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式建筑
有人说上海、天津和武汉的欧式建筑比较多,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1860年汉口开埠后,武汉发达开放,是中国最先进开放的地区,是中西合璧、东西交融的国际大都市。当时,武汉、天津、上
有人说上海、天津和武汉的欧式建筑比较多,这是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1860年汉口开埠后,武汉发达开放,是中国最先进开放的地区,是中西合璧、东西交融的国际大都市。当时,武汉、天津、上海是中国租界最多、面积最大,经济最发达的三大城市。所以留下了大片大片的欧式建筑,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区”。
当时,武汉共有五个强国建立租界,四十多个国家建立了领事馆。对外开放程度全国领先。西方势力的入侵虽然也是民族悲剧,但同时也导致西方先进思想,生活方式,管理经验输入武汉,使武汉成为当时中国最西化、最国际化的城市之一。
那时的武汉,上至中国最高政治领袖、商界、文化界精英,下至中西方百姓都来此寻梦淘金,这里是梦想家乐园;在这里,能见识到中国最早的电话局、电报局、公交车、电影院、照相馆、跑马场、咖啡馆、甚至高尔夫球场、西式医院、学校和大学、科研机构……那时的三镇,近,中国的执政党以及所有各股政治势力云集在此,在这里改变或引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远,西方各国来此设立殖民租界、领事馆,把现代思想、生活方式裹挟着殖民阴谋一起带了过来。
那时的江城,推翻了中国2000年的体制,改变了民族的命运,建立了民国;见证了国共两次合作,是中国的政治、军事、革命、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国的顶级城市;打响了“二战”中国战场最大的保卫战,决定了中国抗战的最终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的焦点城市,“大武汉”之名在那时起在全国、亚洲叫响,从此这里成了世人公认的“东方芝加哥”。而那时的武汉人,有着少有的自信和傲骄,有着广阔的视野和格局,有着新潮的思想和观念,有着“敢为人先”的气魄和灵魂。
近代的烽火虽然已远去,但是为武汉留下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大片的近代街区和建筑,武汉也因此成为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凝固的中国近代史。沿江大道、中山大道、江汉路、黎黄陂路、胜利街、洞庭街、鄱阳街、昙华林、黉巷、司门口、汉阳造……其中不乏已成为“网红”的景点,这些老街构成的“老武汉”,百余年来一直是最繁华的地方,在旧的岁月,这里是全国的中心,上述那些轰动全国、闻名世界发生在武汉的大事,很大一部分就发生在这里,可以说,这些欧式民国老建筑,就是半部中国近代史。
2015年 1月,武汉汉口的中山大道入选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全国只有30处入选,湖北全省和武汉全市仅此一处,全国一半的省份没有老街入选。2016年12月,改造后的中山大道以全新面貌向社会开放,成为江城最夯的新景点。——这里就是半部中国近代史——有武汉国民政府旧址、中国国民党中央机关旧址、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八七”会址、八路军办事处旧址、新四军军部旧址、宋庆龄故居、吴佩孚公馆、詹天佑故居;还有举办过国共美三方和谈的璇宫饭店旧址,有梅兰芳、胡蝶等无数名流的舞台,有蒋介石汪精卫常来理发的长生堂,有蒋介石李宗仁马歇尔蒙哥马利居住过的明德饭店,还有茅盾丁玲郁达夫老舍冼星海聂耳等无数文化界名流战斗过的汉口总商会旧址……当然还有电影《二十二》里面提到的东亚最大的慰安所之一“积庆里”……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咖啡吧、猫舍、文艺书店、酒吧、各种夜市……让你体会都市老城慢生活。
在中国大中城市中,你能区分传统中式建筑、美式建筑和欧式建筑吗?
只要了解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长期积淀下来的审美,就很好区分
天津的欧式建筑是不是特别多?可以去哪里看?
这是我以前的家,上世纪末拆了,只有回忆了。
武汉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欧式建筑?
大家好,欢迎关注头条号:牛仔交通旅游,作为一名长期生活在武汉的人,我来为您解答下这个问题吧:
首先,武汉在1865年开埠,从这个时候开始,就有不少外国人来武汉,后来,武汉陆续有了租界,在这些租界内,便开始有不少的欧式建筑。在1929年,武汉的英租界被收回,但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上世纪30年代又有不少的欧式建筑建成,那个年代的武汉经济非常发达,欧式建筑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这些建筑主要集中在汉口江汉路以及中山大道附近:
另外,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武汉又新建了大量商业体,其中有一些也以欧式风格建筑为主打特色,例如光谷步行街就是其中的代表:
现阶段,这些欧式建筑大都成为武汉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来武汉的游客大多都会去游览,尤其是汉口的中山大道,前几年又重新翻新过,展现出了不一样的特色。
如何利用欧式建筑抒发优雅复古人像情怀感?
欧式建筑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复古"是一种情怀的抒发,更是一种灵魂文化的记载。年代不同、地域不同,理念不同,复古风尚亦有差异,带来别样的美感。
如果你有一块地要起套别墅,你会选择欧式风格还是中式风格的?
这是中式还是欧式呢,应该是中式吧,我就喜欢这种,在广东这边挺多这种别墅的,等有钱了我一定回乡下也建一栋这样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