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货币战争电子书

宋鸿兵的《货币战争》这本书可信度有多高?在这本畅销书中,讲述了世界史中跨越两个世纪,互不关联的重大事件背后,都有一个根本原因:犹太人罗斯柴尔德银行业家族王朝对货币发行的持

宋鸿兵的《货币战争》这本书可信度有多高?

在这本畅销书中,讲述了世界史中跨越两个世纪,互不关联的重大事件背后,都有一个根本原因:犹太人罗斯柴尔德银行业家族王朝对货币发行的持久控制。

按照《货币战争》的描绘,似乎整个世界都在罗斯柴尔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所领导的国际银行家,即一小撮“黑暗金融势力”的肆意摆布之下。他们透过策划和资助暗杀、战争、经济萧条而获得巨大利润,通过废除金本位、债务挤压、操控石油供给和大量金融衍生产品,进一步掌握货币发行权,控制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命脉。他们在密室里做了某些秘密筹划,使了一个眼色,美国总统就会被刺杀,战争就会被发动,各种工商农牧业就会遭到“定向爆破”,美国和世界就会陷入大萧条;英法战争、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甚至两次世界大战都是这帮家伙幕后操纵的。

实际上,这个罗斯柴尔德家族虽曾在19世纪风光一时,由于坚持只在家族内部人员中传承,一直没有很好融入现代金融业;1865年就退出了美国市场,两次世界大战中又受重创,早已淡出了欧洲银行界的主流。目前主要在欧洲做并购重组业务,一年的营业额不到100亿美元,估计资本总额不超过300亿美元,不到欧美大银行的一个零头。和书中所渲染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这本书依据的是一些西方早已成为明日黄花,无人当真的过时传说,其中主线竟然直接基于沙俄和纳粹宣传品关于犹太人阴谋的无稽滥言。

本书大部分内容几乎原封不动地来取自The Unseen Head(作者A. Ralph Epperson) 和Conspiracy Encyclopedia:The Encyclopedia of Conspiracy Theories(Thom Burnett编)等阴谋稗史。即使在其发源地的西方,所有的阴谋论观点都只是猜测,没有任何实证依据。另外,一些读者指出该书许多内容其实抄自一套1995年记录片《金钱主人(The Money Masters)》,两者在目录、内容、情理推演上如出一辙. 但在书中却从未提及该纪录片。

该书让人们像读武侠小说那样看待金融的历史,用想象替代了事实,最多只能算一本玄幻金融读物吧。

《货币战争》这本书怎么样?

最早知道宋鸿兵的《货币战争》是在大学的一次读书会上,其他专业的两个同学当时分别推荐了一本书,一本是刘慈欣《三体》,当时并没有那么多人知道这本书;另外一本就是宋鸿兵的《货币战争》。后来,先找来了《货币战争》看,当时自己读的与经济相关的作品很少,记得还读过吴晓波写的《吴敬琏传》,还有郎咸平的书。

读《货币战争》这种情节度较高的书很容易进入阅读的状态,还可能信以为真,很长时间都以为罗斯柴尔德家族就像宋鸿兵写得那样神乎其神。后来随着阅读面越来越广些,读了更多的经济学的作品,虽然十分专业的经济著作,像《微观经济学》没有啃下来,但是对于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以及一些常识还是有了一些了解。

像宋鸿兵和郎咸平在后来就逐渐被“贪欲”所左右,他们不断地出席各种活动,给很多企业站台,也不断说出一些不负责任的预测的话,给一些普通人造成了经济损失,郎咸平的私生活丑闻,宋鸿兵参加活动被围堵,都只是自作自受罢了。

怎么评价《货币战争》一书?

沒有看过这本书,也无法评价。

你们认为货币战争这本书的逻辑正确吗?

看过,虽然故事没有按作者的书中讲到而发生,但是几个不争的事实已经浮出水面……!

1.这个世界归根到底是人的世界,人操纵的世界……!

2.历史发生的事件并不是偶然,恰恰是利益集团操纵下的必然……!

3.美国如今的疯狂难道不是货币战争吗?如果第三世界战争打起来,历史又该如何写呢?不还是货币战争吗?美国到处染指到处战争不就是货币战争逻辑下的延伸吗?

4.你可以不相信有罗斯才尔德家族操纵,但必须相信历史发生的事件绝对是人为的……!

5.货币战争的逻辑是通过对家族的描述,展示诠释这个人类历史事件离不开人为行为……!

6.其实读懂了你会发现,在中国历史上也能找到答案,这类事件比比皆是……!

哪里的电子书最全?

喜欢Kindle电子书的福利,自己搜索,精校电子书,一辈子都看不完

吉吉美学 2018-04-09 22:12:10

小编自从发布了高清版PDF电子书免费放送这篇文章后,好多小伙伴也是感到很是书荒,就这些pdf不够看的,况且,pdf格式的电子书仅仅是在电脑上或者平板pad上观看阅读的体验是最好的,换成了手机或者kindle电子书阅读器之后效果很不好。

小编在下文中会分享几个网址,精品的电子书网址,按照名字可以自行去搜索,本文中不会提及网址。

如果不想自己去找这些网址,欢迎私信我,回复“0078”。网址会自动回复给你。

那么如何去搜索电子书呢,我们得先来谈一下电子书的格式

1、目前手机端,无论安卓还是苹果,手机端小编比较喜欢的阅读器是多看阅读。有几个优点,对于精校版本的排版比较好,一改电子书枯燥无味的排版,增加了图文。这个阅读器是支持epub格式的电子书,所以在搜索引擎上搜索的时候就要去搜索对应格式的书籍,之后传到手机端。

2、kindle电子书阅读器主要支持的是mobi和azw3这两个格式,如果把阅读器刷多看系统,也可以支持epub格式。所以下载的时候要下这样的电子书传到设备中。

3、如果想用手机端看支持kindle格式的电子书,也可以下载kindle(电子阅读器)。有了这个阅读器就可以直接观看mobi和azw3格式的电子书了。

如何找到心怡心怡的电子书呢

云海电子图书馆:这个网站涉及到的类目比较丰富。而且分类很详细。每一个大项都会分类出许多小项。网站提供了搜索栏,可以搜索自己想要的图书,找到之后会转到网盘的链接,下载起来很方便。

苦瓜书盘:小编认为这是一个及其良心的书籍资源库,本着书籍的网站就全都是书籍,没有一丝的广告参与,可以看出网站的经营者的良苦用心,好的网站的确值得推广,找到书之后会提供多种格式提供下载,可以按照文中提到的格式去放到相应的阅读器中,网站上也设置了购买正版书籍的通道,如果喜欢纸质书,还是去购买吧,毕竟那是电子书无法比拟的。

我的小书屋:这个网站就更厉害了,小编这里推荐的就是它的合集资源,超多的合集啊,下到你手软,强烈推荐,好不好自己看。

有了这些书,相信小伙伴们不会在去为找不到电子书而发愁了吧,关注我,每天都会有好的内容呈现。

点赞只是你举手之劳的事情。

《货币战争》中提到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罗斯柴尔德家族确实存在过,而且也很厉害,关于该家族随便搜索一下就能搜到。但是,作为商业家族自然也有兴衰。1860年代,投资美国失败后,实力已经大不如前。它现在仅是众多家族投资公司之一而已。只不过实力更大、更神秘而已。如今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实力据说总资产不足100亿欧元。

Paris Orléans(罗斯柴尔德集团母公司)2010至2011年年报数据,罗斯柴尔德家族总资产为96.5亿欧元。当然,你会说它有许多不知名的项目。既然是不知名,除了他们家族的人知道外,谁会知道?这种瞎想,只会为打着该家族旗号的人得到光环有利。

现在有些人经常说些偷换概念的说法,例如:洛克菲勒、摩根曾经是该家族的,80%的印度铁路都是他家建的,钻石公司戴比尔斯,是他家投资的。美联储最大的股东也是他家。在中国,京东和阿里巴巴是他家投资的。当年价值5亿美元的吉利并购估值40亿的沃尔沃,是罗斯柴尔德家族主导完成的。

请看,“曾经”是他家的。美国还曾经是英国的呢。好汉不提当年勇。

80%的印度铁路是他家建的。那么,什么时代的80%?

投资建立的?投资资金、运营资金是一个概念吗?马云等人投资一家企业用了多少钱?腾讯成立时资金多少?

美联储最大的股东?最大的股东股份多少?够一股独大吗?够一言堂吗?够一票否决吗?

同理,京东、阿里巴巴也是如此,投资多少?是启动资金还是天使?现在股份多少?这些才是真正关键的数据。

至于吉利和沃尔玛并购,主导完成的更是可笑。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货币战争》这本书叫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知名度遍布中国,但是,如果真的想要知道怎么回事儿,还是得看看作者的身份、经历以及各类主张。“阴谋论”和“神奇化”是最容易吸引人的,因为画出图腾之后就会让人自觉不自觉地跟随而行。IBM、苹果、GE、腾讯、阿里巴巴、华为等等都有这么一个过程,企业人物神话、神圣化(神奇化),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人。

该家族的第六代掌门大卫·罗斯柴尔德说宋鸿兵的小说是完全的虚构杜撰,其家族财富并没有小说中的那么夸张。

后面的内容,想了又删了,就这么多吧。无端争论没什么意思,我只把我观点说出来就行了。

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中有哪些明显的“胡说八道”?

首先抛出结论:

这本书缺乏学术良知和道德,以夸张、扭曲、极富煽动性的语言描写金融史,不具有可信性,根本就是玄幻小说,还开了阴谋论的恶劣风气。因此,题主问内幕信息的来源其实就是没有意义的。

1.学术态度恶劣,缺乏理性

一是用夸张性语言诱导读者,其他知友的回答中有引用,你们感受下。

二是当一个问题有多种观点时,要么该书只告诉你一个,要么说出几个观点,但宣称某一个观点是正确的,却不展开其他观点。典型的就是关于美联储是一个私有中央银行的问题,下文会批驳。违背了起码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原则。

2.关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描述不可信

大家可以搜一下《 田朴 :“富八代”会拥有怎样的人生》这篇文章,就是王石女友田朴珺采访罗斯柴尔德家族第八代传人雅各布的内容,其中有这么一段话:

当我在位于英国白金汉郡洛奇山顶的沃德斯登庄园——这个家族全欧洲44座豪宅庄园中的一个——见到77岁的勋爵先生及夫人时,老先生送给我一本讲述罗斯柴尔德家族历史的书。我借机向他求证《货币战争》的内容真伪,他淡淡一笑:“那本书我知道,那本书在中国非常畅销,可惜里面讲的故事嘛……看看它就明白了。”他指着刚刚送给我的那本名叫《沃德斯登》(Waddesdon:The Biography of a Rothschild House)的书。为我在书上签名时,他用的那支塑料圆珠笔非常普通,就像他们夫妇俩给我的第一印象,出乎意料的朴素。

吴军(原腾讯副总裁)博士的《浪潮之颠》简要介绍了几个关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问题(见该书第二版下册P122-P123),大致内容如下:

现在人们很少听说罗斯柴尔德家族是因为它确实已经衰落了。该家族财富在19世纪中后叶达到高峰,但之后犯了几次致命错误,又遇到几次灭顶之灾,便一蹶不振。包括:

(1)低估美国发展,从美国撤资。19世纪后半叶,美国因为种族矛盾尖锐,又爆发了内战,罗斯柴尔德家族对美国不看好,撤走了在美国的大部分业务,失去了追随美国发展的大好时机。

(2)一战期间欧洲业务受到重大打击。

(3)希特勒迫害犹太人。

(4)前苏联在东欧实行共产主义,把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东欧(主要是德国)仅存的财产全部收归国有。

(5)停留在19世纪家庭作坊的经营方式上,没有上市融资,错失发展机遇。相比之下,瑞银(UBS)、德意志银行(DB)、摩根士丹利(MS,俗称大摩)、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俗称小摩)、高盛(GS)等都上市融资,抓住机遇扩张业务。

这个家族并不神秘,主要业务就是私人财富管理,一年的利润最好的时候也就一亿美元,现在对世界的影响微乎其微。

这是吴军博士通过美国高盛的朋友进一步咨询而来。考虑到吴军博士是清华计算机系本科、电子工程系硕士、约翰霍普金斯(JHU)计算机博士,2002-2010年就职于Google,和佩奇、布林、施密特、李开复谈笑风生过,2010-2012年担任负责搜索业务的副总裁,而且这两页内容就是他听说《货币战争》后专门研究和咨询而来的,因此我认为吴军博士的信息更可靠。

3.将假设故意混淆为事实

书中开头有一段内容,大致是说,从19世纪早起,罗斯柴尔德家族就拥有了大量财富,如果按照年均收益6%算,如今已达到50万亿美元,占当今世界总财富的四分之一。比尔盖茨、墨西哥电信大王、巴菲特的财富在这个家族面前不值一提。

宋鸿兵的错误在于他假设了该家族财富在将近200年里每年收益6%!他没有证明或说明年化收益率是6%。这明显是一种误导。1.06的180次方是多么骇人的数字!换成1.05或1.07会产生极大差异!为何他不假设每年收益20%呢,害怕算下来比当今世界总财富还多?

学过金融的人都知道,很难达到持续多年较高的复合收益率,巴菲特被尊为“股神”就是因为他一生炒股六七十年,股票年化收益率高达27%。

4.关于美联储是私有央行,中国经济学家没几个知道,一帮不学无术的「叫兽」

事实是,经济学入门教科书、哈佛经济学教授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原理》在央行那一章就明确说了美联储是私有央行(我们当时是北大出版社梁小民教授译的第五版)。

货币银行学教材、中国金融泰山北斗的黄达教授主编的《金融学》(当时第二版,已出第三版),在中央银行那章详细论述了三种类型的央行:完全私有(例如美联储)、完全国有(绝大部分央行)、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组建的中央银行(日本等)。

央行是不是私有的,各国建立时各有考虑,没有什么阴谋论。央行最重要的任务是反通胀,而政府天然有滥发货币的冲动,所以建立私有央行的国家考虑的是增强央行独立性,避免政府过多干预。央行独立性最高的是以前的德国央行:德意志联邦银行(不是德意志银行),虽然是国有的,但地位写进了宪法,一届行长任期也远远超过一届德国总理,就是防止政府干预央行。

《联邦银行法》第3条明确规定:德意志联邦银行是公法意义上的联邦直接法人。虽然该条接着规定了联邦银行的设立资本2.9亿德国马克归联邦政府所有,但是,法律赋予联邦银行完全的自主权,其组织上不受总理的领导,不受政府的监督,也不受银行监督局的检查。政府作为最大的股东对央行的业务不得进行干涉。该法第12条规定:在行使本法授予的权力与职权时,联邦银行不受联邦政府指令的干涉。在管理组织机构上,联邦银行由中央银行理事会、执行理事会和州中央银行执行理事会共同完成,但最高管理机构是中央银行理事会,它也是独立于政府单独行使最高管理权的。另外,德国中央银行的人事任免制度亦保证了其组织上的独立性。德意志联邦银行具有最高国家行政级别,直接向议会负责,其行长由总统任命,任期8年。这就使得联邦银行行长不受总统和政府更迭的影响,从人事组织上保证了联邦银行各项经济政策的独立性和延续性。

有学者做过研究,央行独立性与反通胀效果正相关,从而认为央行独立性越强,反通胀效果越好。也有不少人反对这一研究,认为研究者选定的时间段内,全世界通胀问题普遍不严重,所以没有控制变量,不能认定央行独立性与反通胀效果有因果关系。

当然,独立性强也可能造成一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不配合,加剧经济失衡。

以上是金融学术研究的一般方法:各种观点、研究都告诉你,并详细讨论。不是宋鸿兵那样,一副「就爷才是对的,别人都蠢」的样子。书中写到:

不算夸张地说,直到今天,中国可能也没有几个经济学家知道美联储其实是私有的中央银行。

念过金融本科的学生都应该知道,教授们会不知道?

5.关于黄金的观点有待商榷

书中认为应当藏金于民,鼓励大家购买黄金增值保值。但在金融上对黄金是有定论的:黄金作为大宗商品,是优秀的避险工具,并且黄金价格与美元指数存在负相关。

也就是说,「乱世买黄金」,预期美国经济下滑,美元疲软时,买入黄金规避风险。不是什么时候都要买的,反例正是在美国经济正在复苏的时候买黄金赔进去的中国大妈。

6.对于凯恩斯的评价严重错误

本来评价他人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我不该用「错误」来说宋鸿兵评价凯恩斯的观点。可是宋鸿兵对于凯恩斯真的说的离谱了。书中说:

美国的学者认为,如果这本书是美国中西部一个偏远学院的教授写的,可能连发表都困难,更不要说名垂青史了。

但就是这个萨缪尔森也承认《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一本“写得很糟,组织混乱,充满混淆的书”。

这给人的感觉是凯恩斯是sb。问题在于,凯恩斯在经济学中地位到底如何呢?凯恩斯被尊为「宏观经济学之父」,因为凯恩斯之前没有宏观经济学这门学科,这是凯恩斯的贡献。凯恩斯出身英国上流社会,毕业于伊顿公学、剑桥国王学院,精通古典文学、数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成功的投资家(「选美理论」),经济学导师是赫赫有名的马歇尔和庇古,两位剑桥学派大佬。1919年,对德国赔偿问题所持看法的《和平的经济后果》(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1919)一书犀利地预言了二战。在剑桥任教期间,由于当时剑桥每个系只能有一位教授,教授退休或去世才能产生新教授,而当时经济系教授正是庇古(如果我没记错),恰好数学系有空缺教授,于是他就写了数学论文,评了数学系教授。问题是,当年数学还没有像现在一样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凯恩斯本人并不赞成将经济完全学数学化,因为他认为:

经济学不是「科学」,而是伦理学的一种应用,经济学家首先应具有文化和道德观。(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凯恩斯传》),Robert Skidelsky)

不是「科学」不代表不正确或不重要,「科学」只是一个中性的名词,不是我国语境下的褒义词。例如,桌子不是「椅子」,不代表桌子不重要。

凯恩斯的经济学贡献包括提出「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IS-LM模型」(希克斯根据凯恩斯《通论》一书整理)等等。

他的经济哲学由三个相互依存的部分组成:他的技术性的宏观经济学、他的防御性的政治哲学以及他的终极道德目的。在哲学方面,凯恩斯是一位直觉主义者,相信人们对善与恶、真理与谬误、对错的行为有直接的、先验的认知。这种直觉是在一个人的经验之外就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更加信奉的是康德主义而不是功利主义。(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凯恩斯传》),Robert Skidelsky)

总之,凯恩斯是一位人类历史少见的天才和全才。如果把亚当·斯密类比为牛顿,那么毫无疑问,凯恩斯就是爱因斯坦。任何一个学习经济学的学生都不可能不学习凯恩斯的理论。后凯恩斯时代的主流经济理论也都是在发展或批评它的基础上进化,发展的有新凯恩斯主义,批评的有新古典主义、货币学派等。

凯恩斯的理论贡献有很多,不要一提凯恩斯就只想到「政府干预经济」这种高中历史水平的言论。

我个人并非凯恩斯主义者,只是客观地讲出了主流经济学界对凯恩斯的评价。

有什么好看的电子书?

倾泠月《且试天下》《风影空来》太多了,,,

美国股市的暴跌,是不是一场蓄意发布的货币战争?

想多了吧!

潮涨潮落,冬去春来。股市也是一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股市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就是——没有只涨不跌,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美国连续十年的“大牛”上涨,一路狂奔,屡屡刷新记录。怎么会有不下跌的道理。

拉高,必然要出货。获利,当然会回吐。股市的涨跌似乎很简单,不过涨涨跌跌总有它内在的原因。

美国这一波大牛市本该在川普上台就会结束。可谁知“美国第一”又给股市打了一针“兴奋剂”。 接着又是“减税”,美联储加息,“买美国货,雇美国人”等等。所有这利好都实实在在刺激着股市的神经。

所以,美股在大幅下挫后又走出了一拨小反弹,对指数进行了修复。 川普上台后,经济走势持续向好。不管这份功劳能不能算是川普的,股市上涨,投资得到了回报总是一件好事。不是什么“阴谋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