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当下,很多父母都在拼尽全力,把孩子送去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却往往忽略或者在逃避一个事实:家庭才是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当下,很多父母都在拼尽全力,把孩子送去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却往往忽略或者在逃避一个事实:家庭才是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我们通常把教育的方式分成三大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不是名校,而是家庭中父母的言传身教。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习惯的养成。我们知道,三岁看大,六岁看老。一个人六岁就可以看出他的一生会是什么样子。如果养成坏习惯,后果当然可想而知。
孩童的时光转瞬即逝,但是,期间留下的创伤和养成的习惯,几乎是伴随终生的。
当父母的,以为可以通过事业的成功,给孩子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将来可以光耀门楣,自己也可以安度晚年。事实上,恰恰相反。
你将看到一个你所非常不愿意看到的,叫做“败家子”的人。你能怪谁?他习惯了你给钱花、给饭吃、没有教养、缺少关爱的生活,就算你有再多家产,只要他愿意,败掉是迟早的事情。
教养子女是做父母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也只有在家庭中将子女教育好,他们长大后才能肩负起他自己应尽的责任。做父母的也才可能有个幸福安康的晚年。
所以,我们提出6个最基本、最重要的习惯,不管时代怎么变化,绝对不能放弃。父母在家庭中致力于培养子女良好的习惯,真的比什么都重要。
1.好学
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求知的兴趣,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且最好能养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这样一辈子受用无穷。
任何事情,只要有兴趣,只要懂方法,就会变得十分轻松。孩子自己会读书,进步的速度一定比父母教他快得多。
养成好学的习惯,子女自然会从书本中、从长辈的谈话中,了解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好学是一辈子的事情,可以直通,也可以迂回前进,只要有心,随时随地可以学习,绝不受任何限制。
2.知耻
只要是人都会犯错,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犯错误。
所以,父母不能要求子女不犯错,但是要培养孩子知耻的观念,也就是知道惭愧。
唯有知道惭愧的认识,才会谨言慎行,才有敢于承认的勇气,进而有知错必改的决心,并且不再犯同样的过失。
3.上进
现在的孩子很害怕失败,怕失败的人什么事情都不敢尝试,又何谈不断上进呢?
父母要从小就培养子女上进的观念,鼓励孩子大胆去尝试,不害怕失败,也不要急着成功。因为与其晚失败不如早失败,与其早成功不如晚成功,真正的大器都是晚成的。
我们求上进、不认输,但并不是样样都要不输于人。人要比,但中国人主张自己跟自己比。自己跟自己比,一天比一天有进步就够了。活到老就要学到老,永远不松懈,这是一辈子的事情。
4.勤俭
“成由勤俭败由奢”,勤劳节俭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要从小教导子女养成勤俭的好习惯。
一方面告诉孩子要力行节约。不能一瓶水喝一口就不喝了,吃饭的时候不能总是剩饭在碗里,还要物尽其用,玩具不可以玩几天就丢掉,餐巾纸要一张一张地使用……其实这些都是在教孩子学会惜福,只有从小惜福,才不会把福气散光。
另一方面要鼓励带领孩子主动做事,不怕劳苦。只有养成子女勤劳的好习惯,才能破除懒惰的坏习惯。
因为一个勤劳的人,一辈子都有保障。他不会觉得事情做起来很累,不会老把事情推给别人,不会跟别人难以相处,不会让将来的老板看不起,不会让同事把他排挤掉,这样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
5.守分
守法和守礼,合起来就是守分。子女从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约束好自己的言行,凡事懂得不以自己为中心,不要自我膨胀,能考虑他人的感受,这样的人一辈子安全。
所以,父母要告诉子女,该是自己的才要,不该是自己的就不要。一生不占小便宜,孩子就很安全,也一定可以奉公守法,恰如其分。
6.有恒
父母都希望子女有一天出人头地,而出人头地要一份耕耘,才会有一份收获,可见有恒才是成功的根本。
父母教育子女,子女如果不能够继续教育自己,养成终身自我学习、坚持不懈的习惯,是不可能成大功立大业的。
要从小培养子女做事情有始有终的习惯,不但果敢坚忍,而且坚毅有恒心,不能虎头蛇尾。这样以后做事才会有恒心,才能取得成功。
当然,父母在培养子女习惯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也是能否有恒、持久。
我们看到一些父母,对于子女的教导只能够维持五分钟热度,甚至随着自己的高兴有时宽松、有时严厉,有时禁止、有时无所谓,这种一曝十寒的态度,使子女无所适从,也很难养成良好的习惯。
所以,父母一定要持之以恒,帮助子女在家庭中养成这6个基本的习惯,其他的自然会触类旁通。
记住,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把家庭打造成为孩子真正的名校,这样的父母真的难能可贵,也必将让孩子受益终生。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众信公号:曾仕强!谢谢大家!
该如何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很重要,给孩子一个好的氛围,如果一个家长天天打牌,让孩子也身临其境,哪孩子将来的理想会是什么呢?这是我的一点浅见。
生活中要如何教育孩子?
教育拆開來解析為: 傳教和培育。
我们先來看〔傳教〕: 傳授在先,教導在後。對孩子而言,大腦快速成長的階段,父母的身體力行起到一個示範作用,最容易被接受和效仿。因此,對於孩子的教育,以身作則是最有效和最關鍵的。
我們再來看〔培育〕: 培養在先,哺育在後。這是塑造孩子習慣和價值觀的過程,人的習慣和認知一定是後天建立的,所以得有一个循序漸進的過程,先建立習慣思維,再輔助以道理固定,周而復始形成良性認知和人生價值觀,作為家長必须有耐心,不可一蹴而就。
家庭条件一般该如何教育孩子?
设立奖金,激发潜力
如何掌握教育孩子的时机?
好的教育来自计划,想的清楚才能教的明白。
“天赋”如何能帮助家长教育孩子?
中国古代诗人李白有句诗“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话诠释了一个点,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用之人,只是每人的特长不一样罢了!没有人是全能,但只要某一项做得很出色,那么就是我们常说的有出息了!我们家长和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其实就是特长,加以重视,放大!那么孩子成才的可能性会极高!
如何教育孩子,让孩子懂得感恩?
关于如何教孩子感恩,其实并不是强迫孩子给家长洗个脚就行了。
需要家长的以身作则,以及一定的方法。
①给孩子做好示范
孩子最初模仿的对象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最好的示范。
父母日常的言语,朋友圈里的状态,跟亲戚邻里之间的互动,都可以教导孩子学习感恩。
当孩子得到了他人的帮助时,父母应该替孩子对他人表达感谢,说出他人的实际付出,产生的重要价值,这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感恩的意识。
家长的亲子示范非常重要,家长在跟人相处中表现出体贴、合作、乐于助人、感恩,孩子们也就渐渐学会了这些品质。
②花时间陪伴孩子
我们常常说要努力地“腾出时间”来陪伴孩子,这说明我们没有把陪伴孩子这件事放在第一位。我们应该把“腾出时间”这个词放在其他事上,而把陪伴孩子作为理所应当的事。
摆脱外界的干扰,比如手机信息等,细细品味每一个跟孩子在一起的大大小小的瞬间。
同时,保持同理心对待你的孩子,你的孩子也会以同理心待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看到了别人的付出,就懂得了感恩。
③让孩子成为独立的人
不论是权威式的家庭教育或民主式的家庭教育,都要灵活地支持孩子的自主权。这会加强家庭关系,提升家庭氛围,让孩子的天赋和强项得以发展,帮助孩子学会感恩。
适当地提醒孩子不要在社交媒体上过多地浪费时间,保护他们远离商业广告的不良影响,培养孩子的自我独立意识,可以让他们成长为一个积极的,有目标的,懂得感激的人。
④多多鼓励孩子的特长
如果你已经发现了孩子的独一无二的特长,那就应该随时随地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强项。
孩子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之时,更多的伙伴会参与其中,能锻炼孩子乐于助人、合作的能力。
鼓励孩子用自己的特长去回报别人,是培养感恩意识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⑤孩子的内在目标更重要
孩子很容易关注一些外在的、物质的目标,比如炫耀自己的衣服,晒自己的电子产品,这会减少孩子在社会关系中的满足感。
父母应该让孩子专注于内在的目标,这一过程可以提升孩子的竞争力,归属感,和自主权,从而提升孩子的个人发展潜力,幸福感,成就感和感恩意识。
提醒他们与自己的同伴分享成就,并感谢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
⑥乐于助人
帮助他人是感恩的要素。当孩子利用自己的强项帮助了别人,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也得到了良好的基础。
⑦作重要的事情
有目标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作为大人,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发现他们的热情,给他们提供一个最快到达的路径,让他们距离自我实现,兴趣,和梦想更进一步。
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兴趣的种子,最好跟某个社会需求相关,然后鼓励孩子尽最大努力坚持付出。
当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为社会或整个人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孩子就学会了最大的感恩。
归根结底,孩子的感恩意识,来源于父母的爱,父母做好自己,做到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感恩教育。
如何教育孩子不沉迷手机游戏?
很理解你的心情,孩子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过度沉迷游戏不仅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也对他的性格成长不利。
从你的描述可以看出,十多岁的孩子已经出现了逆反心理,甚至出现拿刀对抗的极端行为,说明现在游戏在他的心目中地位是比较高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有如下建议:
1.堵不如疏。
孩子就像弹簧,你压迫的越厉害,他反弹的力度也越大。他现在还小,你可以通过恐吓、打骂的方式让他暂时服从,却会在他的心中种下“暴力是有用”的种子。
他现在很喜欢玩游戏,你一味地阻止,只会导致他寻找更多的机会去玩,比如在你监督不到的时候,或者借同学手机玩,或者在校外玩……与其让他去外面找机会玩,不如大大方方地每天给他一定的时间,在家里玩。
2.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一般来说,游戏是比较容易让人上瘾的,更何况是自制力不强的孩子。可以引导他,先完成作业才能玩游戏,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3.用别的事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带孩子出去运动,如打篮球、跑步、羽毛球、乒乓球或其它合适的运动方式,让孩子意识到生活中除了游戏,还有其他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同时也可以消耗他的精力。
4.给予孩子安全感和成就感。
游戏里到底是什么东西吸引着孩子?很多都是成就感。孩子在真实世界得不到的东西,在虚拟世界得到了安慰。家长平时要多注意到孩子的优点,多鼓励和肯定。
5.家长以身作则。
很多孩子玩游戏的行为,其实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如果家长能做到少玩或不玩,孩子也不会想到玩游戏。
微信游戏”跳一跳”风靡的时候,我6岁的孩子也很入迷,甚至帮我玩出了好友中的最高记录。后来我隐藏了这个小程序,她找不到了,也就不玩了。
其实,我身边有很多小学生家长,他们会给孩子配手机,但是都是那种只能打电话的老人机,不是智能手机,所以他们不会有这样的烦恼。
不想孩子成为“游戏迷”,你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的建议仅供参考,也希望其他网友献言献计!
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