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购物猫

双十一天猫依靠阿里云交易2135亿不崩溃,那京东的1598亿是依靠什么科技支撑着的?都是双十一,但是大家的玩法还是有差距的,天猫双十一是世界级的技术难题,天猫双十一可能是电子商务

双十一天猫依靠阿里云交易2135亿不崩溃,那京东的1598亿是依靠什么科技支撑着的?

都是双十一,但是大家的玩法还是有差距的,天猫双十一是世界级的技术难题,天猫双十一可能是电子商务界的珠穆朗玛峰,而且堪称是一个“超级工程”,在交易系统里面可能除了12306之外,天猫双十一的技术难度应该算是行业最顶尖的了。

再来分析天猫双十一,与京东双十一的差别

  • 阿里巴巴是成交额、京东是下单金额,导致京东在支付环节减轻了很多

本以为去年双十一是一个很大的瓶颈,今年双十一应该很难突破,不过万万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一年之后,双十一的交易额就从去年的1682亿到了今年的2135亿,增加了27%,可以说是是再次刷新了行业认知。

当然一看数据,京东是1598亿,貌似与阿里巴巴的差距越来越小了,这个体量已经非常接近了,但其实不然,阿里巴巴是成交额、而京东是下单金额。也就说阿里是统计的已经付款了的,而京东只统计了下单了的金额,包括未付款的,要知道只要付款,那么难度就完全又不一样了。

  • 京东是11月1日到11月11日的交易数据,瞬时IO跟天猫双十一不在一个级别

这个可能是最关键的原因之一了,京东把双十一购物节定义为11月1日到11月11日总共11天,交易非常分散,其实跟平时差距不会特别大,虽然又增长,但是可能只在平时的基础上增加不了太多。

但是天猫双十一是统计双十一当天的数据,11月1日到11月10日之间的数据不参与统计,那么流量基本上都集中在双十一当天,尤其是峰值可以说是行业之最。

最后看一组天猫双十一的技术数据,搞技术的应该知道这里面的难度有多大

双十一交易峰值期间,生物识别(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支付占比为60.3%;

双十一期间阿里巴巴抵御了16亿次的网络攻击(当然你应该猜得到主要是哪些人、或者说是哪些机构在攻击);

双十一期间交易创造峰值是49.1万笔/秒,去年这一值是35.6万笔/秒。

天猫双十一,其实就是一次技术大考,都是为了让你买得爽。

谁能告诉我购物时指纹支付快还是密码快(密码设置是一个数字的)?

免密支付最快

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天猫线上交易额突破2000亿,你觉得火了哪些品牌?

我们登喜路汽车没有上天猫


双十一步入第十个年头,今年双十一你选择理性还是感性,剁手还是脱单?

再理性,女人还是会买,找各种理由买,事后发现又都用不到 再说脱单用心,我想还是选择剁手多一点

京东和天猫互怼,双11的销售额到底该如何统计?

京东之前是从来不公布GMV(销售交易额)的。这很好理解,毕竟双十一是天猫炒火的节日,而且京东的交易数字也和天猫不在一个量级,所以公布GMV很容易陷入被动。但轰轰烈烈搞了这么多天促销,不弄点成绩出来,也说不过去。

所以,京东很聪明地发明了另一种比较方法——同比增长率。不和阿里横向比较,和自己纵向比较。2016年,京东表示交易额同比增长了60%,而2015年则同比增长超过140%;同样在2014年,京东声称京东商城的订单量是去年同期的2.2倍,京东全天下单交易额是去年的两倍以上。由于京东之前也没有公布过双十一的具体销售额,所以只公布增长比例是没有办法得出具体的数字。这就给人一种我很牛,我又在进步,但具体怎么牛,我是不会告诉你。

事实上,甚至连老罗这种有情怀的人都不能免俗。前两天,老罗的锤子科技在成都举办新品发布会,老罗就很讨巧地将,坚果Pro成为了1500元-1999元之间单品最畅销的手机。所以,只要你想,总是可以找到存在感的。

这次统计上出现掐架的局面也好理解,京东算的是过去11天的销售总额,天猫算的是当天的交易额。这也可以说是双方公关层面的一种角力。

明眼人看来,京东很鸡贼,故意混淆概念。京东攻击阿里的点则是,阿里把消费者的需求都压缩到了双十一,所以造成交易额井喷。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有人要站出来说了,京东要是觉得不服也可以把需求压缩到双十一那一天,这样硬碰硬或许没有人会说什么。但京东是万万不会这么做的。很明显,京东延长促销时间,目的就是为了遏制天猫双十一的需求,抢先消解用户的购物欲望。

而且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京东是一个半自营的电商平台,所以客观上也造成了GMV起量慢一些。而天猫是一个完全的电商交易平台,只要商家卖了货就算。这也是京东不愿拿GMV和阿里比较的原因之一。

所以说,无论是京东攻击阿里,还是阿里嘲讽京东,总是能找到各自的角度,这种竞争只是电商平台互掐这么多年的冰山一角。相比于之前几年赤裸裸地攻击和恶性竞争,现在只是耍耍小聪明,打打嘴炮,反正两家都不会有损失,还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何乐而不为呢?

但社长也要说一句,其实无论京东,还是阿里,现在对GMV这种数字都表现得更加理性。马云在去年双十一期间就开始放风,说不关注交易额,大家开心就好。电商行业开始更加关注的是商家的生存状态,以及买家的购物体验。摸着良心说,电商平台数千亿销售额的背后,有多少退货心里会没有点X数?

强调GMV的年代早已经过去了,不信你去看看华尔街,尽管阿里和京东在交易数字上再创新高,但阿里和京东的股价也只是象征性地微微上扬。女人可以疯狂,但资本永远理性。

2018年双11成交额是2135亿,感觉中国人购买力还是很强大,你觉得在双11网购真的很实惠吗?

双十一创新高,但是也是牺牲后面一个月的购买力,基本上后面一两个月交易量乏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