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火车票旅行冲突

上万个毕业生,可能会有上万个选择。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每个人的那条路都是独一无二。不给人生设限,活出人生无限的可能。无论是民乐传承人还是山大国防生,无论是社会实践者还

上万个毕业生,可能会有上万个选择。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每个人的那条路都是独一无二。不给人生设限,活出人生无限的可能。

无论是民乐传承人还是山大国防生,无论是社会实践者还是非典型学霸,团队也好,个人也罢,每个人四年下来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标签。

但标签永远不能定义什么,只有一条路是永恒的--活出自己的样子。每个你,都是属于自己的生活家。

毕业季,大山和姗姗即将分享五位山大生活家不同的生活,讲述五个同样的精彩故事。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山大人。

四年来,他活跃于各类学生组织,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在学生会、学线、山大杯、玩家剧社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这样丰富的课余活动却并不影响他成为大家眼中的“学霸”,就在去年九月,他以出色的成绩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的中国近现代史专业

而在丰富的校园活动和学习之外,他没有停下自己向外探索的脚步:走出校门,从敦煌到香港,从鼓浪屿到长白山,他用四年时间走过大半个中国;从关外到岭南,到访二十多所“双一流”高校校园,在中国二十个省区、山东十几个城市留下了自己的足迹,“用脚步丈量世界”是他的真实写照。

“行万里路”不只是说说而已

打开冷昕宇的朋友圈,常常会看到他又在探索中国、分享所见所得,让人好不艳羡。谈起旅行,他绝对称得上是“达人”。大学四年时间里,他走过了大半个中国这个被大家笑称为“冷局”的大个子男孩儿,在敦煌莫高窟欣赏壁画,去惠州西湖逛花灯,到吉林长白山看天池,访定海寻找鸦片战争遗迹。他曾经在2015年底的一周时间里,从济南到福州再到厦门,上了三天课后又奔赴武汉,转至合肥,再回到济南。时间紧,跨度大,但是玩得很开心,很充实。

比起细致规划,他更喜欢说走就走的旅行,只要时间合适、预算充足,他便会背上背包出发,旅行路线也会在出行途中不断调整;而随机触发的事件像是大型游戏里的神秘支线:青城山道观里追逐的猫狗,长白山脚下的热情店主......那些藏在平淡生活下的七彩贝壳,在旅行的契机之下翻滚至生活浮沙的表面,带来不一样的温暖和美好。

“人不可能经历世界上所有热闹,但是可以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用胸去扩张”,当姗姗问起旅行的初衷,他用他喜欢的这句话来回答。大学之前对外界的了解太少,而历史学需要有一双善于观察世界的眼睛。当他真的行走在万里路上,最大的收获还是学会了包容地看待世界,看待这个世界的不同面相。

值得一提的是,冷昕宇自己定制了一个吃遍全国“双一流”高校食堂的“小目标”,目前行程已近一半,20/42。事情的开始也是有些巧合,冷昕宇大一下半年去南开大学找同学,早晨在南开就餐,突然想到对多数学生而言最主要的就餐场所还是本校的食堂,恰巧在其他高校也有一些朋友,在逛校园的同时也可以听听他们如何评价自己学校的食堂,评价自己的学校。最初的计划是吃遍“985”高校,“双一流”名单出来后就变成了“双一流”高校。

怀着这样的心情,他吃遍将近一半的“双一流”高校食堂,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某次去南方某个大学新开的食堂,这个内蒙汉子深刻体会到了饮食差异,尝到了甜的肉包子。他还总结道:西南地区高校的地方性特色比较强,很多招牌小菜颇为惊艳。他还根据性价比生成了自己的排行榜单,至于名单内容,还要下方评论区多多互动哟~

他也一直有保存车票的习惯,收集票据让关于旅行的记忆有一种真实触感。他给我们展示他的“收藏”,大学四年他攒下了168张火车票,名副其实的“在路上”。不少旅游经费来自勤工俭学的劳务费和奖学金。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梦想,更值得尊敬。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大一时候的冷昕宇成绩并不算突出,勉强进入前70%,专业分流后也是在50%边缘;后来他立志“醉心学术、寄情山水”,做出取舍,开始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在专业分流后,感兴趣的专业课程比例增加,学习兴趣也日益增长;在大二结束时,他的综合成绩已经达到前20%,大三时进入班级前10%,最终以综合成绩第六名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保研的“黑马”选手。

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周,他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考试的时候放平心态,突击复习实在不可取,在一科考完后即使心里觉得没考好,也不要纠结于此,下一科还有机会。考试只是检测学习成果一种手段,学习知识才是目的,不能本末倒置。

关于历史的学习,他也有自己的学习心得。他个人比较喜欢与人交流,因此就选择用交流的方式来巩固旧的知识,发现新问题;同时,在看论文的时候多关注参考文献,从一个文献到另一个文献,就像看不完的百科全书,潜移默化中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如果缺乏读书动力,不妨去尝试写写文章,促使自己看书。

除了史学本身,冷昕宇的关注领域也很广泛,不仅体现在年均80册的阅读量上,还体现在他在每个领域都能略谈一二的从容。他评价自己“涉猎还算广泛,不过个人比较大的问题是还做不到专精,每个领域都有一点了解,但所知不多”。他坦言,最喜欢的还是本专业相关书籍。对于想要在历史学入门的同学,他也有自己的见解:“不管是了解什么时代的历史,我们所知道的都只是历史的某个面相,而不是历史的全部;想知道一切,也是不切实际的。所以需要不断的质疑、思考;也需要学会包容;学会冷静分析”。

不得不说,历史学的学科特点对他的性格产生了很大影响。近代史的史料非常丰富,搜集方便的同时也意味着难以看完全部的材料,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只能是小心谨慎,不能刚一发现材料就轻易下结论,要防止先入为主的判断。这帮助他养成了爱质疑、爱追问的习惯和认真的性格。

不仅仅是“现充”

“现充”是一个网络用语,全称是“现实生活充实”。生活中的冷昕宇是个不折不扣的“现充”,一直对话剧表演感兴趣,但是苦于时间和精力不足,没有很多机会参与大型公演,直到去年才在玩家剧社公演的经典话剧《茶馆》中客串了三个小角色,完成了自己的一个心愿。

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大三的时候尝试性地投了一篇论文给首都师范大学第七届史学论坛,并且有幸入选,得到和老师同学交流的机会。那是一篇讲电子游戏的文章,主题是“美国现代军事题材FPS游戏中的假想敌”,姗姗在听说这个题材后也感到意外。他说,这个题材其实可以算是“新文化史”的内容,最初也是因为要交美国史课的课程作业,他愁于没有比较有新意的选题,正巧当时在玩一个新发行的美国FPS游戏,就想能否以此为主题做一个小探索,结合时代考察这类游戏剧情文本的变化历程和变化原因,于是在翻阅一些相关材料、和同学讨论后就形成了这样一篇小文章,进行修改之后又向论坛投稿。他回忆,论坛点评老师认为很有趣,非常有新意,但是还显得比较稚嫩,需要进行更学理化的分析,才可真正称之为学术论文。这也是他未来的努力志向。

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有十余年观赛经验的篮球迷,从小被舅舅带着看湖人队比赛,从本世纪初的“OK组合”三连冠,到科比的单场81分,再到2009年、2010年的两连冠,2016年的科比退役战,他都在屏幕前见证。白云苍狗,也没有改变他湖人球迷的身份。他说,有两个进球令他印象深刻:一是2009年12月4日科比的飘移绝杀,他为了等待比赛结束险些上课迟到;另一个就是科比退役战投进的反超三分,这一球令他眼眶湿润,仿佛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孤胆英雄”。

而在篮球之外,他最喜欢踢足球。与一般人不一样的是,他最喜欢踢守门员的位置。谈及参加的山大杯比赛,他说,“最美好的回忆,应该就是大四上学期山大杯五人制足球赛,小组赛对阵体育,在1:4落后的情况下靠着队友张先达的一己之力扳平了比分,最终拿到了三校区八强赛的入场券。但是最遗憾的就是这学期最后一次参加十一人制山大杯,还是没能取得一次胜利。”

“这一次是真的要走啦,以后再也不能参加山大杯了。”冷昕宇把这段话打出来的时候,后面跟着一个大哭的小表情,也许是隔着屏幕让他更敢释放自己的情绪,四年的学习和生活就在这个毕业季悄然落幕,也许以后还会有依依不舍的瞬间,但是这样的情怀也许再难以复制。

少年自在如风:祝你未来可期

也许总是跟想象的不太一样,冷昕宇的大学四年在“非典型学霸”的标签下显得格外特别,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从来就不是冲突的事,趁着年轻上路吧,愿少年自在如风,祝你未来可期。Bonvoyage!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