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如何评价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爱你,与你无关:《一个陌女人的来信》

一个女人要有多爱一个男人,才会如此奋不顾身、小心翼翼、不牵绊他,一生等待着、守候着、独自带

如何评价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我爱你,与你无关:《一个陌女人的来信》


一个女人要有多爱一个男人,才会如此奋不顾身、小心翼翼、不牵绊他,一生等待着、守候着、独自带着儿子、卖淫生活,遇到爱她、养她的人也不愿意结婚,只为有自由之身,随时等他召唤。




  • 01 在爱情里,我们总希望一个人可以温暖另一个人……

第二次读《一个陌女人的来信》,很多年前第一次看,那时只觉得凄凉,后来看到徐静蕾演的此电影,深深爱上了电影里的配乐“琵琶语”,每一丝,每一弦,都拨动到我灵魂的深处。从那往后的这些年,手机的来电铃声一直是“琵琶语”。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所写。


故事就从著名小学家R先生收到了一封长达21页的信开始。信是一个陌生女人写来的,以这个陌生女人的讲述开始,以“我”的口吻对“你”讲述。


“你,从来都没有认识过我的你。我的孩子在昨天死了”。以此作为称呼开始,每一部分都以我的孩子昨天死了开始。每一部分都是她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她爱情发展的一个阶段。


  • 02 真正的喜欢,是在初次见面时就有了离别的隐痛……
“我的一生是从认识你的那一天才真正开始的,在此之前的生命都是混沌而杂乱的,在我的记忆中再不会想起它们来。”


讲述了R先生搬来之前及搬来后的情景,未见到R先生之前的神秘感。所有一切微小、几乎算是可笑的事情,都一一道来,让他明白,他是怎么从一开始就具备一种特殊的魔力,使得这个害羞而胆心的孩子,对他深深地着迷。


“我十三岁那年,第一次见你,你穿着迷人的运动衣,那么年轻、那么英俊潇洒、那么敏捷,身材修长,优雅大方。见到你的第一眼,我就感觉到你是一个有着双重生活的人,一种生活披着华丽的外表,开放地迎接整个世界;别一种则是特别灰暗的,而只有你自己知晓。你神秘的生活,深深地吸引着我,这个十三岁的女孩。我一直观察你,观察你的饮食起居和生活习惯、观察和你有来往的人们,你的朋友们,还有那些夫人们。我并不知道,我这种强烈的好奇已经是爱情了。”


这个十三岁的女孩,每天想的事情都是见到他,偶尔在楼梯遇见,她却会紧张害羞地低头走过,他从未注意到她。是啊,一个孩子,一个成年男人怎么会对一个小女孩有特别的感情呢?


我们大多数人,在学生时代都曾有过这种羞涩的暗恋。对方学习好,自己也会努力学习,对方喜欢什么,自己也会去关注。故事的女主人公也一样,本来学习平平,可是因为他爱看书、他写书、他喜欢音乐。她就努力学习,废寝忘食地读书,突然一跃成为班级第一名,并且固执地坚持练钢琴,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只为在他面前讨得喜欢。她有时候一整天什么也不做,只是坐在那儿等着他出现,暗中偷看他,心神不定。她的母亲要再嫁,带她离开这儿,她很想在走之前见他,她躺在门口冰冷的地板上,这样可以清楚地听到他上楼的脚步声。她想冲到他面前,可是一直等到后半夜,她听到的不是他一个人的声音,还有挑逗的笑声和丝绸衣裙拖地的沙沙声,他是和一个女人一起回来的。所以她什么也没有做,熬过了一夜,离开了维也纳,跟随母亲去了因斯布鲁克。


  • 03 去见想见的人,去做想做的事,不问将来……

她随母亲搬到了因斯布鲁克,继父也算有钱,对她也好,可是她从事来不参与家庭中的任何活动,只是一个人呆呆地坐着想他,苦苦熬过了两年,直到她坚持回到维也纳。


“在一个雾气蒙蒙的秋季的傍晚,我终于到了维也纳,我奔向你的房前,你的窗户里还亮着灯光,我的心怦怦直跳。在这一刻,我才复活了,你,是我永恒的梦。”


每天下班后她就去他楼下,期待和幻想着与他的相见,无论是暴风雪肆虐,还是维也纳凛冽刺骨的寒风劲吹的晚上,她都风雨无阻的站在他家的巷口,等待他回来,看着他和别的女人一起回来,看着他房间的灯亮起又灭。直到某天因车占道,他必须从很窄的过道与她相对经过,他才心不在焉的扫了一眼这个女人,可仅仅短暂对视的一两秒钟,却让她幻想了很多。几天之后再次相遇,她没有再紧张害羞地躲避,而是回头看他,他才放慢脚步,也回头看她,并邀请她共进晚餐,然后问她是否愿意去他家里,她毫不犹豫、满怀喜悦地答应了,这是她几千个日夜积聚起来的相思之情终于得以释放而已。可他却很惊异,因为通常女人们都要先掩饰这种热情,表现得大为惊恐或者怒不可遏,男人要再说些甜言蜜语哄骗才肯的,他嗅出了她不同的味道,激起了他的好奇心。


这一夜对于她来说是莫大的喜悦,一种浮于尘世的幸福,她就躺在自己深爱的人身边。之后第二夜、第三夜,仅仅三夜。然后他说要出门旅行,说会写信给她,说回来后会去找她,她一直等啊等,他却把她忘的一干二净。


  • 04 世间有多少女子,爱的无怨无悔……

因为儿子病死,她自己也染上了风寒,高烧不退,临死前才写这封信告诉他所有的事,而他一直是一无所知的,他从不记得这个如此深爱自己的女人。


“你是永远不会相信,像我这样一个陌生女人,心甘情愿地和你过了三夜,没有任何反抗,甚至是满心渴望地向你投怀送抱,像我这样一个与你有过短暂风流的无名女人,你是绝对不会相信,她会对你这么一个用情不专的男人忠贞不渝的。”


她爱他,在一起的这三夜,她有了他的孩子。她知道他不喜欢被牵绊,知道他有很多不同的女人,知道他不喜欢婚姻,她比他还了解他,所以即使在她生孩子时没有一分钱,都没有向他张口,她怕他的猜测、怕他不悦、怕他会厌恶她。所以她宁可忍受欺凌,去妇产科医院生孩子。


“只有那些穷困潦倒、遭人遗弃或者被人遗忘的女人,实在没有任何办法才到那儿去生产。我忍受着和妓女之类的病人朝夕相处的痛苦,她们卑鄙地欺侮那些命运相同的人,同时忍受着年轻医生的玩世不恭,他们的脸上挂着讥讽的微笑,把盖在这些没有任何抵抗能力的女人身上的被单掀起来,打着科学的幌子在她们身上摸来摸去。在那儿我受尽了苦头。”


她独自承担这一切,也不愿变成他的一个负担,她希望他想起她时,是怀着爱恋,怀着感激的,她愿意成为他交往过的所有女人当中唯一这样的一位。可是,他从来也没有想起过他,他已经完全把她忘了。


我想,大概他的女人太多了,大概他泡在风月场上太久了,早已习以为常,他的心根本不会为任何一个女人停留。他在爱情里轻松自在、毫无负担地游戏人生,不能想像突然一下子当上了父亲,突然要对另外一个人的命运负责,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这种只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里才能生活的人,是不喜欢被别人牵扯的。她就是太懂他了,太心疼他了。


她只是诉说,她不怨他,甚至多次说“请你原谅我,若是有时候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丝苦涩,那么请你原谅我——我的孩子,我们的孩子死了。请原谅我的抱怨,原谅我吧!”得有多爱一个人,才能在失去爱子后,讲述自己一生痛苦经历时,还怕对方感到有责怪的意思?


世间有多少这样的女子,爱的无怨无悔。陆小曼为了和徐志摩在一起,打掉了孩子,导致终生不孕。张幼仪在与徐志摩离婚后,失去了爱子。但她们至少曾经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过,真实的存在过。


而故事里这个一生为爱付出的女人,对R先生来说,完全是陌生的。


  • 05 我爱你,与你无关……

她只是为了让他的儿子过上上层人的生活,受好的教育、穿昂贵的衣服、住好的房子,她觉得他的儿子不能在浑浊的环境里,在陋巷的垃圾堆中,在后屋恶臭的空气中长大成人,不能让孩子娇嫩的嘴唇说出肮脏的语言,不能让那白净的身体穿着穷人才穿的,发霉皱缩的衣衫——他的孩子应该拥有一切,应该过着世上富足的生活,享受世间的一切轻松愉快,也应该拥有他父亲那样的社会地位。只是出于这个原因,她卖身了。


认识的她的男人都宠爱她、尊重她,有一个帝国伯爵向她求了三四次婚,她都拒绝了。她不愿意被束缚,她要随时为他保持自由。她一直在等他,等他召唤她时,她可以第一时间就不受约束地来到他的面前。她幻想着有一日他会想起她,可惜从来没有。他再次碰到她时,只是把她当作风月场上的交际花,缠绵一夜后又忘记她,他从来没有认出她。而她为了跟他出去,把一直供养着自己和孩子的男友抛在了舞厅。


  • 06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想的依然是你……
“每年你生日的时候,我都会让人给你送去一束白玫瑰,你可否想过这是谁送的?”


她的孩子死了,孤零零的躺在那里,她也比任何时候更加孤苦伶仃,她也快要坚持不住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口气,她还在给他写信,她还说要感谢他,她多么地爱他,而他不会为这爱情承受任何负担,她不会使他受伤害,这使她感到安慰。


她临死前,只请求他一件事,就是在以后每年他过生日的时候,自己去买些玫瑰花,插在花瓶里。她再也不能每年给他送白玫瑰了,而他甚至从来都没有想过,这白玫瑰是谁送的。


“我爱你,只愿继续活在你的心里。我感谢你,我爱你,永别了……


这个生性风流,极端健忘的花花公子,到最后也没有想起这个女人.


她用了一生的时间,爱了整整18年。少女的那种暗恋的娇羞,成年后奋不顾身的献身,孤注一掷离开的悲哀,热烈而孤独、幸福而痛苦。


她这样从始至终的炽烈如一,无悔无惧,她对R先生有着超乎虔诚的痴迷,痛苦到极致,都从未改变,从未放弃,从未怨愤。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屈从于生活,去追求俗世里的家庭美满,衣食无忧,而她一生执迷,至死捍卫一个人的爱情。


此书的作家也是个有故事的人,有二次婚姻,和自己的第二任妻子双双自杀于家中。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128—19422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1942年在巴西自杀。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部小说中的男主角是渣男吗?你如何评价?

个人认为,男主角不是渣男,原因如下:

1、女主角在少女时期就喜欢男主角,可那时候的男主角是个成年人,即使与她说话、聊天,过几年就忘记了也很正常。

如果一个成年男子成天惦记着邻居的小女孩,这才是渣男。


2、女主角从少女时期就一直暗恋男主角,长大后一个人来到男主角的城市,默默的跟踪他,只想着每天能见他一面就够了。

可以突然有一天,男主角看见她了,并打量了她一眼,女主角才发现:男神早就忘记我了啊?!

这也不奇怪,作为一个单身多年的男作家,打量一个路边的美女不是也很正常。

如果这种行为有所不耻,那如今的约炮和一夜情岂不是要进监狱了。

3、男主角和女主角终于“在一起”了,只有短短的三天。女主角却没有告诉男主角:我从小就暗恋你呀!

她什么都没有说,认为男主角对所有的女人都滥情,还怕耽误男主角,便一个人悄悄溜走了,怀着“伟大的奉献精神”把孩子生了下来。

个人感觉,如果一个男人对所有女人都滥情,那是不是说明他还没有遇到真爱?女主角如果告诉男主角她这些年的感情,男主角会不会突然爱上她?

好的,就算不会,这只是一次短暂的“约炮行为”,女主角还是要好好保护自己啊,不要为他生孩子啊。

4、接下来,为了培养他们的孩子,女主角找了一个又一个有钱的男人,但就是没有去找男主角。

有几次女主角在街上看见了男主角,但男主角还是没有认出她,也难怪,只在一起三天,谁还会记得?

终于又一次相遇,两个人又在一起了,女主角还是什么都不告诉男主角,只是在心底里呐喊:快点认出我来啊!但是男主角还是没认出来。

5、从始至终,直到她死,男主角都没有认出这个女人就是邻家的小女孩,甚至都没能回忆起来。

而女主角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甘于为了心中的他默默的奉献”的伟大角色,把自己套进去,期待着有一天男主角能冲破这个世界,突然爱上她。

不得不说,女主角的性格与她的成长经历有很大的关系,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拮据,在她少女时期就开始厌恶这种生活了。

男主角有自己的生活,写作,交际,他也没有强迫任何人与他发生关系。即使女主角几次和他相遇,甚至生下孩子,男主角都不知情。

试想一下,如果女主角在生下孩子后把孩子抱到男主角面前,他立刻就逃走,这才是渣男。

可他什么都不知道,女主角一味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能说,她只是感动了她自己而已。

综上所述,男主角不是渣男。如有建议或意见,欢迎大家补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