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简介
能说一下淮南的发展简介吗?淮南市,中国安徽省省辖市。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安徽省中北部,淮河之滨,1950年依矿建市,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称,是沿淮城市群的重要节点,是合肥经济
能说一下淮南的发展简介吗?
淮南市,中国安徽省省辖市。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安徽省中北部,淮河之滨,1950年依矿建市,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称,是沿淮城市群的重要节点,是合肥经济圈带动沿淮、辐射皖北的中心城市及门户。是中国能源之都、华东工业粮仓、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中国13个“较大的市”之一、安徽省2个拥有地方立法权的城市之一。下辖6区1县。全市总面积2585平方公里,201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43.3万人。北拥淮河,南依舜耕,可谓“山水平秋色,彩带串明珠”。境内资源丰富,物产富饶,有“五彩淮南”之称。
淮南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由西北至西南顺时针依次与阜阳、亳州、蚌埠、滁州、合肥、六安接壤。
淮南市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电力基地,装机容量830万千瓦,占安徽省的近一半。淮南市为传统重工业城市,支柱产业为煤炭,化工,电力以及制药。截至2012年,全市户籍人口245.6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3.72万人,市区户籍人口168.7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97.30万人。[1]淮南市为中国国务院批复的安徽省北部的重要中心城市,国家重要能源基地[2]。市区下辖五区以及一个实验区。
- 民国初年时期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市境分属寿县、凤台、怀远县,其中有“淮南三镇”之称的田家庵、大通、九龙岗均属怀远县所辖。
- 日据时期
日军在进入淮南之后,设立大通矿区。而现在淮南市政府所在地的田家庵区的地名,就来自于日军。当时淮河南岸渡口只有一个田姓的人家的小庵子搭的简易渡口,所以日本人把淮河南岸的小镇叫做田家庵。淮南的日语读法为:ワイナン。而古籍《淮南子》中的“淮南”读法则为エナン。
现代[编辑]
1949年1月18日国民政府撤出淮南。同年3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在淮南三镇的基础上设立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4月,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改设为淮南矿区。1950年9月,建县级淮南市,属于皖北行署区。
1952年皖北、皖南合并恢复安徽省后,成为安徽省的一座省辖市。1952年6月建立省辖淮南市,并入安徽省。
1977年1月,凤台县由阜阳专区划入;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首批13个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之一(安徽唯一)。
1999年11月,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批准成立。今市辖田家庵、大通、谢家集、八公山、潘集区和凤台县以及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2004年7月,孔店乡、三和乡、曹庵镇、史院乡、孤堆乡、杨公镇、孙庙乡由合肥市长丰县分别划入淮南市大通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淮南市被先后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省级园林城市”和全国园林城市。1984年淮南市和重庆、大连、青岛、无锡等城市一起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城市”[3],享有地方立法权;198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
现代意义的淮南市是新兴工业城市。
2015年7月3日,《六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对寿县整建制划归淮南市管辖的意见》称同意将寿县整建制划归淮南市管辖[4]。2015年12月3日,国务院批复将寿县划归淮南市管辖[5]。寿县是中国为数不多至今完整保存了古代城墙城门的古城。
地理
城市特色
- 淮南是煤炭的富集地,探明储量153亿吨,远景储量444亿吨,占安徽省的71%,占华东地区的32%,是中国13个“亿吨级煤电基地”之一。
- 淮南是火电的输出地,火电装机容量840万千瓦,发电量467亿千瓦时,别称“火电三峡”。为华东最大供电基地。
- 淮南是豆腐的发源地。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其记载发明豆腐的典籍达45种;淮南已成功举办17届中国豆腐文化节。名著《淮南子》“牢笼天地、博极古今”,首次记载了二十四节气,并为中国成语词典贡献成语122条。有淝水之战古战场、古寿州窑遗址、战国古墓群和古茅仙道观等众多文化遗产。花鼓灯艺术、少儿艺术享誉海内外。
- 1978年淮南地区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形成于8亿年前,把达尔文《物种起源》中生命起源不足6亿年的提法向前推进2亿多年。
- 淮南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称。先后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称号
有淮南焦岗湖简介吗?
淮南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
是淮河流域天然淡水湖泊,
有“淮河大湿地,华东白洋淀”美誉。
生物资源丰富,
数百种野生动植物栖息于此。

焦岗湖以“水”闻名,
该景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既有芦苇荡、荷花淀、仙侣湖、
渔业观光园、水上人家等水上景观,
又有湖畔垂钓、芦荡探幽、荡舟采菱、
湖中戏鸟、渔家寻乐、浪遏飞舟等休闲项目。

还有“仙侣下凡”、“黑龙遭难”、
“神猴探宝”、“赵匡胤困南唐”等美丽传说,
堪称“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生态旅游处女地。
头条发视频怎么写视频简介?
首先,视频简介一定要和内容符合,否则推荐少。
其次,写的要有吸引力,让人看了就想点进去。
赵丽颖有什么简介?
赵丽颖
来自廊坊的仙女!一个出身农村,但很努力的演员!她红遍大江南北,应该是这部《花千骨》
霍建华和赵丽颖演绎的人神恋爱!那种虐恋,那种对爱情的忠贞执着!感动了多少人!
《楚乔传》
里赵丽颖和林更新,身为奴隶出身的楚乔为背负着深仇大恨,与仇人相恋,相爱相杀……《乘风破浪》
韩寒导演,邓超,彭于晏,赵丽颖!一个现代穿越剧,对痞子的痴情爱恋!让人动容!《西游记女儿国》
郭富城,冯绍峰,赵丽颖演绎!与冯绍峰演绎的唐僧的爱恋,那种虐心的恋情,让人实在着急……
期待她最新的作品!
点击关注,更多惊喜文章里等你来!
泰剧立方体好看吗?求简介?
泰剧《立方体》又名《悬爱魔方》《立方情缘》《CUBIC》。是根据泰国知名网络小说改编,内容与黑帮有关,总共16集。
男主角是台湾的黑社会老大林岚瑟(Bomb饰),女主角是Naak(Mintc饰)是个聪明机智的小女孩,虽然长得没有姐姐貌美,但是却是只没有蜕变的丑小鸭。
男主是香港黑帮,女主的父亲欠了男主很多钱,这个父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漂亮,小女儿不好看,为了还债,女主的父亲答应把大女儿嫁给男主,但是后来,女主父亲变卦了,带着大女儿离开了,留下了小女儿也就是女主让帮他还债,女主虽然不漂亮但是很聪明,在还债过程中帮助男主解决了很多问题,相处过程中互生爱意。
.这是一部毫不狗血、高甜粉红名场面极多、纯情地要命的小清新少女心巨作,目前在B站上可以找到完整剧集。
有太原市的简介吗?
太原,山西省省会,简称并(bīng),别称并州,古称晋阳,也称龙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国际交流中心。
太原市辖6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杏花岭区新建路。太原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的太原盆地,北接忻州市,东连阳泉市,西交吕梁市,南邻晋中市,地理坐标东经111°30′~113°09′,北纬37°27′~38°25′之间,市中心位于北纬37°54′,东经112°33′。
太原具有4700多年历史,2500多年建城史,“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太原市三面环山,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经,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是中国北方军事、文化重镇,世界晋商都会,中国能源、重工业基地之一。太原的城市精神是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
“古交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1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太原的土地上。义井和东太堡的“新石器文化遗址”进一步证明,在七八千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早期,太原的先民就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1]。
远古时期属冀州,是传统上说的华夏九州之一,为九州之首。《汉书》:“河内曰冀州:其山曰霍,薮曰扬纡,川曰漳,浸曰汾、潞。”说明秦、汉以前的冀州地区一般是指今日之汾河平原及其附近地带[2]。
殷商时太原为古国北唐,考古学家曾在太原许坦村一带,发现了商代的文化遗址,定名“许坦型文化”。史传太原的肇始者台骀,因治理汾水、开拓了太原盆地,被尊为“汾水之神”[1]。
鲁昭公元年(晋平公十七年,前541年),晋国荀吴率兵北征,大败占据今太原一带的无终及赤狄别族咎如,太原地区始入于晋国版图。春秋末期,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显赫于世的晋阳古城问世于汾河晋水之畔,迄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3]。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称为“三晋”。三家分晋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定的标志,史学界以此作为东周时期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之后,赵国定都晋阳(太原)[4]。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设置太原郡,郡治晋阳[4]。
汉代全国设十三州,并州刺吏部设治晋阳,这也是太原称并州之始,太原简称“并”来源于此。是时,太原为全国十三州部治所之一,闻名遐迩[1]。
春秋时期的晋国东晋十六国时先后晋阳被刘渊、石勒、慕容燕、苻坚占据。北魏仍为太原郡,兼置并州。南北朝时,晋阳又是东魏和北齐的别都,始终保持着“霸府”的地位,高欢、高洋父子坐镇太原、遥控朝政[5]。
隋代,太原(当时称之为并州),是全国性的大城市。开皇二年(582年),置河北道行台。开皇九年(589年),改为总管府,大业初(605年),府废,改称太原郡[2]。
隋末,李渊、李世民驻守太原,因晋阳古有唐国之称,李渊父子定都长安后,遂以“唐”为国号。因此,唐文化的发源于太原。唐初,曰并州初置大总管府,又改大都督府。唐朝的几位帝王曾数次扩建晋阳城,并相继封其为“北都”、“北京”,为河东节度使治所,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三京”,诗人李白曾盛赞“天王三京,北都居一”[6]。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此为国都,一时间太原名声显赫于举国,传为“龙城”[1]。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灭掉了以太原为都的北汉政权,最终统一全国。由于憎恨太原军民对宋军的顽强抵抗及恐惧太原“龙城”的美誉,遂下令火烧晋阳城,又引汾、晋之水夷晋阳城为废墟,一座历经1476年悠久历史的古城遭到了彻底的破坏。三年之后,新的太原城在距古晋阳城北四十余里的唐明镇重新崛起。嘉佑四年,设太原府治[5]。
金朝时,宋钦宗赵桓下诏将中山、河间、太原三镇交金人。从此,太原人民在战乱摧残,异族压榨下,度过了80多年。
元朝时,蒙古汗国改名元朝。元朝时的太原称为太原路。成为全中国的交往中心,北到岭北行省,东到奴儿干都司(治所黑龙江下游),西到西藏地方,南到海南,都在此交流。此后明朝和清朝的府城均建立于此[2]。
明初,朱元璋封其三子朱棢为晋王于太原,遂因此扩建太原城,成为明代九边重镇之首。
清朝,置太原府,府治在阳曲县。
晚清时期(1860年-1912年)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以后,外国使节和传教士得到特许进中国,借传教的名义促使和参与了不平等条约的签定,搜集中国情报,进行文化侵略。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打进北京,慈禧路经太原,见当地晋商云集,便大肆搜刮捐税[4]。
1911年辛亥革命后,阎锡山被举为山西都督,于太原建立晋系军阀,经营山西长达38年,期间韬光养晦保境安民,使山西成为全国最富裕省份之一[2]。
1947年,析出阳曲县城区,单独设置太原市,实行闾邻制,全市分为内八区和外八区,作为山西省省会[2]。
1949年4月24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太原。
1949年解放后,太原市成为山西省人民政府驻地,山西省省会。
太原市全景
1951年原属汾阳专区的晋源县撤销,并入太原市。
1958年原属忻县专区的阳曲县和原属榆次专区的清徐县撤销,并入太原市。
1960年复设阳曲(驻黄寨镇)、清徐(驻清源镇)两县。
1972年吕梁地区所属的娄烦县划归太原市。[7]
折叠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太原市行政区划图至1996年,太原市辖古交一个县级市,清徐、阳曲、娄烦三个县,市区分南城、北城、河西、南郊、北郊五区。
1997年5月8日,太原市调整行政区划,市区分为杏花岭区、迎泽区、小店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和晋源区,形成了6区3县1市的格局。其中地处建设路以西、滨河路以东、北大街以南、南内环街以北的杏花岭区、迎泽区两个区是传统上的内城区,而随着城市的扩张,万柏林区、小店区、尖草坪区和晋源区也被认为是城内地区,形成了“城六区”的概念。[8]
地理环境
太原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华太原在全国的位置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铁路线的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113°09′,北纬37°27′~38°25′。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144公里,南北纵约107公里[4]。
太原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海拔最高点为2,670米,最低点为760米,平均海拔约800米,市区坐落于海拔800米的汾河河谷平原上。太行山雄居于左,吕梁山巍峙于右,云中、系舟二山合抱于后,太原平原展布于前,汾水自北向南纵贯全境。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横贯太原市全境,流经境内约100公里。市区东有太行山阻隔,西有吕梁山[8]。
太原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9.5℃,无霜期平均202天,年均降水量456毫米。太原由于其地形复杂多样,海拔高度差异较大,海洋性气候对境内的影响,形成了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夏秋降雨集中,冬春旱多风。年平均温度为9.5℃,一月平均-6.4℃,七月平均23℃。霜冻期为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平均149—175天。年均降水量468.4毫米[11]。
太原植物区系含有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地衣、藻类和菌类。太原地区野生动物资源有鸟纲16目、37科、173种。国家一级保护兽类一种、国家二级保护兽类5种、山西省重点保护兽类3种;爬行纲动物3目、4科、8种;两栖纲1目、2科、5种;鱼纲2目、4科、21种;甲壳纲动物1目、2科、2种;昆虫纲13目、70科、177种;蛛形纲2目、3科、10种[12]。
截至2013年底,太原探明矿藏主要有铁、锰、铜、铝、铅、锌等金属矿和煤、硫磺、石膏、钒、硝石、耐火粘土、石英、石灰石、白云石、石美砂等非金属矿。
折叠编辑本段区域人口
据2014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29.89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2.1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2.18万人,增加2.34万人;乡村人口67.71万人,减少0.22万人。城镇化率84.25%,比2013年提高0.13个百分点。男性人口217.81万人,女性人口212.08万人,性别比为102.70∶100。全年出生人口4.28万人,人口出生率9.98‰;死亡人口2.16万人,死亡率5.03‰;自然增加人口2.12万人,自然增长率4.95‰。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