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集团军
77集团军?陆军275团9连山东焦作籍71年入伍焦明寿连司号员规在住址,我是70年入伍连卫生员周运信。巅峰期的关东军能打过德国第6集团军吗?七七事变爆发前,旧日本陆军只保留了十七
77集团军?
陆军275团9连山东焦作籍71年入伍焦明寿连司号员规在住址,我是70年入伍连卫生员周运信。
巅峰期的关东军能打过德国第6集团军吗?
七七事变爆发前,旧日本陆军只保留了十七个常备师团和少量的守备部队,总兵力不过二十余万人,其中关东军只有七个师团。淞沪会战后,随着战争的逐渐扩大,日本陆军迅速扩增到四十个师团,总兵力约八十五万人,其中关东军增至了十个师团和九个守备部队,并成立了四个军部总兵力约三十余万人。
为了方便统一调兵和适应战争需要,1939年后日本大本营开始成立五大战略总军,包括在华派遣军、南方军、关东军、本土军和航空军,1942年关东军正式升格为了总军,也是关东军的巅峰时期,拥有十五个师团、一个装甲军、多个守备部队和混成旅团和两个航空军,总兵力达到了一百二十万人,为了配合寺内寿一的南方军南下作战,开始抽调兵力赴往南太平洋。
而二战德军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的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是一支陆军部队,下辖五个军22个师,总兵力不过27余万人,拥有3400余门火炮和迫击炮、500多辆坦克,在没有空军火力支援下,如何打一百多万的关东军?而且关东军还有两个航空军的火力支援。
如果只是双方地面部队对决,第六集团军27万人要想打赢都巅峰时期的关东军几乎不可能,虽然二战德军的战斗力很强,但关东军也很强不亚于德军。贝里硫岛战役、硫磺岛战役、冲绳岛战役等哪场战役美军不是在巨大优势下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特别是贝里硫岛战役,关东军第14师团第2步兵联队外加驻岛部队总兵力不过5000人,美军两个师四万余人在海空的配合下竟然打了两个多月才拿下,而且美军伤亡比例高达60%,可见关东军战斗力的强悍了。
所以德军第六集团军几乎不可能打赢巅峰时期的关东军,如果是执行“巴巴罗萨计划”进攻苏联德军的三个集团军群,兵力最少的北方集团军五十余万人,与关东军方有一战之力;如果是兵强马壮的南方或者中央集团军群百万大军,随便一个可以吊打巅峰时期的百万关东军了。
给曼施坦因500量虎式坦克,他能否解救出第六集团军的33万官兵?
曼施坦因集结的装甲部队从“阿克赛河”像东北方向的斯大林格勒展开进攻,这支部队获得了高加索A集团军群的一部分兵力支援,其实第57装甲军原本就是隶属于A集团军的,这个装甲军有4个装甲师可以使用,其中第6和第22装甲师是兵力最充足、斗志最旺盛的部队,第11和第23装甲师由于连入苦战已经精疲力竭,后来又补充了来自A集团军群的一个第17装甲师。这些部队可用的坦克不足400辆,因为作为预备队的第48装甲军占有了很大一部分坦克,在曼施坦因的计划中这支部队既要死守“阿克赛河”的出发阵地,又要随时支援整个顿河集团军的两翼,因为苏联红军正从四面八方逼向顿河与顿涅茨河之间的德军。
但是即便是第57装甲军最精锐的第6、第22两个装甲师,在进攻到“阿贾克斯”河阵线时就已经精疲力尽了。然后与苏联红军的反复拉锯战中双方装甲部队在“维尔赫内-库姆斯基”展开决定性会战,此战德军拼光了装甲兵力。之后在向“米什科瓦”河推进过程中第57装甲军遭到灭顶之灾,基本停止了进攻。需要强调的是“冬季风暴”行动中德军第一次大规模使用了虎式坦克,当然只有担当开路先锋的一个重装甲营(好像是503重装甲营),虎式坦克数量不会超过30辆,如果给德军配备500辆虎式坦克这次战役的结果会如何呢?答案是德军会损失更大。
因为即便是德军解围部队推进到斯大林格勒的包围圈里,德军也守不住这条勉强打通的交通线。后来苏联红军发起小土星行动一路推进到“顿涅茨克”河的上游地区,全歼了顿河集团军群北翼的意大利第8集团军群,直接威胁到曼施坦因的大后方;与此同时伏尔加河下游的苏军第51集团军也发起包抄作战逼近罗斯托夫市。这时候原本计划用于加强解围部队的第48装甲军被用来守卫重镇“罗斯托夫”。幸好第57装甲军还停留在距离斯大林格勒48公里左右的“阿贾克斯”河阵线,这支部队得以快速撤回到安全地带。截止到1942年12月份死守斯大林格勒的保罗斯距离最近的友军也有120公里以上,而此时希特勒还不同意他突围基本只能等死了。一言以蔽之朱可夫手握112万重兵足够虐死斯大林格勒周围的德军,德军在消耗战中投入装备越多败得越快。
1943年深入高加索的德军第17集团军是如何安全撤离高加索的?
1943年德军第17集团军在高加索的撤退行动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在1月份向库班桥头堡撤退,在那里他们将据守一条称为“哥特”的防线;第二阶段则是在9月份从库班桥头堡越过刻赤海峡撤入克里木半岛,至此第17集团军正式全部撤离了高加索地区。
之所以第17集团军被留置在高加索的库班桥头堡长达半年的时间,主要是希特勒不愿意承认他在高加索的失败。他决心保留这个桥头堡以图在1943的年夏季再度向高加索的油田挺进,库班将作为这个战略进攻的跳板,而后面的克里木半岛则是这个桥头堡的补给基地。希特勒为此将整个第17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团军的2个师留在了这里,总计40万人,2000多门火炮。
第二阶段的撤离行动则是由于德军在南翼形式的极具恶化所导致,整个南方集团军群开始了大规模的后撤行动,他们将越过第聂伯河,据守这条天险,这意味着德军已经不可能再对高加索的油田有所企图了,据守在库班桥头堡的德军第17集团军也失去了其意义,最终开始撤离这个桥头堡,从海路退回克里木半岛。
这次大规模的撤退行动称为“克里姆希尔德”行动,德国海军用了34天的时间将第17集团军完整的运回了克里木,包括所有的装备,这一切都是在苏军的黑海舰队的眼皮底下完成的,这支舰队没有从海上干扰德军的撤退行动,原因是出于对德军斯图卡轰炸机的畏惧。
1943年10月份,德军第17集团军最终离开了高加索这个亚洲大陆,一半兵力被派往了德军的南翼,一半则留在了克里木半岛。事实证明将这个强大的集团军留置在库班桥头堡完全是对兵力的浪费,他们虽然牵制了一部分苏军,但是如果调往南翼他们发挥的作用远比库班桥头堡重要,那里的德军一直由于兵力不足而陷入艰苦的防御,第17集团军这40万兵力正是他们所急需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