。
三是L3有希望,但距离还远。为什么几家牛公司都停留在L2的顶端,而无一家实现L3呢?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有人乐观地说三年可实现,有人说五年,意思都差不多,但我觉得5G是从L2到L3的必由之路,没有5G,谈不上L3!
特斯拉什么时候能量产?
以目前中国的国情来看,特斯拉在中国量产至少得3年吧。
第一,政策因素,国家目前大力扶持国产新能源汽车,免购置税还有现金补贴。各大汽车厂商纷纷推出新能源汽车,部分厂商还因为骗补问题被处罚,从侧面反应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爆。国产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和产品竞争力上和国外有一定差距。特斯拉2017年全球销售了10万辆,中国占了20%。这还是在进口汽车高关税的情况下,如果特斯拉国产之后,销量必定大幅度上涨。大家想一想,30多万就可以买特斯拉,同样的价格你还会去买比亚迪唐吗?特斯拉入华之后,中国的高端电动汽车市场将被全部占领,这一点是中国不愿意看到的。国家给予中国企业更多的发展时间,希望中国电动汽车能够做出像样的产品。
第二,配套设施,特斯拉的充电方式比较特殊,需要建设专门的充电桩或者超级充电站,这一点比较难以解决。充电桩的普及不仅仅是费用成本的问题,还与城市基础设施、电力配套设施有关系,短时间无法解决。
天天听人说特斯拉,特斯拉不是一款车吗?
但是今天我们聊的不是这个公司,我们今天来说说这个被历史严重低估的天才,爱迪生的死对头—尼古拉·特斯拉。
特斯拉是一个科学狂人,他机电工程,无线电工程,流体工程,低温工程,地球物理,真空技术,飞行器技术方面等等都有专利成就。特斯拉在各个国家的所有专利,包括他所有未曾批准的专利和所有具有专利价值的各种发明,总共加起来有700多项。
不仅如此,特斯拉还发明了特斯拉变压器,交流电摩打,现代电脑基础,无线通信,太阳能系统,雷达装置,机器人,死光,测谎仪,提出电磁射频武器概念...这些发明和发现超越了当时的科学技术几个时代,有的理论就连现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无法完美解答。
我们都知道灯泡是爱迪生发明的,但是当年爱迪生使用的电是直流电,而特斯拉提倡使用的是交流电。这里顺便说明一下交流电荷直流电的区别,简单来说,交流电是可以变压的,直流电是不可以变压的。
据说原子弹没做出来之前,特斯拉想出一种武器,名字叫做闪电风暴,就是可以收集闪电去劈对面的战船。后来因为爱因斯坦和美国总统说研究原子弹,所以才没有使用特斯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