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奥迪
为什么国人大多觉得奥迪比不上宝马和奔驰?其实不仅是很多消费者觉得奥迪比不上宝马和奔驰,就连奔驰和宝马也确实有点看不上奥迪。从客观销量来看,多年保持着“奥迪-宝马-奔驰”
为什么国人大多觉得奥迪比不上宝马和奔驰?
其实不仅是很多消费者觉得奥迪比不上宝马和奔驰,就连奔驰和宝马也确实有点看不上奥迪。
从客观销量来看,多年保持着“奥迪-宝马-奔驰”这样的排名,不过有趣的是,在全球市场,豪华车销量排名座次恰好和国内相反,以去年全年数据为例,前三甲排名是“奔驰-宝马-奥迪”。
在百度、知乎等平台,都能找到关于为什么“奔驰、宝马不带奥迪玩”、“奥迪是伪豪华品牌吗?”等提问,其回答煞有其事,什么历史文化、车型定位、赛事成绩……那么,在这场三角恋中,奥迪真的总是被嫌弃吗?且看下文为你解开历史谜团。
论资排辈,奥迪太年轻?
故事要从一百多年前说起,奥迪创始人——奥古斯特·霍希以前是给奔驰打工的。后来翅膀硬了就单飞。
1932年,由奥迪、小奇迹(DKW)、霍希(Horch)和漫游者(Wanderer)合并成的汽车联盟公司成立,采用四环徽标。如果以成立最早的霍希算起,1899年已经成立的奥迪如今已经有117年的历史了。比不上奔驰,但好过宝马。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奥迪创始人之一:奥古斯特·霍希
因为奥迪几经转手,1964年被大众收购,人在屋檐下,集团有什么好技术自然先用在大众车型上,轮不到奥迪。
直到1993年,才有了自己的销售部门。所以这么算来,奥迪生产豪华车的历史比奔驰、宝马晚了半个世纪。
美国佬开惯了凯迪 不习惯奥迪?
在皮耶希掌舵奥迪的时期,好不容易独立的奥迪在美国却因为奥迪100栽了跟头。新闻爆出,奥迪100存在突然加速的情况,有刹车失灵隐患。
奥迪回应,车没有问题,是美国人开惯了凯迪拉克,不习惯奥迪,错把油门当刹车。然而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奥迪的销量直接下滑80%,从此一蹶不振。近几年,才刚刚在美国缓过劲儿来,不过大众排放门又来了……
没有后驱豪华的实力担当?
另一种说法是,奥迪目前为止没有一款称得上实力担当的后驱超豪华轿车,A8相比7系、S级存在一定差距。由于历史原因,奥迪品牌早期赛事历史积淀匮乏,在后驱车豪华轿车制造上相比奔驰、宝马少了几十年的经验积累。不要小看后驱豪华车,相比四驱车型而言,后驱车的整体动力学研发都要重头来过。因此某种程度上,对于看重历史传承、贵族文化的欧洲人而言,奥迪品牌的逼格似乎总不能和奔驰、宝马相提并论。(这么说的话,日系豪华品牌是不是都得罪完了……)
不过,近年来,(托中国市场的福)奥迪也开始有能力在赛事上“恶补”了。世界三大赛事:F1、WEC、WRC。奥迪的表现可见一斑,尤其是勒芒24小时耐力赛,奥迪18次参赛13次夺冠,也曾一度统治过勒芒时代,辉煌仅次于保时捷。还有DTM(德国房车锦标赛),德系三强分庭抗礼。相比奔驰的霸主地位,还是略逊一筹,不过宝马近年的赛事表现,实在没有什么看点了。
时至今日,奥迪并不是没有研发后驱车的能力,而是出于盈利考虑做出了相应的市场决策。“后驱”也不能成为判断豪华车型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抛开历史原因,BBA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较量无处不在,广告中彼此之间的调侃也从未停止。
为什么黑奥迪的人那么多?
我认为奥迪被黑的原因有很多,这个话题一直以来也是最受争议的,至少在BBA之中是被黑最惨的一位,一般有奥迪出现的地方,除了赞美声就是骂声了,对比非常鲜明,就是支持的和反对的,当然,一些比较主观、一些则比较客观。
其实,每一个品牌的产品,都有认可或不被认可的机率,一台车好的口碑,不是容易就积累到的,一台车被黑,同样也不是平白无故就来的,奥迪被黑的一重要因素,就是之前部分EA888车型烧机油,其实德系车消耗机油,并不是什么稀罕事,特别是一些涡轮增压发动机,如果单论烧机油的话,德系中宝马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在欧洲调查中,宝马也位列首位,那么,奥迪为什么就被喷的最惨,原因很简单,人们首先就会把它和大众联系在一起,这个也非常容易理解,因为大众EA888发动机搭载的奥迪车型太多了,之前第一代和二代烧机油现象,同样出现在奥迪车型上,这就让人们以为,奥迪就是大众的高端,和大众没有区别,其实这是不是的,目前奥迪除了A3/Q3等一些入门级车型,采用的是横置发动机设计,其余的还是纵置发动机设计,而大众只有高端车型采用了纵置平台,这种区别在操控上和驾乘感受上是不一样的,另外,发动机技术上也有所不同,还有奥迪独有的quattro四驱技术,这是大众不具备的。
现在奥迪品牌中,对第三代EA888发动机搭载完成,消耗机油现象逐渐减少,第三代发动机的改进,也是有目共睹的,否则,也不会搭载在Q7、A8这种高端车型上,就目前而言,奥迪的稳定性比之前要提高了不少,近几年口碑还算不错的。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很多人认为奥迪是伪豪车,认为它不配和BBA并驾齐驱,甚至有人给出了奥迪在德国是出租车的说法,我个人认为这个说法并不成立,在德国宝马5系、7系也有很多出租车车型,而在澳洲出租车还有奔驰S级存在,何况,多国元首的座驾,都选择了奥迪A8车型。
至于是不是豪车,你我说了都不算,在之前各大媒体发布会上,奔驰、宝马CEO对外都亲承,奥迪是自己在豪华市场上的强劲竞争对手,是他们在面对世界豪情的一重要战略部署,这也就说明,奔驰、宝马CEO均承认奥迪是豪车的事实,而实际高端性能车评测中,奥迪的RS系列,也并不比AMG、M级差,奥迪配得上BBA之中的这个A代号。
所以,奥迪被黑也好,被夸赞也好,都存在一些主客观原因,当然,也包括一些明明很喜欢,自己却买不起,为了黑而黑的,这种现象,不止出现在奥迪身上,所有车型都有可能遇上,这种人买不起奥迪,买个比奥迪低端一些的,就自认为自己的车各项指标高于奥迪,所以去黑,包括我自己,我2013年买的大众CC至尊版,落地34万多,其实我喜欢的是A5,但是我至今从未认为我的车比奥迪A5强,事实就是不如A5,不过,有A5的钱,谁不会去选择它呢。
为什么喜欢奥迪?
说到中国人的奥迪情怀,似乎人人都有。中国人喜欢奥迪~也不仅仅是因为是“官方”车辆的原因。奥迪在性能方面到底怎么样呢?
说到奥迪TTS,相信大家不应该陌生,因为基本上每个朋友都认识奥迪TT~一般来说,车辆加个S,大家也都懂。这次,小编有幸来到了嗨谷汽车公园的赛道来试驾奥迪TTS,在赛道究竟是种怎样的体验呢?
奥迪TTS选用的依旧是我们熟悉的第三代EA888发动机。但是,其选用了大号的IS38涡轮,动力输出没得说,百公里加速仅需4.7秒~和其它的钢炮车型,例如A45 AMG 或者宝马M2相比,可能TTS不是最快,但是你只看动力的话,那么TTS也可能并不是你的菜!
为什么奥迪很少听说奥迪A5和A7?
奥迪作为BBA三豪最末尾的存在其实在世界市场上玩的并不顺畅,但在咱们国内的市场由于早期的设定它还是有很不错的销量的,奥迪在国内市场其实只有三款车走量,连题主您说的A8都不包括,奥迪三宝分别是A4、A6和Q5这三款已经完成国产化的车子,奥迪车系的其它车子基本没什么量,甚至都属于小众车的销量范围!
奥迪A5对比A4、A6毫无优势,空间上几乎不用和A6比,对比A4都勉强,尤其老款的溜背设计,在视觉上的确更精美、流线,但在实用角度上看后排空间比A4差了许多!A4、A6感觉更加的标准化,而A5、A7更有些异端的感觉,炫酷但不厚重!外加奥迪A5毕竟是进口车目前还没有实现国产化,所以它的价格并不美丽,在沈阳2T入门的A5裸车成交价与A6的2T入门版本几乎一致,A5的2T还是低功190多马力的,所以这么横向一比较,A5的优势就一点不剩了!A5没有A4、A6的高性价比,比A4还狭小的空间却卖到A6的价格!具有很帅气的颜值,却不具有S、RS的性能!所以务实派不会买A5,因为使用度比不上A6、A4!个性派也不会买A5,因为它是花瓶,S5、S4才是更好的选择!
至于奥迪A7就更不用说了,就连入门的乞丐版1.8T裸车成交价都在47万左右,而3.0L机械增压版A6裸车价才43万,这样的A7有买的意义么?同样A5的不实用性在A7上也有体现,而奥迪A7的性价比更低!奥迪A6花50万以内几乎是顶配而A7则刚刚是入了门而已,而买3.0T的A7那还不如去买A8了呢,终究是高不成低不就,实用性还低,奥迪无S,性能也就是那么回事!相比之下奥迪A4、A6特性鲜明,实用性也好,关键是价格要比A5、A7实惠了不少,这样一来性价比就上来了!
A5、A7其实就属于A4、A6的运动化定位的版本,A5、A7的确显得更加滚动,但价格上的不实惠也导致了喜欢运动范的年轻人买不起它俩,而能买起它俩的职场精英们又不喜欢它俩张扬的造型,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还是奥迪A4与A6的造型更加商务,而真正有钱的年轻人直接选择S5、S7岂不是更好、更运动?所以这个A5、A7目前的尴尬是没法避免的!只因为一个进口就卖的那么贵显然不是道理,将A5的价格降至与A4一样或者相差不多,A5的销量也就逐渐上来了,因为等于给了A4用户一个新的选择,所以呢期待A5、A7的国产化吧!
总而言之奥迪的A5、A7由于它俩定位不符合咱们国内消费者的实际情况、价格偏高而实用性却不高!所以以目前的态势来看,A5、A7如果不选择国产,把性价比提上去,以后的路也不好走,还是冷门!
为什么奥迪A4L降价幅度这么大?
B8销量一直牛逼之处就在于价格,相对于BBA的品牌,奥迪A4L上一代肯定是性价比很高的一款产品了,而换代B9之后,一直亲民的A4L重新定义了自己的品牌溢价,让平民百姓离BBA又远了一大截,而没有换代的三系和豪华感十足,不加价也能入手的奔驰C系,入门E等等,瞬间显得性价比上扬了好几个级别。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新A4L永远要面对的就是三系和壕奔,一旦失去了亲民的价格,仅用灯厂和内饰的科技感说事,中国买家可不买账,宁愿扭头去入宝马的操控和壕奔的牌面……既然BBA三个字母沿用至今,自然品牌排序早已在中国买家心里根深蒂固,花一样的钱,买谁一清二楚,谈科技感和情怀?还是诗和远方呢?
面对上市之后惨淡的销量,B9显然不愿意坐以待毙,奥迪为了挽回失去的份额,唯有利用价格是最为有效的营销手段了,现在部分地区降幅达到了24%裸车价……金融贷款也很便捷!有的还补贴了手续费。啧啧啧……不买对不起奥迪这份情怀了!
据我了解,全国大部分四儿子,都在排队等车,你信吗?我看了一个月的运动40普拉斯,一辆现车都没有……订车等一个半月!可见,价格优势可以挽回A4L75%的销量!四个圈,低调奢华有内涵,适合装逼又不张扬,稳的一比!
奥迪和奔驰你会选哪个,为什么?
奥迪和奔驰如果让我选,哪个也不选,因为买不起,不过如果说喜欢奥迪和奔驰哪一款,那小编有喜欢的,奥迪的A7和RS7还有奔驰大G,其他的就算了!奥迪RS7可以说是地表最强的“西装暴徒”
之一,强劲的动力,霸气时尚的外观,谁人不爱啊!可以秒杀很多百万级别跑车,所以买了奥迪RS7就相对于买了一辆跑车!奥迪A7外观动感时尚,相对于奥迪RS7的霸气,奥迪A7更加优雅,当然奥迪大灯没有不犀利的,动力也不弱!最重要的是年轻人喜欢,奥迪A6L因为曾经是官车,而奥迪A8L又太稳重了,所以奥迪A7更受年轻人喜爱!
奔驰大G最强的越野性能车之一,方方正正的外观,硬朗的车身线条,超强越野配置和越野性能,让人心血澎湃啊!
为什么有人说奥迪的选配比较多?
应该想跟选配王保时捷一样赚钱吧
沃尔沃s90和奥迪A4L哪个更值得入手?为什么?
谢邀,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帮助。
首先本人刚写了一篇关于沃尔沃S90值得入手的文章,对于S90写的十分详尽。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后看一下。
回到问题,哪个更值得入手?
我们一一对比,结果自然会一目了然。
第一价格
除了两款车的2.0T入门版价格相差不大外,其他的价格相差越来越大,最高配车型S90比A4L贵14万左右,所以就价格来说除了入门版的S90还可以,其他版本相比A4L要贵不少,毕竟是一个错位的对比。
第二外观参数
外观不做描述,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一人一个眼光。s90是一款中大型车,而A4L定位为中型车。所以车身长度比A4L长大约25厘米多,轴距长大约15厘米。所以尺寸方面S90占优。
第三内饰配置
两者的内饰虽然风格不同,但用料做工都差不多。在两者价格接近的低配车型来说,沃尔沃比A4L多了主被动安全配置。所以配置方面沃尔沃的配置更丰富。
第四动力组合
两者的发动机参数相差不多,不同的是变速箱的匹配不同。A4L匹配的是7速双离合,而s90匹配的是8AT。动力响应A4L要好于S90,但驾驶平顺性S90要好于A4L。所以动力组合上各有千秋,但是作为一款中型车来说,8AT更适合。
第五底盘用料
A4L采用的是前后5连杆独立悬挂,S90采用的是前双叉臂后5连杆的独立悬挂。用料也都是铝合金与不锈钢组合。由于双叉臂结构更为复杂,性能也优于独立悬挂。所以S90更好。
第六维修保养
保养都为1万公里,A4L的保养费用大约在900左右,S90要在1200左右。维修费用S90的价格也要略高。所以S90的使用成本更高。
当然上面所说的是对于车辆本身而言,一台车值不值,还要考虑其品牌溢价,二手保值率等因素。
综上所述,低配车型和次低配车型S90值得入手,高配车型选择A4L。
奥迪A6L为什么有时两年就要换火花塞呢?
强调一点,奥迪全系要求两万公里更换火花塞,所以您的问题本身已错误!!!
火花塞不按时间更换可能毁坏了你的点火线圈,很贵,得不偿失 火花塞:是将高压电流引入气缸产生电火花,以点燃可燃混合气体的部件。 每个火花塞都有两个电极或以上,我只谈奥迪奥迪车辆使用的双铂金,一个中央电极,一个是侧电极。双铂金,顾名思义两点都是有铂金点。从理论上讲,从使用到寿终正寝能够使用80000公里。但为什么20000公里要求更换? 通俗一点阐述,运用我的善于举例子的个性。假设一个人的寿命是100岁,青壮年是三十五岁之前,那么那个时候就是从十多岁发育成熟到35气血方刚,也就有二十年时间,精力旺盛!!!随时一言不合就干。 火花塞就是这个道理:长期在上万伏的电压作用下,间歇性的产生电弧,点燃缸内混合气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极点的贵金属点逐渐消耗,两极点之间距离拉大。 并且,发动机处于一个进步的过程,以前一个做功的过程只有一次点火,随着我们的分层燃烧和多点喷射技术,一个做功过程可以使间断性的几次点火,也就是说:同一个行驶里程,同一个做功过程,点火次数比原来增加了几倍!!!!那么,火花塞的里程寿命因此也会缩短,我说的是里程寿命,里程!!! 肉眼上无法判断金属点的消耗,但是其直接影响点火性能! 说完火花塞,就要说为什么和点火线圈有关系。 先科普一个词汇:冗余量,举例说明:假设一款机油实际允许15000公里更换,但是商家标明10000公里更换,那么,多出的5000就是可以理解为“冗余量”。 一般情况下,间隙越大,形成电弧就会越长,点火能量就越大。点火线圈和火花塞之间的匹配是特定的。厂商对于保养周期计算式精准的, · 例如BOSCH 火花塞 双铂金FQ5NPP332S(三代ea888适用的) · 点火间隙是0.7mm 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点火间隙慢慢扩大,超出了原有点火线圈的预定放电范围,就开始进入冗余量范围,在特定范围的使用寿命和进入冗余量使用范围的寿命是天与地之分,如同你负重二十公斤可以跑一公里,负重三十公斤只能跑五百米。如果超出了点火线圈的冗余量那就是超负荷工作,容易发热直接短路或损坏。 还有一种情况:长时间未更换火花塞,由于平时缸体产生热量,点火线外层融化站住缸体拔不出来,或是拔出来的情况直接损坏外层从而无法正常重新安装。只能更换新的点火线圈。。。。。 所以,要不要按要求定期保养,自己看着办,如果说错的,请指出,愿意接受批评并纠正。 如果愿意 可以随意向我打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