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装水泥车
什么车是女孩子喜欢的车? 什么车?首先要了解女孩子的心理。女孩子没有不虚荣的,只是多点少点,但是一般女孩子都有自知之明,对车的外观,颜色是最注重的。其次品牌,操控。再其次才是
什么车是女孩子喜欢的车?
什么车?首先要了解女孩子的心理。女孩子没有不虚荣的,只是多点少点,但是一般女孩子都有自知之明,对车的外观,颜色是最注重的。其次品牌,操控。再其次才是配置,舒适性!
楼下有个邻居家小妹妹26岁了,可能还要大点。家里现有20多套房,高档社区300平两层的门面一套,自己大学毕业在社区红色物业工作,一辆粉红色本田飞度开了五年了,非常爱惜,可能是技术不怎么样,她家的三个车位在一起,她的车总是停最中间。
飞度不是什么好车,但是别人喜欢。只能说一般女孩子喜欢的东西跟价值没多大关系,符合心里需求很重要!
只是宝马、奔驰、宾利,我想多半女孩子都喜欢。高档的没谁不喜欢!我现在正在努力,因为老婆喜欢的车是牧马人!希望能在最近两年满足她!女孩子最喜欢的那辆车,是爱她的人最宠她的那一辆!
世界上最贵的车是什么车?
世界上最贵车钥匙
德国车还是美国车好?
我买过4辆德国车,有宝来也有保时捷,但CT6也许是第一辆会被我列入购买清单的美国车。”
他是个摄影师,他也是一位资深汽车媒体人,他阅车无数,他是有4辆德国车,但更喜欢美国文化。
星巴克咖啡和德国黑啤算得上美、德两国饮料的代表。咖啡什么时候都可以喝,而且首先会想到遍地都是的星巴克,但你并不能随时随地喝酒,而且喝啤酒想起的难道不是“燕京”吗?美国文化渗透力真的很强,同时它的包容性让你感觉你是自由的,而德国文化中的严谨和较真,会将你束缚。
美国人喜欢喝咖啡,德国人喜欢喝啤酒。你可以随时随地喝咖啡,但开车绝不能喝酒!
我选择开着这辆美式旗舰车和于英钊老师在星巴克碰面,于老师之前已经深度体验过CT6,所以今天他开来了他自己的德国车。于是我点了一杯美式咖啡,给于老师准备了一瓶德国黑啤。
“你今天这阵势是来挑事儿的啊,在星巴克给我一瓶黑啤,不怕我被店长扔出去?”
“你是买过4辆德国车的人,想了很久还是给你一瓶黑啤比较搭。当然你可以选择不喝,哈哈。好了,我们还是来说说CT6吧,你说过CT6你开了将近1000公里。这对于一个汽车媒体人来说,如果不是因为喜欢这车,我想不出其他理由。所以,和我讲讲这其中的故事吧。”
“那我就从我在美国和德国生活的感受说起吧,还有我为什么会买4辆德国车,我知道你一直对这件事耿耿于怀。”
我微笑点头,准备做一个安静的听众。
————————————————
我去过很多国家,在美国和德国都生活过一段时间,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美国,因为美国文化中自带的包容性让你觉得舒服。
美国和德国最大的区别是,在美国你更不容易感觉到自己是个外国人。美国更张扬也更包容。
美国人对外观的理解很张扬,第一眼就能认出所有大众车的人太少。但这个“泪眼大灯”你看一眼就知道是美式旗舰。
设计的目的是让人记住!当别人问你有多少车使用了流线型设计,你可能答不上来,但问你哪款车外观像钻石一样有棱有角?凯迪拉克!
对了,美国总统今年要换届了,据说把凯迪拉克作为“陆军一号”的美国总统都能连任,而下一代“陆军一号”很有可能会采用CT6的外观。说实话,几十万可以买一辆美国总统同款车,真的能满足我的虚荣心。毕竟红旗L5要卖680万。
当时选择买Cayman S除了欣赏它的运动性能外,也是因为BMW5系的外观真的已经烂大街了。就像女生都不喜欢撞衫一样,我希望我开一辆车出去可以让别人眼前一亮,并记住我。我觉得CT6可以做到。
2003年我买了人生第一台车,1.8手动挡宝来,年轻嘛就喜欢手动挡,所以当时试了那款车手动挡后,那种精密的吸入感让我异常兴奋。后来的三辆其实是想去找回那种严谨、精密的感觉,同时还有对德国车运动天赋的欣赏。
都说德国人很严谨,而且盛产哲学家,其实这是因为德国曾经长期处于分裂和战乱状态,像二战时期苏联占领了奥迪工厂后几乎把那里的技术设备全部搬走了,二战后的奥迪基本算是从零开始。战争使得这个国家遭受不少的耻辱,他们需要一些严谨可靠的哲学理论来为自己指明道路。
所以德国人的严谨可以说和他们缺乏安全感有关,就像德国车必须设置实体按键,认为有物理的反馈才是安全的。而CT6上的触控面板和触摸屏是典型的硅谷思维,带着美国人对科技的崇尚和自信。
美国人对科技的理解和德国人很不一样。美国人喜欢在好莱坞电影里展现他们炫酷的智能科技,硅谷的科技企业争先恐后想让大家认识他们。而德国人却很少透漏没有量产的科技,他们的科技更像是机械的附属品。
美国人对科技的渴望胜过机械,科技能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便利。就像CT6上面那个流媒体后视镜80度的视野可以涵盖一部分外后视镜的盲区,是普通后视镜视野的3倍,给我很大的安全感。当然,这台车的科技配置非常多。
夜视系统可以识别行人、自行车、摩托车,并和防碰撞系统结合。这点比5系和A6L做得更好。
5系和A6L的夜视系统只能识别行人,无法对自行车和摩托车这些运动较快的目标进行识别,但是这些才更危险啊!CT6可以对60米范围内的一切潜在危险作出判断,并及时提醒我或者帮我刹车。
CT6的全方位雷达灵敏度很高,也配得上它“无死角”的称号。有一次开CT6下班回家遇上堵车,从应急车道过来的车一定要从我这加塞儿,但是连转向灯都不打我怎么可能让他?我保持怠速往前开,对方45度硬往里挤,凭我的感觉还在安全距离,但是防碰撞系统立即介入,瞬间让车停了下来。坐在副驾的朋友告诉我,当时应该只有十厘米左右,如果不刹车很有可能撞上那辆车。
这代CUE系统反应速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部国产安卓手机换成了iPhone 6S一样,滑动和进入应用都非常流畅。配备CarPlay手机映射是一种聪明的做法,因为我个人比较喜欢使用手机上的软件听音乐,也习惯用手机上的导航,以便于换车开时不用重新设置导航目的地。但这个功能我的BMW上并没有。
BOSE®PANARAY®音响有34个喇叭,比我的那辆BMW多出一倍。还带有主动降噪,可以说已经做到了同级别车型中的顶级。
我那辆BMW上没有主动降噪功能,虽然它的噪音控制也很好,但是时速超过140km以后,噪声就比CT6明显了,即使在测试场内车速超过200km/h,我也可以和副驾的朋友无障碍交流。
表面看不到的科技也有,通用独有的铝点焊技术塑造了CT6的钢铝混合车身。比如铝合金的隔音效果和抗扭曲性不如钢,CT6的底盘地板就采用了更适合的钢。兼顾了强度、静音和轻量化。明晃晃的铝制下摆臂,真的是凯迪拉克的良心之作。
可以说,通用是把自己有的、能量产的科技都用在了这台CT6,而且很多方面都已经超过了德系同级产品。这种诚意和努力让我为之动容。
说到内饰,我实在是想不自黑都难,貌似全世界都在吐槽BMW的内饰,而我的内心也一直在欺骗自己,告诉自己BMW只是没有把成本放在内饰做工上。但是抛开感性因素,CT6的内饰做工和用料说完胜5系也不为过,5系的内饰真的没有用心。CT6内饰的豪华感是一种来自底特律的豪华,继承了美式豪华的精髓。
美国人比德国人更喜欢阳光照进车内的感觉。像我的那辆BMW5全系都没有全景天窗的配置,而CT6 28T豪华型以上都配备了全景天窗。
后排空间视觉上没有我那辆BMW大,但是乘坐舒适性要更胜一筹,四个座位都有电动调节、座椅位置记忆、座椅按摩、加热和通风。可以感受到凯迪拉克的诚意。
论内饰做工、用料和乘坐舒适性,我的BMW真的不如CT6,但如果凯迪拉克可以把3.1米的轴距更好的体现在车内空间上,那BMW就该担心了。
该说我最喜欢这台车的地方了——驾驶。
CT6的油门响应和XTS一样不需要太多思考时间,踩多少有多少,这点我很喜欢。MRC电磁悬架可以将大部分细小的震动都吸收掉,但不会影响正常路感的反馈。ASR后轮主动转向在掉头和停车的时候感觉非常明显。公司楼下有一个很窄的车位,我有一位同事每次都要两把以上才能停进去,而这个轴距超3米的车居然能一把搞定。
对于我这样一个一到下雪天就发愁的后驱车车主来说,AWD全时四驱系统是必要的,不然上个雪坡能把我逼疯了。
美国人对动力的渴求也是很强烈的。想想那些美式经典肌肉车, V8是标配,动辄5-6L的排量,和德国人抠抠搜搜的思路完全不同。当然为了经济性,CT6并没有使用V8发动机,但这台3.0TT V6双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能输出405马力、543Nm,完全和V8自吸发动机是一个水平啊!车速在150km/h以上时给油,动力依然源源不断,会让你恐惧它的极限,这已经不是那些评测文章里的什么“超车利落”之类的词可以形容的了。而且全系0-100km/h加速时间都不到7秒。作为一个535车主,它的动力真的让我侧目。
为了体验它的极限,我开去了赛道,SPORT模式下油门几乎没有迟滞,8AT变速箱降挡非常积极,V6发动机悦耳的声音甚至让你怀疑是音响发出的。
CT6的高速稳定性让我吃惊,建议速度60的弯道,时速80依旧明显可控,MRC电磁悬架在弯中的支撑很到位,侧倾不明显。ASR后轮主动转向在SPORT模式下会持续负角度工作到100km/h左右的速度,中低速弯可以让我有信心去尝试更晚的刹车点,所以它在赛道中车尾的灵活度甚至会让我想起我的这辆Cayman S。
它的成绩可以和原厂86&BRZ持平!你肯定觉得我疯了,因为我开着它去赛道的时候,周围人就是这么看着我的。
凯迪拉克CT6的后轮转向系统是由一个位于后轴上的电机实现转向的,转动的角度由行车电脑根据驾驶环境、行驶速度和前轮转向角度综合计算得出,还配有一个失效模块,能确保安全。
舒适模式下,低速时的后轮转向角度最大,这就是掉头和停车时感觉方便很多的原因,而在40km/h以上时,后轮就会和前轮转向角度相同,提高了高速稳定性。运动模式下速度范围真的非常宽,我也是看到这张图后才确信我在赛道上的感觉不是错觉。
一台行政级座驾有这么棒的驾驶感受真的是戳到我的兴奋点了。要知道,我那辆BMW当时也没让我这么惊喜。
————————————————
“嗯,差不多就这些了。还想知道什么吗?”
“那么,你会忠于德系,还是换成这台美国车?”
“我喜欢德系,但并不盲目崇拜,所以凯迪拉克CT6也许会成为我的第一辆美国车。是时候把黑啤换成星巴克了。”
日本车、美国车、德国车、韩国车和法国车等,你更喜欢哪个国家的车?
李老猫说车为你非专业解答各种选车、用车问题
各国的汽车都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日系车
日系车的主要代表有丰田,本田,日产和马自达,这些车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技术先进,经济性高,小毛病少,皮实耐用,同时保养费用相对便宜。每个日系品牌几乎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像本田研制发动机牛叉,丰田混动技术无敌,马自达也有创驰蓝天和转子,有时日本人也不得不让人佩服。另外可以去看街上还在跑的车龄十年以上的车大多数是日系,它们的耐用性有口皆杯。而且大多数车型的保值率都很高,像陆巡,普拉多,汉兰达等,都是车市中的理财产品,像准新二手汉兰达卖的比新车指导价还贵。
除了这些优点之外,日系车也有不少缺点。比如,车漆薄,底盘散不扎实,转向虚,车身钣金件脆。
美系
美系车在国内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用旗下子品牌主要有别克,福特,雪佛兰,凯迪拉克,林肯等。美系车的主要特点就是车身宽大,刚性强,让人有安全感,同时车身底盘厚重,而且隔音水平高,还有就是发动机动力参数高,整车外观霸气唬人。
但要说起缺点恐怕不会比优点少,比如油耗高,发动机烧机油,漏油,变速箱顿挫,内饰做工差,粗制滥造,还有各种断轴事件。
德系
德系车无疑是最受国人欢迎的,一线豪华品牌bba全部是德系,在普通品牌中德系的大众也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中级车霸主是迈腾帕萨特轮流坐庄,紧凑级中又有朗逸,速腾,桑塔纳等一大票猛将。可以说国内消费者对德系车的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提起德系车,第一印象就是底盘厚重扎实,跑高速稳,动力强,空间大,外形中庸稳重。德国车的驾驶感受确实让人满意,有操控,有动力,有底盘高级感,对于追求激情的人来说,德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德系的中高端车型在稳定性上确实有待提高,烧机油,漏油都是家常便饭,变速箱异响打滑也已不是新闻,而且有个别售价高昂的进口车型还存在发动机进水问题,非常让人不省心。
法系
法系车中的代表品牌就是雪铁龙标致和雷诺,它们最有竞争力的点在于对底盘调教非常有一套,称得上功力深厚。在底盘上法国人说第二,估计没人敢说第一。这主要是和法国多山的地理环境有关,曲折的山路也让法国人对底盘的理解超乎寻常。法系车的底盘很好的将舒适性和操控性相结合,在初段有不错的滤震,后段又有很强的支撑力。就连宝马在这方面也要拜法国人为师,不惜和标致雪铁龙共享发动机技术。
要说法系车的缺点也有不少,像外形内饰设计奇葩,人机工程学差,保值率不高,油耗偏高等。
韩系车
韩系车无非就是现代和起亚,在这两年之前韩系车以较高的性价比优势深受广发消费者喜爱。不过随着国产自主品牌的崛起还有一些政治因素,韩系车的前景不容乐观。说实话韩系车在质量上还算可靠,也属于比较皮实耐用型,像领动,K3都是很不错的车型。除了性价比和较为耐操的质量之外和其他车系相比真的没有能拿的出手的东西了。无论从技术上还是品牌影响力上都相差甚远。
总结
在这五个车系中如果说一个最喜欢的,那必须是德系了,它的产品实力也是最强的。如果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可以换一个思路,问在这些车系中选一款轿车你会选什么车,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奔驰s,所以我还是最爱德系。以上纯属李老猫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中国车跟韩国车相比如何?
自主品牌跟韩系品牌的差距有多大?我想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可以说通的,现阶段自主品牌进步非常明显,但是依然不能与韩系车相比,更不是一句爱国可以碾压韩系车的,从笔者曾与郑谊(资深韩系研究员)深度聊过这个话题,国产车与韩系车的差距有多大?这个差距自主品牌短期内难以超越,为保证文章的客观以及公正性,笔者尽少使用主观描述词叙述。
整体设计方面
现阶段自主品牌与韩系车的外观设计方面,差距已经十分小,都说韩系车外观靓丽造型优秀,其实现阶段主流国产车的外观也做的不算差,领克01、WEY、帝豪GL这些主流热销车型的外观设计也能达到韩系车那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而内饰人机工程学方面,韩系车做的并不是非常优秀,长期驾驶韩系车也能发现不少的问题,与日德系差距挺大,当然自主品牌也存在这个问题,人机工程学是一个非常系统而繁琐的工程,想要在这方面取得资深的成就,需要数十年的技术沉淀,自主品牌与韩系都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核心技术方面
我所说的核心技术方面,更多的是针对变速箱的言论,毕竟现阶段发动机已经不是制约国产车发展的瓶颈,这段话讲的可能比较扎心,但是却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国产车的变速箱,真的没有办法跟韩系相比。现阶段真正拥有变速箱知识产权的只有奇瑞一家,长城、吉利的变速箱技术还相对较弱。那么我们来看看奇瑞的变速箱表现如何把,早期的CVT变速箱可靠性不错,但是缺乏驾驶乐趣、承受扭矩不大,没能扩散出去,几年前研发的4AT变速箱是自主品牌的突破,但是档位少也是一个弊端。那么咱们来看看韩系车的变速箱,其实韩系现阶段是现代为主导的汽车产业,现代下设摩比斯公司,摩比斯是现代全资控股企业,他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变速箱、发动机、包括四驱系统以及非常多的核心技术,摩比斯都在涉猎。摩比斯相对于现代集团,就相当于拳击手的硬拳一样,推动了现代集团的飞速发展,简单的不说,如果你是韩系车主,或者说驾驶过韩系车,无论是领动、悦动还是名图,那么对他的动力总成,尤其是6AT变速箱的表现,一定会赞不绝口,因为平顺性以及可靠性做的真的不错。这点国产车还有很大的差距。
MPV市场的差距
韩国并非没有好车,他们能造得出来好车,但是这些精品车型大多数却没有国产,比如说起亚嘉华,这台车可以说MPV市场的佼佼者,从使用者角度上来说,可靠性以及实用性不比奥德赛以及GL8差,只是因为市场的决定,使得其没有顺利国产,但是今天我们只是分析技术层面,嘉华的品质与GL8以及奥德赛在同一层面,相比之下,国产车现阶段售价最高的MPV当属上汽大通系列,但是从两者的似乎上分析,国产车还与韩系车有不少的差距。
顶级豪车的打造上
豪车是对企业技术层面的考验,自主品牌最豪气冲天的莫非红旗L5,但是其市场意义并不大,甚至可以说基本没有,反观现代集团的雅科仕VS系列,百万级的售价虽然不能与BBA相抗衡,但是也能看出来韩系车有生产豪华车的技术以及实力,而且VS系列在韩国本土的销量并不差。虽不能与BBA顶级豪车相媲美,但是也在努力追赶。
当然抛开技术层面而言,我们聊聊市场行为,如果你真的走在韩国街头上,那么你觉得这就是一个韩国车的天下,从现代到起亚,从起亚到双龙,路上跑的都是韩系车,外来品牌的占有率不足20%,如此强大民众的支持下,韩系车岂能不火?反观我们的国内城市,上海被通用霸占,东北被大众霸占,武汉则是日产的天下。广州则被两田占领,实在是悲哀。
小结:从一个汽车产业分析员的角度来分析自主与韩系的差距,我的答案是有一定的差距,而且这个差距不小,虽然现阶段国产车的销量赶超了韩系车,但是从变速箱、MPV、豪华车市场的表现上来看,我们仍然与韩系车有一定的距离,而且这个距离,按照现阶段行业的准则来看,短期内无法追赶。这也是一个难以承认的事实。
新手练车买什么车好?
审美、需求、车的价位这些都不明确的前提下,从问题出发,我第一台车是捷达,价格低、油耗低。1万多块钱买捷达,还是买一个自己喜欢的车?
当下来看:由衷建议买一个一步到位混动车型。
有车跟没车的区别?
买车这件事就像是围城,没有车的人想买车,有车的人想砸车!!
没车的时候要提前半个小时出门预留出来等车挤地铁的时间(三号线的话是45分钟),有车的时候要提前一个小时出门,防止堵在路上。
没车的时候每个月还有闲钱存起来考虑什么时候买车,有车的时候再也没有闲钱了,油费,维修费,洗车费,停车费,保险费,罚款......
没车的时候,出了地铁下了公交回家吃饭,有车的时候到了小区转悠转悠等到有车位才能下车吃饭。
没车的时候,妹子肯和你拼公交地铁的都是真情妹子,有车的时候,会担心蹭过来的女人是不是为了房子和车子。
没车的时候一个月有四分之一的时间是迟到的,有车的时候毅力不够绝对可以天天迟到。
没车的时候出门抢红灯不看车,有车了以后出门感谢以前遇到的司机的不撞之恩。
没车的时候是自己想去哪就去哪,有车的时候是哪里有停车位就去哪。
没车的时候在地铁和公交车上人挤人,有车的时候是和公交车车挤车。
没车的时候地铁公交睁眼上去闭眼睡觉,有车的时候出门就是头脑风暴,广州大道这个时段肯定堵车,换走广园到天秀路会不会好...
没车的时候觉得广州很小,天河到白云就是5个站而已,有车的时候发现广州真的很大,1小时前在广州大道,1小时后还在广州大道。
没车的时候地铁上看的是美女可爱的小朋友或者是电视广告手机,有车的时候看的是红灯绿灯,车车牌车车牌车车牌,路牌绿灯红灯。
没车的时候地铁公交人多挤挤就上去了,有车的时候塞在路上束手无策恨不得飞过去。
没车的时候朋友和你吃饭会抢着买单,有车的时候朋友会起哄你发达了要请吃饭。
没车的时候聚会吃完饭散会回家就好了,有车的时候就是送别人都回家了才算好了。
没车的时候是我带着她我们一块儿去郊游,有车的时候是我们一块儿在车上斗地主,顺带还能遛个狗。
没车的时候觉得整个广州到处都是停车位,有车的时候觉得世界那么之大,连个小小的停车位都容不下。
没车的时候出去就是地铁转公交总是能到的,有车的时候就是油费+堵车+浪费时间,路总是要绕的......
没车的时候下雨可以在地铁站玩着手机等,有车的时候就是在广州大道烧着油钱等......
没车的时候以为就平常的上班、下班、和朋友一块出去玩,有车的时候是保险+油费+停车位+罚款+维修费……
没车的时候觉得推开车门一只脚迈出的样子很帅,有了车之后踩中水坑无数次。
没车的时候你走你的汽车道,我走我的人行道,有车之后总有人想走你的路,让你无路可走。
没车的时候早上出门还能边走边玩手机边吃早餐,有车的时候打醒十二分精神开车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没车的时候觉得别人车技都蛮好,有车的时候觉得开得比我慢的是菜鸟,开得比我快的是傻逼,跟我齐头并进的是让后面车超不了车的心机裱。
车冻一夜后,为什么有的车打火容易,有的车打火费劲呢?
车辆启动阶段是汽车零部件磨损最为严重的,减少启动次数和冷启动时间就显得尤为关键了,汽车进入冬季会出现打不着火,或者启动困难的情况,往往存在一下几个方面原因:
电瓶老旧,电瓶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充放电次数过多导致电瓶放电电压电流达不到正常数值,造成启动功率下降,打火无力发动机气缸内压力下降不能使汽油完全燃烧。
气温过低造成汽油雾化不均匀,缸内温度过低汽油燃烧不充分,导致惯性动力下降,发动机动力下降不能自行运转,打火时间延长。同时低温天气情况下,机油粘度增加,零部件之间摩擦力增大,需要启动动力无法克服阻力等都是造成打火困难的原因。
同时起动机老化,汽缸密封性能下降,火花塞释放电压过低气门密封下降,汽油型号过低都容易形成打火困难,因此进入冬季要及时检查电瓶和更换电瓶,机油和汽油的使用要按照厂家使用要求添加,确保车辆正常使用和运转,以免影响起动机,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